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立冬考學
麻辣火鍋腳店的生意确實火爆,汴京的大街小巷都傳頌着“和平坊、汴河旁,麻辣火鍋香又香。”因為麻辣火鍋,實在是京中獨一份的,所以小滿一家人商量,關了那個砂鍋鋪子,只一心一意又開了兩家腳店,俱是生意火爆,排隊的人都到長街外,還有那進京的外地客商,也都傳頌說來汴京,必然要吃那麻辣火鍋。
市場上卻無人能夠仿制,配方對外保密,因為小滿一人看着火鍋底料的炒制法子,就連最主要的原料辣椒,都是祁非池在自家莊子上,找了世代耕種的家奴,日夜看着種出來。小滿過意不去,給他算了店中三分之一的股份,也參與了分紅,即便是給出去了三分之一的分紅,因為陳家一家人生活克勤克儉,所以家中也掙了好幾千貫。
作為一個傳統的中國人,有錢就置地買房流傳在小滿的血液裏,她跟家人商量,家人也很是支持,陳老太說:“賃來的房子再好也不是自家的,”
小滿暗笑,後世瘋狂搶房的中國大媽也是這麽想的,看來自古以來囤房囤地都寫在中國人的基因裏,後世瘋狂搶房的大媽算是于古有征了。
還是駱非池幫忙,找了個姓張的莊宅牙人,小滿猜這應該是後世的地産中介了,不過這位莊宅牙人比後世的同行更為盡職盡責,了解汴京城中的各種待售宅邸情況,也極有職業道德,帶小滿一家去看宅子,即使小滿一家人買得起的房屋很小,捎帶着他的利錢也甚少,他也并無怠慢之意,照樣畢恭畢敬,不假辭色。
京城居大不易,不管是前世裏小滿居住的北京城,還是今生穿越後的大宋都城汴京,房子都是極為昂貴的物品,只有少數人才買得起。
目前市價,一套豪宅要五萬貫,一戶普通人家住宅,從五千貫到三千貫不等,神宗卻是極為關注這個問題,推出了特有的制度,将汴京城中的房地産分為兩種:一種是租賃制,不得買賣,由官府發放,不過住了這種房子,就再也不能買賣房子了;一種卻是自由流通,政府不參與和幹涉任何買賣。若是考中科舉,可有資格參與第一種房子的分配。
小滿知道這種制度的時候,不由得心中暗暗贊嘆神宗皇帝英明神武,将市場一分為二,對于買得起宅邸的富裕階層,就由他們在自由市場上充分競争,毫不幹擾、打壓;對于貧寒階層,由政府出面,确保“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也因此,神宗和王安石改革,得到了貧寒士子的大力支持,為他們對抗傳統的既得利益集團:關隴士族和幽州節度使争取了有力助力。
不由得贊嘆,他這每一局棋,都步得極妙。前世都未解決的難題,被他在穿越後大展宏圖,加以解決,還給自己增加了政治助力。
陳老太知道這一制度後,很是高興,再三鼓勵立冬:“好好讀書,回頭考中了,奶奶也沾你的光,有官府發的宅子住。”
不過現在離立冬考中科舉還遠得很呢,最後陳家人在張牙人的帶領下找到一家,位置尚可,卻是一家一進的四合院,寬敞亮堂,家裏人很是喜歡,價格也是三千貫,還能贈送宅子中一些家具物什。
家人打算定下來,張牙人一看能做成這單生意了,心中高興,突然想起來,自己正好給附近一所宅子裏的魚缸換水,巧得很,正好就在巷子另一頭,于是告罪前去。
小滿好奇,讓家人歇息片刻,自己跟去看看別的宅邸是怎麽樣的。沒想到這一去就看上了。
這所宅邸為兩進的院子,總面積不大,卻五髒俱全,張牙人一邊給院子裏的錦鯉水缸換水,一邊絮絮叨叨說着這家宅子的情況:因着主家是一位侍郎,要賣掉房子去告老還鄉,本來要價八千貫,可是府中的老夫人,卻不巧在這宅子裏去世,買家都覺得有些忌諱,加之主家急着扶靈回鄉安葬,主家一降再降,已經到六千貫了,但買主一聽剛發生過白事,都不願意買。小滿看着院中布置得很是雅致,加之是讀書人,很有山水庭院的意趣,心中有些意動,當下叫了家人過來商量。
小滿心中是這麽籌劃的:如今汴京城中花園酒店和宅邸酒樓很是流行,自己要開新店,當然是趁低價買下這座宅子。
