第59章 ☆、番外三

不同深居山林的古剎,荊州敕造的淨慈寺特立于繁華鬧市之中。寺廟院牆杏黃,殿脊青灰,寺院中植有蒼翠的菩提,周遭護塔玲珑別致、直聳入雲。

由于奉旨修建,又駐于城內,是故淨慈廟內香火長續鼎盛,廟外則肩背相望、大排長龍。

當年莫姨尚在的時候,總愛下山到這裏參禪拜訪。沈逍遙望着眼前這尊佛寺,頗覺懷念。恰逢日色西沉,廟裏香客漸稀,他正想提議問身邊的人要不要去上柱香。

誰知方思明卻率他先一步道:“要不要進去拜一拜?”

沈逍遙奇怪:“你不是不信這個?”怎又突發奇想地要去拜佛?

“無所謂。這地方聞名天下,進去瞧個新鮮也是好的。”方思明說罷,不由分說地就帶沈逍遙跨進了廟門。

主殿金碧輝煌,供奉着香火。四周檀香缭繞,臺前諸佛不論卧立,皆是栩栩如生。上挂有一匾額,八個金色的大字在落日的餘晖下顯得熠熠生輝,是寫道:

“佛門淨地 普渡衆生”

淨慈寺的主持清遠,逾今已年過古稀,老态龍鐘。他一身袈裟,手持念珠,前來向二人施了一個佛禮:“阿彌陀佛。敢問二位施主,是謂禮佛?是謂解惑?”

“我們是來……”

未待沈逍遙把話說完,曾經對佛法道教興意闌珊的方思明不知怎的,好似突然來了趣,便問道:“禮佛如何?解惑又如何?”

清遠大師道:“禮佛當跪,執香祈願,致以虔誠。心誠,則佛應靈。”

方思明:“哦?那,解惑呢?”

那清遠大師微微一笑,說:“解惑則問我。”

方思明哼笑一聲,緊接着冷嘲道:“大言不慚。”

到底是青燈佛法前跟伴久了的人。被方思明這樣說,清遠也不惱,照樣心如止水,無波無瀾地道:“老衲慚與不慚,施主問問方知。”

Advertisement

“思明。”沈逍遙喚了他一聲。

雖不知理由為何,但他言語中劍拔弩張的火/藥味,是個人都聽得出。

沈逍遙本想叫他不要與這老方丈為難,誰知方思明卻充耳不聞,繼續置若罔顧地道:“那好。我瞧貴寺此匾言:‘佛門淨地,普渡衆生’。我有一疑,敢問尊佛,當真普渡衆生?”

“那是自然。”清遠篤定地說,“我佛慈悲。不論殺人如麻,男盜女娼。雖罪大惡極,但一心向善,自可免卻一切苦厄。”

“是麽?”方思明挑眉,“可我曾聽聞佛門有雲,依《四分律》,是謂黃門不得出家受戒。出家人不打诳語,敢問大師,此言是真?是假?”

清遠二掌合一,如實答道:“真。”

方思明:“若有人以此身向佛,敢問大師是渡?是不渡?”

“不渡。”清遠耿直地說。

方思明:“為何不渡?”

清遠:“前世淫邪,不悟不悔。不是不報,今得果報。”

“夠了!”

沈逍遙算是徹底聽明白了。

只見他從中打斷,将方思明掩在身後,上前對清遠道:“我二人本是想燒香禮佛。不曾想叨擾大師,實屬抱歉。主持,我倆今日就先告辭了,擇日再來拜訪。”

擇日自然是假的,反正這輩子肯定是不會再進來了。是故沈逍遙說罷,也不待清遠大師回禮,拉着方思明頭也不回地就離開了淨慈寺。

他腳下生風似的,氣沖沖走得很快,且攥着方思明的手十分用力。眼睜睜看着手臂被他五指勒得發紅,方思明也沒吭聲。

沈逍遙拽着他,直拖到溪邊的一處渡口才停下。

“你什麽意思?”

方思明抿了抿唇,而後坦然地擡起頭,沒什麽語氣地道:“連佛都不肯渡我。”

方思明本以為對方會覺得害怕,就如同他的親生父母一般,畏懼他生來就是個不折不扣的怪物。

誰知沈逍遙卻一把心疼地抱住了他,将臉埋在他的頸間,顫聲說:“那我來渡。”

作者有話要說: 黃門。

周密《齊東野餘·黃門》:“世有男子雖娶婦而終身無嗣育者,謂之天/閹,世俗命之曰黃門。”

依佛門《四分律》,黃門不得出家受戒。

――

這篇番外其實是最初的大綱裏面正文裏有的一段小插曲,時間線差不多在逍遙跟思明表白到二人去小村子之間。

思明主動去寺廟裏與主持探讨這個問題,就是為了刻意把自己天/閹的事說給逍遙聽,表明“我就是個這樣的怪物你還要喜歡我麽?”試探試探讓逍遙知難而退。

然而逍遙卻沒有不要他反倒因此心疼,是故明明好感度上升N個百分點。

這也是逍遙跟明明滾床單的時候沒有奇怪明明生理狀況的原因,但是之前在寫的時候一不小心……脫離了大綱就把這段給掉了,現在單獨拎出來。

好啦這下是真的有緣再見啦~再次感謝各位收藏投雷的小可愛們(??ω??)??愛你們麽麽噠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