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高孝琬

天統二年,河間王府。

牆上有一幅畫像,高孝琬靜靜地站在房裏,擡頭望向那幅畫。恰巧這時,一名女子款款而來,剛至門外,便聽見裏面傳來一陣哭聲,雖然聲音不大,但她聽得還是很清楚。

女子緩步近前,雖想推開房門看個究竟,卻又有些猶豫。

高孝琬明顯察覺到外面有人,于是沖門外高喝一聲:“是誰?”

她慌了一瞬,随即應道:“殿下,是我。”

高孝琬一聽便知是自己的小妾陳氏。他很快上前,将門推開,看着她問道:“有事嗎?”他一向如此,總是對她不冷不熱的。

陳氏勉強一笑,低聲道:“妾身聽下人們說,殿下一整日都沒有進食,所以拿了一些飯菜……”

高孝琬臉色未變,對于她的誠意,他并沒有表示多麽歡喜,而是僅僅向她道了一聲謝,然後讓她将飯菜端了進來,放在桌上。

他仍是站在那裏,沒有一點要進食的意思。陳氏見他不領情,就想開口勸說,可是看到他一臉冷漠,又不得不将話生生吞了進去。

她沒有再勸他,而是站在高孝琬身側,順着他的目光,将自己的眼睛轉向牆上那幅畫像。

畫上的人看着很眼熟,卻分不清究竟是誰,因此陳氏便開口問了一句:“這畫上的人是?”

高孝琬輕聲答道:“是我的父親,文襄皇帝。”

陳氏接着看向他,道:“沒想到文襄皇帝都走了這麽久,殿下還是如此挂念。”

高孝琬嘆道:“可惜,現在不僅父親走了,連大哥也離我而去!”

想來,能讓他傷心落淚的人,除了父親以外,便是兄長高孝瑜了。他們二人雖是異母所生,卻也是兄弟至親。

高孝瑜被害以後,朝中諸王因怕齊主淫威,所以都不敢吱聲,唯有高孝琬一人大聲痛哭,使得齊主對其産生不滿。

Advertisement

高湛在位期間,整日沉迷酒色,不思朝政,一切國事皆交由大臣處理。河間王高孝琬對此常有怨言,一直不滿佞臣執政,将朝堂搞得烏煙瘴氣,卻又無法勸說皇帝,所以就命奴仆做了個草人,時常用箭射它,以此來宣洩心中的憤怒。

兄長高孝瑜離世前,就曾對高湛說過“皇後是天下之母,不該随便與大臣親密地接觸”,這話明顯在說胡氏與和士開之間行為不檢,走得過于親近。

高湛倒是接受了他的勸谏,只是高孝瑜此舉徹底得罪了和士開。

他與其他大臣屢次向高湛進讒,說河南王高孝瑜過分奢靡,又說在山東百姓只知道有個河南王,卻從未聽說有皇帝這個人。由此,高湛也對這個侄子心生忌恨。

高孝琬因是文襄皇帝嫡子,向來驕矜自負,也根本不把這些奸佞放在眼裏。如今,他又行此舉,自然引起了和士開等人的不滿,于是他們向高湛進讒言,說是“河間王編了一個草人當做陛下,常用箭射它以此發洩。之前突厥進犯,高孝琬摘下頭盔,擲于地面,還說‘我又不是老婦人,何須帶這些東西’,這話明顯是在暗諷陛下。河間王一向自負,現在又不把陛下放在眼裏,若他再這樣肆意下去,天子的威嚴何在?”