奇怪的是,家人都很是贊成,也許是因為這兩年裏,家人都看到小滿如何一步步帶着家人從雙溪村裏走到了汴京,又賺取了他們從前怎麽也想不到的錢財,因此都是贊同。
Advertisement
當下那張牙人就喜滋滋叫了張侍郎來簽約,那侍郎未想過出手的如此之快,再三猶豫,末了還是詢問小滿一句:”這宅子剛有過白事,小娘子可不介意?“
小滿大手一揮:“不介意。”前世裏土地緊缺,連陵園旁邊也常有住宅樓林立,何況,要忌諱這個的話,從上古時期至今,死去的生靈無數,真要講究,九百六十萬平方公裏的國土,哪裏也住不得。
侍如釋重負,許是怕小滿反悔,急急拉了莊宅牙人要簽下文書,又将一些拿不走的粗笨家具留給小滿,小滿想了想,恭恭敬敬跟侍郎求了幾副字畫。
古代的文人,書畫都是拿得出手的,小滿說自家俱是白丁,唯有最小的弟弟尚在進學,想在宅子裏挂幾幅侍郎本人的書畫,修身養性,沾染些文化氣息。
侍郎聞言頗有些自得,挑了幾幅得意作品,給了小滿。
如此一天工夫,這座兩進的宅子也交易完成了。
小滿想得明白,家中目前有三家腳店,其實都是做小市民的生意,主要材料是些毛肚、羊雜,豬肉等這些貴族們不屑于吃的食材,好在汴京商業發達,有的是足夠的小市民階層來做自己的目标群體。
自己如今有底氣去做進一步的推廣,另外為了分散風險,也必須有家店面向士大夫階層只是委屈家人,此次買房不成,只能繼續租住了,又不知道何日才能住上屬于自己的房子呢,
買下了宅子以後,小滿就日夜修繕,為了心目中的園林酒店做各種裝飾,忙得昏天暗地,“不知魏晉”。
直到夏天的一日裏,駱以坤來到家中,跟小滿商量:“現如今,城外的臨川書院正在招學子,我看立冬是塊讀書的料子,不若送去書院考試,看能否進去就讀。”
小滿一臉茫然,駱以坤這才想起來小滿是外地來的,又不讀書,因而不知道臨川書院的名聲。于是又叫了陳家人一起,再仔細告知他們:王安石號臨川先生,因而在家中建立臨川書院,在本朝名聲大燥,書院中有王家子弟就讀,卻也對外招納子弟,必須得考試錄入,擇優錄取。教授的夫子有臨川王家無心致仕一心鑽研學問的子弟,也有慕名而來的各地鴻儒。
學院卻也不是每年都招人,如今卻是三年也未再招募學生了,有這樣的機會,實在是難得。
小滿一聽,大為贊許,臨川先生王安石的大名,就是不讀書的她也是知道的,立冬若是能夠進臨川學院,有名師指點,有優秀的同學朝夕相伴,商讨學問,必是極好的。
再加上王安石跟随神宗變法,扭轉了本朝的生死存亡,若是在前世小滿熟悉的宋朝,此時北宋早已滅國,蠻朝鐵騎早踏上了中原國土,生靈塗炭,血流漂橹,哪有小滿穿越過來安閑寧靜的種田生活。
再加上臨川先生主張革新,想必他成立的臨川學院也不是一味讀死書的地方,這樣的學院,正合小滿心意。
于是點頭稱是:“多謝駱先生相告,這種好事,自然要去讓立冬備考的。”
駱以坤極為高興:“立冬是個讀書的料子,想必此次去考,是能成的。”說着,聲音極不自然,耳朵有些泛紅,半天又鼓起勇氣道:“實不相瞞,不才也是想去應考的。以後考取功名,立業後盡快成家。”
白露早羞得躲出去了。家裏人暗笑,陳老太說:“倒是個有出息的,我家現如今三座腳店開着,你若沒有功名在身,我也不會把白露嫁給你。”
駱以坤臉瞬間紅到脖頸處,慌忙行禮道:“學生記住了,必然好好進學。”
說着,就起身告退。栀娘哪能讓他這麽走,必然要打趣他兩句,結果被白露攔住了,栀娘又取笑白露“護短”,一時簾幕後面嘻嘻哈哈哈,好不熱鬧。
臨川學院,秉承臨川先生的遺訓,并不過分講究詩詞歌賦,相反,看重學生的經世之略,立冬此時已經滿九歲,進學也是去臨川學院的初級班,因此小滿,在裝修花園酒樓之餘,自己輔導,教授,寫些策論,用後世議論文的文體,指點了立冬一二。
沒想到,考試上,立冬當堂寫的策論交上去,獲得書院的王夫子大力贊賞,覺得立冬年紀尚小就頗有見地,招收了進去,放在了初級班。駱以坤也考進去,如此雙喜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