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齊國都城。臨淄。

十二月的臨淄,天氣已經十分寒冷,臨淄城東面的淄水,靠河岸處的水面上,已經結了一層厚厚的冰,如今正是農閑時節,不少孩童在河面上追逐着,打鬧着,滑冰玩耍,小臉蛋被寒風凍得紅撲撲的。

而垓下之戰的戰報,就是在這時候遞入了齊王宮。

韓信匆匆閱罷戰報,微微一笑,将戰報放在一邊。他對這個結果并不吃驚。畢竟,當年在巨鹿之戰中,他親眼目睹了項羽的武勇和戰場掌控力。如果說在沒有他和齊軍參與的情況下,項羽依然會戰敗的話,他反而要驚訝了。

正在沉思間,忽有侍從來報,“大王,漢王來信。”

韓信暗暗一嘆,展開帛書,信中劉邦先是責問他為何臨時退兵,以至有垓下之敗。又再三強調他自己對韓信的恩德,最後又重新許諾将陳以東的地封給齊國,令他出兵攻打項羽。

韓信看罷,搖搖頭,如果是前世的他,接到這封信,一定滿心慚愧,痛恨自己為何辜負了漢王的大恩大德。如今,呵呵......他将帛書遞給随侍在側的謀士蒯徹,問道:“蒯先生,該如何答複劉邦?還是幹脆置之不理?”

蒯徹是他最近才從民間尋訪到的。退兵途中,韓信想到了上一年,蒯徹勸說他自立,與漢、楚三分天下時所說的話:“勇略震主者身危,功蓋天下者不賞。”實實在在是金玉良言。

當時蒯徹勸說韓信,見他不聽,便佯狂避禍,逃往民間。這時知道韓信改變了主意,大喜過望,便又随着尋訪他的人來到臨淄,出任謀士一職。

此時聽韓信這麽說,蒯徹不由地哈哈一笑,取過一塊素色絲帛,又取來毛筆,蘸滿濃墨,一揮而就,大意是大動兵戈,有傷天和,不如停戰,令各方百姓修養生息雲雲。韓信接過一看,不由地暗暗好笑,不知劉邦看了,會不會又氣得拍桌子,破口大罵?

轉眼便到了二月,天氣已漸漸變得暖和,南方的戰報不斷傳入臨淄,項羽收複了壽春,殺死了叛變的大司馬周殷,将英布趕回了九江。雖然彭城依然在漢軍手中,但項羽在淮河以南又站穩了腳跟。

但劉邦那邊卻一直沒有消息。

臨淄城外,淄水之濱,楊柳依依,垂下萬千枝條,嫩黃的柳芽争先恐後地鑽了出來,随着枝條在清風裏搖曳。河畔草地青青,上面點綴着紅的白的黃的紫的各色野花。河裏的冰早已融化,碧波粼粼,向北流去。韓信随随便便坐在草地上,倚着一株楊柳,正在垂釣。

他身後有數十名侍衛,腰佩寶劍,靜靜站立,未發出半點聲息。

正在此時,一名侍衛引着一人,來到離韓信幾步遠處,躬身道:“大王,楚國來使。”

韓信只覺手中釣竿上的絲線往下一沉,想必是魚咬鈎了,急忙往上一提,絲線在空中劃過一個漂亮的圓弧,而絲線尾端,一條尺許長的鯉魚正在魚鈎上左右扭動,銀色的魚鱗在陽光下閃閃發光。

Advertisement

他白皙隽秀的臉上漾出笑容,眉毛舒展,眼角飛揚,這笑容如此明媚,讓楚國來使鐘離眛暗暗納罕,實在難以想象,有着如此明麗笑容的俊美青年,竟然是掌控數十萬将士性命,在戰場上揮灑自如、游刃有餘,有着不世威名的齊王韓信。

“末将鐘離昧,拜見齊王。” 鐘離眛急忙拜伏在地。

韓信将魚兒從魚鈎上取下來,将它扔進一旁的魚簍,笑道:“原來是故人。”他接過侍衛遞過來的布巾,擦了擦手,雙手将鐘離眛攙扶起來,道:“鐘離兄不必多禮。”

鐘離眛是項羽麾下大将,韓信當年在項羽處擔任郎中職位的時候,兩人經常見面,算是熟人。

韓信笑道:“鐘離兄,你喜歡吃魚嗎?”

