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071
071
因為悄悄去蜀地的原因,蕭澤一連半月都沒有上朝,故回來的第一日就召集了一些重臣在宣政殿進行了一場小朝會。他離開的這半月,朝中事物依舊進行的有條不紊,蕭澤也沒有什麽煩心的事兒,故而這小朝會結束的很早。
後來幾日,他便恢複了正常上朝時間,百官雖然奇怪他無緣無故的缺了半月的早朝,但卻無人詢問。
而蜀地地動的消息,是他回來的第四日收到的。彼時蕭澤正在宣政殿和幾個親信開小朝會,忽然聽孫銘通傳,壁州刺史傳來急報,蜀地發生地動,一時間死傷無數,百姓流離失所。
發生此等大事,壁州此事也不敢隐瞞,畢竟是如此大的事情,想瞞也瞞不住。
蕭澤聽聞驚怒,當即宣尚書令,中書令與六部尚書還有幾位太傅進宮,商議此事。
然,不等到晚上,巴州刺史又傳來消息,巴州同樣發生了地動。緊接着,通州忠州刺史也接連傳來地動的消息。
蕭澤原本驚怒,但尚還能保持冷靜 ,迅速傳喚三省六部的人進宮商議,便能看得出來。然而,當聽到通州也在地動的範圍內後,他猛地不小心打翻了手邊的茶盞。
“你說什麽,通州也地動了?”他用漆黑的眼眸看着跪在地上的小吏,語氣冷冷問到。
“回……回禀陛下,四日前的半夜,通州忽然地動,房屋傾塌,家畜奔走,百姓傷亡無數,通州城內一片廢墟。刺史大人不敢耽擱,便派小人日夜兼程,向陛下禀報此事。”小吏顫巍巍說到。
蕭澤聞言,沉默了一會兒。
整個大殿裏十分靜默,在場的官員們具是皺眉沉思,唯獨兩個月前才被調回來的陸川,看見蕭澤藏在衣袖下面的手有些發抖。
“那……興慶坊怎麽樣?”
蕭澤忽然突兀的問了一句。
小吏不敢怠慢,連忙作揖回到:“興慶坊小人正好有映像,那日夜裏地動,許是震倒了燈盞,興慶坊起了大火。刺史大人一面忙着救埋在廢墟裏的百姓,一面派人救火。”
“可天幹物燥,大火整整燒了一夜,把整個通州城都照亮了。”
Advertisement
蕭澤眉目間的寒霜更重了一些,又問:“那興慶坊的百姓可有大礙?”
小吏又答:“地動過後,刺史大人便讓小人向陛下報信,倒……倒是不知道後來如何。”
他也看出來,陛下似乎對興慶坊有些在意,所以問了他這麽多。眼下興慶坊的百姓們怕是兇多吉少,小吏額頭上就漸漸地滾下一滴汗珠。
他怕陛下降罪于自己,也害怕降罪于刺史大人。
在座的大臣們也有些意外,陛下怎麽會知道一個通州小坊的名字?還揪着這通州來的小吏問話,言語間似乎頗為關心這興慶坊。
唯獨陸川知道一二,那位孟小娘子可不就在通州嗎?前幾日陛下才從通州回來,估摸着這興慶坊便是孟小娘子在通州的住處。
陸川眼皮子一跳,覺得有些不妙。
這廂,蕭澤也沒有再追問,反而是有些沉默。
在座大臣你看我我看你,都不知道自家陛下是怎麽一回事,最後還是中書令王舍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現如今蜀地發生天災,重中之重還是想如何安置此次地動中的災民為好。”
蕭澤揉揉額頭,打起精神道:“中書令說的是,此次蜀地大面積地動,百姓定是傷亡無數,朕欲派出幾位大臣前往蜀地赈災,諸位以為如何?”
尚書令崔明贊同道:“陛下所言甚是,只不過……這該讓哪幾位大人去赈災呢?”
