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這天下了學,東方見墨玉皺着小眉頭,便牽她到禦花園中散步,一邊問道:“小朕,你有心事麽?”

墨玉長長嘆口氣道:“是啊,好多心事。”

東方停了腳步,伸手指去撫墨玉的眉頭,發愁道:“心事太多會睡不着的。”

墨玉喃喃道:“可不是麽?”

東方道:“要不,你把心事告訴我,我幫你解決了,便沒有心事了。”

墨玉搖搖頭,隔一會卻是道:“東方,你好好讀書和練武,變得強大些,強大得能保護小朕,小朕的心事便會少一些。”

東方鄭重點頭道:“好,我答應你!”

墨玉一下舒展了眉頭,露出笑意。

東方見墨玉展顏,他也咧嘴笑了。

王太後這回動作卻快,令人快馬到龍門鎮跟族長夫人商議了一聲,轉個頭,就把墨白萱指給崔承元當妃,作定了名份,接着才把墨白薇和墨白芝相繼定給賀庭和陶蔭。

因墨氏姐妹皆未及笄,雖已定了人,卻還養在王太後跟前,說好及笄後再正式辦喜事。

墨玉和墨白萱等人一道住在偏殿,是眼睜睜看着墨白萱接了封妃诏書的。

墨玉不由嘆息了,萱姐兒啊,你這是要往死路上走啊!

墨白萱封妃的消息傳到龍門鎮時,呂氏幾乎喜極而泣,墨家終于出了貴人啊!

呂氏高興過後,便和族長夫人道:“玉姐兒進了宮,便提攜全家上京城了,我們萱姐兒封了妃,另兩位姐兒又許了三品官員的兒子,難道我們沒資格上京?”

族長夫人一拍手道:“我馬上寫信給妹妹,沒準我們也能進京呢!”

Advertisement

金夫人接到族長夫人的信時,便婉轉跟王太後提了這件事。

王太後想了想道:“既這樣,便召他們一家子上京來罷!”

過了年,族長夫人一家便上了京城,住進王太後賞賜的宅子裏,墨白萱父親墨水琛開始奔走,想謀得一官半職。

族長夫人道:“咱們三位姐兒皆許得貴婿,水琛想謀官職之事,只要放出風聲,慢慢等消息就好了,何須奔走?”

墨水琛卻不肯相信官兒那麽容易到手,因到處送禮攀關系。

賀巡和陶守餘看着不像,無奈只好上門,和墨水琛作了一番長談。

墨水琛這才消停了。

墨玉知道,墨白萱封為妃,墨水琛再蹦達着當了官兒,接着,肯定會提攜墨家其它人,甚至提攜胡蘭擎。這麽一族人攀扯着相繼為官,勢力滲透進朝庭中,将會和紀家并陵王打對臺。

不出墨玉所料,墨水琛果然很快進戶部當了一名散官,随着他當官,胡蘭擎也得了門道,在京城謀了一個職位。

隔得幾個月,墨金秋托宋問竹遞話進宮,說道墨金春得胡蘭擎提攜,也謀了一個職位,官兒雖小,對于墨家諸人來說,卻是光宗耀祖的大事了。

墨玉暗暗苦笑,什麽得胡蘭擎提攜?分明是胡蘭擎借着墨家人當了官,回過頭來拉扯墨家人,想借機再躍進一步罷了!若不是自己在宮中當寵娃,若不是墨白萱封了妃,胡蘭擎能謀得官職?

宋問竹遞完話,轉而說起南昌公主的事,笑道:“當日白胡子老公公建議送南昌公主去和親,朝臣本來還不大願意,說道已打了勝仗,何須再犧牲本朝公主?現下看來,送南昌公主和親之事,卻是高明。”

墨玉作出認真傾聽的姿态。

宋問竹現下也不敢把墨玉當普通娃兒看待,眼見她聽得仔細,便又道:“南昌公主本來貌美,又有手段,帶的人也有謀略,到了匈奴國,卻是站穩了腳跟,聽聞冒頓對她既敬且愛,凡事願意聽她的。這麽一來,形勢對大夏國更為有利。”

墨玉尋思着,南昌公主嫁過去也這些時候了,按理來說,也該有娃兒了,若她送了娃兒到大夏國,讓王太後撫養,到時娃兒大了,學會的全是大夏國教導的東西,一旦過去繼位,對大夏國更是有利呢!

這番談話過後沒多久,便傳來南昌公主産子的消息。

賀巡聽到消息時,在家中掐手指算日期,最後搖搖頭道:“幸好不是我的兒子,若不然,會引起大禍的!”說着又悵然,自己答應南昌公主會等她歸國,自然會信守諾言,只是待南昌公主歸國時,那時兩人皆有了年紀,哪裏還能生育?這輩子,怕是沒有兒孫緣了。

賀巡的哥哥倒是勸他納妾生子,笑道:“你留着正妻之位以待南昌公主便可,何必絕了自己的後?”

