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北征大捷
大周北疆一直受到突厥侵擾,周武帝用了十多年時間才基本穩定北疆局勢,到了現在周帝執政期間,突厥經過休養生息,經常南侵,尤其是熙盛年間,大周與突厥更是摩擦不斷。
熙盛初年,大周一直被突厥壓制,後來開國侯府次子韓江一舉打敗突厥八萬騎兵,大周這才揚眉吐氣起來。周帝龍心大悅,立即冊封韓江為忠武将軍,擔當兵部侍郎。
今年北征,是周帝在位以來第一次主動進攻,意義非同小可,所以周帝派老将同時也是國丈的高國公為元帥,又派韓江為副元帥,發兵二十萬攻擊突厥,以确保萬無一失。如今仗打了三個多月,大周雖獲勝居多,但卻沒有真正重創突厥主力,眼看已經入秋,周帝心裏越發焦慮。
“戶部,第二批大軍軍糧可準備好了?”朝會上,周帝問。
“陛下,今年新征收的糧食大部分還在途中,要八月中旬才能準備妥當。”戶部尚書陳軒宜出列禀報道。
“不是說半月就能征收齊全?”周帝皺着眉頭,面露不悅。
“陛下,今年黃河決堤,北方收成大減,您下令減免關內、河南、河東等地賦稅,所以……所以這批軍糧一時很難湊全,不知高國公那裏能否再寬限幾日?”陳軒宜也很焦慮,今春為了北征,戶部幾乎清空了長安洛陽等地的糧倉,但誰知黃河再次決堤,為了赈災,戶部可是把所有存糧都拿出來了。
這時尚書省右仆射木錦宏出來說道:“陛下,陳大人也有難處,北征之前戶部就已準備好了二十萬大軍半年的糧草,現在怎麽會缺糧?臣得到消息,忠武将軍冒然進攻,被突厥奪下糧倉,糧草也被付之一炬。”
木錦宏的話一說完,朝堂上一片嘩然,大臣們幾乎都驚訝地讨論起來,周帝也失态地問:“此事當真?”周帝收到高國公的奏折說糧草不夠,因為信任高國公,也不管缺糧的原因就開始籌備軍糧,卻沒想到……
“此事千真萬确!”木錦宏信誓旦旦地說道。
而一直靜觀其變的左仆射劉敏文,這時緩緩開口:“木大人的消息倒是靈通,但連陛下都不知道的事,大人又是從何得知?”
“本官為國效力,自然時刻關注北征情況,”說完,木錦宏一揮袖,向周帝躬身,“陛下,北征事關重大,忠武将軍打了敗仗,還隐瞞不報,是為欺君之罪,國丈大人也有包庇之嫌。”
“事情尚未查清,大人就急着定罪,就不怕有誣告之嫌?”劉敏文的一句話把木錦宏堵得面紅耳赤,正要與劉敏文理論,這時突然響起的鼓聲打斷了他正要說的話。
插着大周旗幟的飛騎,從長安城的古道上,一路絕塵而來。城門官難以置信地看着飛騎從城前一晃而過,再回神,才終于确定自己聽到了四個字“北征捷報”,這才想起讓士兵擂鼓,把這個好消息傳達皇宮。
很快皇城、宮城也先後想起鼓聲,最後太極殿旁的鼓樓上,也想起了鼓聲。多重鼓聲互相應和,在長安城裏久久回蕩,使得長安城的百姓也莫名生出一股豪情。
飛騎沿着長安城的朱雀大街進入朱雀門,馬背上的正是韓江的副将袁希輝,他在承天門前下馬,然後背插旌旗,手捧奏折,跑過太極殿前的巨大廣場,進殿後單膝跪地道:“陛下,北征捷報!忠武将軍于黃河北岸大敗突厥十萬鐵騎,俘虜敵軍四萬餘人,突厥可汗現在提出議和,這是議和書請陛下過目。”
此時周帝還沉浸在驚喜之中,連忙讓錢興把議和書拿上來。議和書分別由突厥文和漢文書寫,周帝掃了一眼,高興地一拍桌案,贊道:“不愧是我大周的忠武将軍,真是給朕長臉!諸位愛卿,突厥要與我大周議和,并承諾退還侵占大周的幽州、并州等地。”
“恭賀陛下,幽州、并州等地能夠回來,全靠陛下指揮有方,陛下聖明!”木錦宏一改說辭,連忙拱手道。
“是前線将士的功勞才對。”周帝今天實在高興,一道捷報掃去了之前的陰郁,他朗聲問袁希輝,“你可知韓江如何大敗突厥?”聽到韓江的名字,袁希輝一臉激動,連忙拱手向周帝娓娓道出事情的始末。