這個問題顯然在鐘離眛意料之外,他有點摸不着頭腦,茫然道:“魚?啊,喜歡吃。”

韓信開心地笑了,“那鐘離兄有口福了,今日我釣到了好幾條魚,保證新鮮。”說完,便吩咐侍衛,将魚拿去廚下做了,設宴款待鐘離眛。

韓信、鐘離眛在侍衛的簇擁下,向王宮走去,一路上,韓信笑語晏晏,向鐘離眛介紹臨淄的風物,愈發讓鐘離眛摸不到頭腦。在他印象裏,韓信似乎總是一副沉郁而不得志的樣子,幾乎從未見他如此和藹可親。

其實,他不知道的是,韓信對他存着一份愧疚之心。前世,垓下之戰後,鐘離眛在戰亂中逃亡,後來投奔改封為楚王的韓信。劉邦得知鐘離眛逃到楚國後,要求韓信追捕,但韓信卻派兵保護鐘離眛的出入。而後來劉邦僞游雲夢,韓信想發兵抵抗,又自覺無罪,想去見劉邦,又害怕被劉邦捉拿。有人建議韓信把鐘離眛獻給劉邦,則必然無事。韓信和鐘離眛商量這件事,鐘離眛道:“劉邦之所以不敢攻打楚國,是因為我在您這裏,如果您逮捕我而取悅劉邦,我今日死,您也很快就會滅亡。”鐘離眛說完後便拔劍自殺,而韓信帶着他的首級去見劉邦,果然被抓,被帶到京城,降為淮陰侯。

且說兩人邊走邊談,來到王宮,片刻之間,酒宴齊備,除了主客兩人外,另有蒯徹作陪。韓信釣到的幾條鯉魚,也被齊王宮的廚師做成了烤魚和魚羹,烤魚鮮香,魚羹鮮美,上面又灑了碧綠的蔥花,令人食指大動。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韓信才從容問道:“此番鐘離兄奉項王之命,出使齊國,究竟有何來意呢?”

鐘離眛拱手道:“末将奉項王之令,出使齊國,是因為項王想與齊王結盟。”

“結盟?”是一起對付劉邦嗎?韓信不由地與蒯徹交換了個眼色。

其實早在蒯徹游說韓信自立前,韓信破齊,又在濰水大敗楚國援軍,斬殺楚國大将龍且之後,項羽就曾派出使者武涉去游說韓信。武涉的說辭,雖然過了一世,他還是記得清清楚楚:“天下苦秦久矣,秦破後,項王按功勞分封土地,以修養士卒。而劉邦東出,侵奪他人之地,又收諸侯之兵向東擊楚,他不盡吞天下是不會滿足的。劉邦數次落入項王之手,項王可憐他,沒有殺他,而他一旦脫身,又背約攻擊項王,可見此人是不可信任的。您以為您與漢王交好,為之盡力用兵,終有一日,必然為他所擒。您現在還平安的原因,是因為項王還在。既然您與項王有故,為何不反漢與楚連和,三分天下呢?”

而記得他啊當時說,“我以前侍奉項王時,官位不過郎中,數次向項王進言,言不聽,畫不用。而漢王授我上将軍印,讓我獨自帶兵,言聽計用。漢王如此親信我,我叛之不祥。”因此回絕了項羽。

如今看來,無論是武涉,還是蒯徹,都清楚地看清了劉邦的野心與為人,而自己卻拘泥于劉邦的所謂“恩惠”,最後在長樂宮殒命,實在是咎由自取!

韓信暗暗思索,雖然他的本意是不介入楚、漢兩國的紛争,保持中立,但目前的形勢,卻是漢強楚弱。如今漢國已經擁有天下的三分之二,不僅在易守難攻的形勝之地關中定都,而且因為自己的緣故,還擁有了以前的魏、趙之地。而楚國卻失去了都城彭城,雖然垓下一戰後,漢軍退到了固陵以西,但淮北也并未完全在楚軍的掌控之下。可以說,楚國目前不過擁有以壽春為中心的淮南數郡之地,以及項羽起家的大本營江東一帶。

他精于兵法,自然知道聯弱抗強才是制衡之道,目光瞟向蒯徹,見他也微微點頭,當即道:“可以。”

鐘離眛大喜道:“好極,好極!”他舉爵向韓信敬酒,又道:“齊王,您既然答應與楚國結盟,項王想和您當面會盟。”

這句話一說出來,不僅韓信面露驚訝之色,就連蒯徹也輕輕地“噫”了一聲。

作者有話要說:  請大家收藏一下文文,麽麽噠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