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排名

殿試的時間一般是一整天, 日暮時分則需要所有試子交卷, 當然若是誰先答完,也可以提前交卷。

因為林清等人很早就進了宮,所以宮裏是給所有貢士準備了兩餐的,早餐四個饅頭并一碗湯,午餐四張餅, 茶一壺。因為怕貢士們吃了味道大的東西, 弄得建極殿中味道難聞, 所以這些食物基本上都沒有什麽味道, 好在原材料還不錯, 比在考棚裏吃的要好一些。湯和茶水很少有人碰的,皇帝在的時候去上廁所, 視為不恭, 這些剛剛入宮的時候周總管就提醒了所有人。

幸虧林清是一個做事極為專注的人,一旦沉浸在自己的思維中, 就感覺不到口渴,實在中途覺得口幹舌燥, 那就稍微抿一口茶在口中,潤潤嗓子。

永康帝不過在龍椅上坐了一會兒, 便覺得有些昏昏欲睡, 許久不上朝了,這人也就愈發地憊懶起來。看了看正襟危坐的太子, 永康帝拍了拍太子的肩膀, 示意他繼續主持殿試, 自己則扶着太監的手往乾清宮走去。

劉全是永康帝的貼身大太監,見皇帝看上去心情不佳,小心賠着笑道:“萬歲爺,此屆新科進士定能選出賢德之才,助皇上一臂之力!”

永康帝冷哼了一聲,雙眼微眯:“助朕一臂之力?就怕他們還是一丘之貉,就知道屍位素餐、搜刮金銀!”永康帝最開始登基做皇帝的時候,也是有過一段和臣子們的蜜月期。當時他一心想像聖祖皇帝一般,開創一番宏圖偉業!可是幾年之後,他就發現這些臣子不值得他誠心相交,權利下放的多了,他們就開始明裏暗裏敢和他叫板了。最讨厭的還是那些禦史,動不動就對他的行為指手畫腳!國庫裏的銀子一年比一年少,那些臣子們卻都吃的滿腦肥腸,這叫他這個做皇帝的怎麽忍?

慢慢地,永康帝對朝政之事也疲了,但是對如何駕馭臣子、如何給他們吊着大蘿蔔平衡局勢之道,卻是運用的愈加成熟。後來更是迷上了尋仙問道,只要他這個皇位坐的夠穩、當得夠爽就可以!只是想當一個偷懶的皇帝,又想要江山穩固,難免朝臣權利過大,所以永康帝對這些事也是頭疼的很。

今日出了這樣的殿試題目,永康帝就是要威懾這些臣子一番,別以為他們平日裏一個個做的事情,他都不知道。只要他一天是這大明的皇帝,他們這些臣子就要一日記住誰才是他們真正的主子!

劉全伺候了永康帝三十多年,最是了解永康帝的心事,但是此刻也沒有多言,陪着永康帝一起回了乾清宮。

林清那一頭,總算将策論全部寫完,挪了挪已經跪的發麻的腿,緩緩站了起來,示意自己交卷。

大殿中只剩下不多名考生,大部分的人都已經交卷提早離開。林清扭頭看了看左手邊的位置,已經全部空了,那沈牧涵也已經早早答完回去了。

當所有的考生都将卷子上交後,考卷需要彌封收存,交于考官閱卷。考官一共有八名,由翰林院、內閣以及六部中的高官組成。八名考官每人一桌,輪流閱卷,每張卷子上的評分以O,△, ,| ,X 分為五等,O 為最優等,以此類推。最後這八名考官将會選出十名獲得O最多的卷子,上呈給皇上。

科舉考試中一向非常重視字寫得好不好,雖然在鄉試、會試中,考官看到的只是朱卷(即謄抄過後的卷子),但是到了殿試,則不會再進行謄錄,字寫得好不好一目了然,考官也會對字寫得好的考生有所偏頗。當然,如果字寫得足夠出衆,或是自成一家,讓考官即使沒有看到試卷上的名字,也能知道是你,那麽就是另一種本事了。

當沈牧涵的卷子落到了馬叢文手中後,馬叢文很快就從字跡中認出了是當今會元的卷子,看了一眼文章覺得屬于穩紮穩打類型的,也不多說什麽,直接就畫了一個圈。第一文章确實不錯,可圈可點;這第二嘛,黃黨之人早就心知肚明,這沈牧涵是黃家已經定好了的女婿,只等這次高中之後就迎娶黃閣老的嫡幼女。若是他不打圈,還能在黃黨一脈混下去嗎?

