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辦報刊

50. 辦報紙

唐钰真的是那麽不懂人情世故的嗎?那自然不是。

倘若他打算一輩子留在官衙自然是要好好經營籠絡關系, 可他現在盯着的不單單是官衙這塊兒地。

所以根本不用在這些人身上費太多力氣,表面子的功夫做完就行了, 他需要做的,是盡快立功,想盡辦法露臉。

哪怕成為衆人的眼中釘也沒關系,因為那時候他肯定都被調到曲公, 或者魏縣守身邊去了, 衆人再嫉妒,也耐他不何。

從官衙這邊下班, 唐钰并不是急着回家,而是跑書肆找魯崇山。

找對方做什麽?當然是辦報紙。

這事兒之前跟魯崇山結交的時候, 唐钰就在考慮了。

報紙可是個好東西,這是大衆傳播消息非常重要的載體,擁有着反映, 和引導社會輿論的巨大功能。[注1]

在沒有網絡、媒體,什麽消息都靠口口相傳的古代,掌握這種消息載體,就相當于掌握了社會輿論的風向,‘人言’這股看似無形的力量有時候比什麽武器都強大。

盡管古代識字的人不多, 可就是這麽小部分識字的人, 走到哪裏都讓人頭疼和尊敬。

魯崇山見到唐钰到來,很是欣喜。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說的就是唐钰啊,這才多久的時間, 當初生活都還得靠抄書賺錢解決的小少年,轉身一變就已經成了官衙的幕僚,着實讓人驚訝。

當日從唐钰說話的知識量他就知道對方絕非常人,如今倒是沒有看錯。

雖唐钰面相只有16歲,但此刻魯崇山卻無法真拿對待16少年的态度出來,舉手投足之間對着唐钰,頗有将對方當成同輩相交的樣子。

“……不知今日士子來找魯某,是有何要事?”

Advertisement

簡單的寒暄之後,魯崇山心知唐钰這麽晚了還來找他,肯定不是閑聊那麽簡單,索性就直接詢問。

唐钰也開門見山,

“魯叔叔,是這樣的,如今我去了官衙自然要努力為縣守大人分憂,但是我剛去大家都不怎麽相信我,給我安排的事情也皆是一些沒有意義的抄寫整理工作,可我這腦袋裏又有好些想法,就此沉寂實在有些耐不住,所以我想找魯叔叔您一起做點兒事兒……”

不想當将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魯崇山是個聰明人,人活幾十歲某些方面比他老辣得多,唐钰不想遮遮掩掩壞了大家交情,因此并不隐瞞自己想往上爬的野心。

對魯崇山這種擁有風骨的文人來說,與其扭捏猜忌,不如坦率點,更利于來往。

“這個‘報刊’,簡單來說就是記錄各種消息的實質載體,我們每周…也就是七天發行一次,上面可以分成很多版面,分別刊登官府政令新聞、時事評論見解、民間要事、士子文章等等東西,只要不涉及隐秘事情就無所謂,只是增加消息的傳遞……”

“如此,相較于什麽消息都得靠人力去打聽來說,有這般方便的‘報刊’,相信大部分士子和士族老爺都會願意購買。一旦報刊發展成果,于我們來說獲得的不僅只是金銀,還有掌握引導社會輿論的權力。”

對普通人來說,報紙只是個更加方便獲得消息的小東西而已,可對像魯崇山這些充滿智慧的人來說,卻能夠透過現象看到本質,輕而易舉理解到辦報紙的重要。

魯崇山聽着心情有點澎湃,“報刊是個好東西,但我們無權無勢,你怎麽能保證我們就抓得住?”

就像盤炕,是唐钰出的點子,但最後真正的大功勞卻落不到他頭上。

“辦報刊不像盤炕方子那麽簡單,其中涉及很多細節東西,若沒有我,即便把這主意送出去,他們也辦不成,弄到最後必定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的爛攤子。”

唐钰悠閑喝水,繼續,“下面争鬥得再厲害,最終誰出頭也就是上面一句話的事情……”

“此話有理,但是否太過冒險。”

魯崇山沉思,如此做唐钰就算是跟整個官衙的同僚為敵,即便得了魏大人歡心,日後怕也是要被人送上穿不完的小鞋。

“不是冒險,而是跳板。官衙就那一畝三分地,我志不在此,想必魯叔叔也不願這輩子就在書肆了卻餘生吧?”

