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準備
隔天,恢複活力的臨寧自信滿滿的去學院了。經過林奕一通分析,突然覺得自己很了不起有沒有。
林奕送走臨寧,又去了趟老師家交課業,順便提前送上自己的定親宴請帖。現在十月份了,再過三個月自己就能成為李瑜的未婚夫,林奕想到這兒,越發想回到李瑜身邊。
回到書房,林奕寫完今天給李瑜的信,順便把最新一章話本附上,這才讓人拿去送出。
沒錯,就是之前說林奕為讨李瑜關心自己偷偷寫的話本。半個月前,林奕給李瑜寫信的時候就開始附上一章,到現在,已經寄出十五章了。
至于效果,看看李瑜最近回信的內容就知道了,“你什麽時候回來呀?”,簡直讓林奕心花怒放。
“公子,陳放陳公子來了。”
“請。”
陳放走進書房,跟林奕打完招呼後,欲言又止,最後,八卦之心占了上風,終于忍不住問道,“子晟,聽說你跟樂安郡王……”
“沒錯,我們明年二月十二定親。”
“……成了朋友。”陳放盡量控制住自己的表情,讓自己不會顯得太驚訝,條件反射送上祝福:“恭喜恭喜。”
林奕也不在意陳放此時的表情,等陳放回過神來,才拿起桌上的請帖,繼續道:“這個是請帖,我正準備給斂之你送過去呢,剛好你來了。到年底就會有我和樂安郡王定親的消息傳出。”
陳放秒懂,就是說現在還不太适合宣傳。接過請帖,陳放保證,“嗯,我也會到年底的時候知道。”
“對了,斂之此次前來可是算學上遇到了什麽難題?”若無其事的扔下了個炸/彈後,林奕沒有再給陳放恢複心情的時間,直接問道。
“沒有,算學的研究目前比較順利,我這次本是為了子晟手中的隐士詞集來的。”陳放将學院同窗拜托他的事情和盤托出,想到林奕即将與樂安郡王定親,不免好奇多問了一句,“子晟你既然贈給了樂安郡王詩集,為什麽沒把詞集一起贈出呢?”畢竟傳言中樂安郡王對沒得到的那本詞集很是惋惜。
“原來斂之是為了這詞集來的。其實,我已經把兩本詩詞集都給郡王了。”
這樣才合理呀,陳放心想,随即又告罪,“看來是傳言有誤,我沒弄清楚就冒然上門,還望子晟勿怪。”
“斂之多禮了。其實傳言也不算有誤,如今這本詞集确實在我手裏。”林奕說到這兒,面上似乎很無奈,聲音卻出奇的溫柔,“因為他太過沉迷詩詞,連自己的身體都不顧,我本來想把兩本詩詞集全帶過來的,”頓了頓,林奕才繼續說道,“最後只帶來了這本詞集。”
陳放:……,突然有些心塞。
若在後世,陳放便能精準的形容這一心情,“冷冷的狗糧在臉上胡亂的拍”,“突然撐到”,“不,我拒絕這碗狗糧!”
“至于同窗們說的詞軒,我覺得這個想法挺好的,郡王應該也不會拒絕。不過,我還是要寫封信回去問問才是。”
“應該的,應該的。”陳放僵硬的扯開嘴角笑了笑,突然想成親了怎麽辦。
“那好,還請斂之向諸位同窗轉達,說我需要考慮幾天。”
“一定。”
……
“公子,林公子的信到了。”
“快給我。”李瑜接過信,匆匆掃過前面的內容,直奔最新一章話本而去。
夏書看着自家公子一會兒傻笑,一會兒憤怒,臉上的表情變來變去,十分好奇林公子在信裏說了什麽,怎麽公子此刻的表情有點像是…看話本?
“公子,林公子這次寄來了兩封信。”見李瑜的注意力全放在了第一封信上,夏書不得不出聲提醒下面還有一封。
“兩封?”李瑜眼睛一亮,快速翻了翻,見下面果然還有一封信。
滿懷期待的打開,李瑜:……
既然是正事為什麽不在第一封信裏一起說,這樣很容易引起誤會的好不好?嗚,還以為今天會有兩章新的內容呢。
“詞軒?這麽快就布置好了,那豈不是說阿奕快回來了?”李瑜自言自語道,也就是說,他馬上就可以不用每天等更新了!
