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姐妹(三)

這份安靜讓屋裏幾位姑娘難免有些不自在,除了想着自己心事的王瓊外,別人都細微的挪到了下身體。沈夫人将幾位孫女的神态舉動盡收眼底,不動聲色的看着王珞。

王珞似乎完全沒有察覺屋內尴尬氣氛,她笑盈盈的走到沈夫人身邊行禮請安:“祖母。”

她微笑時唇邊會泛起兩個淺淺的笑靥,淡粉的櫻唇內隐約可見一點瑩潔的皓齒。跟時下仕女習慣駝背塌肩不同,王珞無論何時何地腰背都挺得筆直,即使是彎腰行禮,修長的頸脖依然微微擡起,在下颚和肩膀之間仰出一段優美的弧度。領口一圈雪白的狐裘将她肌膚襯得越發白淨,這種白淨不是冰雪般的冷白,而是如脂玉般的暖白,溫潤而澤。

王瓊有些愣怔的看着眼前的三妹,恍惚間她仿佛看到那位身着袆衣、高高立在殿堂之上,從容接受內外命婦朝拜的王皇後,她早記不清三妹幼年的模樣了,原來三妹幼年時便隐隐已有日後的三分氣勢了嗎?

沈夫人拉着王珞的手和藹問:“一路過來可有受寒?”

王珞說:“不冷,這幾天在屋裏待久了,正好出來賞雪景。”

沈夫人笑道:“你們小姑娘是該出門多走走,像我們這把老骨頭,想要出門松散松散筋骨都走不動了。”

王珞說:“祖母不老,您要是換身衣服,跟我們一起出去玩,就像我們的長姐。”

沈夫人莞爾:“大母老了,哪能跟你們穿的一樣?”

王珞嫣然笑道:“祖母本來就容止端嚴,豔色的衣物穿在您身上,不會有損您的氣度,只會給您錦上添花。”

好話誰都愛聽,沈夫人聽慣了好話,可也不得不承認,她這孫女說得奉承話就比旁人順耳,她笑罵道:“你這小妮子連祖母都敢打趣了。”她話是這麽說,但滿臉的笑意卻表達了她的受用。

王珞說:“那也是您待我們慈和,不然我們那裏敢說真話?”

沈夫人輕拍孫女小手,“昨天娘娘賞了些布料下來,我瞧這些布料顏色鮮豔,都是你們小姑娘喜歡的,就讓繡娘來給你們做幾件新衣服。你看那件水紅軟緞可合心意?”沈夫人随手一指,就把所有布料中最漂亮的一匹指出來了。

王珞點頭說:“好看,祖母挑的都是最好看的。”

沈夫人吩咐繡娘說:“就拿這匹布料給八娘做新意,做的合身些。”

沈夫人的話讓在場的王氏姐妹們神色各異,漂亮衣服誰都喜歡,只是王家家規嚴謹,幾個女孩子都不敢挑最漂亮最貴的,大家都想讓祖母開口給她們,沒想八娘就只說了幾句好話,祖母就把最漂亮的給她了!這些小姑娘們到底年紀還小、閱歷也淺,面上不由的顯出幾分不忿,這馬屁精就會哄着祖母要好處!

Advertisement

王珞眉眼彎彎的說:“等做好了,我第一個穿給祖母看。”這麽一套衣服,在現代起碼近百萬,在古代就更值錢了,王珞對祖母自然不吝好話。

沈夫人笑得連眼角魚尾紋都掩飾不住了:“好,祖母等着。”

王瓊嘴角微曬的看着這對其樂融融的祖孫,也莫怪三妹日後能登頂,備受聖人寵愛,她這時才幾歲?居然就能把自己心思掩飾如此隐蔽?她當年也以為祖母最疼愛是三妹,什麽好的都緊着三妹,而三妹也最信賴祖母,甚至為了讨好祖母,壓制崔氏的管家權。她還傻乎乎的把三妹當成自己最大的敵人!

其實人家壓根沒把自己看在眼裏,明知道祖母有心送她入東宮,卻故作不知,哄着祖母送她入宮,當了七皇女伴讀。借着伴讀機會,同七皇女和蕭相交好,讓蕭相日後成為她在朝堂上最大助力,又選中當時只是普通宮廷侍衛的聖人為夫婿……蟄伏二十年,一朝高高站在雲端。反觀自己——王瓊苦笑了一聲,她當初怎麽會認為三妹想跟自己搶表哥?依照三妹的心性,她從來就沒看上過表哥吧?

