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雪菜肉絲面帶來的轉機

解決完了眼前這個刺兒頭,小滿便想着了解下朝代背景。

雙溪村消息閉塞,初到的兩天小滿跟周圍人聊天,根據自己打探到的信息,應該是穿越到的跟原來世界平行的一個世界裏,朝代大約在宋,蹊跷的是,這個朝代裏并沒有發生靖康之變。

小滿在村頭還看見了村頭的學塾裏除了孔子的畫像,還供奉着王安石的畫像,王安石的地位都這般高了?小滿跟教書先生打聽才知道,這個世界的王介甫少時好學,少年時就進士及第,及第後得神宗盛寵,直呼“吾盼君久已。”,歷任揚州簽判、鄞縣知縣、舒州通判、參知政事。

未五年即拜相,實行青苗法、改太學三舍法取士,封舒國公,更是輔助兩朝皇帝,掃平四合,一統華夏。

大宋學子,莫不仰慕王介甫,因而到處立廟祭祀,希冀自己也能做出王介甫這樣的驚天動地的事跡。

小滿聽着教書先生滔滔不絕講述臨川先生的事跡,心中暗想,有可能是這個世界中王安石變法成功了,但是好像王安石不像個穿越的啊,倒是那個神宗皇帝非常可疑。

又做出好奇的樣子,詢問神宗生平。

原來神宗幼時即十分聰慧,三歲即口誦詩篇,四歲即能捉筆寫字,少年時自請去隴右都護府歷練。

即位後立馬擢升王安石為宰相,大力變法,制裁地方豪強、軍隊勵精圖治、裁剪官員、取締高利貸,

設科學省,軟禁宮中太皇太後、皇太後、皇後三位,流放蘇轍、韓琦、司馬光等列位大儒,後又五路攻夏,乘勝追擊,滅西夏國。

複五年,滅大遼,高昌、吐蕃莫不臣服納貢。大力發展海運,列國來賀。

後神宗年老,力排衆議堅決不立十一子為王,立十七子為帝

後雲游四方,舉賢任明,改良火器,營造織布、火器、大船等各種器物,

直至滅高昌、吐蕃諸部,耄耋之年仍孜孜不倦,毫無倦怠之意。

原來這位神宗陛下是位穿越者啊,力排衆議一力支持王安石實施政治抱負,不過聽着兩人惺惺相惜的樣子到是定能引起前世那些腐女的意淫。

要感謝這位前輩,小滿才沒有穿越過來遇上靖康之恥,也沒有去一個積貧積弱的朝代去做二等公民,也全是這位穿越前輩殚精竭慮改革了宋朝,不然現在光是農民起義就能要命。

Advertisement

話說回來,為什麽人家穿越過來就是皇子、未來的皇帝,小滿只能當個普普通通的農家少女。

一位天天盤算着賣孫女的奶奶,一位病弱弱又不通情達理的母親,一個姐姐,一個蠢呆呆的燒火丫頭,一座家徒四壁的老宅,這就是我的穿越配置嗎?

小滿嘆了一口氣,那啥,面包會有的,牛奶也會有的,小滿想一定要帶領這個家走出困境,也算是替這句身體的原主人完成心願了。

家中雖窮,倒是像尋常農戶一般有菜園子,小滿去家後面的菜園子裏看過,發現地裏長了雪裏蕻、黃瓜、蔥,她猶豫着猜,難道自己穿越到了長江流域?

雪裏蕻葉子開叉,鋸齒狀的邊緣皺皺縮縮,小滿問過大花才知道這裏的人們吃雪裏蕻還是清炒着吃,沒有加工的習慣。小滿皺皺眉,雪裏蕻這種菜最大的缺陷就是新鮮的口感澀澀的,入口微辣,并不好吃。

可是腌制過的雪裏蕻就不同了,口感柔韌,被鹽腌過味道濃郁,是下飯的好材料。

小滿靈機一動,突然知道自己能做點什麽了。

她走進屋裏,跟卧躺在床的娘親說:“娘,清明已經過了,雪裏蕻開始抽苔,再不收就爛在地裏。”

陳嬸還是病恹恹的,只應了一聲。小滿一時有點無語,她想這也太受不住打擊了,娘在娘家的時候是庶出,并沒有學習太多管家之道,接人待物也是小家子氣,性格更是被培養的怯生生的,這種性格說得好聽就是小家碧玉,說的不好聽就是懦弱,現在家中的确遭遇了重大變故,但是這樣病恹恹的,也不是辦法。

想到這裏小滿吸了一口氣,對着陳嬸的眼睛,鄭重的說:“娘,家中出了這樣事情,大舅舅又因為和你不是同胞兄妹,所以不給我們撐腰,越是這樣,我們越要振作起來,先前祖爺爺也是在這間村屋裏一點點積攢家業,現在爹爹出了事情,你再不立起來,難道要二叔看我們家笑話嗎?我奶奶又是除了自己衣食住行,眼睛裏其他都不顧的,若你真有什麽,我們姐弟沒有依靠,被他們賣了可怎麽辦?立冬還小,你不想好好養育他,讓他以後成家立業嗎?!”

陳嬸呆住了,她從未想過這些,出了事情後的确只顧着自己任性難過,旁邊的白露聽到爹爹,不由得哭了起來,立冬也忍不住哭了起來,孩子們的哭聲喚醒了陳嬸,她坐起身,拉近了小滿,“我的兒,娘錯了!”