賀巡搖頭道:“我答應了她,便會清守,不會食言。”

建光十年,匈奴使者送南昌公主和冒頓所生的王子金蟬至大夏國。

王太後接了金蟬親自撫養,又跟崔承元道:“論起來,金蟬卻是你表弟了,且相親相愛着長大,待他長大後回歸匈奴,繼了王位,定然一心向着你,再不會起兵冒犯。”

崔承元道:“難說了。他見識了大夏朝繁華,只怕回去不慣,會念念不忘大夏朝,想要打過來的。”

王太後一笑道:“哀家親自撫養大的,定然會向着我們大夏國,且他回去繼位時,又是我們接南昌公主回來之日,他生母在大夏國,他做事也會顧忌幾分,總要念舊情。真還是狼子野心,大夏國那時應該也強大了,自可以踏平匈奴國。”

崔承元點頭道:“母後說得極是。”

王太後說着,另問起一事道:“聽聞你最近愛召玉姐兒到禦書房中陪讀?”

崔承元道:“玉姐兒雖才十歲,博聞強記,比栖梧和敏光還強些,朕這才願意召她陪讀。”

王太後略略皺眉,慢慢道:“你從前養兩三歲的寵娃,朝中已是風言風語,幸好那時你年紀不大,寵娃又極小,事兒也就那樣過去了。可現下你也大婚幾年了,平素自該讓皇後相陪,再不該和玉姐兒混一道的。”

崔承元冷笑一聲道:“皇後心中只有娘家,哪兒有朕這個皇帝了?倒是朕養大的玉姐兒,心裏向着朕,小小年紀,就學會幫朕分憂了。”

“她幫你分什麽憂?”王太後一怔,臉色嚴厲起來,說道:“你可別糊塗。”

崔承元不高興王太後還把他當小孩子看待,哼一聲不再答。

王太後倒是急了,嘆道:“你和皇後成親也幾年了,如今膝下猶虛,再要生疏,可是……”她說着,頓一頓,“算了,不說皇後,只說別的宮妃,她們也是如花如玉的,你自可以多親近,待誕下皇子,大夏國有後,比什麽都強。”

“你親近玉姐兒,可玉姐兒才十歲……”王太後說着,有些難以為繼,只看着崔承元,希望崔承元自己能意會。

崔承元臉色難看,道:“母後想到哪兒去了?朕就當玉姐兒妹妹一樣的。”說着告辭出去。

王太後沉默了一會,喊來田嬷嬷道:“你去打聽一下,皇上召玉姐兒陪讀,是如何陪讀法?”

這麽一段時間,崔承元卻是喜歡讓墨玉穿了小內侍的衣裳,陪他在禦書房看書并批奏折。

一天中午,崔承元在椅子上睡着了,墨玉一時手癢,翻奏折看了看,看着看着,不由自主執筆,在一張奏折上批下了意見。

湊巧的,崔承元卻醒來了,他不動聲色看着,待墨玉寫完意見,這才探頭過去一瞧,這一瞧吃一驚,得,玉姐兒批的意見,比朕還中肯呢!

墨玉一轉頭,見崔承元伸着脖子,不由吓了一跳。

崔承元一伸手搶過奏折,問墨玉道:“誰教你這樣批的?”

墨玉一不做,二不休,答道:“小朕自己想的。皇上也知道,小朕天生聰慧,對奏折什麽的,天生感興趣。”

崔承元瞪着眼,隔一會翻出另一張奏折來,指一指道:“你批!”

墨玉看完奏折,模仿崔承元的筆跡,執筆批下意見。

崔承元不信邪,指着一堆奏折道:“再批!”

墨玉二話不說,站正了身姿,拿過奏折,一一批了起來。

崔承元先是默默看着,看到一半,眼珠子差點掉了出來,玉姐兒怎麽像政壇老客,批的意見全切中要害了,就是朕,也未能想得這樣周全的。

墨玉批完一堆奏折,擡頭禀道:“批完了。”

“看見了。”崔承元撫額道:“朕每次批奏折都頭痛,沒想到你輕輕松松就批完一堆。”

墨玉道:“皇上,小朕天賦異禀,你不會當小朕妖孽,捉去燒死吧?”

崔承元道:“不會。大夏朝也出過神童,有七歲能詩,名滿天下,有十一歲當宰相,壓得滿朝文武百官心服口服的,現你十歲能批奏折,也不算特別妖孽。”

墨玉松口氣道:“謝謝皇上欣賞!”

崔承元心下又喜又酸,喜者,以後自己不想批奏折時,可以令墨玉代批,酸聲,自己養大的寵娃太出衆,快要蓋過自己了。

墨玉代批奏折的事,終于傳了出去。

朝臣質疑時,崔承元眼皮也不擡,淡淡道:“你們哪只眼睛看見墨玉批奏折了?”哪只眼睛看見的,朕就令人挖出那只眼睛,看看你們還叫嚷?

朝臣只是聽聞,倒沒有親眼見過,且奏折上批的意見中肯之極,想來不可能是十歲女娃能批得出來的,因噎住了。

崔承元便冷笑道:“你們這樣質疑,朕就如所你們所願,讓墨玉代朕批奏折了。”說着一拂袖,起身道:“退朝!”