魯崇山苦笑,“鴻鹄有志,千裏有馬,苦讀半生,誰願就此埋沒?”

“既如此,叔叔為何不放手一搏?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魯叔叔書肆多年結交的士子人脈,如今便是能夠用上了,名聲一出,何愁沒有伯樂請魯叔叔出山?”

唐钰費心勸說,魯崇山很有才,但就是不會經營名氣展現自己長處,否則怎能混到現在年歲也沒有遇到可心的伯樂。

“小侄所言有理……”

魯崇山微怔,心思被動搖了。

唐钰滿心點頭,拉攏隊友成功。

……

由于報紙這件事幹系重大,在沒有确定具體之前,唐钰除了魯崇山其他誰都沒說。

畢竟他雖嘴上說主意被別人知道了不怕,但實際還是不敢小瞧古人智慧的,報紙不比盤炕,這涉及後面很多事情,萬不能出半點差錯,叫人搶了去。

魯崇山明白事情重要,又事關自己前程,自然也是守口如瓶,只等唐钰每天傍晚過去和他商議。

因而唐钰每天早上出門,天黑才回家,一副精疲力盡的樣子讓唐祖母很是心疼。

可這是孫子的前途,唐家的未來,唐祖母也不能說辛苦就不做的話,只能絞盡腦汁的悄悄買些雞鴨魚肉回來給孫子進補。

順帶家裏人也提高提高夥食,以防那天戰事起來家裏人身體太弱跑不快,左右家裏現在不缺錢,用不着在吃喝上苛待,不過家裏最好的那份永遠還是她大孫子的。

唐家人對此都沒意見,現在家裏錢是钰侄子賺的,钰侄子當然要享受最好的。

何況唐三叔得了衙門匠人頭頭的活,可把家裏高興壞了,雖還是下力氣的工作,但加上‘官衙’二字那就是威風八面,一家子有兩個人在衙門工作,簡直不要太光榮。

唐四叔羨慕得很,也想混到衙門去,憑他偷奸耍滑的腦袋瓜子,定能在官衙混得如魚得水。

為此,私下裏唐四叔還跑去悄悄跟唐祖母訴了苦,說镖局怎麽怎麽辛苦,怎麽怎麽危險,兒子要累死了雲雲……

唐祖母是很嫌棄兩個兒子,不過到底是親生的,想着家裏情況好了,心也就軟了。

但很可惜,唐钰是狠了心的要訓練這個四叔,哪能就此作罷。

“祖母,你不要聽四叔的,四叔有多奸猾您也是知道的,他說累死就累死?自從去了镖局後,四叔的身體是看得見的變化,身體結實了不知道多少,哪有他說得那麽壞,他就是瞎編。”

唐钰堅決睜眼說瞎話,“祖母,我現在在衙門做事,也得到了不少內幕消息,我聽人說上面時局不穩得很,戰事征兵肯定是跑不掉的,到時候我們家裏不讓四叔去,難道讓三叔去嗎?三叔多笨祖母您也知道,去了肯定要被別人忽悠替人送死的。”

“啊,這是真的?真要戰事征兵?”

唐祖母聞言馬上被吓到。

“對,我衙門同僚跟我說的,所以我們必須提前做準備,屆時征兵不許用銀子抵,我們家就只有四叔能頂上,現在讓四叔辛苦點,以後他才能活着回來,累和命,自然是命更重要。”

“這,這……”

唐祖母愁眉苦臉不得不接受現實,倘若真要征兵,家裏男丁中确實只有老四能去。

诶,孫子說得對,現在累點,以後能活命,鍛煉!必須要讓老四好好好好鍛煉!

