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拜別
張氏的憂心忡忡和林三牛的阻止, 并沒有打消林清心中萌生的念頭。
林清此人固執異常, 若是他已經做好的決定, 就算別人再怎麽說,他都不會動搖。從前他可能會貪戀林家的溫暖, 喜愛這種平靜的生活而對林三牛他們的安排聽之任之。但是一旦林清找到了方向, 那麽就是九頭牛也拉不回。
所以這次林清将各種優劣都分析給了林三牛和張氏聽,并且一再保證自己路上會注意安全,如果雲天書院沒有招收自己,那麽也不會在江南多做逗留,直接打道回府。
林三牛畢竟是男子, 少年時也曾做過一些功成名就的少年夢, 所以對林清的想法還是能夠了解的, 雖然一開始不同意, 但是林清幾次磨下來後, 也漸漸開始支持自家兒子去走他自己想走的道路。但是張氏那裏卻是一直說不通, 不管林清怎麽說,張氏最終都會抹起眼淚,低泣不語, 弄得林清說也不是, 不說也不是。
張氏不管什麽男兒志在四方, 什麽少年得志需得更進一步,在她看來林清還是半大的孩子, 腦子好考了個功名, 以後自己家在鄉野田間也是是有名望有地位的了。如果繼續去科考, 考不考的上另說,就他那麽小胳膊小腿的,一路上誰來照顧他?誰來保護他?他們家又不是真的富貴人家,可以請镖師買仆人護送他去江南,若是這路上有個好歹,她這個做娘的該怎麽辦?
張氏鬧的這幾天,林家上上下下也都知道了發生了什麽事情。可是這件事其他人卻不好插手,畢竟兩邊都有理,就算心裏有所考量但是也不好說出口,一直到有一天全家人吃完晚飯在庭院裏納涼的時候,林二娃突然對着全家人道:“小弟想去雲天書院,我也想去江南闖蕩一番,到時候我陪着小弟一起去,小嬸嬸就答應了吧!”
林二娃的話無疑是一枚重磅□□,炸的全家人都坐立難安,李氏更是臉一板,滿臉怒容道:“你小弟是要去讀書求學,你添哪門子亂啊?出門在外衣食住行哪樣不得花錢啊?”李氏第一點想到的就是出門得花錢,腦回路也是和張氏完全不一樣。
劉氏也不清楚為啥好好的兩個孫子都想到外面去闖蕩了,林老漢家一共才四個孫子,一下子走了兩個,還是兩個她最看重的孫子,心中也是不樂意:“二娃,奶知道你是擔心狗子路上的安全,但是也用不着你陪着一起去。如果狗子實在要去,那到時候讓他爹陪着去一趟也就罷了。”
劉氏看的很明白,狗子這孩子這次是鐵了心想要在舉業上更進一步的,而且這孩子也有這個天分!如果孩子沒這心也就罷了,但是孩子想上進,難道做大人的還得拖後腿不成?她這小兒媳婦看着是老實的,但是老實人認真打算起來也是精的。這幾天總是不松口狗子出門求學的事情,一個可能是心裏确實不樂意,另一個可能心裏盤算着若狗子真的要去江南,她想讓林三牛送着去。
只是這話張氏自己沒法開口,因着林清去考秀才的緣故,林三牛已經幾個月沒下地幹活了,家裏又是農忙的時候,少了一個壯勞力,等于把更多的活壓在家裏每一個人的肩上,就連三娃那幾天都把自己當整勞力在使,王氏因此偷偷不知道抹了幾回眼淚了。這些張氏都看在眼裏,若是這回張氏還開口讓林三牛送林清去江南,一來一回至少又是兩三個月,這讓大牛和二牛怎麽想?
林家乍然得了四百兩銀子,可是劉氏和林老漢都想着既然狗子還有讀書的心,這銀子就不能大動。現在靠着林清的秀才功名,家中可以免除徭役和一些田稅,将來的日子肯定能蒸蒸日上,但是這農民的心态卻從來沒有轉變過。在林家人眼裏,種地才是根本。
林二牛在家裏最是沉默寡言的一個人,平時對這個兒子也是聽之任之,從不管事,聽到林二娃的話也沒有表态,只是撩起眼皮看了一眼自家兒子,朝他點了點頭後,就不做聲了。
林二娃心下一喜,明白林二年是同意了,旋即對李氏解釋道:“娘,小弟想要去江南拜名師,做學問;我也想去江南拜一個大師傅啊!咱這裏為啥有錢人家都喜歡江南那邊傳來的款式做家什?還不是因為大師傅都在江南那地兒窩着!等我學個幾年,學成了本事,那還愁什麽?”
李氏和張氏不同,她倒真不擔心自家兒子路上的危險之類的,看他家兒子那大高個,那大塊頭,出去只要規規矩矩的,誰敢欺負到二娃頭上?
剛剛李氏說的也是真心話,以為自家兒子犯傻想要去送林清去江南,才吵着要去,根本不知道外面費用大着呢,多一個人就要多花一倍的錢!可是如果自家兒子也真的是想繼續學點木工活,那是不是得支持?
畢竟看着三房的孩子一飛沖天,李氏自認自家兒子也是不差的,雖然出去幾年婚事可能要耽誤了,但是兒子有本事了,還怕找不到婆娘?
Advertisement
李氏也幹脆,想到這裏咬咬牙表态道:“若是你想自己去江南闖蕩,那你正好路上可以照顧弟弟一二,這一路上你自個的費用,我和你爹出。”
林清讀書的錢已經說了不再從公中出,那她兒子想要拜師學藝可不也得自家掏腰包?
