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挑人家默娘定親
過了府試, 趙傳炜仍舊沒有放松,日日勤學不辍。偶有閑暇, 去楊府看看寶娘, 或者去承恩公府看望外公外婆, 還要去別的世家拜訪。好在趙雲陽也大了, 可以幫他分擔一些。
寶娘過了生日之後,開始操心楊默娘的事情。
她先去問楊太傅。
楊太傅正在書房寫折子,女兒一頭沖了進來, 他也沒惱, 頭也沒擡, 指了指旁邊的椅子,讓她坐。
寶娘知道,楊太傅這是讓她先等一等。
她也不急, 就坐在旁邊一邊喝茶一邊慢慢等。楊太傅寫的折子比較重要,他先寫了草稿,又改了兩遍, 這才認真謄抄到了奏本上。
等寫完最後一個字,他放下筆,把奏折放到一邊, 等字跡幹了,再合起來。
楊太傅用左手寫的折子, 手腕子有些發酸,但他右手殘了,也沒法給自己揉, 只能忍着。
寶娘一眼看了出來,主動起身,“阿爹,我給您揉揉。”
說完,她不由分說走了過來,拉過楊太傅的手,在他的手腕處揉了半天,“阿爹,明兒我讓莫管事給您泡點藥酒,以後每天晚上我來給您揉一揉。您這手,一天要寫不少字呢,可要好生保養。”
楊太傅坐在那裏,靠在椅背上,任由女兒服侍,笑着問她,“寶兒來有何事?”
寶娘低頭給他揉捏,她上輩子因為坐辦公室,害怕自己腰腿胳膊出毛病,時常去外頭找了正規的按摩店給自己放松,多少懂一些,手法勉強也能算個半瓢水。
聽見楊太傅問她,寶娘小聲回答,“阿爹,三妹妹的事情怎麽樣了?岳家二郎府試中了沒?”
楊太傅閉上眼睛,把頭放在椅靠上,“中了,名次勉強還說的過去。”
寶娘試探性的問,“那阿爹的意思呢?孔家三郎今年沒參考,也不知是好是歹。”
楊太傅沒有直接回答她,“寶兒覺得哪個好呢?”
Advertisement
寶娘有些為難,“阿爹,不如去問問豐姨娘和三妹妹的意思?”
楊太傅嗯了一聲,“你去問吧,阿爹近來事多。”楊太傅主要是不想去後院。
寶娘點頭,“好,那我就去問問。”
給楊太傅揉完了手,寶娘又給他按頭,忙活了兩刻鐘,楊太傅打斷了她,“寶兒孝順,阿爹知道,但你小孩子家家的,手上能有多少力氣,按了這半天了,回去歇歇吧。問過了你三妹妹,來給我回個話。”
寶娘給楊太傅行個禮,回後院去了。她直奔豐姨娘的院子。
楊默娘正在澆花,見她來了,趕緊來迎接,“二姐姐來了。”豐姨娘聽見動靜,也出來打招呼。
寶娘看了看楊默娘的花,是一束牡丹,“三妹妹可真會養花,這都五月底了,你這裏還有牡丹花開着。”
楊默娘謙虛,“我也是問了花房裏的花匠,不然我哪裏懂這個。”
姐妹兩個在院子裏說了幾句閑話,豐姨娘泡了茶,請寶娘進去坐。
三人一起到了內室,寶娘一邊喝茶一邊看了眼楊默娘。才過了生的楊默娘已經十三周歲了,如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容貌嬌豔,神情溫婉。寶娘心想,這大概是天底下大部分男人都喜歡的類型吧。長得好看,又溫柔體貼。
楊默娘笑,“二姐姐今日怎的了,總是看我。我臉上有麻子不成?”
寶娘笑了,“三妹妹好看,我多看兩眼怎麽了。這美人和鮮花一樣,不讓人看,豈不暴殄天物。”
楊默娘也開玩笑,“二姐姐想看美人,不用來看我,自己照鏡子就可以了。”
豐姨娘笑意盈盈地看着她們姐妹開玩笑,順嘴問了一句,“二娘子,老爺近來好不好?”
寶娘點頭,“我才從前院回來,阿爹還好,就是寫字寫久了手腕子發酸,有時候會頭疼。我才說準備讓莫管事弄些藥酒,以後多給阿爹擦一擦。”
豐姨娘淺笑,“二娘子孝順。”其餘的話,她一句都沒說。
寶娘喝了口茶,“姨娘這裏的茶倒是不錯。”
豐姨娘仍舊溫和地回答,“都是管事娘子送來的,好賴我也分不出來。”
寶娘又問,“姨娘這裏的丫頭婆子這些日子盡心嗎?”