被唐钰話吓到的唐祖母心裏琢磨,回頭就沖想偷懶的兒子扇了兩巴掌,橫臉無情将人親自拎到镖局去,還給镖局頭兒塞了銀餅子,務必讓對方好好安排事情做,一定要将瘦竹竿的唐老四訓練成個健壯肌肉漢。

四嬸見狀,那叫一個欣喜拍手贊同,她早就嫌棄她相公那瘦弱身體很久了。

镖局頭收到銀餅子很是樂意,別人請人都是送銀子出去,他這請人反倒是收銀子回來,還白得個幹活的壯勞力,真是天上掉餡兒餅。

于是想用苦肉計的唐老四回到镖局後,很悲劇的迎來了比之前更加痛苦的訓練生活……

唐钰喜聞樂見,不過他也沒比唐四叔輕松到哪裏去。

官衙的那些幕僚不歡迎他,總不讓他做正事,天天把他和江漢奕指使去庫房抄書整理卷宗,事情一做就是一整天。

江漢奕氣得很,卻又無可奈何,誰叫他們背後沒人,魏縣守事多也不可能天天惦記他們倆。

但唐钰卻覺得如此也不錯,雖然枯燥,可在通過哪些不起眼的卷宗他倒是對官衙內部,以及澧城的情況多有了解。

其他無法細說,就說部分案件吧,凡事涉及城中士族的案件,他都在心裏記錄下來,然後回去慢慢整理,最後羅列出一個各家士族的敵友關系表。

其中誰家跟誰家有什麽摩擦,誰家的親戚又跟誰家有什麽瓜葛……不起眼的小事情聚在一起,就是致命的禍患。

這些信息,唐钰自然整理成冊,悄悄回饋給他的暴君主子,将細作的身份發揮得淋漓盡致。

當然,每次回饋消息的時候,他在信中自然仍舊免不了幾句無關緊要的瑣事廢話。

比如說,“……今日衙門的飯菜不錯,其中清蒸醋魚很是可口,衙門對待幕僚倒是很不錯,主子莫擔心,钰過得很好,不知主子近日用食胃口可好?若主子吃膩了府中飯菜,便差人去朝來樓,那裏的招牌菜色大多都是钰想的,哈哈,主子,钰聰明吧?”

再如,“……主子的腿如何了?钰已在想辦法制藥,很快就能給主子治療,屆時主子站起身來,定是風神偉岸!若能治好,钰可能跟主子讨個賞?将來待钰回來,主子定要留钰在身邊,不能再把钰差出去。”

唐钰樂滋滋的寫信,務必想盡辦法拉進距離,要跟暴君做亦主亦友的存在,很不要臉的仗着現在年齡不大,瘋狂撒嬌讨好讨喜。

整封信裏正事不過幾句交代完成,其餘剩下都是諸如此類的廢話。

信送到澧王府,殷禹看到如此爾爾,面無表情的臉上每次都忍不住變化,露出讓阿九阿十驚悚的笑意,昭顯心情愉悅。

“替本王收起來。”

每每看完信,殷禹也并未像以往當場燒毀,而是保留了下來,頗有紀念的意思。

阿九阿十心中隐隐有所猜測,卻又不敢肯定。

*********

51. 報紙進行時

官衙組織百姓盤炕的事情如火如荼開展。

過冬之事幹系重大,所有人都不敢有絲毫懈怠,士族雖不在意普通人的生死,但也怕死光了自己成光杆司令,難得給衙門這邊撥了不少金銀過來。

魏秉郡算是個辦實事的官員,收到撥款沒有絲毫貪污浪費,全部用到了盤炕之事上。

不過整個澧城範圍地界百姓再少,卻加起來也有幾十萬人,不可能每家每戶都由官府承擔盤炕的費用。

因此最後商議,城裏面富裕的百姓就自己補錢單獨修炕,而村裏則一起湊錢,官府再補助,在各村祠堂的大房子裏面修幾個大通鋪,冬日衆人聚集過冬節省錢財和柴火。

這個結果百姓們已經很知足了,紛紛感恩代謝贊嘆今年官衙仁德,對下來辦事的幕僚官差難得發自真心的歡喜迎接。

官衙中那幾個接手辦事的幕僚得了好處,回頭看唐钰也順眼了很多。

另外幾個當初何常林那派的幕僚則幸災樂禍,很想當面嘲笑下唐钰。

但唐钰整天不是呆在卷宗房抄書整理,就是到時辰離開衙門走人,連中午吃飯都是江漢奕幫忙帶到卷宗房食用,努力老實做事不露面,根本不給他們機會,讓人憋悶。

江漢奕是個熱心腸,唐钰呆在卷宗房不願意出去,他就把外面的事兒拿回來說,提起原來何常林那派幾個幕僚憋悶的臉色,肚子都笑疼了。

“钰弟弟,你是沒親眼瞧見那幾個老家夥的臉色,手上沒有露臉的事兒做,又找不到你來幸災樂禍,這兩日憋悶得只能沖幹粗活的下人撒氣,丢份兒,笑死我了……”

唐钰聽着心情也不錯,“江哥哥也很讨厭他們?”

