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拜師宴
此時汴京城中幾家歡樂幾家愁,處處都在辦拜師宴,考上的學子,請了學院的夫子和同窗一起,以示尊師重教之意。
正好此時花園酒樓也修繕的差不多了。小滿靈機一動,打算就在這座新買的宅子裏宴客。說是家常便飯,宴請夫子王之芥和立冬的同窗,還叫了駱以坤出面幫忙招呼,還有他的同窗等作陪。
王之芥和書院的學子一行待到了庭院中,但見一座二進的小院,大門口橫挂一副牌匾,上面卻空着,小滿早就帶着立冬及家人在大門口恭迎,見先生一行人過來,忙迎上來。
立冬行了一個大禮;“先生和各位同窗前來赴宴,寒舍蓬荜生輝。”
他年紀小小,說話卻大人樣子,有模有樣,王夫子一行不由得大樂,随了他進門。
推開院門,進了前院,院中種植芳草、竹林,小徑通幽,草木深深,院中擺着從蘇州運來的太湖石,造型玲珑,太湖石下是一個大陶缸,缸內養着睡蓮,一朵蓮花正在綻放,缸內養着大紅色錦鯉,在水中游動,不時撩起幾點水花,讓人心中倍感清涼。
院東側,種着一株粗大的海棠樹,正值海棠花期,花枝彎彎,大半個院子都被花蔭覆蓋,樹下鋪着青苔,郁郁森森,有一朵海棠花從枝頭掉落,“啪”的一聲聽得清晰,院子幽靜安谧。
仆人卻是借了祁非池跟前的家仆。俱是統一着裝,無人大聲喧嘩,進退有度。
過了前院,往後院去的門口擋着一堵影壁,影壁前放着一條條案,案上右側有個墨綠色官窯的花瓶,裏面插數幾枝蘆葦,瓶後的照壁有個圓窗,裏面格子裏放着手帕、香巾,自有仆人過來服侍各位擦臉,擦手。
進了後院的廂房,裏面布置得也是禪意十足,一枝枯枝插在仿漢的瓷瓶裏,斜斜得往外升出一枝。餐桌旁邊的條案上有個裝飾做出山巒起伏的樣子,原來是一盞燈,那山巒卻是用宣紙糊成,整個意境卻似華枝春滿,天心月圓。
還請了一位男樂師,在對面的東廂房裏端坐,穿着青色衣服,衣着素淨,簡樸大方,彈着古筝。
院中只聞鳥語聲、花落聲、錦鯉撩水聲,王夫子不由得贊嘆:“真世外桃源也。”
待到上菜時分,小滿計劃按照楚辭、詩經、漢賦或漢樂府、晉朝骈文、唐詩的次序上菜,籌備多天,就等着今日。
報菜童子所:“第一道菜,“呦呦鹿鳴,食野之蘋。””這是詩經小雅中的章節,後面一句是“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座中衆人皆相視而笑,先生撫掌笑曰:“意趣妙矣。”
每人跟前上來一小碟腌鹿肉脯,一碟漬刀芹,這是飯前的開胃小菜,刀芹也叫水芹,生長在河邊濕地,也被稱為雲夢之芹,昨日清早的時候小滿就讓立冬在水邊割了一把水芹,柔嫩新鮮,加上糖、醋,用一塊小小石板壓着過了一夜,今早的時候已經變得可以佐餐了。
鹿肉柔軟多汁,刀芹鮮嫩爽口。讓人胃口大開,期待接下來的美味。
Advertisement
第二道菜名叫:“曾枝剡棘,圜果抟兮”,這是屈原橘頌,取其,“願歲并謝,與長友兮”。
只見立冬站起來拱了拱手:“我雖然年紀不比諸位,也希望能與各位同窗結為忘年交。”
小滿微笑在旁解釋:“諸位讀書人,賦性堅貞,心胸開闊、氣度從容,恰似橘頌中所言的嘉樹。我也希望,立冬在書院,能習得先生身上的氣節和書院裏各位的風度。”
一番恭維聽得在座的各位俱是心中舒坦,這道菜乃是橘子挖成碗狀,裏面雞丁、松仁、玉米粒、橘子粒炒制的五彩什錦丁,吃一口,雞肉柔嫩,橘子酸甜,還能品嘗到松子的清香。
此時衆人已經翹首企盼第三道菜了,小童報曰:“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
只見每個人跟前端上來一碗碧色的湯,那湯中飄着一朵米黃色的蓮花和一朵小小的白色的蓮花花苞,“這能吃嗎?此時春暮,荷花還未開,這可是做來觀景的?”一位心直口快的書生問道。
小滿笑說:“這是将豆腐細細碾成泥狀,再将豆腐泥與蛋清混合,包裹了蝦肉香菇餡兒了,捏成,再将豌豆擺在豆腐泥上,做成蓮花含苞欲放的形狀,再在其下墊上荷葉上鍋蒸成,浮在湯裏,那蓮花,仔細看是白菜雕刻而成,尾部葉子剪尖,燙熟後掰開葉片做的造型,”
衆人釋然,紛紛舉箸,又有人問:“這碧色的荷湯也是能喝的嗎?”,小滿璀然,耐心解釋:“也是可以喝的,是菠菜汁。”
這湯是香菇、蝦米和火腿熬成的湯,湯色微黃,兌入些菠菜汁,湯色碧綠,合起來卻滋味無窮,滿口生香,這是小滿拿高湯熬就,莼菜取其嫩者,折就燙煮,附在湯中,扮做荷湯中的水草藻荇,這道菜其實是小滿想起紅樓夢裏,寶玉挨打後喝的小蓮蓬小荷葉提供的靈感,看到衆人都喝得有滋有味,作陪的駱以坤才漸漸放心了下來。
王夫子摸了摸自己的山羊小須,笑道:“下一道菜,可是晉朝的骈文了,卻不知道是哪句?”