豐姨娘點頭,“都好的很,勞煩二娘子挂記。”
寶娘笑,“我也只是随口問問。”
說完,她放下茶盞,看了豐姨娘身後的丫頭一眼。豐姨娘會意,揮揮手,讓丫頭們都出去了,然後給寶娘又續了一點點茶。
寶娘又端起茶盞放在手裏,“姨娘,三妹妹過了生,算起來,都有十四歲了,也該說人家了。”
楊默娘被鬧了個大紅臉,“二姐姐。”
豐姨娘安撫女兒,“三娘子莫惱,二娘子這是真心實意為你着想,才來說這話的。太太不便,老太太年紀大了精力不足,老爺整日忙着朝堂裏的事情。二娘子如今訂了親,給妹妹操心,也能說的過去。”
說完,她又看向寶娘,“二娘子有什麽話就說吧,我托個大,也聽一聽。”
寶娘看了她們母女一眼,“姨娘讓我說,那我就不瞞着了。頭先我去問阿爹,三妹妹的事情可有着落。阿爹說,他看了許多家的子弟,給三妹妹挑了兩個人。具體的人我也沒見過,阿爹讓我來問問姨娘和三妹妹的意思。”
豐姨娘的眼睛頓時亮了,“是哪兩家?”楊默娘雖然低着頭,耳朵也豎了起來。
寶娘微笑着把兩家孩子的情況說了清楚。
豐姨娘的目光漸漸冷靜,這兩家都是清貴人家,論起家世,和趙家雲泥之別。但豐姨娘清楚,楊默娘是庶女,在家裏也不是特別得寵,只能說個讀書人家的上進好孩子。
豐姨娘在心裏權衡了再三,轉頭問女兒,“三娘子,你自己看呢?”
楊默娘仍舊低着頭,“姨娘,這事問我做甚,姨娘做主就是了。”
豐姨娘搖頭,“三娘子,這是你的終身,我一個姨娘,豈能大包大攬。這是老爺給你挑的人,看來孩子都是很不錯的,也都是嫡子。”
楊默娘沉默了半天,擡頭看向豐姨娘,“我想知道,姨娘是怎麽選的?”
豐姨娘也不避諱寶娘在場,“我心裏,是偏向孔家子弟的。孔家是窮翰林不假,但從翰林院出來的,有幾個最後沒出息的。人窮不怕,只要肯上進,再沒有過不好的日子的。岳家二郎已經過了府試,想來,他家裏正準備給他說個門當戶對的嫡女呢。論起門第,咱們家比這兩家都高。但岳家也做到少卿了,官職不低,若婚配了,我怕三娘子得不到太多敬重。”
寶娘在一邊插嘴,“姨娘不要憂心太多,三妹妹不管去誰家,總不會被人慢待。阿爹還好好的在朝堂上立着呢。”
豐姨娘連忙解釋,“二娘子說的沒錯,有老爺在,三娘子總不用太操心。我自己私心,人雖是老爺自己挑的,也不知對方可知道老爺的意思,若是人家還不知道,我們豈不成了剃頭擔子一邊熱。”
寶娘也正色,“我倒沒問過阿爹這個問題。”
楊默娘忽然開口,“姨娘,那就孔家吧。”
豐姨娘有些急,“三娘子,可不能草率。”
楊默娘笑,“姨娘,不管我挑誰,姨娘都會不放心的。”
豐姨娘頓時笑了,“三娘子說的不假,總是我的一片私心。”
寶娘也笑,“姨娘疼愛三妹妹,自然看哪家都有毛病,這也是人之常情。姨娘和三妹妹再想想,也不是立刻就要回阿爹的。”
豐姨娘連忙道謝,“多謝二娘子為我們三娘子操心了。”
寶娘也跟着客氣了兩句,在她們這裏混了一陣子後,回栖月閣去了。
第二日,豐姨娘親自來找寶娘,沒有帶楊默娘。
母女兩個仍舊挑了孔家,豐姨娘給了好幾個理由,“不瞞二娘子,我昨兒讓人去打聽了,那岳家老爺們都有妾,想來這少爺們以後也避免不了的。二娘子別笑話我,雖然我是個姨娘,但我也知道,這小兩口的情分,最經不住妾室的折騰。再者,那孔家是孔夫子那一門的後人,雖說關系遠了些,總會更守規矩。岳家二郎小小年紀中了府試,正志得意滿,忽然說個庶女給他,說不定心裏就不滿意。孔三郎這會子什麽都沒有呢,得了太傅家的千金,總能稀罕個幾年,有這幾年工夫,情分都能慢慢有了。”
寶娘笑着點頭,“姨娘睿智,可憐天下父母心。”
豐姨娘不好意思,“我不過是個妾,卻越俎代庖管起了這些事情,二娘子別笑話我不懂規矩就好。”
寶娘親自給她斟茶,“姨娘說哪裏的話,咱們家,和別人家本來就不一樣。有些規矩該守的要守,有些時候,該變通的時候就要變通。姨娘來我這裏,三妹妹和闌哥兒知道嗎?”
