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秀麗江南

次日一早, 晨曦微亮,林清就已經起床疊好薄被, 眼神一一看過自己住了這麽多年的地方。

林清愛潔, 屋子裏總是收拾地幹幹淨淨整整齊齊的, 林三牛親手給林清打的簡易書架和書桌上, 此刻已經全部收拾妥當,将林清這麽多年讀的書、練習的紙、抄寫的字句全都整整齊齊地碼在樟木做的書箱裏。村人敬重讀書人, 也敬重文字, 平時若是一個村人在路上看到一張帶字的紙片, 也會将它鄭重地撿起送到惜字爐裏焚燒。足以可見這個時代對于讀書人的崇敬到了怎樣一個地步。

“狗子,收拾好了嗎?娘進來了?”張氏的聲音從門口傳來, 林清連忙上前将門打開。

只見張氏拎着一個大包袱走了進來, 然後将包袱放在林清其他的三個包袱一起, 叮囑道:“狗子,這個包袱裏都是一些吃食, 娘知道你愛吃家裏的醬菜,這幾天趕着做了一些,瓶口都已經封緊了,到了那邊估計也就可以吃了。還有路上的吃食也給你們哥倆準備了一些,幾張大餅,十個煮雞蛋,還有一罐子肉醬, 現在天熱, 這些都放不住, 你們這兩天在路上就趕緊吃完。你別忘了……”

張氏絮絮叨叨說了一大堆注意事項,在外面不要和人起沖突,不要随意亂吃東西,晚上睡覺不能貪涼,到了江南就要給他們寫信,雖然他們看不懂但是可以找識字的人看。總之林林總總,不一而足,很多話林清這幾天已經聽了幾遍了,張氏卻不厭其煩再三強調。

林清也不打斷張氏,她每說一點林清就專注地點頭表示記下,眼神膠凝在張氏的臉龐上,舍不得移開。

說着說着,張氏的眼淚又要掉下來了,随意用手抹了一把,張氏吸了吸氣道:“上輩子你就是個讨債的,這輩子才托生到我這裏,娘真是為你操碎了心啊!從小就身子不好,千辛萬苦給你謀了個出路,現在還要離家讀書。娘的心啊!”

兒行千裏母擔憂,在這山高地遠的古代,交通又極為不便利,此次去江南光路上所費時間就要三月之多,張氏心裏哪能不心焦。

這幾年家裏日子好過了,張氏的身子也豐盈了一些,但是歲月還是在她臉上增添了更多的痕跡。可能林清這輩子的母親并無什麽大智慧,也沒有受過任何的教育,但是她勤勉、能幹、細致,那一腔慈母之心将林清包裹住,讓他忍不住上前,抱住了張氏。

這幾個月林清的個子突然拔高了許多,此刻已經快到一米六了,張氏也不過這個身高,林清雖清瘦,但怎麽說也是男子,抱住張氏的時候才讓張氏恍然覺得,自家兒子确實不是小娃娃了,已經長得和她一般高了。

忍住心中的不舍,張氏推開了林清,回身将房門關上,然後掏出一個錢袋遞給林清:“狗子,這裏面有二十兩的碎銀子,還有八十兩小面額的銀票,這些是你爹這兩天去鎮上換的,你路上留着花銷,記得貼身放好,千萬不要露財。還有三百兩銀子的銀票娘都給你縫在裏衣裏了,你到時候記得換上那件裏衣。”

劉氏和林老漢知道林清已經下定決心外出求學後,将那次得來的四百兩銀子全都給了林三牛夫妻,讓他們給林清帶路上花銷。所謂窮家富路,多一點銀子做保障,家裏大人也放心一些。

林清點頭示意知道了,母子兩又說了一會兒話,張氏才出去了。

林清從裏衣的夾縫裏拿出了一百兩銀票放到了枕頭底下,他和林二娃這次出行,兩人帶三百兩足夠了,剩下一百兩還是放在家裏,萬一需要急用。

何況,若是張立學能相中他姐,家中沒點陪嫁也說不過去。

等林清和林二娃坐上驢車後,家裏人一路送到了村口,有林家村其他人知道林清他們要走,連忙回家拿了一些東西過來一起送行。

Advertisement

“二娃,這幾個雞蛋你們路上拿着吃,別虧了自己。”

“這裏有幾把自家炒的花生米,路上就當個零嘴吧。”

“這要去求學,路上費鞋,我家娃和小秀才公的腳差不多大,拿着路上穿。”

“家裏菜園子裏種的兩只瓜,甜着呢!過一會兒日頭毒,你們哥兩一起吃!”

“去了那兒不用惦記家裏,咱姓林的是一家的,有你們這些大伯大嬸看着呢!”

…………

這些人都是從小看着林清和林二娃長大的長輩,小時候張氏他們實在忙不過來還會把他放在這些人家裏讓幫忙照顧。村裏的年輕人出的最遠的門也不過是到府城,知道林清和林二娃要去江南求學後,心中也是又擔憂又盼着這兩個年輕人能真的有出息。

林二娃這個一米八的大高個都被大家的熱情弄得有點鼻塞塞的,揮手和衆人告別後,看了一圈車廂裏堆着的亂七八糟的東西,還有兩人的幾個大包袱,才有些為難道:“小弟,你說這些東西咋整?”

