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朝中風波

海晏第二天醒來,就問聽雨:“将軍回來了嗎?”

“回來了,不過……好像是快到子時才回來的。”

“這麽晚。”海晏又問,“那将軍回來之後,有沒有說什麽?”

聽雨搖頭:“将軍直接回院子,沒說什麽。”

海晏想不出韓江在忙什麽,索性就不想了,起床梳妝打扮,然後開始吃早飯。因為天氣寒冷,海晏向韓老夫人請安後,就窩在房間裏,跟着聽雨學刺繡。清韻也笨手笨腳地做着手工活,時不時紮到手,惹得海晏哈哈大笑。

海晏在手工方面沒有天賦,雖沒有紮到手,但半個時辰連個水草都沒繡完,這讓她信心大減,最後幹脆不繡了。于是海晏起身,想去書房找幾本書來看,聽雨、清韻自然放下手裏的活兒,陪海晏一起去。

三人在書房找書的時候,忽然聽到嘈雜的男子的聲音,清韻立即蠢蠢欲試想去看看什麽情況。海晏聽聲音來自韓江的院落,她的好奇心也被勾起來,連披風都忘了披,直接出了門。

-------------------------------------------------------------------------------------------------------------------

“将軍,皇上這是什麽意思?明面是升你的職,其實是在奪你的兵權!”脾氣暴躁的孟成濤,一進院子就開始嚷嚷道,與他一起來的,還有軍營裏其他一些對韓江忠心耿耿的将領。其中有個人,随身背着弓箭,穿着打扮雖與士兵無異,但卻與漢人略有不同。

在此之前,袁希輝已經率先來到開國侯府,與韓江密談事情,沒想到孟成濤等人也坐不住,如此大張旗鼓地進了院子。韓江只好中斷談話,帶着袁希輝走出書房,袁希輝喝止道:“孟成濤,大聲嚷嚷什麽,怕全天下人不知道嗎?”

“陳副将,你怎麽在這兒?”孟成濤有些吃驚,等反應過來,說道,“你在正好,快點勸勸将軍,讓将軍千萬不能交出兵權。”

“陛下已經下旨了,将軍也無可奈何。”袁希輝搖頭說道。

孟成濤立即反駁:“那就讓陛下改聖旨,将軍出生入死,怎麽着也比在皇宮裏享樂的禁軍強吧?”

袁希輝撫額,他就覺得自己跟孟成濤說不通此事:“君無戲言,聖旨哪能說改就改?”

------------------------------------

“到底發生了何事?”海晏在院外聽了個大概,似乎韓江被奪了兵權,這讓她很是着急,連忙進來問道。

按禮,在場的将領都該向海晏行公主之禮,但大家都沒有動,只是一臉不樂地看向海晏。孟成濤神經比較粗,直接對海晏說道:“公主,你快跟你父皇說說,讓皇上收回旨意。我們跟着将軍四五年,除了将軍,老孟我誰都不服!”

“到底怎麽了?”海晏看向韓江問道。

韓江卻沒有回答,場面一時有些尴尬,袁希輝立即圓場道:“公主,事情是這樣的,陛下加封将軍為兵部尚書兼左神武統軍,原率領的十萬北征軍隊改名龍翔,由羽林軍将領劉啓帶領。”

“劉啓?”海晏想到了那個被她故意淘汰的羽林軍,據說他回去後被木錦升打了一頓,傷得很重。

一旁的孟成濤嗤道:“那小子,毛都沒長齊,妄圖統領我們。”

聽雨和清韻什麽時候聽過如此粗話,很是不高興,聽雨出聲道:“大膽,公主面前,豈容你放肆!”

“老子怎麽了!”孟成濤最看不慣這些嬌滴滴的女人了,更是不客氣地說道,他一說完,就被袁希輝給罵了,而韓江也冷眼看向他,讓孟成濤冷汗直冒。

海晏倒不是很介意,她讓聽雨和清韻稍安勿躁,對韓江說道:“這麽說,父皇明面上升你的官,實際上卻削了你的軍權。”

事實也的确如此,聖旨上有很多冠冕堂皇的理由,什麽勞苦功高,什麽新婚燕爾,不過都是借口。周帝籠絡韓江,不過是為了兵權,但如果兵權能收回來,周帝當然會不遺餘力去做。而木錦宏巧好猜中了帝王的心思,向周帝進言,說韓江忙于公事忽略了公主,韓家子嗣單薄,不能讓驸馬爺去戰場上冒險,不如給韓江高官厚祿,讓他留在朝中。

周帝一聽,非常贊同,于是在海晏歸寧之日,向韓江提出升職調派的事,沒想到韓江沒有任何異議,說了句:“一切聽陛下旨意。”周帝大喜,立即派木錦宏還有兵部的幾位大臣,陪着韓江一起去交割軍隊。

其實現在韓江統帥的大部分都不是北征的軍隊,大周實行府兵制,士兵平時為耕種土地的農民,農隙訓練,戰時從軍打仗。這次北征勝利後,士兵大部分已離開,然後又從其他地方調來府兵,加上新招募的士兵湊成二十萬駐軍,這些日子韓江正加緊訓練他們。

海晏說完後,韓江沒有接話,倒是海晏身後那個帶着弓箭的人說道:“‘飛鳥盡,良弓藏’,這飛鳥還未盡,就打算将良弓棄之不用了?”