豐姨娘回道,“她們姐弟兩個都曉得,外頭好些消息,還是二少爺幫我打聽來的。”
寶娘笑,“闌哥兒小小年紀,平日看着老老實實的,沒想到這麽中用。”
豐姨娘謝過寶娘給她倒茶,“二少爺性子是腼腆了些,但這關系到他姐姐的終身,也壯起了膽子。不光二少爺,大少爺昨兒也幫着問了許多事情。”
寶娘心裏很滿意,正常人家,小娘子們的婚事都是太太過問。楊太傅和寶娘越過莫氏,直接問豐姨娘,楊玉昆知道後并沒惱,反而幫着打聽消息,可見是個心胸開闊的。
她對着豐姨娘點頭,“姨娘說的話我都知道了,等晚上阿爹回來,我就去前院。”
豐姨娘起身鄭重行個禮,“長姐如母,二娘子如今是家裏最大的姐姐,三娘子的事情,就有勞您多費心了。”
寶娘趕緊起身,側身過去,沒有受她的禮,“姨娘不要客氣,你是三妹妹的生母,我們姐妹關系好,姨娘不要總是這樣行大禮。”
豐姨娘笑,“我心裏真心實意感謝二娘子,既然二娘子不願受我的禮,我回去給二娘子做身夏裳,二娘子不要嫌棄我手藝粗糙。”
寶娘笑,“怎麽會,那我就厚着臉皮等着穿姨娘做的衣裳了。”
豐姨娘客氣了幾句後,寶娘讓喜鵲送她出去。
豐姨娘平日裏很少出院門,忽然獨自去了栖月閣,府裏人都開始竊竊私語。
陳氏打發人叫了寶娘過去問話,寶娘實話實說。
陳氏擺了擺手,“既然你阿爹讓你操心,你多費些心,去吧。”
等寶娘出了門,陳氏忽然長長嘆了一口氣。鎮兒,你心裏還怪阿娘,對嗎?
莫氏聾了,不能交際,但陳氏作為家裏的太夫人,一品诰命,給孫女找個相配的婆家不是手到擒來。
然而,楊太傅寧可自己去打聽別人家的子弟,又讓沒出嫁的女兒去操辦,也沒有讓陳氏插手。
陳氏心裏清楚,從她退了兒子的婚事之後,她就失去了兒子的信任。當年,楊太傅親自給妹妹擇了妹婿,楊黛娘的夫婿也是他挑的,如今後面這幾個孩子的婚事,他仍舊不肯讓陳氏沾一丁點。
楊太傅仍舊孝順老母親,但陳氏知道,在兒子心裏,她就是個貪圖榮華富貴的淺薄女人。
說起來,楊太傅好幾天沒來給陳氏請安了。他只讓人好生伺候老太太,家裏好吃好喝的,都先緊着她。至于請安,以前他每隔幾天就會去,近來卻來的少了。
再說寶娘那邊,她得了豐姨娘母女的話之後,當天夜裏就去前院找楊太傅。
楊太傅點頭,“我知道了。”
過幾日,孔家忽然就上門提親了。
寶娘直咂舌,這效率也太快了。楊太傅讓吏部左侍郎魏大人幫他問了問孔家的意思,孔翰林早就仰慕太傅大人三元及第,且多年為官清廉,潔身自好,聽見魏大人傳的意思後,孔翰林當場愣住了,然後頓時狂喜。
“魏大人,太傅大人真這樣問了?”
