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和親
四月初六, 保和殿。
今夜永康帝大宴各國使臣, 整個皇宮內外都張燈結彩、好不熱鬧!
帝後将會共同出席萬國宴,皇後也下了懿旨, 請有诰命的夫人也可攜家眷一同前來,共享盛宴。只不過因着男女有別, 到時候皇後會帶着衆女眷到偏殿,偏殿和正殿只不過隔了一層紗幔, 若是想看看正殿裏的人還是可以的。
這也是慣例,大明民風還算開化, 街上抛頭露面的女子不少,只是那些官家女子、大家閨秀還是非常含蓄內斂的,基本上還是在閨閣中嬌養長大。只是這樣一來,交際太少就難以覓得如意郎君,畢竟如果家裏看中了哪個男子,若是私下裏見都沒有機會見一面, 那也确實太過讓人不放心了。
所以每當宮中有大型宴會,那麽一般皇後都會為這些诰命夫人做個好人, 将女眷們也都請過來,明着是國宴,暗地裏有可能就是一個大型相親會。如果有合心意的, 那就宴會後再續緣分。
因着這些個原因, 這次宴會舉辦的非常盛大,原本就有十幾個番邦國家的使臣赴宴,而京中正七品以上的官員也都來參加了。想想也是, 一般能坐上五品以上的官員,都是可以做爹的年紀了,哪裏還有幾個風華正茂的未婚男子?七品卡的剛剛好,連林清翰林院裏的那批老同事也都來了。
可以說,古人迂回策略的智慧是絕對不容小觑的,方方面面都思慮周到。
如此一來,偌大的太和殿自然擺不下那麽多席案,一直延伸到前面的乾清門,官位高一點的坐裏面,官位低的那當然只能坐在外面。林清正五品郎中,就像他早朝時候的位置一樣,正好挨上太和殿的最末的一個角落,倒也是樂得自在。
此次所有的番邦使臣一列,大明的文武百官一列,面對面而坐。大明官員自然忍不住就互相交頭接耳,對着那些番邦使者評頭論足,畢竟過去幾年只有寥寥幾國還來大明朝貢,每次來也是波瀾不驚的,永康帝走個過場,賞賜了點東西也就過去了。
甚至有人還笑稱,這什麽藩屬國朝貢,明明就是窮親戚打秋風,眼看着家裏沒糧了就來大明讨點賞賜回去。
只是這次到了十幾個番邦國,人數上浩浩湯湯,又各穿着自己民族的衣服,圍坐在一起前來給大明朝貢,讓大明的官員也忍不住産生了一種自己的國家不愧是天朝上國的榮譽感,連胸膛都挺了幾分 。
而林清卻敏銳的發現,這次的番邦小國,隐隐都以鞑靼為首,使臣們對着鞑靼王子十分謙和。而布日固德也大馬金刀地坐在第一排,舉手投足間非常自信,放佛這裏就是他的主場一般。那些其他國家的使臣也頻頻與布日固德交談,并且還不需要翻譯!
這一點讓林清非常吃驚!布日固德的漢語是屬于那種聽得明白,會說一點但是說不好的狀态,現在看他的神請是交談自若,那麽只有一種可能,和他交談的人是在用蒙古語。
這說明了什麽?說明了在那些小國眼裏,不是漢語是唯一需要他們學習的他國語言,蒙古語也是!
語言原本不代表什麽,但是随着國力的懸殊,語言也會有生命。弱者總是會學習強國的語言來獲取更多的機會,就如未來世界明明是天朝人最多,但是漢語卻不是使用最多的語言,英語才是!甚至在天朝英語成為了一門非常重要的生存本領,受過高等教育的人都要學會這門語言。
往深裏講,語言也是帶有政治色彩的。至少現今的局面,在那些其他使臣眼裏,鞑靼的國家地位絲毫不在大明之下!光這一點,就足夠讓大明的子民們敲響警鐘了!
可惜的是,林清放眼望去,在整個大明最重要的政治中心裏面,那麽多人言笑晏晏、毫無緊張之感,看來又有多少人真的能有這種危機意識呢?