“那是自然,我剛來的時候他們可沒少欺負排擠我,我堂堂士子被他們當做書童使喚,氣煞我也,以前何主薄那派的人嚣張至極,現在可算風水輪流轉。”

江漢奕毫不避諱點頭,他跟唐钰已經非常熟了,兩人同為新人更有種同仇敵忾的心态。

以前何常林是什麽性格,跟着對方混的人德行能好到哪裏去,不過就是群踩高捧低,拿着雞毛當令箭的貨色。

說罷,江漢奕又開始擔心,

“但是钰弟弟,你這樣下去可不行,總躲着他們不是辦法。你才能比我好,得想辦法讓朱友清他們接納你,到時候才能得到魏大人真正重視……”

朱友清是直屬魏大人的幕僚小團體領頭。

“這是自然,我已有想法。不過聽江哥哥的意思,你真不打算再往上走?”

江漢奕撓撓後腦勺,不好意思,“我自知才華有限,家中又無背景,城府也算不過他人,能在衙門混下去就不錯了……”

“但是江哥哥文章似乎寫得不錯?”

何止不錯,江漢奕別的方面中庸,但文章卻是當真驚才絕豔,魏秉郡将其招進衙門,就是為得對方這份本事。

官衙內大部分需要呈上或者外發的東西,每每寫完都會讓江漢奕再潤一次筆,這份差事其他幕僚想搶都搶不過去,天賦所在,沒辦法比的事兒。

“我也就這點本事,除了幫魏大人潤筆之外,別的事兒我都做不好。”,江漢奕倒是真的有自知之明。

“人就是貴在有一技之長。哥哥若不嫌棄,我這裏倒是有件事可做,成功了哥哥既能得利,又能做自己喜歡的事兒……”

“何事?”

“傍晚離開衙門之後,江哥哥去魯先生的書肆等我,到時我再與你細說,此事暫且不宜宣揚。”

唐钰毫不費力把人哄上自己的賊船。

江漢奕十分好奇,不疑有他,傍晚做完事兒,便不動聲色照常離開,然後去約定的書肆。

魯崇山見到江漢奕并不意外,熱情迎接,因為找江漢奕一起上賊船,是他跟唐钰一塊兒商量的。

想辦報紙,除了老板和編輯,怎麽能夠沒有擁有一手絕佳文筆的作者呢?

江漢奕其他方面不顯,唯獨寫得一手好文章,為人又心性單純不喜争鬥,簡直就是第一人選不用猶豫。

聽懂了‘報刊’到底是什麽之後,江漢奕也非常感興趣,別的他不在乎,只想到自己寫的文章能夠被所有人看到,甚至翁公品鑒欣賞,他就特別興奮。

幾乎是沒有任何考慮,江漢奕就點了頭。

“既然如此,魯叔叔您來把握‘報刊’的版面和內容,我去收集信息,江哥哥着筆潤寫。”

大家同意,那事情就這麽敲定,分工合作。

魯崇山關系人脈廣,年紀大經驗多,把握報紙的內容方向最合适,以防不慎寫了什麽不該寫的東西。

而唐钰目标是結交,去外面收集信息、以及拿着魯崇山的信去各種名士翁公那裏求取文章最适合他,并且日後設立記者部門,也只有他清楚,外交方面他自然首先就得攬下。

江漢奕則事情沒那麽瑣碎,等他們這邊資料內容确定下來,直接提筆寫文章即可。

初期的“報社”很簡陋,只有他們三個人,但凡事開頭難,再說暫且他們三人也足夠了,反倒是人多眼雜,報紙的事情他們可是準備一鳴驚人,豈能透露消息出去?

