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自毀長城
自周朝建國以來,晉公宇文護一直執掌大權,之前還殺害了宇文覺與宇文毓二人,另立宇文邕為帝。
宇文邕因為兩個哥哥的慘死,所以表面上對堂兄宇文護禮遇有加。每次在宮裏看見宇文護,必定會向他行禮;太後賜坐,宇文邕都會立侍于一旁,顯得十分恭敬。
宇文邕一直忍辱負重,找機會鏟除宇文護,沒想到這一忍便是十二年。
衛公宇文直是宇文邕一母所生的兄弟,跟宇文護走得很近,可是宇文直因為打了一次敗仗就被免官,他由此對宇文護心生怨恨,于是勸說周主誅殺宇文護。
宇文邕深知他這種做法不僅是為自己報仇,還想謀取宇文護的位置。無論什麽原由,宇文護的一位親信投靠自己,他們之間出現了矛盾,對于宇文邕來說都是除掉宇文護絕好的機會。
一日,宇文護從同州回到周朝的都城長安,宇文邕親自來到文安殿接見他。
似乎有計劃的、事先想好的一樣,宇文邕很快便對這個堂兄講:“太後年事已高,頗好飲酒,我雖屢次勸說,她卻不肯聽,還望哥哥能夠幫我勸勸太後。”
說着,就從懷中取出一篇《酒诰》交給宇文護,“哥哥就用這篇酒诰勸谏太後。你在太後面前能說得上話,我想她一定會聽你的。”
宇文護認為這是小事一樁,就依照宇文邕的意思走進太後寝宮,如往常一樣坐在殿裏,拿出《酒诰》慢慢地讀。
宇文護的目光從未離開過,眼睛一直看着那篇《酒诰》,并沒有注意到宇文邕的神情和動作。
趁他念得專心,宇文邕便拿起玉質的笏板直往宇文護的腦袋上砸,将他砸倒在地,腦袋嗡嗡直響,整個人都發懵了。
這一重擊并沒有把宇文護砸死,片刻後,只聽他嘴裏不斷地發出慘叫聲,還從地上站起來直接朝殿門跑去,想要逃出門外。
見他掙紮起身,宇文邕心裏一驚,立刻令宦官何泉用禦刀砍殺宇文護。
畢竟是手握大政的權臣,一個宦官自然會對他心生畏懼。何泉的雙手雖然拿着禦刀,但想到要殺了大權在手的宇文護,內心就開始惶恐不安,即便向宇文護砍了多次,也沒有把他砍死,刀刀都沒有砍到致命地方。
此時,宇文護的親信都在殿外,大門也緊閉着,絲毫沒有聽見裏面的動靜,若是讓宇文護逃脫,那事情可就鬧大了。
躲在殿內的宇文直看着心急,很快跳了出來,拿起刀刃上前,立即斬殺了宇文護。
Advertisement
一代權臣宇文護死後,宇文邕就命人去抓獲他的兒子,以及他的親信黨羽,将他們都一一處死。
宇文護已經被殺,宇文邕開始親覽朝政,再也沒有人對他掣肘了,可以一展抱負。但在周主勵精圖治的同時,東邊的齊國卻是內鬥不斷,奸佞小人把持朝政。
文宣帝在世時,周國最怕的就是高洋率軍西渡,所以每到冬季,周人就在黃河邊鑿冰防守。可到了武成帝即位,嬖佞當道,朝政越發不堪,齊人反倒害怕周兵入侵,開始做出相同的防備。斛律光為此而憂心,嘆息不止:“國家曾有吞并關隴的決心,可是如今,天子卻只喜好聲色,心無大志!”
