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反套路
崔氏城府淺,好容易等熬到女兒在王夫人出用膳回來,小四郎在屋裏睡着了,崔氏就拉着女兒去花園聊二娘和八郎的親事,她将林氏的話複述了一遍,無外乎就是說二娘嫁到崔家不會受委屈,她一定會好好待二娘的,崔氏輕哼了一聲,“二丫頭能這門親事,是她上輩子積德!”要不是阿姨堅持,崔氏才舍不得八郎娶了二娘。
二娘要嫁到崔家,才是倒了八輩子黴,王珞暗自腹诽,但她面上沒表露出來,她阿娘吃軟不吃硬,不能跟她對着幹,不能讓她有逆反心理,不然再有林氏煽風點火,二娘就危險了。王珞心思急轉,片刻後就有了對策,“阿娘,我覺得這門親事有些浪費。”
“浪費?”崔氏一怔,不解的問:“有什麽浪費的?”
王珞問:“我們跟舅家本就關系親近,您最關心阿舅,就算二娘不嫁給八郎,你會不疼八郎嗎?”
崔氏不假思索的說:“當然不會。”阿弟孩子多,她或許對他庶子女不上心,但八郎是他唯一嫡子,她怎麽可能不疼?
“那我們又何必讓二娘嫁給八郎?”王珞笑盈盈的說:“二娘嫁給八郎,是她的福氣,對大家卻沒什麽好處。”
崔氏冷笑:“我才不指望她能給我什麽好處。”她從來沒指望過這些自己沒管過的庶子女孝順她,她有兒有女,也不稀罕別人孝順。
“那可不行。”王珞反駁她說:“她們是您養大的,吃你的用你的,你還操心的給她們找傅姆,教她們女紅針黹,養育之恩大如天,她們怎麽能不報答您?”王珞睜着眼睛說瞎話,這套理論自她出生迄今,就一直有人在她耳邊念,王珞從一開始的努力壓制反駁欲望,但現在都可以用這套理論來反套路別人。
“您不是常說姐弟相互扶持嗎?二娘和四娘是女兒,她們阿姨又沒能給她們生個兄弟,兩個兄長心裏只有長姐,她們将來除了阿弟還能指望誰?你好好待她們,給她們找個好夫婿,在阿弟長大前她們也能幫扶阿弟。她們日子好過了,阿舅日子不也好過了?二娘要是嫁到崔家來,也只能代您伺候阿婆罷了,崔家難道還缺伺候阿婆的人?”
王珞有三個姐妹、四個兄弟,大郎、二郎是同母所出,其母是大崔氏的丫鬟,兩人跟王瓊感情很好,三人親如同胞姐弟。二娘雖生母也是大崔氏的丫鬟,但因她遲遲不孕,好容易懷孕了,又搶在王瓊之前生下女兒,因此不得王朗喜歡,王瓊也不喜歡二娘,二娘母女跟透明人般在後院生活。四娘生母生下四娘就去世了,王朗就讓二娘生母照顧四娘。王珞說兩人日後只能指望四郎這話也沒錯,不然二娘、四娘也不會這麽聽王珞話。
不得不說,王珞是全天下最了解崔氏的人,她這番“道理”,說到崔氏心坎裏去了,她從小就被阿姨灌輸女人要補貼阿娘、補貼弟弟,有了兄弟撐腰,女孩子出嫁才不會被人看不起的理論。她自己深信這套道理,自然對兒女教育也是如此,要女兒多心疼多幫扶阿弟,要兒子将來多關心阿姊,給阿姊撐腰。
對庶女她不可能那麽好心,但不妨礙她讓庶女補貼兒子。阿石說得對,她都不得已養二娘、四娘,應該讓她們來幫扶四郎,崔氏若有所思的問:“那你說把二娘嫁給誰更好?”她已經絕了讓二娘嫁給侄子的念頭。
“我平時又不出門,哪裏知道誰合适?”王珞給崔氏出主意道:“您不如去問問阿耶?我覺得那些寒門士子不錯。”王家是士族,雖說現在沒落了,可門第還在,國公府的庶女,在京城上流人家中數不上號,沒人願意娶,但要是肯放下身段,多得是寒門弟子願意娶來提高身價。
或許現代很多人都把寒門代入貧窮,但事實是能靠自身實力擠進貴族圈的人,是不可能有真正的窮人?別說是知識嚴格被限制的古代,就是在知識大爆發現代社會,按照精英标準培養一個孩子的投入都足以讓一個中産家庭焦頭爛額,所以寒門只是地位不高,而不是窮,有些寒門甚至家境比他們這些沒落勳貴好多了,他們也是王珞看中的嫁人最好對象。
