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過年
更新時間2014-5-25 19:07:28 字數:2482
天氣一日冷似一日,屋子裏早已燒了地龍,十分暖和。梅清只窩在房裏寫字畫畫,倒過得甚是惬意。院子裏時時有人過來,一時量衣裳,一時添首飾,卻是年關到了。按大昌秀女的規制,每人制冬衣兩套,過年賀節的禮服一套,赤金頭面一套,并賞銀二十兩。大家便各自忙碌準備過年的東西。
除夕那一天,梅清第一次見到了理王爺周宏。
即便是過年,秀女們也不能離府,而是跟着王府衆人守歲,只是單設一席,衆人皆穿着一并訂制的冬服,上身是妝花緞的銀紅通袖襖,下面是玄色繡桃花的馬面裙,加上天青鑲狐貍毛的褙子,既喜氣又利索,按父親官職及年歲大小排了座位,圍坐在一塊兒,當真是花團錦簇。
理王自六年前分府出來,府中并沒有什麽長輩,王爺王妃自是坐了主位,兩位側妃并有頭臉的姬妾陪坐,子女們因均未成年,按嫡庶長幼排了坐了一圍,再有就是其餘各姬妾們一圍,秀女們一圍。
另有兩圍男客,一圍是王爺請過來的客人,均是因故留京沒有家眷的好友;一圍是府中未回鄉的清客,為着氣氛熱鬧些,并沒有設屏風,只是位置與女眷的席位隔得略遠些。
外頭另給體面的管事并丫鬟媳婦設了兩桌。其餘人等,除了要有差事要伺候的,便都放了家去團圓。
梅清遙遙看了理王爺兩眼,這皇家血統果然優異,第一眼但覺得駿逸非常,兩道長眉,眼睛不算大卻細長有神彩。眼光低垂,嘴唇微抿,雖是過年,竟看不出喜怒來。
仔細看時,身上穿的是蜀錦的暗紅團花長袍,腰間系着玄色寸許寬的革帶,帶扣乃是青玉所制,卻一樣荷包配飾皆無,頭發梳得十分清爽,戴着金絲冠,插着白玉的簪子。整個人散發着清冷的氣息。
梅清心道,這皇子果然是閑人勿近,幸好生得好相貌兼且身份貴重,不然誰耐煩去暖這塊冰呢。只看那金絲冠做工極其工整,顏色燦爛,金絲細且勻,編織技法繁複,一時竟看住了,只暗暗盤算要何等工藝才能制出這樣的冠來。不妨理王擡起眼來,不偏不倚正好直直看了她一眼。
這個梅清倒是不怕的,她從來說話做事最慣的就是看着別人的眼睛,覺得如此是一種尊重,也方便判斷對方的情緒,而她自己從來只有陽謀沒有陰謀,最是坦蕩蕩從不怕對視。所以也直直地看回去,倒是理王先轉過頭去和王妃說話。梅清又看了那金絲冠兩眼,旁邊鄭淑珍已暗暗推她,輕聲道:“小心失儀。”。
梅清便回頭研究席上的菜色,雖是十分豐盛,只是未免油膩,且大冬天的少見菜蔬,見有一味蘿蔔清炖羊肉鍋子,便夾幾塊吃了;又添一碗酒釀丸子,便放下了筷子。衆人也均不敢多吃,略嘗幾口,相鄰的抑或平日相熟的便只坐着閑話。
鄭淑珍卻在旁抱怨道:“這過年的菜式當真是家家差不多,往年我在家也是如此,吃來吃去這麽幾樣,不是紅燒肘子,就是四喜丸子,再不就是焖雞燒鴨什麽的,這大冬天的也沒什麽新鮮菜蔬,當真是讓人沒有胃口。”
劉芝蘭只道:“這麽多菜還堵不住你的嘴,多少人想吃還吃不上呢。”因問梅清:“陳妹妹在南邊可有什麽特殊吃法兒,說來聽聽也解個悶兒。”
梅清想了想:“我在庵裏卻不甚講究過年,左不過是那些齋菜,不過我聽說過一種叫做盆菜的吃法,倒十分有趣。”
劉芝蘭便道:“盆菜?難不成用個大盆來裝菜?”
