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第二天,北征大軍就在吉時出發了,姜銘按照傳統給奔赴前線的将士們踐行。孟玉昕一早就被號角聲吵醒了,但是因一夜瘋狂,他根本不想起床。他躺在床上,想象着姜玹一身戎裝的樣子,滿意的笑了,他對着南方——軍隊集結的方向,說道:“你可要平安回來。”

孟玉昕不知道姜玹這一離開,就是一年又半載,北征軍雖然很快把敵人趕出陳國腹地,但卻在邊境源城來了一場艱難的圍困戰。

北戎占據源城險要位置,高盛每次強攻都損失慘重,按理說北戎為草原民族,并不擅長城池作戰,但因為姜珅的緣故,馮家的一些勢力投靠了北戎,轉過頭來對付自己人,這讓高盛非常頭疼。

姜銘收到消息的時候,也非常震怒,原本看在父子的情面上,有心放姜珅一馬,但現在他直接下旨說所有反賊都格殺勿論,對姜珅也不要留情。

孟玉昕現在有了一點自由,可以走出景華閣到外面瞧瞧,不過他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議政殿了。姜銘看奏折的時候,喜歡讓孟玉昕給他磨墨,然後他批閱奏折,孟玉昕坐在下方看書。當然,處理重要事務的時候,他也會避開孟玉昕,孟玉昕也不管姜銘是否信任自己,他現在心心念念的就是姜玹的安全。

有時候,他會動手寫信給高盛,想問問姜玹的情況,但每次寫完,他都會把信燒了。身在後宮,哪有方法把信寄出去,不過幸運的是他還能從奏疏裏和徐昭儀那裏,了解邊關的大致情況。等到冬天的時候,他讓尚衣局給姜玹做了衣服,又親自備了藥品和補品,讓徐昭儀托人帶過去,但囑托徐昭儀不要說這是他準備的。

最近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太子殿下的冠禮了,姜銘桌案上的奏折也明顯多了起來,其中關于太子大婚的奏折占了很大一部分。

“玉昕,你來說說,朕給太子選哪一個妻子?”姜銘把畫冊遞到孟玉昕手裏,這幾天他已經被大臣們吵煩了,但這挑選太子妃的事情又不能馬虎,他把這些畫冊翻來覆去看了又看,覺得比自己選妃還要上心。

孟玉昕打開畫冊,出現在首頁的就是謝夢雲,然後往後翻看,這畫冊中的女子都是朝中權貴之女,而且都在适婚的年齡,這些姑娘樣貌品行都是上上之選,但孟玉昕知道,選太子妃看的還是政治需要。

“這些姑娘都不錯,一個個都樣貌非凡……”

姜銘突然把畫冊關上:“朕就不應該讓你來選,玉昕不會是對女人動心了吧。”姜銘原本想給孟玉昕找些事情做,但突然發現孟玉昕雖然是遺族,曾經也是迷倒無數妙齡女子的南楚太子,他有些不放心起來。

孟玉昕啞然,笑道:“陛下,你說的什麽話?是你讓我選太子妃的,好吧,那我不管了,我這就回去。”說着孟玉昕作勢就要離開,姜銘趕緊拉住他,一下把他拉到懷裏:“是朕失言了,朕還是需要玉昕給朕參謀啊。”

“陛下最應該找的是皇後娘娘,皇後是一國之母,也是太子的娘親,她最有資格挑選媳婦。”

姜銘臉色一沉,翻開畫冊:“她已經選好了。”姜銘指着首頁上的紅圈說道。

孟玉昕這才明白這紅圈的含義,原來皇後已經中意謝夢雲了,于是問:“既然皇後已經選擇了謝姑娘,陛下又在考慮什麽?”

“你在跟朕裝糊塗。”

“我是真不知道陛下的想法。”孟玉昕笑道,他當然要裝糊塗,這選太子妃的事情可是關乎天下的大事,他進來參合什麽,還是讓姜銘自己煩惱吧。

皇後中意謝夢雲,無非就是看中了謝家的勢力,鄭家在軍中有威望,而謝家在文臣中也是聲名顯赫,兩家一結親,簡直是皆大歡喜。可是,姜銘會同意這樣的結果嗎?當然不會,在姜銘透露出廢太子的打算後,他更不可能讓鄭謝兩家聯手,這會威脅到他的統治,更不能行廢立之事。

孟玉昕很慶幸自己到現在都沒有懷孕,要不然他絕對會被推上刀尖,面臨來自四面八方的敵意。而這也是姜銘發愁的地方,如果他和孟玉昕有了孩子,他還愁什麽,肯定立即反對讓謝夢雲成為太子妃,然而現實卻……姜銘想着,把手放在孟玉昕腹部:“這麽久了,也一直在調理,為何還沒有好消息?”

“陛下,這要靠緣分,哪能說有就有啊,”孟玉昕笑道,連忙岔開話題,“陛下想選哪家姑娘為太子妃啊?”

