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妙計
墨竹年紀也就比林清稍微大了一兩歲, 正也是貪睡的時候,白天要送林清去當值,還要比林清早起一些, 晚上的時候林清就不讓他跟着伺候了,所以此刻正沉沉睡去。
張氏和林三牛原本家中也沒有什麽下人, 和墨竹相處起來, 只把他當做自家後輩。廚房在墨竹睡的房間旁邊,所以兩人也是輕手輕腳的。
林三牛熟門熟路地生火, 冬夜裏火光跳躍,帶來一絲溫暖,林三牛默默地添柴, 掌握着火候。張氏見鍋裏已經有熱氣了, 直接倒了一點菜油進去, 然後快速地切了一些辣子放進去炒香, 又把切的細細的肉絲扔了進去,“撕拉”一聲,一股肉香味在小廚房中彌漫了開來。
張氏手法熟練,迅速炒了幾下後就倒入清水, 将鍋蓋蓋上,又讓林三牛起了另外一只鍋,稍微倒點油,煎了一個金燦燦的荷包蛋, 然後放進海碗的碗底。另一頭的水也開了, 張氏抓了一把面條放了進去, 知道林清不喜歡吃太過軟糯的,用長筷子搗了搗,沸騰之後加了三次涼水,這樣煮出來的面條口感最好、彈性極佳。
将面條撈了出來,放在荷包蛋上,撒上一些蔥花,然後澆上湯汁,又挖了一大勺她自己做的大醬,将海碗端上了托盤。
林三牛滅了竈裏的火,熟門熟路地開始清洗竈臺、鍋碗瓢盆,嘴裏催促張氏快去:“你去吧,這裏我來收拾。也別說太多,清兒這孩子心思重,讓他放寬心就好。”
說完長長嘆了一口氣,繼續忙手上的活。
兒子太過優秀,很多事情做父母的也沒辦法幫到什麽,只能寒夜裏送一碗熱湯面,心煩時哪怕聽他說一說,抱怨幾聲,那也算是盡到做父母的力了。
所以當張氏的聲音在林清門口響起的時候,林清還被驚了一下,主要是精神力太過集中,夜裏又寧靜,突然有個聲音傳來,一時緩不過神來。
“娘,這麽晚了,您怎麽還不睡?”林清打開門,看到張氏手裏端着托盤,連忙接過去讓她進來。
張氏手上還有點水,反手在系在腰間的圍裙上擦了擦,環視了一眼林清的書案,心道這孩子果然是碰上難事了。
自己的兒子自己心裏最清楚,林清是最愛潔不過的,可是現在書案旁邊堆了一堆揉成一團的紙,紙簍裏的廢紙都滿了出來,書案上面翻開了好幾本書,一張圖稿橫亘在書案中間。而林清整張臉在油燈的反射下,也有些發黃暗淡,眼眶下更是濃濃的烏青色,整個人已經疲憊到了極致。
張氏也不問林清發生了什麽事情,知道公務上的事情即便她問了也插不上話,只得說道:“餓了吧?先把這碗面吃了。”
張氏不說林清倒不覺得,一聞到面香味,倒是真有點餓了,于是便在圓桌前坐了下來,提起筷子就吃。
“娘,您做的面一直是最合兒子口味的!”張氏其他菜可能做的一般,但是北方人做面食的手藝确實好,那辣醬滋味也好,拌在面裏面,寒冷的冬日裏一口一口吃下去,直吃的額頭上微微冒出一些熱汗,才感覺舒爽。
張氏就這樣看着林清吃面,心裏稍稍定了定,然後規勸道:“兒子,娘知道你着急公務,可是公務再忙,也要注意自己的身子!你看看你,都幾天沒有好好休息了?再這麽折騰下去,這身體可怎麽吃得消?”
Advertisement
林清低着頭“嗯”了一聲,繼續吃面不接話。
張氏知道林清看着面上總是笑眯眯的,人也好說話,可是骨子裏卻是倔強高傲的。只要把一件事放進心裏了,就是千難萬難,他也要做成。
這樣的人是能成大事的,但是也是辛苦的。
張氏作為母親,自然最舍不得的就是兒子吃苦受罪,雖然林三牛叫他別說太多,但是張氏忍不住就絮絮叨叨說了一些。可能張氏也知道自己說不到點子上,但是不說些什麽她又難受。
張氏也知道林清最近在忙着給皇帝老爺造一個院子,要他兒子算算要多少銀子。總歸這件事是和銀子搭界的。
“這皇帝老爺銀子給的多,那咱就給他修好點,要是給的少,就修差點。反正好好壞壞咱不貪銀子便是了。”
是啊,他林清是沒想着要貪銀子,但是上頭的人要貪,經手的人要貪,貪到他這個負責項目的人都湊不齊那麽多銀子!到時候吃瓜落的人,還得是他這個負責人!
只是這話,又怎麽對張氏去講?說了只會讓她日日夜夜都不得安眠了。
“娘,兒子知道了。這不就是再算算銀子的數目麽?算完我就去睡了。”可惜林清不管怎麽算,怎麽精簡,一萬五千兩就是捉襟見肘,弄了這裏弄不了那裏啊!