對面兒米麗景已嗤笑道:“用盆裝菜?多虧想得出!這等蠢笨的菜式如何上得了臺面。”
梅清只笑笑道:“一處鄉村一處禮,各地風俗不同罷了。這盆菜既然叫做盆菜,自然多是用大木盆,卻也有講究的人家用的是瓷盆或砂鍋。
原是有個故事,說有一日不知道那一朝那一代有位皇上微服私訪,到了某處有見過龍顏的識了出來,當地的人家便紛紛獻上好菜來招待皇上,這菜式太多,索性用大盆裝了,請皇上任吃!皇上吃得高興,自是大大的有賞。後來便成了習俗,但凡有喜慶節日,只整了那盆菜來吃。”
大家聽她說得有趣,一時都聽住了,鄭淑珍便掩着嘴悄悄說道:“這皇上怎麽這麽貪吃啊。難不成是屬豬的?”衆人均莞爾。
梅清也笑了一回,接着道:“不過是故事罷了。這盆菜最有趣是裏面菜式層層疊疊,多以蘿蔔香菇土豆等菜蔬打底,再層層加上腐竹、豆腐、焖豬肉、水晶雞、三杯鴨、鮑汁鵝掌等菜肴,若是有海味,再加上油焖大蝦,醬爆海參,清蒸帶子等,自不是平常人家能吃到的了。
這吃的時候,因是只有這一個大菜,故此一桌的人只管在裏面撿自己愛吃的,卻是極熱鬧的。”
正說着,忽見對面的馮嫒米麗景等人站起身來行禮,忙回頭看時,卻是王爺和王妃手中拿着酒杯過來與衆人暖杯同慶。
王妃舉杯道:“妹妹們快免禮,這大年下的,大家只管随意,今兒且自在樂一樂。”旁邊執壺的丫鬟便将各人的酒杯都滿上,大家同飲了一杯。
梅清自是随衆飲了。只覺得理王目光有意無意竟似在她身上,轉頭看時,卻又不是。只得先不理會,又閑坐了一陣,便只推吃得多了,向王妃請辭回院子裏去喝消食茶。
待到院子門口下了小轎,擡頭看時,天色暗藍,一彎極細的新月,幾盞閃爍的小星,四下寂寂,只聽得門口不知何處的蛐蛐兒且是叫的歡。梅清倒怔仲了半晌,不知今夕何年。
梧桐等人自上來扶了梅清入內安歇不提。
待初一用過早膳,梅清就将梧桐叫進來,讓她數數如今有多少銀子在手上。新年伊始,總要心中有數。
原來進京之時家中給帶了三百兩,秀女每月有月銀二十兩,屋裏丫鬟婆子們的月例及院子裏的日常費用則從王府裏開支,所以銀錢的主要用途就是額外的衣裳首飾頭油脂粉并打賞等項,算下來手上竟還有四百多兩。梅清心中暗喜,囑咐必得小心花用不提。
過了兩日三老爺家裏也打發了人過來請安。來的是個上了年紀的嬷嬷,喚作長榮家的,是三奶奶的陪房,穿的十分體面,禮數周到,說話慢聲細語,絕無高聲,卻将該說的話,該交待的事兒說得極清楚。梅清見了亦十分敬重,請她坐了說了半日話,賞了個一兩銀子的荷包,讓她回去代向三叔三嬸娘問安,多謝惦記着等語。
曹敏的外祖家便在京城,平日裏但凡有個由頭都過來接曹敏過去,如今過年的時節,愈發走動得勤了。劉芝蘭卻沒有親眷在京,見她們都有親人往來,獨自己沒有,不禁心中郁郁,故時時往各處院子閑逛解悶兒,竟和馮嫒住一個院子的唐秀雲日漸親近起來。
這唐秀雲乃是戶部郎中唐功勝家裏嫡出的次女,今年十六歲了,個子不高,長得一張好福相,臉兒圓圓,眼睛圓圓,連耳珠兒都是圓圓的,平日裏輕聲細氣,并不引人注目。梅清和劉芝蘭都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這個娃娃臉的女子後來竟給她們帶來了**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