官衙內所有人都在忙着盤炕過冬的事情,根本沒人注意到他們的動靜。

唐钰倆人每天還是照常去官衙,悶在卷宗房內抄書整理。

但實際呆在卷宗房的只有江漢奕一個人,唐钰則悄悄從窗戶溜出去,輾轉城內奔波,收集入報的各種消息。

整個報紙他們要做的版面非常豐富,除了官府消息的新聞欄目,還有時事消息、名人文章、以及百姓生活。

因此唐钰少不得去百姓人群中走一趟,收集民生相關的內容。

其實百姓生活板塊可做可不做,買得起和識字的士族并不關注百姓生活怎麽樣,非要加上這些,自然是唐钰的私心。

千萬別小瞧群衆輿論,一旦百姓的聲音多了起來,照樣能夠對官府照成影響,古雲“得民心者得天下”,螞蟻再小,多了也能咬死大象……

唐钰想做的,就是利用這些輿論做點事情,所以對百姓生活這個版塊,他比其他更關注。

為了不被人發現,他出去都是特意喬裝打扮過,并且查訪百姓時也找了借口。

唐钰特別挑選了個比較窮的村子,把人家的裏正和族老們找出來,以‘游歷士子’的身份,詢問對方村子的生活狀況、風俗人情、還有對官府的評價和建議。

村裏難得來個外人,還是個有學問的士子,裏正和族老們非常熱情攀談,村裏其他村民聽到消息,也都紛紛放下手上的活,趕緊跑過來圍觀湊熱鬧。

好似跟讀書人多說兩句話,多看兩眼,就像得了多大光彩,日後能給子孫吹噓似的。

這個時代人對知識學問的瘋狂崇拜,是唐钰這個現代人理解,卻沒辦法深切體會的,心裏也很是感慨。

相比這些古人,出身在現代的人,真的非常幸運和幸福。

唐钰雖有原主的記憶,但原主到底以前也是生活在城裏的小少爺,沒吃過太多苦,所知道的東西有限,僅僅只有城裏看到的罷了。

此刻跟這些生活在最底層的窮苦村民談話,他才算是對這個世界真正的了解。

太多的東西沒法一時間全部說清楚,唐钰卻只有一個最印象深刻的感受,那就是這裏的人,大多數一輩子連吃飽是個什麽滋味都不知道……

“那對澧城的大人們,你們如何看?”

唐钰一邊聽一邊記錄,他跟衆人說自己會寫游記編書,會把大家寫進書裏留名,所以衆人都很積極回答。

不過問道這個問題衆人卻是馬上就安靜了,不知道該怎麽回答。

因為不敢胡亂議論士族官員,階級的威懾已經植入這些人骨子裏,生怕那句話沒說對傳出去,惹怒了士族老爺全家遭殃。

唐钰沒辦法,只能換個問法,“那就說說你們有些什麽希望吧。”

內心希望就是來自對現實的不滿,頓時村民馬上來勁兒開口了。

“我想吃飽飯!”

“我想穿布帛的衣服!”

“我想住冬暖夏涼不漏雨的房子!”

沒有接收過教育的村民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經被變相套了話,所有希望都是官府治理不夠,導致大家太窮的緣故。

唐钰心裏有數,繼續,

“能再說說你們村子從聚集以來,都發生過哪些大事兒嗎?我覺得你們村子很特別,我想給你們村子單獨寫幾篇文章放在我的游記裏,日後流傳下去。”

“還要流傳下去的啊?這敢情好,那我再說說,我們這裏叫做白馬村,叫這名字是因為……”

一聽說編撰的書還會流傳後世,村子的裏正和族老們更精神了,繼續積極的講訴。

擔心唐钰記不住,還特意放慢了語速,如同在講訴一個悠遠流長的古老故事。

唐钰也從中提取到了不少百姓生活信息。

等到故事講完,他準備離開時,裏正和幾個白發老人拉着他,興奮請求,“士子大人,這書你寫完了到時候能讓咱們村抄一本嗎?我們,我們自己找人抄寫,不,不勞煩士子大人……”

他們這種不起眼的窮村子,能夠在書本上記錄下來,并流傳後世是何等榮耀?