原來戰争一開始,對戰雙方都不敢輕舉妄動,就怕一步錯滿盤皆輸,所以才會出現前期戰況膠着的情況。韓江心裏清楚,一旦入秋,北方開始變冷,這對于大周士兵來說大為不利,所以他與高國公商量,決定引蛇出洞,誘使突厥進攻。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軍糧的重要不言自明,歷來軍糧一直藏在大軍後方,并且還要分開看管,當韓江将最大糧倉的位置透露給突厥人時,突厥不可能無動于衷,那可是十多萬人的糧食,是他們侵擾大周最大的目的。等确信情報可靠後,突厥可汗很快整兵進攻糧倉,這正中了韓江的計,被早就埋伏好的大周軍隊包圍,一時突厥傷亡慘重。但卻在這個時候,突厥可汗的胞弟拉莫耶直搗大周的軍營,給韓江來了一出圍魏救趙,最後突厥人一把火燒了糧倉然後倉皇逃跑。
“那後來怎麽辦?”袁希輝一說到這兒,大臣們都有些擔心,朝堂上的大都是文臣,都好面子沒有追問,最後還是周帝急切想知道答案,才問出聲。
後來,韓江不得不破釜沉舟,他把其他糧倉的存糧全都分發給士兵,然後派人回長安求糧,并兩天連續派了五個信使出去。這讓突厥可汗以為大周真的軍中無糧,但拉莫耶認為這又是大周的詭計,等周帝真的下令征集糧食的時候,他才相信大周沒有糧食的消息,等大周軍營出現嘩變之後,他終于決定出兵。
其實,這時候大周士兵已經食不果腹了,所有将士都憋着一口氣,給突厥當頭一棒。韓江料想的沒錯,假意嘩變的第二天晚上,突厥真的來襲營了,這一戰,大周将士的确是破釜沉舟,最終大獲全勝。
聽完後,周帝忍不住贊道:“真是我大周的忠武将軍,有勇有謀,膽識過人啊。朕決定為凱旋的功臣接風,再過半月就是中秋,到時北征将士也都班師回朝,朕要在麟德殿設宴款待北征功臣,此事由禮部全權負責,一定要準備妥當,不容有失。”
周帝還下旨把議和之事全部交給高國公處理,等議和完後,留下十萬士兵駐守北部各大要塞,其餘士兵分兩批先後返回。周帝還決定在士兵凱旋之後,親自在太極殿前為有軍功的四千五百多名士兵封賞。
---------------------------------------------------------------------------------------------------------------------------
外面鼓聲動天,即使海晏躺在床上也被驚起,雖然北征捷報的消息還沒有傳到後宮,但海晏在短暫的迷茫後已經知道是怎麽一回事了。
上一世,她也聽到過同樣的鼓聲,也是這蕩氣回腸的鼓聲,開啓了她那一顆少女的心,讓她莫名地把視線投向一個從未見過面的人身上,那就是軍功卓著的韓江。
時間很快就到了八月十五,這天恰好中秋佳節,也是大軍全部班師回朝的日子。
海晏早早起床就到承天門的城樓上等候,城樓前的闕樓高大巍峨,就像海晏此時激動的心情。在經歷過被抛棄被殺害的命運之後,海晏覺得韓江是唯一給她希望,将她從絕望中拯救出來的人。
馬蹄聲打亂海晏的思緒,再凝眸,她看見了那個騎着一匹黑馬,身披黑色披風的大周忠武将軍韓江。在承天門前,韓江下馬,其他将士也都整齊劃一地從馬背上下來,後面沒有騎馬的士兵,全都以标準的軍姿等候韓江的命令。
韓江解下配劍和披風,擡頭朝城樓看去,看見一個身披白色羽毛披風的人影,韓江還是第一次遇見能與他對視的女子,不過他也只看了一眼就收回視線,然後帶着士兵進入承天門東邊的門洞。
這是海晏重生後第一次見到韓江,雖然時間短暫,但隔着兩輩子的生死距離再見韓江,海晏的心情很是複雜。海晏移步到城樓背面,看見的是逐漸隐入太極門的身影,那抹黑,輕飄飄的,最後真的不見了。
海晏進不了太極門,也看不到太極殿前的授封儀式,但她可以想見那是多麽盛大的場面。隔那麽遠,悅耳的編罄和鳴的聲音,依舊清晰,海晏不由展顏一笑。
聽的入迷,連清韻氣喘籲籲地跑上城樓來也沒注意,清韻抓住海晏的手,急忙道:“公主,你怎麽在這兒?我找了你很久。”
海晏回過神,問:“出什麽事了?看你滿頭大汗的。”
“公主,是皇後暈過去了。”
“什麽?”海晏反手抓住清韻的手,“母親她到底怎麽了?”
“公主,國公大人可能出事了……”
海晏聯想到自己年老的外公,不敢有絲毫耽擱,連忙馬不停蹄地朝和儀殿趕去。
作者有話要說: 留爪~~快瘋了,改了十多遍都沒顯示現在版本,後面只要寫了“留爪”的都是修改過的,沒有的就是JJ沒有顯示修改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