張氏聽到林清的話,以為他聽進去了,心裏也開心了一些:“對嘛!不就是些番邦人,皇帝老爺也不過是想糊弄糊弄,你就踏踏實實把自己能做好的最好就行。行,那娘先走了。你吃完了就放那兒早點睡,明天娘過來收拾。”
張氏輕輕地将房門帶上,林清卻突然将頭擡了起來——張氏的一句話在林清腦子裏不斷回蕩“不就是些番邦人,皇帝老爺也不過是想糊弄糊弄”。
是啊!皇上也就是争個面子工程,又不是真的想把這個會國館修的多好!是他把主次給搞錯了!
林清快速地放下碗筷,沖回書案前,鋪開會國館的平面圖,重新開始做起了預算,只是這回他只做了所有硬裝的預算,将破損的地方修葺好,磚瓦牆面重刷,花草樹木重新移植一些過來。
這樣算下來,只需要一萬多兩銀子,就可以弄的外觀比較像模像樣了。
而軟裝部分,林清有把握不動用分毫,就能把裏面弄的有檔次、有品位。
于是,營繕清吏司的衆官員發現,最近他們的林郎中輕易見不到人了。
有了方向後,林清就制定出了計劃。林清一整天都會去戶部繼續和他們磨銀子,既然他們漫天要價,那麽他也就可以坐地還錢。只要臉皮夠厚,林清就不信這吳侍郎能死咬着不松口,反正如今能扒拉到一兩銀子就是一兩銀子。最終五天之後,戶部還是松了口,給林清批了兩萬兩銀子,再多一分也沒有。
等林清走後,這吳侍郎也是松了一口氣!這林郎中難怪年紀輕輕能爬這麽快,确實是銅牆鐵壁般的臉皮,不管他怎麽奚落、怎麽嘲諷、怎麽驅趕,人家就是一直笑眯眯好耐心地對你。你有客,人家規規矩矩在外面候着,你一送客,就馬上進來繼續和你談。給你端茶倒水、無不殷勤,只要你不松口,他就不走。
滿朝上下的讀書人,能在這個年紀做到這麽不要臉的,也就這個林清了!
這是吳侍郎等林清走後,對着整個戶部對他的評價。原本以為這林清是個新上任的工部郎中,好拿捏,才獅子大開口,沒想到卻是一塊茅坑裏的臭石頭,又臭又硬!以後戶部的人,見着林清來要銀子,都是要比其他人收斂一些的,不過此是後話,暫且不提。
林清拿了銀子後,就立即召集工部下面的工程隊,開始按照他的圖紙要求做修繕,一時間忙得不可開交。而且林清一點都不節儉這些銀子,花草要移植的美觀,外面的牆面,屋頂的瓦片,所有的門窗,都仔仔細細修整了一遍,弄得那叫一個盡善盡美。
而就在林清忙碌的時候,如意坊裏漸漸有了一則傳聞。
“哎,你知道嗎?如意坊據說這次要給會國館提供流水盆景和花容鏡啊!”一路人甲道。
“可不是嘛!聽說是走了關系的!到時候你想想看,那麽多番邦國家的人到會國館住,看到這流水盆景和花容鏡,可不會心動嗎?到時候走的時候估計得多買一些帶回去。”路人乙附和道。
“這到時候那些貴人一喜歡,搞不好還得往他們自己國家運呢!往後啊,這如意坊的東西,可能還得漲價!”路人甲繼續道。
“不會吧?!還漲?年後已經漲過一回了吧!我的乖乖,這如意坊這回可就出名了!”
“你是不知道啊,到時候還有專人去介紹這些東西呢!可是給如意坊長臉了!”
類似這樣的言論最近有很多,而原本就關注着“如意坊”的商家們,更是聽得紅了眼!原本前門大街上的如意坊生意這麽好,就已經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如今如意坊眼看着要走出國門了,要在那些番邦貴賓面前露臉,簡直嫉恨得咬牙切齒。
那些商家們畢竟在京城盤亘多年,也有些自己的門道,稍稍一打聽就知道,原來這鋪子就是那負責修建會國館的林郎中家的,這也難怪人家有門路可以把自家東西往裏面搬了!
要知道工部采買東西,那都是有自己路子的,一般商家可別想進這個圈子。
如意坊賣的東西新奇有趣,只此一家,雖然賺錢,但是也沒有搶了誰的生意,所以大家眼紅,也沒有想要打壓。但是一聽到人家走了關系,以後會發展的更好,這有心之人心裏就開始打起了算盤。
這要錢的東西要有采買的路子,那不要錢的總不要過工部的路子了吧?如果到時候再給點那林郎中好處,是不是自家的東西也能擺放進會國館,讓皇上能知道自家的名號,讓番邦國家能看到自家的産品?
就算沒啥效果,但是以後放在店裏做個匾額吹牛也是好的啊!咱這花瓶是鞑靼王子用過的,這筆墨是安南使臣贊不絕口的!這雕花浴盆是朝鮮貴族最愛用的!
于是乎,好些商家都盯上了林清,一時間請帖如雪片般飛到了林清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