海晏聽出這些話裏的諷刺意味,不過她心思繁亂,沒時間計較這些,再說這人說的話的确是事實。海晏想起上一世,周帝也打算削弱韓江兵權,但一直沒有實現,後又碰上災民起義,這事就擱淺了。但今生周帝的計劃竟然提前實現了,海晏想:是不是我和韓江成婚的緣故,是不是我剔除劉啓入和儀殿的緣故?看來,不僅是自己的命運改變了,別人的命運也改變了。

“我去找父皇,讓他收回成命。”海晏覺得自己連累了韓江,連忙說道,卻被韓江攔住:“別去,”然後韓江吩咐道,“袁希輝,帶他們回軍營。”韓江又讓聽雨和清韻退下,偌大的院子裏只餘下海晏和韓江兩人。

“父皇不能這樣做,讓劉啓接替你,不過是木家的陰謀。”

“這我知道,但朝堂的事,你不要參合。”

海晏沉默下來,但她突然問:“東邊是否有變?”

韓江很是詫異,就連的古井無波的眼睛裏都出現異樣的神采:“這事你聽誰說的?”東部災變的事,按理還沒有傳到長安。

“難怪你會輕易答應。”海晏沒有回答,而是笑道,她總算知道韓江不是不在乎兵權,而是他對事情都了如指掌。

海晏結合韓江的反應,再結合前世的記憶,她大致猜到了事情背後的隐情。

今年黃河決堤,河南、河東等地受災嚴重,周帝在北征軍情緊急的情況下,都赈災放糧。但河水影響面積太大,很多人無家可歸,秋季更是顆粒無收,加上官員層層剝扣,很多百姓的困難并沒有得到解決。入冬以後,寒冷和饑餓讓長期積聚的矛盾激化,導致大規模的災民起義。

周帝削弱韓江的兵權,是不希望韓江做大,而韓江輕易答應,是他知道周帝低估了這場災民起義。上一世韓江率兵出征,陷入東部戰場,時間長達半年之久,如今木家人想參合軍事,恐怕會自取其辱。

韓江知道失去兵權只是暫時的,他很快就會重掌兵權,只是他并不知道東部戰況真的不容樂觀。

韓江不知海晏的想法,他發覺自己并沒有真正了解海晏,轉而道:“公主,你恐怕也看出,陛下把木家人推入軍隊的用意。”

“在為明熙鋪路。”海晏淡淡說道。

……

交割兵權的事,全在暗中緊密進行,等過了一天,周帝加封韓江的聖旨,才正式傳來。一時間,不僅韓府嘩然,就連朝中權貴都有微詞。

經此一事,海晏對她父皇終于徹底死心了,她的父皇心中根本沒有她這個女兒,根本沒有為他女兒考慮過,而全心全意都在為明熙打算。

-------------------------------------------------------------------------------------------------------

就在聖旨下發的當天晚上,東部災民起義的奏折,終于傳到了周帝的禦案上,這時的起義軍已經非一州一縣可以控制,需要周帝派軍隊鎮壓。

于是,周帝緊急召見三省六部長官,讓他們給出一個可行辦法,最終周帝決定派兵鎮壓,但選誰帶兵,周帝又拿不定主意。

木錦宏自然希望自己一派的人出征,如今他已經讓劉啓當上了駐軍統帥,有一個立功的良機他又為何不争取呢?不過木錦宏并沒有自己提出,而是示意史部尚書蔣琮德來說。

但周帝并沒有表态,而是問韓江的意見:“驸馬爺,你帶兵有方,這次也該由你帶兵出征。”

韓江出列,說道:“下臣謝陛下賞識,但臣久戰未歸,讓祖母擔心,如今娶了公主,恐出戰冷落了她,所以陛下還是讓劉啓将軍領兵,臣相信劉将軍必能傳來捷報。”

周帝這才龍心大悅,說道:“既然如此,就派劉啓出戰,率領十萬駐軍前去平亂,另封木錦升為監軍,加派左右龍武軍助陣,争取半月內将起義平息。”

“陛下英明。”

在場的衆臣,都很有見識,現在他們也知道其實周帝心裏早有安排,只不過礙于韓江,不得不召開朝議,讓韓江的舊部還有高氏一派的人沒有意見。

第二天,周帝一早就率領百官,到城外給前去平叛的将士踐行。

大軍開拔時,左右龍武軍,頭戴紅纓金盔,身穿紅金黑三色明光铠,行在最前方,他們的肩上還有龍武軍的龍頭标志,所到之處明光熠熠,一片燦爛。龍武軍之後是駐軍,他們大部分着黑色彩繪皮革铠甲,這種铠甲雖然沒有明光铠防禦性好,但由于皮甲輕便、廉價,所以在軍隊中普遍使用。

木錦升騎着馬,走在前方,一臉愁雲慘霧。他實在不想出征,他在長安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好不自在,為何要去東部吃苦受罪?但他的大哥還有貴妃姐姐,都極力給他找事做,說什麽“建功立業”,木錦升真是恨透這個詞了。

與木錦升相反,劉啓騎在馬背上,指揮着十二萬大軍,真是意氣風發。他雖然厭惡木氏一族,但他需要木氏扶持,成就他的功業。~~

作者有話要說: ~~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