小滿看着一家子抱頭痛哭的樣子,不由得心裏酸酸的,她前世是個孤兒,除了師傅,從未有過其他家人,這種一家人在一起相濡以沫的感情,她之前從沒有體驗過。一向雷厲風行擔任行政主廚的她,突然覺得自己內心深處還是五歲時在孤兒院羨慕外面小朋友的小女孩。她暗暗發誓,一定要帶這家人走出困境。

第二天是個大晴天,娘竟然也起身了,梳洗了給他們做的早飯,其餘幾個小的也眉開眼笑,要知道,自從被趕到這裏後,娘就終日以淚洗面,卧床不起,這回看着氣色也好多了。小滿知道這多半是心病所致,要說生什麽病,估計也不可能,郎中也來家裏瞧過。這回被她一番狠話,激起了陳嬸的母愛,讓她振作起來了。

雪裏蕻要在晴天露水幹後采收,家裏人在地裏忙了一天,收回來三背簍雪裏蕻。村裏習俗把冬播春收的叫做春菜,秋播冬收的叫冬菜,這算是春菜。

小滿讓娘幫忙選了肥大粗短的幾株,抖落掉土灰,倒挂在院裏晾衣服的竹竿上,晾了一天一夜,試試折斷不了才取下來。

又盛了一瓢井水漂洗幹淨,攥住一頭,和白露兩姐妹擰衣服一樣把裏面的水攥幹,用力揉搓變軟,使得沒有了又澀又辣的口感,又曬幹了水珠,放在陰涼地方晾幹,要把菜晾黃一點,這樣腌出來的成品才不會發黑。

等晾幹後,把雪裏蕻放在木盆子裏,放一層菜,再在鋪得平整的菜上面撒一層鹽,這樣層層鋪疊,又細細檢查,确保每一株菜都撒上了鹽,最後小滿蓋上了鍋蓋,在上面壓了塊青石,拍了拍手;“好喽,這樣腌制幾天後,就可以吃雪菜啦。”

“小滿,這是什麽做法?”,小滿這幾天在家裏忙忙叨叨,家裏人都是滿心的疑惑,陳嬸好奇的問。

小滿解釋:“這是腌雪裏蕻,腌完後就沒有澀澀的口感了,吃起來更好吃了,我現在也不知道怎麽樣,就想搗鼓一下,以前聽家中的大廚師說的,這種做法腌完的菜再拿出來曬幹,就變成了梅幹菜,拿來和筍煮一煮再曬,就變成了筍幹菜。”

“都是娘沒用,讓我兒這麽替我操心。”陳嬸的眼眶又紅了。

小滿趕緊安慰她:“這不閑着沒事幹嗎,咱家又沒有個別的營生,我搗鼓出來這個以後看能不能出去擺個面攤掙錢。”

聽說能掙錢,家裏人都是振作了不少,陳嬸天天操心着照看腌菜的木盆子,就怕有老鼠給糟蹋了,立冬也時不時就去看那個木盆,一副小大人的樣子,小滿又是好笑,又是覺得溫暖,前世她作為廚師,講究食材的新鮮,經常自己動手,從原料到加工,都自己親力親為,從來沒有享受過這種溫暖的待遇。

陳老太老實了很多,不再像以前老拿陳嬸子和大花出氣了。對于這幾天她們的折騰,陳老太也不敢出言反對,只在路過廚房時啐一口,嘴裏罵着:“短命丫頭讨債鬼”。小滿也不去理會她。

小滿去附近的山上走了幾趟,撿了些香草,又拜托陳夫人做些荷包,将那香草填充入內,做些香草包去集市上賣了,端午節正要來臨,這種香草包很受歡迎,算了算竟也買了一百文,竟然比陳夫人平日做了繡活去成衣店裏寄賣要來得更便宜。

小滿拿了這錢,去集市上買了些油、面、肉,全當是改善家中生活了。自然這期間少不了陳老太不斷罵她“敗家”之類的話。

小滿算是看清了,這個陳老太是個欺軟怕硬的主,二叔把她趕出來,她不敢去罵二叔不孝順,卻天天拿捏大房一家孤兒寡母,稍有不慎就給兩個姑娘和陳夫人架上不孝的名目。因此她罵什麽小滿都充耳不聞。

過了幾天,小滿小心拿開了石頭,這時候腌的雪裏蕻已經灰褐色了,小滿囑咐白露拿了兩株雪菜去清洗幹淨,用泉水水洗去澀味。小滿取了一方五花肉,将生姜和蔥切了,又在菜園裏摘的辣椒,切絲。鍋洗一下,下肉絲爆炒至斷生,然後盛出來,再次放油,加蔥段和姜段下鍋後,等爆出香味,再加入辣椒,倒入雪菜,加可一點糖大火翻炒,炒的葉片發軟的時候,倒進去剛才的肉絲,加了點佐料。翻炒了一會兒盛出。

炒完的油鍋也沒有洗,本着農家節約的原則,小滿又在鍋中倒水,燒開後,放入面條,等煮熟了,撈出鍋,加點面湯,澆上剛才的澆頭。

小滿自己嘗了一口,還是差點什麽,這個朝代也許是有其他穿越者的原因,醬油也有,料酒也有,辣椒和玉米也有,佐料上并不缺什麽。

小滿自己回想了一下,應該是面湯和澆頭都有不足的原因,自己前世是行政大廚,做飯都是不計成本,哪像現在在山村裏,不得不精打細算。

以前做雪菜肉絲面,一是炒雪菜肉絲的時候,要加花椒水,兌一點豬板肉練成的豬油。在煮完面條的時候,五星級酒店裏常年備着的高湯會作為湯頭,而這次自己只用了煮過面條的白湯,實在是差距有點大呢。

看來還得掙錢去買些原料才行啊,小滿心裏盤算着。娘親和姐姐弟弟卻沒有吃出來什麽,他們照樣捧場,小滿卻不是很滿足。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