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賀喜
院門一打開, 門外已經圍了一圈的人, 有同村聽到動靜湧過來看熱鬧的,也有縣衙裏過來報喜的人。剛剛的喊聲就是縣衙裏過來報喜的人在大聲唱名, 因着之前林清中秀才的時候來過一次, 所以這次也是熟門熟路,一到了林清家門口, 就立即放起了鞭炮。
說來也是因為這次林清從廣陽郡回來的時間大大縮短,雖然送喜報的人還是比林清先一步将喜報傳到康寧縣縣衙, 只不過因為縣衙那邊等接到了消息後想要排場弄得大一些,才耽擱了一些時間, 反而是和林清前後腳到了林家村。
等衙役看到被簇擁而來的林清,立即滿臉喜氣地上前詢問道:“這位可是林解元林老爺?”
待林清點頭後,來人彎腰恭賀道:“恭喜林老爺,賀喜林老爺, 此次高中解元,摘得魁首!”
村中人原本就聽到那些衙役在喊什麽高中了, 有些還聽不清楚,如今再次近距離地聽到了, 很多人都是驚訝地說不出話來。
有一稚齡小兒好奇地問他爹:“爹,什麽是解元?我戲臺子上就聽過狀元啊!”
孩子的爹滿臉豔羨地看着林三牛,低頭回答道:“解元也是很厲害的,就是這次很多厲害人考試裏的頭一名, 以後是有大出息的!”摸了摸自家兒子的頭, 忍不住心裏暗暗發誓, 等兒子再大一點,就送到村塾裏去!
那孩子有些懵懂地點了點頭,只覺得那個大哥哥長得好,穿的也好,特別有氣派,好多人都圍着他,誇他,可真厲害啊!
林大娃的媳婦小李氏之前還見過林清,也跟着一起接待過這些衙役,聽到林清中了解元雖然驚訝,但還能堪堪維持住體面,而那林二娃新進門的媳婦徐氏此時卻驚得不行,一介村婦第一次見到這樣的場面,吓得直往婆婆王氏後面躲。
張氏手忙腳亂地從懷中掏出喜錢,往幾個衙役手裏塞,心裏不斷地念着哦彌陀佛,幸虧這幾日自己一直備着喜錢,就想着有備無患。只是萬萬沒想到,自家兒子不僅僅中了,還中了解元!這喜錢怕是準備的不夠啊!
李氏也是機靈,她那邊正好存了幾吊錢,此刻也顧不得心疼銀錢了,忙着從房間裏拿着托盤盛出來,抓一把就往人群裏撒喜錢:“大家沾沾喜氣!大家沾沾喜氣!”村裏頭一向有規矩,誰家要是發生了大喜事,都要撒喜錢、讓人沾喜氣。一般來講都是村裏結婚的時候,才會撒喜錢。可是林清中解元,要比那些普通的婚事要喜慶的多,能不多撒點喜錢,讓村裏人都念他們一聲好嗎?
一衙役接過喜錢笑的見眉不見眼:“林老爺稍後,我家縣太爺馬上就到!”
“什麽?連縣太爺都來了!”離得近的一村人聽到了連忙高呼出聲,惹得旁邊的人也跟着驚呼連連。不說他們了,就是林家其他人也是驚住了——這中了解元,居然是連縣太爺都驚動了?!
上一任的康寧縣知縣因為三年任期已滿,被調往了別處,這位孫知縣是今年剛剛上任的,沒想到還沒上任多久,治下就出了一個解元!這可是一件大功績啊!要知道康寧縣已經快十六年沒有出過一個舉人了,此時卻有了一位解元,這不是他的功績是什麽?今年的年終評定,就因着這個,只要他不犯什麽大錯,都能拿到一個優,再兢兢業業幹個兩年,何愁任期滿了之後不能升一升?
所以孫知縣一接到捷報,就大叫了三聲“好”!自己也馬上安排工匠制作了解元的匾額,第二日就坐着馬車帶着衙役送過來了。
之前衙役先行一步在前面開道,等賀喜完,孫知縣身後跟着兩個擡匾額的人也到了。
Advertisement
“拜見孫知縣!”孫知縣穿着官服,年約三十,臉上也是一股意氣奮發的神采,見林清彎腰向他行禮,連忙托住林清的手,态度異常親和。
衆村人一聽說是縣老爺來了,都吓得跪了下來,口中大呼:“見過知縣老爺!”
這村裏的人別說見過縣太爺了,就是衙門裏的官差也沒見過幾回,剛剛看到有衙役上門已經是小心翼翼不敢逾越,如今見到了縣太爺本尊更是吓得連忙低頭叩首,連頭都不敢擡起來。
別說村裏其他人了,就連林清家人也必須見官下跪,在場唯一還站在的人就是林清。
林大牛跪在人群中第一次感受到了這種鴻溝般的差距,這就是考中了功名的人,見官不跪、聽說舉人都是可以去做官的了!想到剛剛自己對林清還說那樣的話,心裏就忍不住有些忐忑,原本仗着自己是林清的長輩,覺得就算中了秀才這家裏也不是他一個人說了算,此刻卻是把頭深深地埋了下去,再也不敢置喙半句。
“鄉親們快起來吧!”孫知縣忙讓人都起來,然後對着林清說道:“林解元果然一表人才,名不虛傳!以後前途不可限量!”孫縣令忍不住感嘆了一句,早就聽說這林清才十五歲,就中了解元,師從江南文壇的泰山北鬥楊致知,在鹿鳴宴上還和座師江大人相談甚歡!想他祖上也出過一位知府,後來落寞了,好不容易自己汲汲營營考中了一個同進士,外放做了知縣,已經覺得自己算是不錯。可和眼前這位少年英才相比,自己差的不是一星半點啊!