崔明這話頭一起,一時間衆人心思浮動起來。這赈災可是一項肥差,大把的銀兩糧食,歷來赈災的官員們都會從裏面撈一筆。這等肥差,自然要讓自己人人去。
蕭澤看了一眼,便知道這些人在想什麽。中書令王舍是個迂腐保守的性子,但是因為門下學生無數,加之又是個忠君愛國之人,算是蕭澤儀仗之人。而尚書令崔明,喜愛鑽研,手下也有不少依附他的人,蕭澤要不是想着他還有幾分能耐,否則早罷免了他。至于門下省的侍中晏頌,則是自己一手提拔上來的人,否則也不會年紀輕輕便坐到了門下省的長官,侍中一職。
所以他能用之人,晏頌是一個,王舍是一個,崔明算得上半個。
此次蜀地大半部分都發生了地動,定然要派上好幾人前往赈災,再加上看管銀兩糧食,監察赈災官員,人選一時間難以定下來。
“晏侍中覺得,何人前去赈災最為合适?”蕭澤直接把話頭抛給晏頌。
晏頌沉穩回答道:“臣以為,可讓戶部,吏部的尚書侍郎前去,另外讓中書舍人、中書侍郎和尚書省的左右仆射監察。”
這戶部都是中書令王舍的人,中書舍人與中書侍郎則是王舍的副手。而吏部是尚書令崔明的人,尚書省的左右仆射也是他的左右手。
如此一來,王舍的人和崔明的人相互制約,戶部赈災,左右仆射監察。吏部赈災時,又讓中書侍郎和中書舍人監察,倒是防止了有貪贓赈災之物的可能性。
“晏侍中此言有理,諸位愛卿以為如何?”晏頌從來說話都說到自己的心坎裏去,并且忠心于自己,故而蕭澤一直很滿意他。
崔明和王舍聽到後,都有些不滿意。但前者是嫌晏頌多事,竟然想辦法制約他和王舍,後者是恥于與崔明為伍。
但是,雙方都不願讓對方占到便宜,故而都忍着氣答應了下來。
“陛下聖明。”崔明和王舍互相看不慣,一個是嫌對方假清高,一個嫌棄對方銅臭味一身。于是行了禮,沖對方冷哼一聲便不再說話。
懷王領着太丞寺的職,六部也有他的人,蕭澤也沒打算讓他分一杯羹。三省從來不允許皇族之人任命,懷王在朝中權勢極大,與崔明之間暧昧頗多,但是因由王舍和晏頌的制衡,倒是沒能起什麽亂子。
“巴州與壁州交由戶部負責,尚書省左右仆射監察。忠州利州交給吏部負責,由中書舍人與中書侍郎監察。至于通州……”蕭澤沉吟。
陸川看着蕭澤,膽戰心驚。唯恐他下一刻便說出,他親自前去的話來。
好在,蕭澤尚且理智。
“通州交由陸川,由謝侍郎監察。”謝侍郎則是世家之一的謝氏嫡長子,如今在門下省任職。
陸川和晏頌一樣是陛下的心腹,王舍和崔明自然明白。就連謝玉成也是,所以說陛下這是不完全放心他們呢!
陸川和謝玉成自然出列應下,緊接着又探讨了赈災銀兩與糧食的數量,又讓長安富人與官員捐出一部分,緊湊慢湊才湊夠了五十萬石糧食,兩百萬銀兩。
宣政殿的燭火一直亮到深夜才熄滅,不少大臣更是直接在宮裏歇下了。而陸川等人則是連夜趕往了蜀地,留下監察他們的謝玉成等人在長安等銀兩和糧食,兩日後運往蜀地。
這還是從蜀地附近城池的糧倉掉了糧食的結果,否則五十萬石糧食,怎麽夠百姓們撐到明年收成?
後來幾日,蕭澤忙的廢寝忘食,就連去給孟太後請安都忘記了。
還是孟太後聽到消息,得知通州出事後,又不知從什麽地方得知婵衣住的興慶坊起了大火,燒了整整一夜,而婵衣和陳氏等人也葬身在火海中。
也不知道是誰傳出的消息,陛下新立的貴妃剛好就在出事的蜀地,地動之夜倒黴的被一通大火給燒沒了。
那些個世家子弟貴女們自然是不關心蜀地天災,反而對那位未來的貴妃葬身火海的消息更為感興趣一些
有人唏噓道:“這位孟家娘子可真是倒黴,都被陛下封了貴妃,就等着進宮享福了,結果卻葬身火海,真是倒黴哦!”
“說不定是她福薄,配不上陛下呢!”
“要我說,孟家那位娘子出身鄉野,本就教養不好,這次出了事情,太後娘娘肯定不會善罷甘休。指不定,這婚事便要落到孟家嫡長女身上去喽!”
有貴女立即反駁:“怎麽可能,陛下的聖旨可是明明白白寫的是孟家娘子的。”
“這你可不懂,當初陛下的聖旨可是沒說是嫡長還是嫡幼的……要知道,孟家還有個嫡女明珠呢……”此人小聲道。
“這……”小娘子一時間也有了不确定。
“可惜了,孟家小娘子平白為她人做了嫁衣……”孟家的事情,衆人也知道一些。
顯然,得知這消息後的舞陽郡主也想起了這一茬。
她難掩喜色,摟過孟明珠說:“那對小賤人總算是死了,老天爺可真開眼。當初下毒都沒弄死她,所以這次直接降下天災。”
“這下孟婵衣死了,太後娘娘便再是不願,也非你不可了。”誰讓他們孟家能上的了臺面的,只剩下明珠了呢?
可孟明珠卻似乎沒有高興的痕跡。
舞陽所說的,也正是孟太後所憂心的。
婵衣那丫頭如果真的沒了,那她的心血便要付諸東流了。
陛下,也不知道能不能再容忍第二個孟家女接近。
平姑姑勸到:“事情也還沒有個定論,說不定小娘子吉人自有天相,只是虛驚一場呢?”
孟太後便嘆道:“也罷,再看看情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