魏大人正色,“這等事情,本官還能蒙你不成。你願意不願意,給個話吧。太傅大人家裏的千金,雖是庶女,也是詩詞歌賦規矩禮儀教養大的,何愁嫁不出去。就是看重你家裏懂規矩,又是聖人後代,沒有那些亂七八糟的事情,聽說你家哥兒讀書也不錯,才讓我來問問的。你要是不願意,我還要去問第二家呢。”
孔翰林一把拉住他,“魏大人,下官願意,願意。”
魏大人笑,“既然你願意,抽空自己去求見楊大人。你娶兒媳婦,總得把禮節做足了。”
孔翰林再三道謝,送走了魏大人。
等魏大人一走,他又犯難。他一個七品翰林,想去求見太傅大人,連門都摸不着。但魏大人交代了,他也不能慫。
孔翰林把自己收拾的利利索索的,去吏部求見楊太傅。
吏部門房斜着眼看他,“這位大人,楊大人忙着呢,你無事就別來煩擾了。”
孔翰林擦了擦汗,他也不好說是來求親的,只能繼續央求。
最後還是魏大人給他解圍,讓人帶了他進去。
一進楊太傅的公署,他先俯身行大禮,“下官見過太傅大人。”
楊太傅正埋頭在公文堆裏,頭都沒擡,嗯了一聲,“坐。”
孔翰林爬起來,坐到一邊,見楊太傅仍舊奮筆疾書,壯了壯膽子,“大人,下官鬥膽,想求大人将貴府三女許給家中小兒。”
楊太傅這才擡起了頭,面無表情地看着他,他身上官威重,孔翰林感覺額頭開始冒汗。他想着自己來都來了,魏大人總不會去蒙騙我一個窮翰林,索性又再次說了一遍。
楊太傅這才面色稍霁,“孔大人未免太直接。”
孔翰林看了看四周,沒有人,“下官知道太傅大人每日忙碌的很,既然誠信來求娶,自然還是不拐彎抹角的好。不瞞大人,犬子說不上多好,就是知規矩一些,也願意讀書。如今還沒參加科舉,承蒙大人厚愛,下官以後定會督促他上進,定不辱沒貴府千金。”
楊太傅嗯了一聲,“聽說你家孩子都是嫡出。”
孔翰林聞弦歌而知雅意,“大人明察,下官家中清貧,奴仆極少。且我孔家祖訓,男子四十無子方可納妾,大人盡管放心。”
楊太傅自揭短,“小女是庶出。”
孔翰林笑,“魏大人已告知下官,下官想着,大人才華橫溢,為官清廉,家中子女不論嫡庶,自然都是知禮儀的。”
楊太傅放下了筆,“孔大人若有意,明兒讓貴府郎君來我家,小兒平日好交游,若是愛讀書,也能說到一起去。”
孔翰林點頭,“謹遵大人吩咐。”
楊太傅覺得自己這樣單方面相看人家孩子,好像有些仗勢欺人,又補充了一句,“小女的婚事,是二女兒在操辦,貴府有小娘子,也可一起過來。”
孔大人雖然是個書呆子,但并不是不同俗務。楊大人之妻是個天殘,家裏特殊些也是常理。
說定了之後,孔大人效率很快,轉天就讓家中的次媳帶着幼女和三子一起去拜訪楊家。
寶娘和兩個妹妹帶着孔家姑嫂一起去了陳氏的院子,陳氏象征性地問了一些問題,也當着孔家人的面,讓楊默娘吩咐家事。
孔家次媳一看,嚯,這楊家三娘子長得真不賴,看起來溫溫柔柔的,聽說還通詩書和音律,管家也懂。除了庶女這一點,其餘再沒有不好的。
不過話說回來,要是嫡女,也輪不到孔三郎了。
寶娘今兒只陪着說話,家裏的事情都交給了楊默娘。楊默娘得豐姨娘囑咐,聽祖母和姐姐的吩咐,再照顧好妹妹,其餘不用多說。
前院中,雖是休沐日,楊太傅卻被景仁帝叫到宮裏議事去了,并不在家,楊玉昆兄弟招待了孔三郎。
楊玉昆還好,只是禮貌性地和孔三郎寒暄,論一論學問。楊玉闌就不一樣了,那兩只眼睛盯得死緊,看的孔三郎頭皮發麻。
孔翰林官職低微,他家裏得兒子并沒有資格去楊家兄弟讀書的學堂,只在外頭私塾裏讀書,平日孔翰林自己多抓一抓。但這孩子雖然沒有去最好的學堂,功課卻非常紮實,也難怪楊太傅能把他扒出來了。
老孔家的後人,名聲好,孔翰林自己也是二甲傳胪出生,論起學問,比楊太傅也差不了太多,他親自手把手教導的兒子,自然是不差的。
楊玉昆對孔三郎的學問很滿意,楊玉闌看的就不一樣了,處處挑刺。他先看相貌,不是特別滿意。再看禮儀,勉強說的過去。至于衣着嘛,孔三郎穿的是普通的面部料子。孔家不如楊家富有,孔翰林也不去打腫臉充胖子,索性是個什麽樣就擺出來什麽樣。
這是親姐夫,楊玉闌要求就高了,看了半天,覺得面前湊合吧。這只是他自己的看法,實則人家孔三郎不論外貌還是才華,都不至于只得一個湊合。
三個人正客氣地說着,外頭忽然來報,二姑爺來了。
楊玉昆帶頭起身,一起迎接趙傳炜。
趙傳炜一進門,發現有個陌生的少年郎,問楊玉昆,“昆哥兒,這是哪家子弟?”