萬一這士子大人離開後書本沒能留存住,他們自己村兒當成族譜傳下去,日後也叫子孫知道他們村子窮歸窮,但還是有榮耀存在的。

“好,待我寫好,我送你們一份。”

看着淳樸村民,唐钰無法拒絕,也更加感受到肩膀上的責任。

*************

52. 報刊推廣中

經過多天走訪,唐钰對這個世界有了個全新的認識。

耳聽永遠不如眼見為實,盡管他一直都知道這個世界很落後,但很多東西只有當你親身去體會,才知道其中滋味。

衙門的人全部都在忙盤炕過冬,他們這邊辦報紙的事兒折騰許久也沒人發現半點端疑。

第一期報紙很快就做完,不過七八天的功夫就弄完了,江漢奕的文章寫得非常精彩,各反面檢查無漏之後,魯崇山就帶着數份報紙,挨個去拜訪多年來積攢下的人脈。

唐钰和江漢奕倆人也沒閑着。

江漢奕也有許多交好的士子讀書人,自然也要帶着報紙上去推廣;而唐钰則走得親民路線,天天往周圍的村子跑,給那些不認識字的村民讀報紙。

他們必須搶在其他幕僚發現反應過來之前,迅速将報紙推廣出去,把這個事情牢牢抓住手中。

屆時,魏秉郡為人還算正直,其他人想摘他們的成果也不太容易。

倘若失敗,算他看走了眼,日後對待魏秉郡便要好好思索一二了……

前期推廣還算順利,盡管大家一時半會兒無法理解‘報刊’這個新事物,可魯崇山去拜訪的都是熟人,衆人即便不懂,也會耐心幾分瞧瞧。

結果這一瞧,還未仔細看完內容,就先被報紙排版和模樣給驚豔到了。

因為沒有紙,報刊就只能坐在布帛上。

但是這個時代忌諱很多,白色乃喪忌,所以唐钰沒有選擇白布帛,而是選的明黃色布帛。

如此既避了忌諱,顏色淺淡容易書寫,明黃色有種富貴氣勢之感,非常醒目亮眼。這裏皇室目前推崇黑色為尊,用明黃之色也無礙。

整個報刊版面除了文字,還有許多配圖,這自然是唐钰執筆,圖文相配才更加生動。

得到報刊的學識之人首先就被上面的作圖吸引到了,然後帶着好心情再看內容,更加驚喜連連。

上面所寫的大部分消息其實并不算隐秘,但是整理在一起卻叫人亮眼,可比自己一點點收集整理再使用方便得多。

而且也節省得多,一份報刊唐钰等人商量的定價是300銅铢,而上面所記錄的消息,衆人靠自己去打聽,所花費的金銀絕對要多數倍。

另外名士翁公的文章欄目,更是讓衆人歡喜不已,要知道想得名士翁公指點,想瞧瞧人家的文章學習一二,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此刻在報刊上随便可見,怎能讓人不欣喜?

“……這些名士翁公已經跟我們簽訂了契約,以後每期報刊都會刊登一篇文章,若各位老爺和士子有何見解疑問,可寫信給我們,名士翁公随即回答作解。若有入得翁公名士眼的見解疑問,下期報刊我們會刊登出來。”

“另外,若各位士子有自覺不錯的文章,也可以向我們出版齋投稿,東家覺得可以,也會刊登,并且回贈士子部分金銀作為小小心意。”