衆朝臣面面相觑,隔一會苦笑起來。

崔承元下了早朝,果然召墨玉到禦書房,當着內侍的面吩咐道:“玉姐兒,朝堂上衆位大人皆認為你能幫朕批奏折,今兒起,你便幫朕批一半奏折罷!”

“是!”墨玉一下站到案前,眼見椅子太矮,自己坐上去夠不着案臺,便吩咐一位內侍道:“搬一張小凳子來放椅子上。”

內侍馬上搬了小凳子來了,擱到椅子上,扶墨玉坐上去。

崔承元吩咐內侍道:“再搬一套桌椅進來,專給玉姐兒用。”

內侍應了,馬上去搬桌椅。

很快的,桌椅就搬來了。

墨玉坐到新椅上,讓內侍抱了奏折過去放在案頭,開始批奏折。批完令內侍遞給崔承元過目。

崔承元一一看完,撫掌道:“好,批得好。”

王太後聽聞墨玉批奏折之事,便召了崔承元過去,責問了幾句。

崔承元道:“母後,兒子一看見奏折就頭痛心慌,吃睡不好,如今有人幫兒子分憂,難道不好?且墨玉批的奏折并沒有出大錯,比兒子批的還要中肯呢!”

王太後怒道:“你是皇帝,她不過……”

崔承元攔住王太後的話道:“母後不許她幫兒子批奏折,兒子睡不好,到時母後又要憂心了。兒子難得心寬幾天,母後想逼死兒子麽?”

王太後還待再說,卻聽崔承元道:“母後沒見兒子這陣胖了,精神了麽?全是墨玉的功勞。”

王太後認真看一眼崔承元,心下權衡得失,嘆道:“別叫朝臣抓住你把柄便成。”

崔承元道:“墨玉可是墨白薇和墨白芝的族姐,賀巡和陶守餘會幫着朕和墨玉,堵住朝臣嘴巴的。”

朝臣本來也因為這件事大嘩的,後來見崔承元不悔改,依然叫墨玉批奏折,他們便專門想法挑奏折的錯,令他們沒想到的是,仔細一研究,卻發現墨玉批下的意見,比崔承元還要周全實用,也更能解決憂難。

大夏朝本來就是一個變通的國家,朝臣們也多有變通之人,嘀咕歸嘀咕,見意見實用,便不再大力反對墨玉批奏折之事了,只背地裏讨論道:“墨玉字小震,她自己自稱小震,我看哪,她現下連奏折也敢批,只怕不是小震,而是小朕了。”

不約而同的,內侍和朝臣後,便開始稱呼墨玉為小朕了。

墨玉漸漸放出手段,拉攏宮中內侍,經營起自己的勢力來。

墨白萱已為宮妃,墨家一族命懸一線。如今之計,只能走上權力中心,助墨白萱一臂之力,讓她登上皇後寶座,才能挽救墨氏一族了。

墨白萱自然是知道好歹的,極力配合墨玉,開始往宮中滲透自己的人。

墨白萱有心經營,墨玉又得崔承元寵愛,能說得上話,緊接着幾年時間,墨氏一族稍能上得臺面的,皆相繼謀了官兒。

到得建光十五年,連墨金秋等人也得了官兒,開始領朝庭俸祿。

這一年,墨玉十五歲,崔承元也二十五歲了。

崔承元和紀夢梨成親十年,未育得一兒半女,後來納的宮妃們,也皆無所出。群醫束手無策,流言開始傳來傳去,說崔承元身體不行,不能生育雲雲。

值此時候,崔栖梧開始嶄露頭角,出現在朝臣視野內,一時之間,便有人上奏折,要求封崔栖梧為太子,将來好接崔承元的皇位。

又有奏折上,卻是說王敏光是王太後親侄子,崔承元親表弟,這幾年出使匈奴和蕃國有功績在身,堪當大任,請求封他為太子的。

崔承元看着奏折正惱火時,墨玉翻開另一封奏折,卻是失笑了,跟崔承元道:“皇上,固然還有人上折子,請求封匈奴王兒子金蟬為大夏國太子的,說匈奴王兒子是南昌公主所生,也是你嫡親表弟。”

聽得此話,崔承元反冷靜下來道:“瞧着,全是想來攪亂一池清水的。”

墨玉道:“皇上英明!”

崔承元不語,隔一會道:“玉姐兒,你說,朕真要立太子,立誰好呢?”

墨玉道:“皇上春秋鼎盛,何必急于立太子?”

崔承元擡頭看一眼墨玉,見墨玉雖穿着內侍的服飾,難掩國色,心下莫名一動,朕養大的寵娃,不知不覺,卻是長大了,還這麽好看,比皇後和宮妃們好看多了。

墨玉見崔承元突然發愣,便喊了一聲。

崔承元回過神來,負手道:“或者,朕過繼一個兒子?”

那頭,紀家也着急了,紀夫人進宮見紀夢梨道:“聽聞皇上要立崔栖梧為太子?你可得打算起來,萬不能讓他們得逞。”

紀夢梨道:“阿娘有什麽建議?”

紀夫人道:“你既然懷不上,便得想法過繼一個兒子。再有,墨玉和墨白萱在宮中經營勢力,是最大的威脅,你得設法先除了她們。”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