王瓊腦中思緒萬千,面上卻聲色不露,她柔聲對沈夫人說:“大母,時辰不早了,該用膳了。”

沈夫人道:“是啊,該用膳了。”她特地吩咐王珞說:“今天我讓庖廚炖了雞子湯,你最愛喝這個,記得多喝點,女兒家太瘦不好。”沈夫人一直覺得八娘太瘦了,将來難免不利子嗣。女人這輩子最大的仰仗就是子嗣,她自己生養了三子三女,幸好三個兒子都站住了,兒子子嗣也多,偏偏女兒卻只生了一個七皇女,要是能有個皇子,王家就能更上一步了。

有了女兒的教訓,沈夫人格外看重孫女的身體,就怕她太瘦,将來生育困難。沈夫人也奇怪,三兒和三兒媳到底是怎麽教女兒的?十二三歲的小姑娘,不是最貪吃貪玩的年紀嗎?家裏幾個女孩子都不算瘦,唯獨八娘每次都是鳥食的份量,從來不見她有什麽特別愛吃的,這份定力在宮裏倒是适合,宮裏的女子能得寵,靠的就是容色。

王珞乖巧的應是,她因前世從小跳舞的關系,習慣性的節制飲食,即使這輩子她并不需要過分節食,她也沒有大吃大喝的習慣,胖從來不是福氣的代名詞,而是各種慢性病的開端,只要各種營養到位就可。她也不知道自己愛喝雞湯的謠言是從哪裏傳出來的?她明明不愛喝任何肉湯。

世家用膳,食不言,衆人進食皆是寂寂無聲,用飯完畢,由丫鬟伺候漱口洗手,再奉上茶湯後才開始閑話,大部分時候也是王家姐妹們嬉笑說話,沈夫人含笑看着衆人。

王瓊趁衆人玩鬧時,走到王珞身邊輕聲喚道:“三妹。”

“長姐?”王珞回頭看着亭亭站在自己身後的王瓊,心中有些詫異,王瓊好像一夜之間長大了許多?以前的王瓊在王珞看來,就是個小女孩,脾氣略有些嬌慣,但她們這種家庭出身的女孩子,脾氣嬌慣太正常了,可今天的王瓊似乎格外內斂?她們不就一夜沒見嗎?在祖母這裏住了一天,能讓成長至此?

王瓊說:“祖母說入宮當伴讀要知禮數,她特地請了宮裏的女官來教我們禮儀。”其實王家世代勳貴,對家中女兒教養嚴格,王氏女郎的儀态是公認的好,反而公主因是金枝玉葉、天潢貴胄,對自身儀态沒世家貴女那麽重視。但王瓊不是在王家長大的,她七歲随父親外放隆平府,她在隆平府待了八年,雖說傅姆也教過她禮儀,可到底比不上家裏的堂姐妹。

要說王珞也是跟她一起在隆平府長大的,可她儀态就比自己好太多了,王瓊記得自己年幼時候非常不喜歡三妹,總覺得三妹太清高,無論走到哪裏,脊背、頭都昂得高高的,一副誰也看不起的樣子。可等後來回想起來,才發現原來三妹在很小時候就如此重視自己儀态了。大母後來曾說三妹是天生貴人、命中注定母儀天下,這話七成谄媚、三成也是真心,畢竟誰家小姑娘能在三四歲時就會為自己未來打算了?也就那些生來不凡的人才會如此。

“應該的。宮規嚴謹,我們是該好好學學。”王珞的社交禮儀,在上輩子就受過嚴格訓練,她又從小學芭蕾,儀态要比沒受過訓練的普通人好些。但這輩子的宮規禮儀肯定跟她學過的社交禮儀不同,尤其是宮裏各種情況她都不清楚,有個貴妃身邊的女官指點,比自己胡亂琢磨好多了。

她頓了頓又道:“我一會讓眉綠把阿姊的愛物收拾了送來,祖母疼愛阿姐,阿姐辛苦多代我們孝順祖母。”王珞暗想,王瓊果然比以前成熟多了,要是換了以前的她,一會肯定帶着祖母的丫鬟仆婦,大搖大擺的來修身院收拾行李,不把阿娘氣得跳腳不罷休!

王瓊說:“有勞三妹。”她就知道只要自己主動提起搬走,三妹就會替她把崔氏安撫好,這位日後差一點就讓阿耶和崔氏離婚了,那時大母都在她面前跪下了,言官的彈劾都堆滿了陛下的書案,也沒見她動容,要不是崔氏最後為了三妹名聲沒答應離婚,她恐怕會成為首個也是最後一個父母因感情不和而離婚的皇後。

王珞道:“都是自家姐妹,長姐不必多禮。”

衆人陪沈夫人說笑了好一會,見沈夫人累了,才識趣的起身告辭,王珞留到最後才離開,離開前沈夫人拉着王瓊、王珞的手淳淳善誘:“你們進宮後要相互扶持,等到了宮裏你們就會明白,在家裏姐妹間的口角都是小事,在外面只有自家親人才靠得住。”

姐妹兩人都是套了少女殼子的成年人,對沈夫人的話皆深有感觸,兩人齊聲應是,柔順的模樣讓沈夫人欣慰不已,她就知道他們王家的女兒沒有不好的,即便有崔氏那個攪家精在,兩姐妹還是和和睦睦的長大了,沒壞了根子。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