記得兩三年前,突厥和周朝大軍一同進犯,周國大将楊忠帶兵攻克齊國二十餘座城池。當時,齊兵準備防守陉嶺險隘之地,但最終還是被楊忠擊破。

不久,突厥可汗帶領十萬騎兵與周軍會合,打算兵分三路,從恒州一起進攻。高湛聽聞此事,很快離開邺城,經過九天時間到達晉陽。

僅僅十一日後,周師以及突厥士兵一并逼近晉陽,高湛恐敵不過兩方大軍,于是披上戎服要帶宮人向東而去,準備避難。高孝琬和趙郡王高睿卻立即進谏,請求将部分軍隊委于高睿指揮,必定會嚴整有序,擊退敵軍,高湛最終依從了他的建議。

高孝琬當時就脫去了頭盔甲胄,将要出兵抗敵,沒想到高湛看見他如此行徑,很快就命人前去将他追回。

想到那時的自己,還有和士開的話,以及高孝琬的舉動,高湛心裏不由暗惱。

強敵與突厥一同入侵,被大肆掠劫,已經讓他很上火了,現在又聽說受到侄子的諷刺嘲笑,高湛自然不會對高孝琬有什麽好印象。

祖珽見他面有愠色,便開始火上澆油:“魏朝曾有一首童謠‘河南種谷河北生,白楊樹頭金雞鳴’,河南、河北皆指河間一帶;金雞鳴,是暗指高孝琬将要奪位,大赦天下。”

這倆人知道皇帝喜好的同時,自然也清楚天子最反感什麽,這番話也确實引起了高湛對高孝琬的猜忌。

事過未幾,高孝琬在一個和尚那裏得到一顆佛牙舍利,置于自己的宅邸,夜間還會發出奇異的神光。

高湛聽說後,就命人去搜整個河間王府,卻沒想到在裏面發現數百兵器與軍幟。高湛懷疑高孝琬有不臣之心,想要謀逆篡位,于是将他的各姬妾抓來審訊。

陳氏因為自己不得寵,所以打算誣陷高孝琬。想來,與其有個丈夫守活寡,倒不如等他死後選擇改嫁。

思及此,陳氏立即開口,對高湛道:“高孝琬作了陛下的畫像,經常對其哭泣。陛下可派人去細搜,便知妾身所言并無虛假。”

高湛依言,詳細搜查河間王府,果然發現此物。他大怒作色,立刻把高孝琬抓來,命人将他整個身子高高地懸挂起來,讓一名武衛掄起鞭子狠狠抽打。

高孝琬慘叫不止,身上被打得甚痛,卻沒有一絲求饒之聲,還連喚高湛為“阿叔”。

高湛再次惱怒,沖他喊道:“誰是你的阿叔?竟敢喚我作叔!”

高孝琬依然嘴硬:“神武皇帝的嫡孫,文襄皇帝的嫡子,魏孝靜皇帝的外甥,為何不能喚為阿叔?”

高湛見他不肯服軟,心中便愈發不快。

鞭子打不了他嘴軟,那就用杖刑。

高湛命左右上前,将高孝琬的兩只小腿打斷。片刻後,只聽得一聲聲哀嚎,比方才叫得更為凄慘。

高孝琬一直喚高湛“阿叔”,及至氣盡身亡方才停止。

他親眼看着侄子倒地,身上鮮血淋淋,死狀極慘。最後,令左右侍衛把高孝琬擡出大殿,将親侄的屍體匆匆埋在了西山。

元仲華直到深夜才知道高孝琬被殺的消息。聽見侍女傳來這個噩耗,她心裏的悲憤與郁氣都凝結在心裏,最後化為一抹鮮紅的血,從口中噴出濺落在地上。

侍女大驚,慌忙跑出門,要去請太醫診治,元仲華卻立即阻止了她,說是“不礙事的,不要去麻煩太醫了。”

侍女忙道:“可是娘娘……”

沒等說完,元仲華便打斷道:“別去,你別去。”

聽見她這麽說,侍女也不敢去找太醫,只好依言行事。

宮婢們都認為元仲華是因為急火攻心,所以才會吐了一口血,過段時日便會康複。等到她們發現病況嚴重,想要請禦醫時,可惜都已經晚了。

心病難醫,元仲華的身體越發不适,病情愈重,久久不能治愈,最後于武平年間抑郁而終。

作者有話要說: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