這次的八人之中,刑部左侍郎馬叢文是黃閣老的人,吏部尚書秦啓桢是中立派,禮部左侍郎江政源是高首輔的人,剩下五人便是內閣的五位閣老,也是真正執掌大明之人:中極殿大學士兼太子太師高明遠、建極殿大學士兼太子太保黃友仁、文華閣大學士兼工部尚書楊庭安、文淵閣大學士兼都察院左都禦史顧寧、東閣大學士兼戶部尚書孟景榮。

這五位閣老如今以高黃兩黨的首輔之位相争最激烈,剩下三人也都各有靠山,朝堂局勢又瞬息萬變,除非撕破臉,否則很難定義誰和誰是一派。

Advertisement

只不過不論他們心中如何打小九九,這鑒賞文章的本事還是确實有的。畢竟“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這五個人絕對是學霸中的學霸,另外三人也都是正經科舉出身,名次至少都在二甲前十之列,若是這八人都說你的策論寫的好,那确實是真的好。

所以等輪了一圈之後,沈牧涵的策論以六個圈,兩個三角為最終結果,不管如何這前十是進了。

“好!難得好文章!”楊庭安四十多歲,留着兩撇小胡子,人看着比較精瘦,平時在內閣中存在感不強,與其說是內閣閣老,倒不如說是拉個湊數的,主要精力還都是放在了工部的事情上。楊庭安當年科舉的時候是榜眼,其實原本他會試是考了第三,但是因為的長相一般,個子也不高,永康帝覺得他不配探花郎的名頭,幹脆直接給他升到了第二。以前讀書的時候,楊庭安也是妥妥的碾壓同齡人一大截的學霸,只是進了工部之後,詩歌文章成了路人,成天就是和各種數字、圖紙打交道,有那吟詩作對的閑工夫,還不如多做幾個工程預算了!

所以楊庭安看了那麽久的卷子,也只是麻木地按照着标準去打分,有些文章要麽滿口仁義,将那些貪官貶的一文不值,然後又要求所有官員用聖人之言約束自我,簡直看得人牙疼;要麽就是在那邊說些無意義的話,通篇五六百字的文章,什麽東西都沒說,看的人氣悶!要知道楊庭安平日裏非常忙碌,為人又喜歡精簡幹練,就是屬下給他彙報事情,他都要求簡潔明了,如今一篇策論花了半柱香時間看完,結果卻什麽重點都沒抓到,能不氣人嗎?

正是因為這樣的心情,當楊庭安拿到林清的試卷的時,他第一反應就是皺眉——這策論寫的太長了,足足有上千字!一般策論不限字數,但是以300-500字為佳,這張卷子的字數一下子是別的卷子的兩到三倍,看着這麽多密密麻麻的字,楊庭安就感覺到頭疼。

好在這張卷子的卷面還算整潔,字也寫的好看,讓人看着覺得比較舒服,楊庭安才耐下性子讀了下去。可誰知道,這越讀下去楊庭安的眼睛越來越亮,從原本的不耐煩到如今的聚精會神,等讀完之後,簡直就是拍案叫絕!

這個人絕對是個人才!不僅僅擺明了态度,還給出了一系列的措施,雖然有些想法有些想當然,但那是因為這學子還沒有接觸真正的朝政,若他能磨砺個幾年,完全可以将這些措施加以完善!楊庭安甚至感覺到,随着林清策論中的推演,一幅真正的明朝盛世圖的畫卷在他面前緩緩展開,政清民和、富裕繁茂。

楊庭安甚至在心中起了招攬之心,準備等殿試放榜後,就把這人調到自己的工部,工部絕對适合這樣思維敏捷、邏輯缜密的人!

随着楊庭安的一聲叫好,其他考官也都紛紛側目,楊庭安忍不住心中的激蕩,直接拿起這張卷子,高聲朗讀起來,一直讀到口舌幹燥,才放下卷子猛灌了一杯茶。

閱卷房靜谧了一會兒,高明遠才笑着拍了拍手:“楊大人果然好眼光!這篇策論确實不俗,我大明人才濟濟啊!”一邊鼓掌一邊眼神朝黃友仁看了過去,微微擡了下下颚。

黃友仁心裏一跳,臉上卻是不動聲色,也是跟着點頭附和,看着也是極欣賞這篇文章的。而馬叢文越聽這篇文章,額頭上的冷汗就冒的越多,低着頭不敢有任何言語。

最終林清這篇文章被畫了七個圈,一個三角,放入了十名之列。

等所有文章都批閱過後,前十試卷已經全部整理好,放置在一邊,馬叢文起身拱手道:“諸位大人,下官這便将這十份卷子呈給太子。”永康帝已經命太子主持此次殿試,那麽最先呈給的人也是太子,等太子決策好前三甲,再交給永康帝審閱。

馬叢文是所有考官中官職最低的,由他去跑腿自然是題中應有之意,所以也沒有人反對。

而馬叢文捧着所有的卷子出門後,趁着前面的引路太監不注意的時候,将最上面一份林清的卷子悄悄地塞到了最後,只因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前十的卷子考官們都是按照名次排起來的,最上面的卷子就是他們認為的第一名,而最後一份卷子就是最後第十名。皇上為了尊重考官們的排名,一般不會将排名完全打亂,更有甚至,會直接按照考官的排名去放榜。

這樣順序看似簡單的一換,卻是天與地的差別!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