姜銘翻開畫冊,把第六頁的姑娘給孟玉昕看,孟玉昕看到畫像旁邊的介紹:“吏部侍郎譚源之女譚惜,這姑娘出生書香門第,應該是一個蕙質蘭心的姑娘。”

“他父親是狀元,這姑娘朕見過,是個有才學的人,太子比較張揚,娶這樣一個太子妃,也好有人管束他。”

孟玉昕可不相信姜銘這些說辭,譚惜的家族不算豪門大戶,她能成為太子妃最大的原因是和其他勢力沒有牽扯。他又看了看譚惜之父的生平,發現譚源是姜玹在位兩年後的狀元,他不得不猜測譚家效忠皇帝,所以姜銘選了譚惜去監視自己的兒子。

譚惜最後成了太子妃,婚禮的時候,孟玉昕被姜銘拉着去觀禮,雖然排場很大,熱鬧非凡,但孟玉昕看得出來,太子并不高興,而皇後面帶笑容,但那笑容有些刻意了。

孟玉昕看着一片紅紅火火的景象,心裏又在想姜玹婚禮又會是怎樣一番情形,但姜玹現在遠在邊關,和北戎進行艱難的戰争。姜銘幾次下旨讓高盛趕快決戰,戰争一日不結束,巨大的消耗就不會停息,陳國休養生息的時間也就一年,百姓需要安定的局面。

這次太子大婚,皇帝又免了一項徭役,國庫的錢糧吃緊,讓姜銘非常煩躁。但是就在這種時候,南楚等幾個亡國餘黨開始不斷挑唆起義,內外交困,太子大婚帶來的喜慶氛圍被很快吹散了。

姜銘首先派人把孟玉昕的父親嚴加看管起來,又任用鄭大将軍為剿匪将領,發兵五萬,逐個剿滅四處煽風點火的餘孽。姜銘派給鄭大将軍的兵力有限,對起義軍的打擊力度不高,在這種情況下,姜銘更希望高盛趕緊結束北方戰事。

姜銘的密旨像紙片一樣飛到高盛手裏,高盛卻不急不緩上書說自己已經有了對策,不出半月就會有好消息傳回來。果然在下一次奏報中,北征軍挖地道深入城池內部,裏應外合,打得敵軍措手不及。高盛同時也提到一件事情,六皇子姜珅跟随北戎殘餘逃到了北戎腹地,三皇子正帶兵追蹤他們,希望能找到北戎王庭,然後一舉殲滅敵人。

“真是太魯莽了,孤軍深入,萬一出了意外就……”孟玉昕不敢往下想。

“你別胡思亂想,高盛派他追擊,就是為了找到北戎王庭,這場仗拖延太久了,不過能徹底殲滅北戎,也算功德圓滿。”

孟玉昕點點頭,大局觀念他也有,但是想到帶兵的是姜玹,他就很難放心。不過他卻不知道,這個任務是姜玹主動争取過來的,姜玹不怕冒險,怕的是連冒險的機會都沒有。

跟在高盛身邊,他見識到了戰場的殘酷,但是他不想躲在高盛身後當個清閑的副将,他想把握住這次難得的機會,建立自己的功勳,這樣等他回到京城的時候,他就有了倚仗,可以在朝堂上擁有一席之地。

然而姜玹畢竟沒有大漠生活,他帶着人馬追蹤餘黨,在風沙中艱難前行,用來傳信的飛鷹死掉了,他和高盛徹底斷了聯系。姜玹并沒有放棄,而是不斷鼓舞士氣,帶着兵馬繼續朝荒漠行進。好在他并沒有迷失方向,終于追上了北戎餘黨,并且順利跟到王庭,把北戎的餘黨和貴族全都剿滅。

戰亂中,姜珅向他求饒,說看在兄弟的面上,饒他一命,姜玹卻感到諷刺:“兄弟?當初馮家得勢的時候,你可當我是兄弟?當初你辱罵我的母妃,派屬下打我的時候,你可當我是兄弟?”

“三哥,我錯了,你大人不記小人過……”姜珅吓得連連後退,希望姜玹能放他一馬。

“六弟啊,世事無常,誰能想到我們今天會是這般情形?”姜玹笑了,笑得肆意,在曠遠的大漠裏久久回蕩。等笑夠了,他擡起手中的劍說道,“以前每次比武,我都讓着你,但這一次,咱們各憑本事。”

從小姜玹就很認真學習武藝,他也聰慧,先生教一遍他就能懂個大概,但為了藏拙,他很少顯露自己的真才實學。每次武技課上,他都故意敗給姜珅,被姜珅打得灰頭土臉,而這一次,姜玹沒有絲毫留情。劍與劍碰撞出刺耳的聲音,突然一個聲響,姜玹一下就把姜珅的劍打落在地,然後劍順勢刺入了姜珅的胸膛。

“六皇弟請放心,為兄會跟父皇說你死在亂軍之中了。”說完,姜玹一把抽出寶劍,鮮血噴湧而出。

在姜玹的帶領下,陳軍徹底平定北戎王庭,這一仗大獲全勝,也讓姜玹收服了一批忠心的屬下。在返回的路上,天空中傳來大雁的聲音,他擡頭望去,一行大雁從湛藍色的天幕上飛過,消失在了荒涼的盡頭。

姜玹也像這南飛的大雁一樣,迫不及待想飛回故裏,他離開的時候夏天未來,等再次回來的時候第二年的夏天都過去了。姜玹無比思念孟玉昕,心裏充滿了期待。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