其實說是報紙,唐钰純粹是抱着做雜志的念頭。

畢竟這般正大光明告知消息的東西,不可能在上面放太過隐秘的新聞,那樣做沒有背景會引火上身的。

可是沒有勁爆的新聞要怎麽吸引讀者呢?那自然就得在名人文章這裏下功夫,跟讀者多多互動,讓有學問的士子對報刊上心,自然報刊就會成為一種被推崇的存在。

而什麽東西最令人上心,除了利益二字沒別的。

果不其然,聽到自己寫的文章不僅能夠刊登讓所有人看見,還能獲得一筆酬勞,家境貧寒的士子們當時就心動,看報刊的目光火熱了起來。

而不缺錢的人也沒關系,報刊上刊登的內容也足以讓他們心甘情願掏銀錢。

至于被唐钰重視的民生板塊,沒有引起年輕士子和士族老爺的興趣,倒是意外的引起了那些名士和翁公的關注。

天下真正不重視名利的人太少了,誰都想獲得權力和財富,讀書人那麽努力學習真的是情懷嗎?還不是想混個好前程,情懷這東西只建立在衣食無憂,說白點就是吃飽了閑得慌情況。

所以在百姓看來清高孤傲的名士翁公,大部分還是想找機會做點事情,混個名利出來。

想在仕途上混出名堂,最重要的當然是做出政績,而政績建立在百姓身上,自然這群人對民生就關心了許多…

第一期報刊推廣出去,不出意外很輕松就被大家接受。

沒文化的百姓在唐钰去村子推廣後,名人文章不懂,但寫關于他們自己的內容便是就聽得津津有味,還有關于官府的消息新聞,對消息閉塞的百姓來說,是非常寶貴的東西。

每次官府發布的告示,因為不識字、傳播緩慢,很多好處根本落實不到百姓身上,就算能落實,時間上也有許多延遲。

更甚至,有些心術不正的官府差役,還會借此敲詐村子的百姓,裏正若是不塞錢,就不把朝廷的好消息告訴你們村子,你村民不認識字看了告示也沒用,忒陰險。

“我們出版齋每隔7天發行一次這種報刊,上面除了刊登各種消息和文章,若是有什麽困難、冤屈、尋人等等事情,只要交點手續費,我們會在上面寫出來廣而告之……”

針對不同的人自然有不同的推廣方法,百姓也是很重要的讀者和輿論群體,唐钰堅決要讓這些不識字的百姓也重視報紙起來。

“每份報刊是300銅铢,單價雖不便宜,但若是全村湊錢購買,每戶也就是一兩個銅铢而已。”,遠比官衙賄賂差役的銀子少得多。

“若是不識字,可向書肆掌櫃詢問報刊內容。”

“這上哪兒賣去?”

各村裏正明白關鍵,态度很是積極。若是有這報刊,他們不僅能夠快速獲得官府消息,還能省下大筆打點銀子,傻子才不買。

“澧城東街的魯氏書肆。”

“……”

唐钰三人分頭行動,第一天成功的把準備的報刊全部推廣銷售出去。

不過這也是因為報刊數量并不算太多的緣故,沒有印刷術,每份報刊都靠他們自己抄錄,人力有限,也就幾十份而已。

開頭的順利讓大家都很高興,但憂慮也不少。

說實話,真要把報刊這東西辦出來,他們必定要得罪不少人,一個弄不好就會成為衆矢之的。

所以大家還不能高興松懈得太早。

“衙門的那些幕僚不用擔心,那些士族老爺也不愁,報刊這事只能掌握在官方手中,現在要注意的是那些衙差……閻王好說,小鬼難纏。”

衙門內的衙差油水有很多都是靠賣消息得來的,特別是那些沒什麽權利的小衙差,弄不到重要消息去巴結權貴,就只能壓榨下面的小百姓。

他們在報刊上的那些新聞看似無關緊要,卻損壞了這些人的利益,處理不好,日後這些人絕對會制造不小的麻煩。

此事魯崇山幫不上忙,交際人脈圈不在這裏,只能靠唐钰和江漢奕。

“這個問題必須盡快解決,我之前說的記者部門,可以招募這些人,他們只是求財,消息賣給誰不是賣。”

“但是那些衙差能得到的消息就那麽多,咱們不可能白白把他們都養起來,而且他們也不會完全忠心我們,別人稍微多給點錢財,肯定就會把我們出賣得一幹二淨。”

江漢奕在官衙多呆幾個月,知道的內情要多些。

“這個好辦,我們采用計件酬勞制度,付出和獲得自然要成比例。至于忠心……江哥哥你去悄悄把這些人邀約到一起,我來說服他們。”

“我們動作必須要快,一定要在其他人反應過來之前,将報刊的運行機構完全建立出來,掌握人脈,展現實力。屆時,魏大人才會放心讓我們兩個新人來負責報刊,否則還是為他人做嫁衣。”

“另外,還有那幾個凡事走中庸的人,我們也要去找一趟。”

“找他們做什麽?”

“站隊。”

作者有話要說:  【注1:報紙定義資料來源百度。】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