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緣起(完結)
二月紅身殒之後,蓬萊島上所有生命,便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迅速枯敗了下去。
不動佛維持着雙臂虛攏的姿勢,低垂着雙目,不知在想什麽。良久之後,他擡起頭,望向元始天尊,說道:“天尊所謀之事,恐怕無法如願了。”
“哦?”元始天尊挑了挑眉,“我知道,那逆子想用因果來抵消,但佛界不是你一人的佛界,他能抵消你的仇怨,卻未必能抵消整個佛界……”
“不存在。”不動佛打斷了他。
“什麽?”元始天尊不明所以。
“這份因果,抵消的不是我的仇怨,而是‘不動佛’本身。”不動佛平靜地望着原始天尊,“所以整個佛界,将不會再有不動佛的存在。”
說罷,他指尖微動,原本藏于袖間的二響環倏然飛旋而出,伸展出鋒銳的刀刃繞着他周身極速轉了幾圈,原本挂在他項間的佛珠便随之崩斷,朝着四面八方飛射而出,很快又在半空中爆裂,化作星星點點的金色粉塵,紛紛揚揚灑落下來。
原始天尊先是一怔,随即露出不可置信的神色,勃然怒道:“不動佛,你竟自毀佛根!”
不動佛周身佛光漸漸消散,只留那金色粉塵落遍全身。他神色泰然席地而坐,雙手合十念了一句佛號,淡淡道:“從此刻起,貧僧只是阿閦。”
“……真是愚蠢。”元始天尊瞪視着他,眼中怒火明滅不定,他緩緩擡起一只手,道,“失去佛根的你,什麽也不是,我輕易便能将你捏死。”
“不錯,”不動佛颔首道,“貧僧如今只是一介凡軀,即便沒有死在天尊手中,也躲不過生老病死、六道輪回。”
元始天尊擡起的手始終沒有落下去。最終,他拂袖冷哼了一聲,便召回大羅獸,踏雲而去。
天将們面面相觑了一會,他們原本以為長生大帝身殒之後,不動佛會因悲憤而與他們惡戰一場,卻不料不動佛寧願自毀佛根也不願與仙界動手,這倒讓他們莫名失落了起來。
但既然元始天尊已經休戰,他們也沒有再留下來的必要,于是紛紛作鳥獸散。
天未亮,在這黎明前最後的黑暗中,蓬萊島卻陷入了永恒的死寂。
不動佛緩緩站起身來,靜靜環視着周圍的枯木殘垣。
Advertisement
幾個時辰之前,他還在此處對二月紅表白心跡,還能真切地将那人擁在懷中。然而此刻,二月紅已不知魂歸何處,而他也不知該何去何從。
一抹半透明的神魂晃晃悠悠地飄過來,懸浮在他面前,心有餘悸道:“剛才真是驚險,我能感覺得到,元始天尊是真的想對你下狠手的,但是後來又突然改變了主意,看來你這一招置之死地而後生真是賭對了。”
不動佛沒有搭腔。
其實那個時候,他并非冒死求生,而是真的無所謂生死了。沒有了二月紅的世界,又有什麽值得他留戀。
舟嶺子看到他那萬念俱灰的眼神,很快明白了過來,嘆了口氣道:“此前長生大帝将我拘于鏡中境,一直想引我入仙途。我原以為他只是說笑,後來我無意間發現了他留在鏡中境的道法傳承,才明白他一番苦心。如若他日我有望飛升成仙,必将回報此等大恩。”
他頓了一頓,又道:“然長生大帝神魂已去,我無以回報,只能指望不動佛助我了結這番因果了。”
不動佛不明所以地看着他:“你希望我如何助你?”
舟嶺子想了想,道:“我可以幫你實現一個願望。”
不動佛默了片刻,苦笑着喃喃自語:“當初他千方百計追随我輾轉凡塵,不過想求一世相守。然而就連這樣的願望,我也未能兌現給他……”
舟嶺子斟酌半晌,道:“你且不要灰心,如果只是一世相守……或許還有轉圜的餘地。”
張啓山聽了這話,愣怔良久才反應過來,眼中透出一絲微光,道:“願聞其詳。”
……
此後,失去了佛根的不動佛回歸張啓山的身份,輔佐小皇帝至十八歲成年,而後功成身退,化名阿閦,成為一名帶發修行的俗家弟子,雲游四海,廣積善德,一直活到九十歲高齡,壽終正寝。
而舟嶺子在尋回宿體之後,遠離俗世,潛心悟道,終在數百年之後,渡劫成仙。
這期間,仙佛兩界雖仍是摩擦不斷,卻始終沒有爆發大範圍戰争,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了。
舟嶺子修得仙體之後,為能真正脫離凡間束縛、領悟天道法則,必須親自了斷所有因果。
他依照當日約定,尋至張啓山當年葬身之所,收集他遺留于此的一世功德,以仙術煉化成一根纖細如發的“逆時引”,默道一聲:“去罷。”
只見那逆時引輕輕懸浮在半空,朝着舟嶺子行來之路回溯而去。
它穿過舟嶺子的百年修仙之路,穿過俗家弟子阿閦的雲游布道之路,穿過張啓山與二月紅的生離死別之路,最後懸停在一條通往北伐遠征的泥濘官道上,化作一只巨大手掌,重重拍了下去。
霎時間,地動山搖,鳥獸驚逃。
而在巨型手掌消失的瞬間,官道上赫然出現一個手掌形的巨坑,隔斷了整條官道。
約摸一個時辰之後,一隊騎兵疾馳而來,卻被這一窪巨大的深坑阻擋了去路。
為首之人翻身下馬,朝巨坑的方向張望了一下,皺起眉頭喃喃道:“奇怪,這條路我來回走過無數次,卻不曾發現什麽時候多了這麽大一個坑。”
他身旁一名少年道:“師父,你看這坑,像不像一只手掌印?”