楊玉昆實話實說,“翰林院孔翰林家的三子。”
趙傳炜唔了一聲,電光火石之間,明白了些什麽,頓時熱情了起來,與孔三郎相互見禮。
孔三郎見進來個衣着光鮮容貌秀麗的貴公子,聽見楊家兄弟叫二姐夫,立刻就知道這是趙家三公子,也連忙抱拳行禮。
四人落座後,繼續讨論學問。
孔三郎恭維趙傳炜,“聽說趙兄一連兩次中了案首,實在讓我佩服不已。”
趙傳為微笑,“我不過是啓蒙早一些罷了,論起做學問,誰也比不得兄弟家裏。”
孔三郎謙虛,“祖宗餘蔭,我還差的遠得很。”
挨到了晌午飯之前,楊太傅回來了,孔三郎頓時額頭開始冒汗。
楊太傅看了他一眼,并未為難,溫和地問了他外頭學堂裏的事情,孔三郎雖然忐忑,也一五一十地說了個清楚。
說了一會子,楊太傅給外頭人使了個眼色。很快,外頭人進來,在他耳邊低語了兩句。老太太的意思是,讓老爺做主。
楊太傅知道,內院估計沒什麽意見了,立刻讓人擺飯。孔三郎這一頓飯吃的,小心翼翼。
回去後,孔三郎就和孔翰林抱怨,“阿爹,您今兒休沐,怎的也不陪兒子一起去。太傅大人的眼光一掃過來,我後背都冒冷汗。”
孔翰林高興地哼着小調,“你怕楊太傅,難道我不怕?我一個七品小翰林,見到一品大員,按照規矩還要行大禮。是你娶婆娘,合該你受着。”
孔三郎哼一聲,“我定是阿爹撿回來的。”
孔翰林知道楊家看樣子是答應了親事,他一事不煩二主,索性請了魏大人做媒人,下一個休沐日,救直接來楊家提親了。
這一回,楊太傅留在了家裏。
有魏大人在中間轉圜,也能減輕一些孔家父子的壓力。
楊默娘今兒打扮的光鮮亮麗,前兒孔太太沒來,只打發了兒媳婦過來,這一回提親,她親自過來了。
見過楊默娘後,孔太太很滿意,相貌出衆,性格溫和,雖是庶出,卻和家中姐妹關系好,看來不是個掐尖要強的。
今兒是重要的日子,陳氏把莫氏叫了來。莫氏本來還想拿喬,陳氏直接甩了一句話,愛來不來。
荔枝苦勸,莫氏這才過來了。她坐在那裏,也沒人和她說話,就是個擺設。
孔太太和陳氏寒暄,寶娘有時候也跟着回兩句,雙方說的很愉快。
豐姨娘聽楊玉闌仔細說過孔三郎的具體情況,心裏大致有了譜,是個能過日子的上進好孩子。
等一起吃了頓晌午飯,這親事算是定下來了,孔太太給楊默娘插了根全新的赤金簪子,算是正式定下這個兒媳婦。
等孔家人走了,陳氏吩咐楊默娘,“以後家裏的事情,你也不能總是躲到你姐姐身後。我知道你懂禮,知道長幼有序。但孔家子弟以後都要科舉做官,你以後跟着夫婿外任,總要學會自己操持家事。從明兒開始,廚房裏的事情全部交給你,把吃這一樣打理好了,這個家就管好了一半了。”
楊默娘連忙屈膝應下,陳氏打發她們姐妹各自回去了。
親事一定下來,滿京城的人頓時又跌掉了眼珠子。楊太傅也太奸詐了,前面一個女兒定了實權派,他給自己拉來個硬靠山,腰杆子又硬了三分。這回這個女兒,又定了個清貴子弟。這真是要名有名,要利有利。
這話不假,孔家雖然窮,但名聲好啊。楊太傅不是個愛錢的人,才給楊默娘找了這個婆家。
景仁帝也聽了一耳朵,并未太在意,仍舊拉着楊太傅每日讨論國事。
作者有話要說: 早上好!
感謝在2020-07-03 22:58:52~2020-07-05 10:02:51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草後人 17瓶;萬川之月 3瓶;七七芽呀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