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朝貢
林清事情辦得漂亮, 不管是楊庭安、戶部那邊還是永康帝, 都對林清進行了或口頭、或實質性的褒獎。有時候就是這樣, 雖然擔責任的是他, 但是若能把事情辦好了, 能讓人另眼相看的人也是他。
自那之後,林清手底下營繕清吏司的人都對着林清畢恭畢敬的,就連之前有些怨言的常員外郎,也将口舌緊閉,再不敢在背後多說林清一字。
上面看重,下面恭敬,處理工作自然也是順手很多, 而正是随着日常工作的緩步進行, 林清才真正的看清楚整個工部上下的運轉流程, 以及各種私底下的勾當。
能在工部處在主要職位的, 在林清看來就沒有幾個笨人, 甚至用林清的歸類來看,大部分擅于處理工部事物的人,都比較具有理性思維,做事情也更加有條理, 能力出衆的人也比較多。但是其中的貪腐問題,卻是讓林清看着觸目驚心!
但凡上報項目,必然要多報一部分。多報的那部分, 一部分給戶部拿走, 剩下的則是工部官員的, 只要大家處于同一部門的,那就是見者有份。除非你事情做得夠私密,或者只經了你一個人的手,那麽你可以獨吞。而林清作為營繕清吏司的小頭目,大大小小一些項目,手底下的人自然收了孝敬後會給林清呈上一部分。更別提三節兩壽,這孝敬要更重一層。
而林清作為其中一員,上頭有兩個侍郎和尚書壓着,下面又有一大群小弟,如果想要混下去,那麽必須要照着這樣相應的規則辦事,否則所有人都會孤立你、排斥你,讓你在這個官場上完全混不下去!這不是政見不合或者性格矛盾,這是當官原則問題的不同,上下已經沆瀣一氣,林清想靠一個人憑着郎中之位扭轉乾坤?現如今的情況那是癡人說夢。
唯一好一點的地方是,楊庭安這位頂頭上司,算是比較靠譜的,雖然對手底下人的孝敬照拿不誤,也對下面人的桌底交易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但是真的比較重要的工程或者項目,他不管你們靠什麽方法,都要實打實的給他完成。所以工部上下做不到公正清廉,但是至少也沒有弄得一塌糊塗、烏煙瘴氣。
林清推己及人,如果其他五部的領頭者,稍微再過一點,是否下面的人就更加群魔亂舞、橫征暴斂了呢?想想也是,若非沈修文做的太過,又怎麽會讓岳謹言告到禦前?
正是因為沈修文案,朝堂上下已經是收斂了一些,好多官員都夾着尾巴做人了,否則林清所面對的情況可能更加糟糕!
越是深入接觸,林清心中的震撼就越大!按照他所了解的樣本去計算,整個大明的貪腐問題已經是觸目驚心!仿佛一顆外表看着茂盛挺拔的參天巨樹,其實內裏已經被諸多白蟻啃噬的坑坑窪窪,說不定再過幾年,十幾年,這顆大樹就會轟然倒塌!
林清固然能想到很多辦法去救世,可是他如今身份尴尬,一得不到掌權者的支持,二自身沒有絕對的實力,實在是任重而道遠啊!
如今的林清雖掌一個營繕清吏司,但是對在那群廟宇裏的高官而言,林清只不過是一個每天上朝排在最末尾的隐形人,何況永康帝還不愛上朝,每月能有個一兩次上朝的機會就不錯了。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最近永康帝上朝的次數變多了,原因是番邦朝貢的時間近在眼前了,為了接待這次番邦朝貢,舉朝上下都是花了心思的,務必要展現出一幅盛世強國的畫面來給各番邦國看!
林清其實能理解永康帝行為中的緊張,畢竟這番邦國中為首的鞑靼明顯來者不善,若是對方也是來試探大明的國情,到時候在朝貢期間鬧點事情出來,回去後就派兵攻打大明,那永康帝屁股下的龍椅也就坐不穩了!
這可不是一點點小事,關乎永康帝的皇位,由不得他不緊張!
只是這樣的事情,一般都由永康帝和內閣大臣去商議,他這個小蝦米就算是朝會上也不過是站在末端,有時候永康帝聲音小一些,他都不知道上面說了什麽,更別說任何發言權了。
時間一晃就到了三月中旬,已經陸陸續續有些小國使團抵達大明京城了。
最先到的是安南、朝鮮和南掌,這三個小國之前每年也都會在固定時間過來朝貢,今年倒也是規規矩矩最先前來。
林清作為負責修繕會國館的人,也被楊庭安點名配合鴻胪寺的人一起接待這些藩國使團,主要是萬一有人問起會國館的一些東西,林清比誰都了解,能當場出來解答一下。
安南等國地處偏遠、從來都是以學習儒家文化為榮,物質積澱和大明京城比起來自然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有些使臣第一次出使大明,看到大明的風土人情也是一邊驚嘆一邊贊美,和鴻胪寺的人倒也是相談甚歡。尤其是這次會國館修繕一新,朝鮮使臣用着不愛流利的漢語雙眼放光道:“這次皇帝陛下費心了,居所竟然如此豪華!”