別看現在他還是舉人,說不好明年會試就中了進士,轉頭就混的比他還好也未可知!這也是為什麽孫縣令一聽到林清中了解元後,就立即動身親自前來祝賀的原因。
孫縣令拍拍手,命那擡匾額的兩人上前,只見一塊長五尺,寬兩尺的木板被紅綢布蓋着,應該就是剛剛那名衙役口中說的解元匾額。
“林解元,還請親手揭開這紅布綢。”
林清走到匾額前,揭開紅綢,只見匾額上寫着大大兩個字“解元”,然後右邊寫着小字“子醜年八月”,左邊寫着“解元林清”。這塊匾額承載了讀書人太多的夢想,也承載了林清這近十年來日日夜夜的苦讀不辍。林清一一撫摸過上面的字,心裏也有了一絲激動,高聲對墨竹道:”墨竹,将匾額收下,稍後挂于正堂!“
再次謝過孫知縣後,孫知縣也看出來這次的匾額算是送到了林清的心坎裏,從懷中又掏出一個錢袋子遞給林清,朗聲道:“這裏一共八十兩銀子!三十五兩是朝廷給的牌坊銀,到時候命你們村的工匠在村口設立解元牌坊,以後凡過路者見此牌坊,下馬下轎,以示尊崇!另四十五兩銀子,為康寧縣縣衙所贈,望林解元再接再厲,金榜題名!”
俗話說窮秀才,富舉人。這只要做了舉人,就沒有一個說窮的。孫知縣也知道以林清現在的地位,自然看不上這區區八十兩銀子,可是若能當衆宣布出來,就是給林清造勢,讓村裏其他人不管是長輩還是以前的親友,都不能再把林清當過去的林清看。
這是一個講究尊卑禮法的世界,但是人又是有慣性思維的生物,一下子的轉變會讓很多人都不适應。林清成了舉人,能量更大了,很多相熟之人說不定會仗着過去的一些情誼,拿很多合理或者不合理的事情來相求。與其林清到時候再和別人一一說明,得罪了親友,倒不如一開始就立好威、樹好規矩,讓人打心底裏明白,林清現在已經是能和知縣老爺平起平坐的人了!
孫縣令也不過剛剛在官場上混了沒幾年,就已經是如同長了一顆七竅玲珑心一般,所做之事最大程度地博得了林清的好感,讓林清事後回想起來,也不得不服!
孫縣令見目的達到,也不過在林家喝了一杯茶,就起身告辭,走的時候還特特叮囑林清,有什麽為難之事盡可以到縣衙來找他。林清把這個當做客套之言,一路寒暄着将人送了出去。
待看熱鬧的人都散盡了,林家衆人還沉浸在喜悅之中,劉氏讓孫媳婦去給林清下一碗面條過來,并且叮囑道:“要卧兩只荷包蛋啊!油不要放太大,我乖孫喜歡吃清淡點的!”
張氏起身想自己去廚房,卻被劉氏按了下來:“你不忙!慧娘的手藝好着呢!咱娘幾個還是先想想,咱清兒中了解元,肯定是要擺流水席的,到時候咱席面上上點什麽菜為好?”
張氏一聽是這個事情,倒也跟着王氏、李氏坐了下來,幾個女人叽叽喳喳地開始讨論了起來。
林老漢也是樂的猛抽了一口旱煙,一拍桌子道:“這回咱必須到裏長那邊商量一番,這麽大的喜事,可是要開宗祠禀告先祖的啊!”
開宗祠?這未免有些太興師動衆了吧?林清知道,這村裏開宗祠可是只有每年過年時候的一次,到時候所有林姓男子都要去宗祠祭拜先祖,可沒有為了單個人開一次宗祠的先例。
還沒等林清拒絕,林二牛和林三牛卻是滿臉贊同:“對!其實上次清兒考中秀才,我就想說要不要開一次宗祠。不過我看裏長沒提就算了。這次可一定要開!這是光宗耀祖的好事啊!一定要開宗祠禀告老祖宗,感謝老祖宗在天保佑啊!”
說完他們幾個也開始讨論起到時候要怎麽去和裏長說,開宗祠的時候要注意些什麽,完全忘記了之前他們還在處理另外一件事。
眼看着好像所有人都忘記了在還在柴房裏關着的戴嬌娘,林大牛忍了友忍,不敢對林老漢說,只能顫顫巍巍地走到劉氏跟前,小聲道:“娘,這,這戴氏還在柴房裏關着,柴房地上涼,她還懷着身子,您說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