“三皇子到——五皇子到——”
“太子殿下駕到——”
“皇上駕到——皇後娘娘駕到——”
随着傳唱太監唱到皇上駕到,宮樂聲頓起,殿中所有人都起身行禮:“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皇後娘娘千歲千歲千千歲!”
林清低着頭,看到朱色的袍角在自己眼前閃過,停頓了大概兩分鐘,才聽上面傳來了永康帝的聲音:“衆愛卿平身!”
“謝皇上!”所有人都站了起來,陸續入座。
今天大家都是坐着的,沒人擋着林清,雖然隔得遠,林清倒也還是看清了帝王帝後。
永康帝今日穿上了皮弁服,是接見四夷朝拜的正裝,朱紅色外衣以金線繡成五爪金龍,華貴莊嚴;而陳皇後則是一身紅腹錦雞為花紋的禮服,頭戴九龍四鳳冠,上有四條金鳳,每只鳳凰口銜明珠,更稱的陳皇後容顏明麗,讓人不敢直視。
算起來陳皇後今年也是三十四五了,但是竟還能保持這樣的二十幾歲的容貌,可見其保養之功。陳皇後出身雖然不算太高,但是能在這步步為營的後宮做了近二十年的皇後,誕下一子一女,兒子還能直接被冊封為太子,看來這陳皇後也是不容小觑的人物。
陳皇後只是露個臉,一會兒等女眷到前面行禮過後,就會帶着女眷一起去偏殿。
林清的目光又轉了轉,落到了太子趙賢身側的兩張席案上,就是剛剛進來時通報的三皇子和五皇子。
永康帝如今有五子四女,或許是将太多的心力放在裏求仙問道上,又常年嗑藥,永康帝的子嗣不算多。趙賢排行老二,他上頭本來有個哥哥,可惜不滿七歲就夭折了;三皇子趙炎的母妃是莊貴妃,莊貴妃娘家是幾代武将,手掌十萬兵權,算是後臺比較硬的。可能因為外祖家的基因,這三皇子為人也殺伐果斷、剛毅堅忍,在未冊立太子時,呼聲最高。只是永康帝似乎并不寵莊貴妃,對她只有敬而無太多愛,最後還是立了趙賢為太子。
當然,其實從另外一方面也可以看出,永康帝确實是夠多疑。試想一下,若是立了三皇子為太子,原本就得衆文臣的心,再加上外祖家的兵權,永康帝每每想到這個場景,心中就會忐忑。
五皇子趙琏的生母是安嫔,據說原本是宮女出身,被永康帝醉酒臨幸,事後都抛諸腦後了,但是那安嫔也是運道極好,一夜就懷上龍胎,逼着永康帝不得不捏着鼻子給她晉了位分。只是不得寵,如今只能守着兒子過日子。
剩餘的六皇子趙宇和九皇子趙曦的生母,一個是大理寺寺卿之女,一個是黃閣老的嫡親侄女,在宮中的位份在四妃之列。這兩個皇子也頗受永康帝喜愛,只不過如今年紀尚小,六皇子八歲,九皇子才五歲,所以今天便沒有出席宴席。
永康帝還正當年,等後面幾個皇子都成長起來後,依着趙賢的能力心性,後面才是真正的腥風血雨啊!
林清有些頭疼的捏了捏自己的鼻梁,只感覺滿天下的難題今天都聚集在這個宴席中了,真真可以用四個字來形容:內憂外患!