這人去年也是來過的,去年住的會國館他覺得也不差,但是和今年的比起來自然有差距。
鴻胪寺寺卿唐正茂笑了笑道:“此乃皇上仁德!”說完朝着東邊方向做了一個行禮的動作,其他使臣也紛紛有樣學樣,倒是乖覺的很。
林清冷眼看着那些來朝貢的使臣,覺得他們說是來朝貢的,但是進獻的單子林清也看了一眼,并不值幾個錢,甚至折合成銀子,還不一定有重修會國館的銀子多。聽說他們走的時候,永康帝還會大方的賞賜一批東西給他們帶回去,以顯□□上國的氣度。
這氣度是氣度了,也不看看自家兜裏還有幾個錢?原本國庫就不寬裕,還使勁作!
只是接下來,安南使臣的一句話,差點讓在場大明的鴻胪寺官員臉上都挂不住了。
“以前我們過來的時候,皇上倒是沒有如此費心,看來還是鞑靼王子的面子大啊!”這名安南國使臣說漢語倒是說的字正腔圓,而且用詞也精準,舉手投足間都和大明文臣非常相似,看來是對大明的文化下過苦功夫的。
這句話不知道無心還是有意,卻非常讓鴻胪寺官員下不來臺,因為這事實可不就是因為鞑靼王子過來才修繕會國館的嗎?否則早兩年為什麽不修?
“使者此言差矣!鞑靼王子前來,我大明自然是要好生接待,只是這會國館諸多東西,都是出自民間。民間百姓聽聞此次有十多個藩屬國要前來朝貢,特意捐獻了不少物品,各位使臣可以在房間的冊子上看到是哪些樂善好施之輩所捐贈。我國子民的美意,是希望以後每年衆藩屬國使臣皆能出使大明,朝觐納貢,以修我們百年盟約!”
林清一句話,既解了鴻胪寺的圍,又将當初許諾給那些商人的好處提了提,同時又以□□上國的姿态,提醒他們這些小國,別忘了當年是怎麽被大明打的哭爹喊娘的,也別忘了當年他們老祖宗是怎麽和大明簽下藩屬國的條約的!
果然祭出了這一招,倒是讓那個安南國的使臣臉上表情讪讪的,臉上一陣紅一陣青,半天沒說出一句話來。
唐正茂臉上露出恰當的笑容,繼續将人安置在準備好的院落裏,剛和林清準備回自己衙門,就見另一鴻胪寺官員快步走了過來:“唐大人,鞑靼王子已經快到城門口了,我們要去迎吧?”
“迎!快通知禮部,派人去城門口候着,我們這邊也一起過去。”唐正茂當機立斷道,同時也喚了林清和他們一起過去,畢竟一會兒還得陪着鞑靼的使臣到會國館休憩。
等林清等人到了城門口的時候,鞑靼使臣的隊伍已經到了。
只見一隊百來號人的使臣隊伍肅立在城門口,除了前面十名文官樣子的使臣,後面□□十個人,都是一身軍裝、□□騎着高頭大馬,威風凜凜、氣勢十足!
立在最前頭的就是那名鞑靼王子布日固德,年紀也不過二十多歲,卻有着一副和中原人截然不同的面容。五官雕刻般分明,雙眼深邃,頭發編成了一縷縷小辮戴上一頂氈帽,身長八尺有餘,雖然如今穿着皮襖,但是光看他露在外面的大手,就知道此人是個練家子的。
此刻他高高在上地坐在一匹渾身烏黑的馬上,眼看着如此多的禮部和鴻胪寺官員來迎接他了,但是布日固德卻一點都沒有要下馬的意思。
禮部左侍郎江政源是此次負責迎接鞑靼王子的最高官員,當然也是應該他上前去說話:“布日固德王子殿下,入了內城門後,便不得騎馬,還請您和您的屬下一起下馬,步行入會國館安頓。”
江政源說完之後,鴻胪寺一位精通蒙古語的官員立馬翻譯了一遍,而布日固德的表情顯然也是聽懂了。
只是他卻依舊沒有下馬,而是坐在馬上俯視着江政源,一字一頓道:“我,代表我父王親臨,為何你們的王,不來迎接?”
布日固德雙眉皺起,視線緊緊盯着人的時候,會給人一種強大的壓迫感。江政源已經是在禮部歷練多年了,但是此時面對如此兇神惡煞的鞑靼王子,不知為何心裏已經先是怯了。
只是要永康帝親自前來迎接鞑靼王子,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