林清也是無奈地苦笑了一番:“可以帶的就帶上,不能帶的還是讓我爹帶回去吧。”

林二娃的聲音此刻也有些悶悶地,應了一聲就和林清坐在車廂裏,把東西都整了整。

等林三牛把驢車趕到了同和鎮車馬行門口,幫着将車廂裏的包袱卸下來,叮囑道:“再往前,路上可就你們哥兩了,你們自己路上小心,互相照應着。該說的家裏都已經說過了,記着就行。”

林清點頭應是,然後将林三牛拉到了一邊,壓低聲音道:“爹,我房間裏的枕頭下有一百兩銀子,備給爹娘急用的,我這裏有個三百兩銀子足夠了。可能過一段時間張家會來咱家上門提親,你這邊幫着姐把把關,張立學的品性不錯,家庭簡單,配姐姐很合适。”

之前家裏人都忙着林清和林二娃出行的事情,林清也沒來得及和林三牛說。林清知道比起張氏的重男輕女,林三牛倒是對林三妮很是喜愛,只是林三牛畢竟是男人,對家裏女兒的婚事不太插手。如今林清這樣一提,他自然也放在了心上。

送君千裏終須一別,再多的千言萬語到了要離別的時候也如鲠在喉,只能看着馬車不斷離去,徒勞得揮手,一直到看不見彼此。

原本林清準備先去府城,然後再和同樣想去雲天書院的學子結伴而行。不過現在有林二娃陪着一起走了,便重新規劃了線路,兩人直接先到郡城,再搭船南下,先是陸路,而後水路,再是陸路,前後歷經三月有餘,才能到達目的地。

“小弟,要不你給我取個正式的名字吧!我也是要去見世面的人了,老是被人叫二娃二娃的,難聽。”林二娃見林清和林三牛分別後,有點悶悶不樂的樣子,怕他年紀小想家,只能岔開點話題分散他的注意力。

林清被林二娃的話逗得有點樂,古代農村取名字絕對不講究,譬如他的林二狗,譬如二哥的林二娃。一般都是出生後,家裏大人随便取的,講究點的會在成親前取個大名,不講究的就湊合着這個名字過一輩子,反正就算取了大名,村裏人還是照樣叫你的小名,沒差別。

所以林二狗這個名字也困擾過林清一陣子,就連現在家裏人還是一時間改不過來,在外人面前還好,在家裏還是一口一個“二狗”的叫着。所以林清還是很理解林二娃的困擾的,認真地幫林二娃想了一番道:“不如二哥你叫林東陽吧!旭日東升,朝氣蓬勃,和二哥你人一樣,總是那麽樂觀積極。”

“林東陽?嗯,林東陽!這名字不錯,以後我就叫這個了。你教教我怎麽寫我名字。”原本也只是随意聊聊,現在見林清果然給他取了個不錯的名字,林二娃決定自己以後就叫林東陽了(後文以林東陽指代林二娃),這興致也上來了,很想知道這三個字是怎麽寫的。

林清想到自己二哥也是大字不識一個的,覺得以後如果真的想要出門闖蕩,一些常用字還是要會的,看他現在興致高漲,兩人一個教,一個學,旅途倒也并不覺得枯燥。

可能是适應了古代馬車的颠簸,林清一路上倒是好了許多,有林東陽轉移他的注意,三月時間也沒有那麽難捱了,兩人終于歷經千辛,到達了此次的目的地——江南蘇州府。

林清和林東陽一人背了好幾個包袱,随着人群一起走進了他們向往已久的江南俊秀之地。

在粗犷北方呆了十多年的林清,都差點忘記了江南的柔婉和瑰麗,等進了城門之後,竟是和林東陽一般站在城門口,有些挪不動步子。

如果說平陽府是一個平實普通的農家漢子,那麽蘇州府就是錦衣玉食堆砌出來的春閨佳麗,一舉一動都帶着富麗和秀氣,溫柔的水鄉之地孕育出的文明,讓初到此地的人都為之動容。

蘇州府是大明朝一處經濟重地,光是每年的稅收就可在全國府城中排名第二。蘇州府的繁榮吸引了衆多外來人口,富商豪紳多聚于此,文人墨客也愛在此留名,更遑論如今朝政被江南官員把持着,此地之繁華,讓人咋舌。

林清眼前就仿佛展開了一卷盛世畫卷一般,帶着江南的柔風,徐徐撲面而來。

不說眼前規整的青石板大道,兩側寬大的鋪面,高屋深院,就連江南的女子都透着秀雅溫婉,輕輕擡起皓腕将發絲繞到耳後,就別有一番滋味,引得林東陽忍不住咽了口唾沫,喃喃道:“怎麽會有這麽好的地方?這裏該不會就是戲文裏說的仙境吧!”

林清正想回答,卻聽到旁邊有人嗤笑了一聲,狠狠将林清和林東陽推開:“走走走,別擋道!兩個沒見過世面的土包子!”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