崔氏不以為然:“嫁到寒門有什麽好處?”崔氏從小根深蒂固的概念就是寒門也就比賤籍身份高些。
“怎麽沒好處?寒門只是門第低,但能供孩子的人家,肯定家境不錯,這樣二娘嫁過去也不至于受苦。您要跟阿耶好好挑選,多聽阿耶的建議,讓阿耶給二娘挑個好夫婿,二娘将來出嫁的日子越好,對您就越感激,将來也能多幫扶阿弟。”王珞溫言細語的給崔氏洗腦,她真怕林氏求親不成惱羞成怒,慫恿阿娘把二娘送到高門大戶當妾。
Advertisement
崔氏遲疑的問:“這樣會不會對名聲有礙。”把女兒嫁給寒門,難免會得一個賣女求財的名聲。
“名聲哪裏實惠重要?京城那麽大,我們家連名號都排不上,又有什麽好擔心名聲的?”王珞這些話也不全為二娘說,她在古代不可能單身,就算日後可以離婚,婚後也會有很長一段時間跟一個陌生男人朝夕相處。為了自己日後的幸福,婚嫁對象必須嚴格篩選。王珞對自己未來夫婿的标準是,要麽就是大世家的旁系弟子、要麽就是有才華的寒門舉士,不嫁頂級高門也不嫁武人,這兩種門第在亂世中最危險。
“你說得對。”崔氏成功被女兒說服,侄子跟庶女比,當然是侄子重要,但侄子跟兒子比,肯定是兒子更重要,兒子才是她将來最大的依靠,兒子好了,她跟女兒才能好。崔氏越想越有道理,驀地起身雷厲風行的說:“我這就去回了你阿婆。”
王珞忙攔住風風火火的母親:“你現在不能去。阿婆想讓八郎娶二娘,是心疼您,她也是一片好心,您現在回了阿婆,阿婆肯定傷心,我們等回去幾天,讓阿耶替二娘找好親事,再回了阿婆,就說阿耶先前就給二娘說好了好親事,您也阻止不了。”
崔氏聽到女兒這個主意,把拒絕親事的理由都推倒王朗身上,她頓時心頭一松,“你說的對,我回頭就問問你父親。”崔氏打從心底裏害怕自己阿姨,即使阿姨大部分時候都對自己很疼愛,可崔氏還記得自己小時候,阿姨時常打她、不讓她吃飽、甚至逼着她洗冷水澡,讓她生病,好讓阿耶來看自己。阿姨每次打完自己,都會抱着自己哭,說全是嫡母的錯,崔氏這輩子最恨的就是嫡母,如果不是她,阿姨又怎麽會這樣對自己?
王珞并不知道自己阿娘從小被林氏虐待,如果她知道了,她對林氏就不會這麽客氣了。
撇開林氏的過分小氣不提,大家在林氏這裏的待遇還是很不錯的,林氏物質上吝于付出,精神上卻很大方,好話滔滔不絕的說,哄的二娘、四娘直把林氏當成一個和藹的、讓人親近的長輩。只是兩人牢記王珞的吩咐,只肯待在屋裏給四郎做襪子,不肯去院子裏玩,王珞帶來的丫鬟又寸步不離的守着她們,讓林氏下手的機會都沒有,本來林氏是想讓二娘和八郎“巧遇”的。
剛及笄的小姑娘,本就是情窦初開的年紀,要是能遇到一個溫柔體貼的少年郎,肯定能一眼淪陷,屆時就算王朗反對也沒用了。閨女大了,難道讓她不嫁人不成?林氏不覺得王朗會态度堅決的拒絕這門親事,二娘也只是庶女而已,門當戶對的人家看不上她,難道他還想把女兒嫁入寒門不成?只是這一切計劃都被王珞打亂了,林氏氣得揉着漲疼的額角,她跟這外孫女大約是天生八字相克。
林氏也不是沒想過把王珞這麻煩解決了,可一來她是女兒的心頭肉,女兒再糊塗,也不會害親女兒,她沒法通過女兒的手解決外孫女。二來她也看不透這個外孫女……這孩子也不知道怎麽長大的,渾身都長滿了心眼,小小年紀,待人行事滴水不露。林氏跟王夫人鬥了多年,早習慣謀定而後動,她不會在情況不明的條件下輕易出手。
林氏想到王珞快入宮給公主當伴讀了,不由慶幸終于能清靜一段時間了,自己也可趁着她在宮裏的機會,慢慢把女兒哄回來。自打女兒嫁人有了孩子後,就對自己離心,這可不好。思及此林氏對王珞的笑容也多了幾分真心,就這妮子的城府,最适合去宮裏争寵,她要能得了聖人的寵愛,家裏也能靠着她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