随着永康帝說完祝酒詞,所有人都一起舉杯飲下,然後命婦們攜着家眷到正殿拜見帝王帝後。
剛剛還全是男人的大殿中突然來了一群脂粉佳人,大明官員含蓄,就算想看那也是用視線的餘光看看,但是番邦使臣則是雙眼盯着那些官家小姐看,讓一些官家小姐驀地紅了臉。
就在香風倩影一位位從林清身邊經過時,林清感覺到有一道視線一直盯着他,忍不住擡頭就看到一位二八年華的俏麗佳人沖着他抿嘴一笑。
林清在現代所受的禮儀教育這時不自覺地就展現了出來,陌生人沖他微笑,他自然也回以微笑,沒想到那姑娘看到林清的笑容後,竟是神色一變,直接用鳳眸瞪了林清一眼,讓林清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不知道究竟是怎麽回事。
等到皇後行禮,帶着所有女眷坐到偏殿後,劉全劉公公拍了拍手掌:“歌舞起——”
話音剛落,就有一隊舞娘邁着小碎步走入殿中,然後踏着宮樂的節拍開始輕歌曼舞起來。
那些舞娘個個容貌美豔、身姿曼妙,随着歌舞起伏,讓在場很多人都看的如癡如醉。
林清沒有什麽音樂細胞,對這種慢節奏的舞蹈也是無感,一個人在角落中無人關注,只自顧自喝酒吃菜。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衆位番邦使臣開始輪番向永康帝敬酒,贊美之詞說的比自己母語還好,什麽大明地大物博、人傑地靈;什麽帝後和睦、臣子忠心;什麽皇子個個龍章鳳姿,公主每個嬌豔美麗......
總之什麽好聽撿什麽說,反正只不過是嘴巴一張一合,根本費不了什麽力氣。那些做過了使臣的,哪個嘴皮子不利索?
永康帝被哄得異常開心,如果說是自己的臣子這般說,難免有谄媚侍君之嫌;可是被這些番邦之人一哄,永康帝甚是有一種在自己的治理下,國泰民安、百姓安居樂業之感。
而那些使臣心裏卻都明白,讨好了永康帝,給足了他面子,到時候走之前才會給他們賞賜更多的東西帶回去,才算沒讓他們不遠萬裏白來這麽一趟。
大家各懷鬼胎,倒是也其樂融融,無比和諧。
等一衆使臣都講完後,鞑靼王子布日固德也站了起來,走到中央手中舉着酒杯對永康帝道:“皇帝陛下,您培養了好子女!幹!”
布日固德說的有些磕絆,用詞也不算準,但是在座的也都聽懂了他的意思,無非就是誇永康帝的皇子能幹。看到布日固德将杯中酒豪邁地一飲而盡,永康帝興頭也上來了,舉起酒杯和他對飲了一杯。
只是酒杯還沒放下,卻聽到了布日固德接下來的話:“所以,我想娶四公主為妻,還請皇帝陛下準許!”
永康帝猛地将目光鎖在布日固德身上,剛剛還帶着笑意的臉上如今只剩寒意,手中的酒杯重重拍在案上,頓時酒杯就四分五裂:“放肆!”
劉全見酒杯碎片四濺,十分膽寒地跪了下來,膝行過去:“皇上息怒,皇上息怒,小心別傷着自己吶!”說着話,同時眼神遞給旁邊伺候的小太監,讓他趕緊将碎片收拾掉。
保和殿中其他官員自然也聽到了這邊的動靜,紛紛放下手中的筷子、酒杯,将目光彙聚到了布日固德身上。
這鞑靼王子究竟想幹什麽?!怎麽可以求取他們的四公主?那可是要四公主和親啊!
聖祖皇帝當年開國時候便立下祖訓: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如今立國百餘年,從沒有一位公主是和親出去的,四公主趙雅與太子殿下一母同胞,是最尊貴的嫡出公主,這鞑靼王子好大的口氣,竟然是要求娶四公主!
鞑靼和中原幾百年的鬥争,又怎麽會不了解大明的外交方針?此刻提出這樣的要求,根本不是真心求娶,這明明就是拿着大明整個國家的尊嚴在地上摩擦啊!
趙賢當先一步,就沖到了大殿中央,咬牙單膝跪下,聲音中帶着極大的怒意和不滿道:“父皇,此事萬萬不可!還請父皇明示!”因着憤怒,趙賢整個人身體崩的極緊,看向布日固德的目光中也滿是憤懑。
永康帝還沒開口,布日固德好像一點都沒有感覺到周圍人不善的目光,也不在意永康帝剛剛的怒氣般,輕松一笑道:“那看來大明是看不上鞑靼,不願做朋友了。”
輕輕的一句話,卻讓永康帝原本要脫口而出的話,一下子凝固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