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正慶二年十二月初二,魏王軒轅晥舊部一萬衆投肅,肅王出郊親迎,十二月十五,朝廷下旨,嚴懲河南、河北、關內三道官吏,又遣特使前往赈災,更撤銷征兵令,暫不伐肅。
傾蓋堂內,肅王連同衆親信漏夜密談。
“吃了這麽大一個虧,他們會這麽善罷甘休?”
“我倒是覺得,此時對咱們是個好機會,不如幹脆将鄧黨的險惡用心公諸于衆,然後揮師長安!”
“不妥不妥,鄧黨經營日久,兵強馬壯,咱們和他們硬拼,肯定兇多吉少。”
“我覺得,當務之急,還是要籌措軍饷……”
衆人你一言我一語地說着,軒轅晦卻端坐在上,閉目養神。
沈覓坐在他左下首,再下首便是白日社的西統領于河和北統領黃繼。
他們之下,才是趙诙等來投的士子和肅州各郡縣的大小官吏。
“行了,”軒轅晦看向于河、黃繼,“京中近日是個什麽情形,還請二位統領細細道來。”
于河起身,垂首恭敬道:“回禀王爺,鄧驚雷逝去後,鄧演到底上了歲數,立時大病了一場,鄧翺那房則多是幸災樂禍,尤其是鄧觀星,幾乎到了喜不自勝的地步;鄧翔那裏,只是照常居喪,鄧覆雨和鄧乘風吵着鬧着要為兄複仇……鄧翻雲那裏,倒是什麽消息都未傳出來。”
枳棘那邊的事情,肅王夫夫并未告訴白日社衆人知曉,軒轅晦也懶得告訴他們,因為柔儀的緣故,恐怕鄧翻雲那邊的事情他比鄧翔還清楚幾分。
鄧翻雲得了世子之位,此刻卻并不如旁人所想那般沾沾自喜。
他正在怕……前所未有的恐慌讓他幾近無法喘息,偉男兒于天地,若說絲毫沒有野心,要麽是聖人,要麽是懦夫。可鄧驚雷逝去的這個時機簡直太不巧了,若再早一些,父親還沒有請立鄧驚雷為世子,或是再遲一些,等到鄧氏大局鼎定,他都不會如此進退維谷。
總好過現在,鄧翺與鄧翔形同陌路,就差撕破臉皮;孝恵公主大驚之下動了胎氣,不得不靜養待産,自然無心去鄧太後那邊奉承,為鄧氏說話;自家的幾個兄弟,各個養大了心思,觊觎着自己的世子之位,想去做那笑到最後的黃雀。
又要應付冥頑不靈的保皇黨,又要提防曾經背心相托的宗族兄弟,鄧翻雲這段日子,過的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Advertisement
恐怕唯一能得到稍許安慰之處,就是柔娘人如其名的柔情蜜意、溫言軟語。她與世上所有女子都不同,她不争寵,不圖名分,甚至不求下半生有個孩子傍身,她只是每日在那裏,若需要她相陪,便紅袖添香、輕歌曼舞,若是不曾宣召,就靜靜在別苑中謄抄經文、誦經禮佛。
他曾問她為何年紀輕輕就皈依了佛門,她黯然片刻才道:“妾在為那無緣的孩子積福。”
他定睛看她,眉目間灼灼韶華早已謝了幹淨,剩下的不過是墨色的寂寞。
早已憐惜到了極致,可此時此地,他卻連一個名分都不能給她,就連過分的恩寵對她而言恐怕都是催命的符,難以承載的福。
我命由我不由人,那麽便去争去搶吧。
鄧翻雲看着柔娘靜靜想道:“待我站到那至高之處,我希望,我身邊是你。”
且不論鄧翻雲那廂是如何的英雄氣短,兒女情長,軒轅晦現下卻是前所未有的冷靜。
在肅州籌謀五年,中間失去多少親朋故舊,終于還是等到了這天。
“守寧,去請王妃。”軒轅晦終于擡眼,看看窗外天色,又道,“王妃畏寒,再取兩個炭爐。”
他話音一落,仿佛此間議論之聲停息了片刻,又像是欲蓋彌彰,短暫的靜寂之後更加喧騰起來。
趙诙低頭看着手中杯盞,如今肅州與朝廷關系日益緊張,又有義軍此處流竄作亂,一場大戰已是在所難免,肅王,也終究會成為過去。
要麽成為地獄中冤死的惡鬼,要麽成為九州上至尊的神只,這便是軒轅晦的宿命。
那麽原本王妃的位置又在哪裏呢?
會成為謀臣,在營帳中運籌帷幄,坐鎮調度?還是會成為一方大員,為肅王攻城略地,割據一方?還是會繼續做一個稱職的王妃,在肅王的榻上做那結發的妻子,解語的花?
這個問題,腹心肱骨如沈覓想問,這些年來俯首稱臣的肅州上下大小官吏想問,來投的将士士子想問,就連置身事外的歐懸、枳棘也想問。
可肅王醉心于政務軍事,這些年一貫對後宅毫無安排;肅王妃自先帝駕崩後,近一兩年都幽居府中,只遙遙調度,不再出頭問事。有人說肅王已經過河拆橋,将肅王妃軟禁;有人說肅王妃已改頭換面,預備棄了後宅的身份,做那前朝的貴人;有人說肅王妃身染病恙,朝不保夕;更有人說肅王妃在後院多年,早已被磨平了心志,甘心做攀附喬木的紫葳。
然而恐怕此時連肅王軒轅晦也不知道,就在魏部來投的第二日,趙诩便親筆修書,向除柳氏、崔氏之外的河東六姓發了帖子,邀他們共謀大事。
過去的幾百年內,這些士族曾經各自為政,也曾互相攻讦,更曾和衷共濟,而此番,眼看着天地又将變色,他們又将何去何從?
趙诩修書時,趙诙就在一旁,他看着他從小孺慕的堂兄斜倚着憑幾,懶懶散散地将那騰雲的龍、駕霧的蛇如煙雲般落在紙上。那字體分明秀美流散得很,可仔細看去,卻只見疏朗剛硬,流露出三分淡漠,七分傲骨。
書信不長,可措辭之嚴厲,姿态之傲岸,不一不在向世人宣昭——和他們談條件的不是肅王妃,而是颍川趙十九。
那個傳承五百年,出過數十位宰相的簪纓世家。
那個驚才風逸、經天緯地,堪為一時之選的麟子鳳雛。
趙诩或許做了五年肅王妃,可他卻永遠是颍川趙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