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黃沙漫漫,風塵滾滾。
而在這鋪天蓋地的風沙中,有幾十座軍帳悄然隐匿。
有一騎自曠野盡頭疾馳而來,接近轅門時上面的騎士大聲呼號:“宣州大捷,宣州大捷!”
轉眼,離他二人分別已有一年之久。
軒轅晦率鐵騎借道回纥,沿着東路由北往南,自雲州、幽州、滄州、青州一路往下,大約是軒轅氏的祖宗顯靈,軒轅晦有如武曲星附體,竟讓他打到了宣州。
加上原先所據的肅州和義軍所占的河南道、河北道,天下十分,軒轅晦已有其四。
趙诩一直鎮守中軍,遙領肅州和雅魯克,将幾十萬大軍的糧草屯運安排得井井有條。此外,歐懸所制的最快最利的刀劍,枳棘練出的最奸最刁的細作,也是在趙诩的安排下穿過刀光劍影來到見血或不見血的沙場。
章天問、窦立等魏王舊部跟着軒轅晦屢立戰功,而狻猊這數十個當年最早跟着軒轅晦的侍衛也不遑多讓,這兩組人俨然成了肅王在軍中的左膀右臂。
與其他親征的主公們不同,軒轅晦不喜運籌帷幄,指揮若定的大将之風,反而更喜歡親率人馬充當先鋒。
就在半年前,他竟只帶了五千輕騎奇襲居庸關,生擒鄧氏手下一名先鋒。
這是肅王第一次,以一個骁勇善戰的偉丈夫之名為天下所知。
趙诩看着這些邸報,想起那個在肅州城門口吐血裝暈的少年,總覺得恍若隔世。
“司徒?王爺問司徒可有什麽書信要屬下轉呈。”來報信的信使見他久不言語,不由心中忐忑。
趙诩遲疑片刻,“你稍候一二。”
趙诩回了內帳,将以前就已經收拾好的包裹取出,內有名貴藥材、簇新衣衫若幹,又從案中暗格裏取了封書信。
“見了王爺,你便給我傳個口信,不需回避他人。”
Advertisement
“是。”
軒轅晦正靠着憑幾坐着,一年征戰讓他膚色變深不少,由先前的白皙轉為蜜色,眉宇間更少了不谙世事的少年意氣,多了些指揮若定的殺伐決斷。
如今帳中唯有章天問、狻猊幾人,軒轅晦便不若尋常那般端着王爺架子,對着一身風塵的信使眉開眼笑,“王妃可捎了東西過來?”
信使趕緊呈上,見他心情甚好,忙不疊道:“除了這書信外,王妃還有口信傳來。”
章天問立即道:“王妃的體己話,哪裏是咱們這些人聽得的?容屬下告退。”
“王妃說了,不需回避他人。”
“哦?”
“只一句功名馀事何足道,願君努力加餐飯。”
章天問不由笑出聲來,“唱徹陽關淚使幹,功名馀事且加餐。棄捐勿複道,努力加餐飯。趙司徒這是惦念王爺呢。”
軒轅晦随手取了碎銀兩賞了那信使,拆了書信,閱畢方對章天問道:“怎麽,本王有賢妻美眷,你嫉恨不成?”
“豈敢豈敢。”
“窦立現在何處?”軒轅晦将書信折好放入裏衣,“聽聞山南道望風而降,此事确鑿麽?”
說起正事,章天問也不由正色道:“正是,山南道黜置使本就是株牆頭草,對鄧黨不如何忠心,聽聞王師将至,立馬修書過來請降。窦将軍正星夜兼程,趕來與我們合兵。”
軒轅晦看着輿圖,“咱們已靠近江南,分兵去接收河北道已不合時宜,現在鄧翻雲在何處?”
章天問以竹杖輕點,“鄧覆雨在劍南道茂州,鄧翻雲正從江南西道疾行而來,鄧翔依舊駐守長安。”
之所以肅王大軍能屢屢大勝,其間最重要的原因便是先前的離間之計奏效,鄧觀星死後,鄧翺與鄧翔兄弟不共戴天,最終鄧翺被鄧翻雲用計所殺。鄧演被兩個不孝子氣得大病一場,如今下床行走都有些困難,鄧翔俨然成了鄧黨當仁不讓的“太、祖”人選。
就在今年年初,小皇帝又下了幾道敕令,其中一道便是說鄧翺無嗣,他昭王的親王爵便由鄧乘風繼承,鄧乘風原先所封的嗣王爵便除去。這麽一來,所有鄧氏除去隐形太子鄧翻雲外均有了親王的爵位,且皆是鄧翔之子。
看起來像是鄧翔得償所願,然而這麽一折騰,鄧翺舊部反叛的反叛,請辭的請辭,肅王正好乘虛而入,将原先鄧翺父子控制的地盤占據了大半。
等鄧翔有暇他顧時,軒轅晦早已站穩腳跟,他也只能吃了這個啞巴虧,徒嘆奈何。
“張仁寶在何處?”軒轅晦的目光定在輿圖上某個地方,若有所思。
“先前攻打許州時他受了重傷,如今正留駐當地休養。”
軒轅晦蹙眉,“這麽看他也靠不上了,看來最近的只有中軍了。趙司徒那邊尚有多少人馬?”
“約莫二十萬。”
“嗯,假使這是個圈套,那麽不管是誰去接收山南道都有可能遇到埋伏,鄧覆雨與鄧翔離山南道可都不遠啊,”軒轅晦的手指劃過輿圖,定在趙诩所在的岷州,“單輪距離,怕是中軍最合宜,我看不如讓趙司徒遣使過去,代他接收可好?”
章天問遲疑道:“雖說并無不可,可若是要找一個與司徒膽識謀略相當,關鍵是與那黜置使官位相當的,恐怕并不容易。”
“你的意思是讓十九郎親自去?若是有個三長兩短,誰擔得起這個責任?”軒轅晦沉下臉,明顯不悅。
章天問又道:“那不如這樣,直接修書予司徒,讓他自己決斷,王爺你以為如何?”
軒轅晦嘆息,“也只能如此了。”
見章天問退下,他又打開趙诩那封書信,略過前面那些軍國大事不談,直接看最後一頁,趙诩一筆一劃地以魏碑體抄着——
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
相去萬餘裏,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
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
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
浮雲蔽白日,游子不顧返。
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
棄捐勿複道,努力加餐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