小滿上前行禮,笑道:“可瞞不過先生的,正是按照楚辭、詩經、漢賦或漢樂府、晉朝骈文?唐詩的次序上菜,菜蔬,并無魚翅熊掌,唯有一片赤誠之心,還望先生莫要嫌棄粗茶淡飯,”
王夫子揚手道:“不嫌棄不嫌棄,這桌菜很有格調,看得出做菜的人很是花了心思,心中錦繡才學。”
這時候,那童子往前一步,朗聲道:“漕引淮海之粟,林茂有雩之竹。”,這卻是西征賦裏的一句話,衆人忙看上來的是何等菜肴。卻是一份竹筒飯,
這竹筒飯是小滿将粳米和糯米按照固定比例,加入玉米粒、豌豆、蘿蔔丁、臘腸丁,香菇丁,拌勻,倒入開水,蓋上竹蓋,放在鍋內蒸熟。
王夫子看米飯晶瑩,顆粒分明,吃了一口,贊嘆道:”隐約有竹葉清香,真是風雅。”
最後一道菜卻是唐詩,“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宋之問所做靈隐寺中詩句,早有機靈的學子跟同伴打賭道:“這可是一道桂花糕了。”,他旁邊的青衣同學笑:“這道可好猜,我卻不跟你賭。”衆學子笑。
等到擺上來,真是一道桂花糕,當做飯後的甜點。做成雲纏彎月的樣式,嘗一口,軟糯可口,桂花香四溢。
此時菜已經吃完,小滿又輕拍雙手,上來四個青衣小童,給各位端上酒壺、酒盅,小滿柔聲道:“這是我今年冬天取了梅花瓣制的梅花酒,如今恰好拿出來。望各位在此品酒,作詩。奴家就不打擾了。”
說着就行禮退下,早有垂髫的童子在屋外躬身從條案下方的櫃子裏拿出熏香,畢恭畢敬燃起一爐安息香,駱以坤示意旁邊的小童畢恭畢敬取出了文房四寶,道:“立冬家中只有寡母帶着兒女過活,如今買了這院子要開酒樓,養家糊口,大門牌匾尚且空着,還行先生給題個牌匾。”
王夫子撫掌大笑:“這有何難。”,接過毛筆,稍加思忖,大筆一揮,在宣紙上寫下“鹿鳴閣”三字。
此番拜師宴,立冬的夫子極其滿意,臨川學院裏的各位來參宴的同窗、夫子也都覺得驚豔。小滿為了立冬讀書辦的拜師宴在京城的文人圈子裏一時傳為美談,甚至還有人也請小滿去辦謝師宴,指明了就要小滿當日做的那一桌。小滿的鹿鳴閣。也在城中傳播出去,有那讀書人、舉子、應考的書生,常來此處聚集,談詩詞,擺文宴,不亦樂乎。
小滿又将院子在此基礎上布置了一下,全設成包間,竹木分格,糊上竹青色薄紗,十分的雅致。第二道小院更是擺設講究,分成各個雅閣,奇巧的是,每個閣子都有各自的主題,若是漢賦,那閣子內就是漢代家具,裏面的行菜小二也做成漢朝裝扮,若是唐詩,自然是比照着唐朝來裝扮,
而且鹿鳴苑,也有個極為苛刻的原則:只招待有功名的讀書人,并不接待白身,賓客中至少有一位是讀書人,若是沒有,任是你開多高的價錢,就是不能入內。
讀書人都有這種自豪感,因此小滿的設計極為投合他們但求與衆不同的心理,更不用提有那趨名逐利之人,為了來看着宴席,特地請了有功名的讀書人來一起。一時間,店中預約滿滿,定價是十兩銀子,沒想到這樣居然也是絡繹不絕。
祁非池笑贊小滿的生意經,小滿笑說:“不是人人都吃得了這個苦的,我雇了小孩子在汴河沿岸,挖青苔,又背回家一遍遍對着灑水,希冀能長得勻稱一些。看似不經意的風景,卻是我大費周章而成。”
城中也有人來請了小滿,去做那道拜學宴,有商人家,也有吃不到,也有家中婦人自持身份高貴不便出門卻又好奇的俱來請小滿上門做酒席。
小滿将定價又升高一點,外出做一次席面,要價五十兩,饒是這樣,仍舊常有人上門來預約。如此一來,小滿忙得腳不沾地,腳店交給了林媽媽和栀娘來打理,林媽媽為了避嫌,再三推辭,小滿仍堅持将炒料的配方交給了他倆,讓她倆跟家人一起參與分紅。栀娘和林媽媽不勝感激,做事都更加上心。
一旦能獲利,馬上就有山寨。城中也有模仿的,可是小滿迅速推出了定制服務。就是可以根據要宴請的人寫過的詩和詞來定做菜系,這卻是要做菜的人心中有些筆墨才成,有文化的廚子少,做菜又好吃又風雅的更是少數,加上小滿的鹿鳴苑已經在城中極有名氣,因此小滿的鹿鳴閣居然也在城中激烈的酒樓鬥争中站穩了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