斛律光不僅為現在的朝廷嘆息,還十分厭惡那些為一己之私,而迫害忠良宗室的佞臣。
祖珽勢傾朝野,內心陰毒,斛律光每次遙見他都會大罵一句:“無恥小人,又有何詭計!”又曾對周圍的士兵們講:“自祖珽這個盲人掌管機密以來,任何事情都完全不對我們說,只恐哪一日,他會誤了國家大事。”
穆提婆曾要求娶他的庶女,斛律光卻斷然拒絕,不願将自己的女兒嫁給這種小人,因此祖珽與穆提婆二人都對他心生怨恨。
斛律光雖貴極人臣,但為人節儉,不好聲色,很少接見賓客,杜絕饋贈,不貪權勢,少言寡語,性情剛急,對待下屬極其嚴厲。自束發之後就從沒有打過敗仗,這使領國對他十分畏懼。
周主宇文邕一直将他當做伐齊的最大障礙。當時,勳州刺史韋孝寬因忌恨斛律光的英勇,而密造謠言“百升飛上天,明月照長安。高山不推自崩,槲木不扶自舉。”
這首童謠很快傳入邺城,祖珽為此大喜,并且又續上兩句“盲老公背受大斧,饒舌老母不得語。”,後二句歌謠泡制完後,就讓小孩子們紛紛傳唱。
這首歌謠不久被穆提婆聽見,就告訴給了母親陸令萱。她認為“饒舌老母”指的是自己,而“盲老公”指的便是祖珽,于是二人協謀,将謠言告知于皇帝。
祖珽還給高緯解釋歌謠的意思:“‘十升為鬥,十鬥為斛’,‘百升’之意是指斛律氏的斛;明月,便是斛律光的字;高山,即指高氏皇族不推自崩,斛律氏不扶自舉。斛律累世大将,明月聲震關西,其弟斛律羨威行突厥,女兒為皇後,男的娶了公主,勢力如此之大,謠言确是可畏。”
聽了祖珽的話,高緯确實有心要除掉斛律光,卻遲遲不敢下決定,所以将昌黎郡王韓長鸾招來說了自己的想法,他卻認為不可妄動,這事才暫時停息下來。
祖珽仍不甘心,再次進宮,請求高緯屏退左右,只有一個叫何洪珍的大臣在旁。
沒等祖珽開口,高緯便說道:“上次聽了你的話,打算行動,但長鸾卻認為不妥。”
祖珽沒有說話,一旁的何洪珍開口道:“若無此意倒還好,既有了這想法卻不行動,萬一不小心洩露出去,可如何是好?”
“洪珍說得倒也有理!”
高緯雖然這麽講,但還是遲疑不決。
岳父斛律光手握重兵,百戰百勝,甚至強敵都對他心生畏懼,作為皇帝的高緯天性膽小,自是不敢輕舉妄動。
祖珽深知齊主的顧慮,便勾結斛律光府裏的參軍封士讓,叫他寫了一封奏疏密啓于皇帝,誣告斛律光謀反,還對高緯說:“斛律光過去西征,讨伐周國,陛下下令兵散,斛律光卻命令軍隊直逼帝京,想要圖謀不軌,只不過因為事情沒有做成才不得不中止。斛律光家中還藏有弩甲,數千奴僮,時常派使者到其弟斛律羨、長子斛律武都所居之處,陰謀往來。陛下若不早圖,恐怕将來會發生不測。”
高緯聽了這話,忽而想起那首歌謠,又是滿心惶懼,再次對斛律光起了殺心,“我之前就懷疑他會造反,如今聽卿此言,果然如此!”
高緯生性怯懦,一聽到斛律光要謀反,心裏便開始害怕起來,擔心城中有變,于是立刻命何洪珍馳馬召祖珽進宮。
祖珽這人不僅典故多,陰謀詭計也多,高緯因此讓何洪珍前去把這事說給他聽。直到祖珽入宮面帝,高緯就對他講:“我想召斛律光前來,可又怕他疑我,不肯從命。”
祖珽腦子一轉,當即想出一計,“陛下可以派使者前去,并賞賜他一匹駿馬,對他說明日将要游玩東山,可讓他乘這匹馬同行。如此,斛律光不僅不會起疑,還會親自來向陛下道謝,這樣就能趁機會抓住他。”
高緯聽從其言,并讓劉桃枝帶人埋伏在涼風堂,以待斛律光出現。
如祖珽說的一樣,沒過多久,斛律光便來到了涼風堂,劉桃枝趁機從身後向他撲了過去,卻沒見他跌倒,還回身沖劉桃枝大叫:“劉桃枝常做這種事,現在又開始對我下手。我斛律光對聖上忠心耿耿,赤心為國,并沒有辜負國家!”
“桃枝也是依聖上命令行事,相王若認為自己受冤,就只能到閻王那裏去說了!”
話畢,與另外三名武士用弓弦掐住斛律光的脖子,将他活活勒死,僅在一霎之間血流滿地。
錯殺良将,自毀長城。斛律光的死對于齊國而言是莫大損失,但對于周國來講卻是掃除伐齊的最大阻礙。
宇文邕聽聞斛律光被害,大喜過望,還為此大赦天下,并改元建德。
作者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