張氏聽到李氏同意了林二娃和林清一道去江南的主意,心落定了一大半,随即也松口了:“那,若是二娃跟着一起去,我自然是放心多了。”
林清聽到張氏松了口,心裏舒了口氣的同時,也是十分感動。
他敢保證,在自己沒有和林二娃提出想要去江南讀書求學的時候,林二娃是絕對沒有生出過一起去江南的心思的,否則在第一次林清對林二娃說想去江南雲天書院讀書的時候,林二娃就不會阻止了。
可想而知,林二娃這次去江南,多多少少是因為他的決定而生出的想法。
王氏和林大牛對這樣的結果也是滿意,林二娃本來就是常年在外做木匠活,不太做家裏的農活,林清更是走上了讀書科舉的道路。家裏小輩男娃裏面,只有自家的大娃和三娃成天在地裏做的累死累活的,若是林三牛不去江南的話,那還能幫上家裏一把,不至于讓自家兒子那麽累。
等林家上下達成一致後,林清和林二娃開始整理起自己的行囊,約定三日後就趕往府城。
臨行前一天,林清到了張家村,正式和荀夫子拜別。
那所農家四合院依舊充滿了朗朗的讀書聲,院子的角落也依舊整理地一絲不茍,幹淨而富有朝氣。
第一次踏進這座四合院時候的場景林清還歷歷在目,轉眼間已經過去了六年,小院裏的銀杏樹黃了又綠,送走了一批批的學子。而今天,林清也要暫且告別這裏,告別他最尊敬的師長。
“夫子,今日一別,若是能成為雲天書院的學子,那麽學生要三年後才能回來。還望夫子原諒學生不能常來問候之罪。”林清對着荀夫子一揖到底,腰背彎了又彎,卻是久久不曾擡頭。
荀有志已經快六十了,六年間林清從一個稚齡小兒長成了一個風度翩翩的少年,而荀夫子卻一年比一年佝偻了,初次見面時頭發間不過稍有幾根銀絲,如今不知不覺間白發多過了黑發。
荀夫子還是喜歡穿着一身藏青色的儒衫,漿洗得筆挺,不見一絲褶皺,頭發也是疏的一絲不茍,面容嚴肅得看着林清,但是微微有些渾濁的雙眼中卻閃着淚花:“好,好,好!是我荀有志的好徒兒!好男兒就是應該志在四方,你且放心的去,夫子相信你會程鵬萬裏,青雲直上!”
荀有志一邊說着一邊抹掉了眼裏的淚花,想将林清扶了起來,可是林清卻突然一撩衣袍跪了下去,重重地磕了一個頭道,哽咽道:“夫子,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您對林清的恩德,林清銘記內腑。不管以後學生去了何方,您都是林清的啓蒙之師,您的教誨一生不忘!”
“啪嗒”,一滴淚花滴落在青石板上,然後瞬間暈開,讓躲在屏風後面看着這師徒二人的黃氏也是哭的泣不成聲。
林清和荀夫子告別後,還去找了今日在張家村休沐的張立學。張立學聽到林清是來向他辭行的,心中又驚訝又覺得合該如此。
第一次遇到林清的時候,張立學就覺得這人和他們一起上學的所有人都不一樣,這種不一樣随着年齡的增長,差距拉的越來越大,也越來越明顯。如今林清已經跻身“士”的階段,身份上已經遠遠超過他,但是還特意來向他辭行,張立學心中也是知道林清身份雖然變了,但是兩人的情分還在那裏。
張立學有些羨慕得看着林清,這人終将是要離去的,小小的林家村困不住他,康寧縣也攔不住他。就像以前讀書時跟着荀夫子念得那句詩一樣:金麟豈是池中物,一遇風雲變化龍。
拍了拍林清的肩膀,張立學又是為好友感到高興又是為告別而傷感道:“以後我們就各奔東西了,雖然我這句話你可能不需要了,但是我還是要說,以後你有啥難處就吱一聲,能幫的兄弟一定幫。”
林清忍不住笑了笑,認真看向張立學道:“我還真有想要你幫忙的事情,家姐尚且待字閨中,如果你這邊也沒有婚約的話,我想給你們做個媒。論性情我覺得你們兩人很相配,如果你也覺得可行,可以讓你母親幫你相看一番。”
若論張氏唯一的缺點,就是重男輕女。不是說不愛女兒,但是在兒子的利益面前,女兒是可以被犧牲掉的。這是林清無法接受的一點,所以眼看着自己中了秀才之後,張氏開始給林三妮挑選成親人選,都是一些家中富裕子弟,人品卻沒有放在首位去考察。
林三妮柔弱乖巧,不太有自己的主意,也不适合複雜的生活環境。若是找一個人品尚可、家世簡單的人,夫妻兩個和和睦睦地過一輩子倒也不是不可能;若是找一個心思多的,家裏勾心鬥角的,那麽憑林三妮逆來順受的性子,只怕這一輩子都活不痛快。
林清思來想去只有這一個至交好友,品性優良,家中關系簡單和諧,家境相對也不錯,若是林三妮能跟了張立學,那麽他也能放下一顆心。
張立學知道林清這人從不打逛語,若是他覺得自己和他姐姐相配,那就是真的相配。況且林清已經是秀才之身,現在還要去江南讀書,給他幾年時間相信以林清的聰慧,考個舉人不成問題,能娶林清的親姐姐,足以可見林清對他的看重了。
當即就點頭應下:“我信你,過兩日我就讓我娘上門相看。”其實心裏已經是打定主意,相看回來就上林家門去提親。
林清了卻一樁心事,心裏也暢快極了,兩個兒時好友坐在一起談了一下午,林清才告辭離去。
望着林清遠去的背影,張立學按捺下心中的不舍,安慰自己:燕雀要飛高空萬裏,即使偶有落地停歇,那也只是暫時的。林清要追求更遠大的志向,自己應該祝福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