那被稱為師父的年輕人後退了幾步細細一看,果然還真像那麽回事,一群人瞪着這個莫名出現的攔路巨坑,露出匪夷所思的表情。
為首之人當機立斷:“改道吧,免得誤了行程。”
那徒弟道:“可是師父,這段路就只有這一條道,如果改道就需要走很多回頭路,我們恐怕沒法在晌午之前與佛爺彙合了。”
年輕人無奈道:“如果不改道,難道你有辦法帶着大家從這巨坑上方飛過去?”
徒弟讷讷說不出話來了。
于是年輕人調轉馬頭,揚聲道:“衆人後退,改道繞行!”
“是,二爺!”
此人正是二月紅。
而在距此幾十裏之外的軍營駐紮地,張啓山在約定碰頭的榕樹下等候良久,仍未見到二月紅率軍前來彙合,不由心中擔憂,恐他半途遭遇伏擊。
思慮片刻後,他喚來張副将,命他帶一隊人前去接應二月紅。
張副将離去之後,他又在樹下徘徊片刻,忽聽不遠處傳來一陣喧嘩聲。
他循聲走過去,只見一名少女捧着一塊木牌跪在地上,牌上寫着“賣身葬父”四個字。
此時已入深秋,少女卻穿得十分單薄,低垂着臉不敢看人,還時不時地咳嗽幾聲,似乎身子骨也不太好。
軍營之地甚少見到女子,這少女的出現,自然引得不少士兵好奇圍觀,甚至有幾個兵油子企圖借機調戲一番。
張啓山上前揮退了這些士兵,然後打量了少女一番,道:“此處是軍營,你為何出現在此?”
少女已成驚弓之鳥,結結巴巴道:“我……我們家被敵國侵占了,我娘親死了,我爹爹原想帶着我南下尋親,不想遇上山間野獸,将我爹爹咬死了……現在我爹爹還曝屍荒野,我實在沒了辦法,只好一路尋人求救,不知怎的便走到這裏來了……”
少女邊說邊哭,語無倫次,張啓山卻還是聽懂了大概。此地是兩軍作戰前線,常年戰火導致百姓流離失所,與少女有同樣經歷的人并不少見。
他心下一嘆,未再怪罪少女擅闖營地,而是安排了幾個人手跟着少女去将她父親好生葬了。
少女伏在地上磕頭道:“軍爺恩德,小女願做牛馬報答!”
“我也不需你報答,”張啓山将她攙扶起來道,“我命人護送你離開戰區,你便一路南下,尋你親戚去吧。”
這一日傍晚,二月紅一行才姍姍來遲,與張啓山軍隊彙合。
張啓山為他設宴洗塵,席間便将那少女一事随口說給二月紅聽。
二月紅好奇問道:“你竟沒有将她留下來?”
張啓山反問:“我為何要将她留下來?”
二月紅笑道:“英雄救美、以身相許,坊間話本不都是這麽寫的麽。”
張啓山搖頭失笑:“奈何我沒有那般風月情懷。更何況,我見那丫頭似乎身染痼疾,北地氣候寒冷幹燥,将她留在此地,對她病情無益,不若将她送往南邊,或許有利于她病情康複。”
二月紅聽着也沒錯,轉而調笑道:“聽你‘丫頭’、‘丫頭’叫得如此親昵,要說你對她沒點意思,我可不信。”
張啓山好笑地看着他:“那女子,閨名便叫‘丫頭’。”
“……”二月紅竟無言以對。
張啓山轉了話題道:“此次你晚到了好幾個時辰,是不是該自罰三杯?”
“說起這事,還真是見了鬼了……”二月紅于是将路上遇阻之事說了一遍。
張啓山詫異道:“竟有此等異象?”
“可不是?若非我被迫無奈繞道而行,也不會遲到這麽久,那英雄救美之事,恐怕也輪不上佛爺你了。”
“是是,”張啓山笑道,“沒能讓你遇上美人,怕是老天有意從中作梗,你便乖乖認命吧。”
二月紅喝得微醺,被他調侃也不着惱,笑眯眯地拿起酒壺便要自斟自飲。
張啓山卻搶先為他斟滿一杯,說道:“上次一別,三月有餘,難免挂念,如今又能與二爺并肩作戰,心中十分痛快。今晚,咱倆不醉不歸!”
二月紅爽快地與他碰了碰杯,笑道:“好,那就不醉不歸!”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