“……已知,……望君速成此事,……,盼君歸。”
“青墨,去告知陳公子,說我已經考慮好了,三日後在茗客樓三樓包廂靜候諸君。”
“是。”
三日後,茗客樓。
吳曉和趙臻被小二帶到三樓不對外出售,主家自留的包廂時,才知道這茗客樓是林奕的産業。兩人推門進去,只見林奕和陳放已經在裏面等着他們了。
“林兄、陳兄,久等了。”
“沒有沒有,我們也是剛到。”
四人互相見完禮,各自落座。吳曉和趙臻之前跟林奕來往并不多,為免大家尴尬,陳放主動開起話頭,聊起了大家考中秀才之前在書院求學的日子,引起衆人共鳴,包廂內倒是顯得和樂融融。
見氣氛差不多了,林奕主動提起這次前來的目的,問吳曉、趙臻二人:“兩位既代表學院學子而來,不知同窗們對這詞軒有何想法?”
吳曉、趙臻先是一呆,繼而十分激動,吳曉回道:“我們其實是代諸位同窗來感謝林兄你的,林兄的意思是這詞軒的建造也會參考我們的想法麽?”林奕能拿出詞集來已是極為難得了,學院的學子們雖想象過詞軒要建成什麽樣,但也只是私下讨論讨論,從沒想過林奕會參考他們的意見。
林奕微微一笑,示意肯定。
“不瞞林兄,我等在私下裏也探讨過詞軒會建成什麽樣子,大多數人都贊同按照京城名詩樓的模式來做,堂堂正正的勝過對方。”
學院的學子們頗有一些傲氣,既想澄清流言,又想光明正大的贏過對方,所以才想着跟京城名詩樓的模式一樣,大家都在同一起點上,以免做出改進後贏了京城會被人說勝之不武。
陳放:……
林奕:……
兩人不由思考起同一個問題:學院同窗們都這麽天真的嗎?
林奕對于照搬京城名詩樓的模式并沒意見,只是提醒那兩人道:“這個可以按照同窗們的意思來辦,不過,名詩樓除了有隐士詩集,還有樂安郡王的書法,你們覺得用什麽可與之相提并論?”
吳曉、趙臻面上露出難色,最後還是由去過名詩樓三樓的趙臻回道:“這個問題我們也考慮過,同窗們也提出過一些建議,但在我看來,根本無法與樂安郡王的書法相提并論!”說到這兒,趙臻一副星星眼,“樂安郡王的書法完全不遜色于以書法聞名、成名已久的幾位大儒,可惜世人多不得見。我何其有幸,能得一觀。”
“唉~”趙臻突然嘆了一口氣,才繼續說道:“那些沒能親眼見過樂安郡王書法的人,根本不知道這對自己是一種多麽大的損失!”
沒能親眼見過樂安郡王書法的陳放、吳曉:這是炫耀吧?是炫耀吧?趙臻你快閉嘴,再說下去我們就要打人啦!
天天都能見到樂安郡王書法的林奕,努力壓下上揚的嘴角,哎,夫郎太優秀,粉絲太多,壓力突然有點大了呢。
陳放不小心瞥見林奕嘴角的笑意,眼角一抽,覺得自己受到了雙倍傷害,于是趕緊把跑遠的話題拉回來,“那我們要如何做才不輸于京城那邊呢?”
三人想了半天,發現真沒什麽好辦法,蘇州城雖然文風興盛,但城內有名的大儒書法影響力加一塊也比不過樂安郡王的影響力。至于請以書法聞名、成名已久的大儒幫忙……,對不起,我們蘇州城要的就是公平,不會主動找外援的。
林奕見他們一個個眉頭緊鎖,出聲打破了包廂裏的安靜:“各位,我倒是有一個想法。”
幾人精神一振,“林兄請講。”
“你們也知道樂安郡王手裏的詩集是我贈的,所以我和郡王倒也有了幾分交情。若是請郡王同樣給詞軒抄錄幾首詞,我想,郡王應該不會拒絕。”
“妙啊,如此一來,詞軒和名詩樓才算是真正的公平啊。”
“是啊,林兄這個方法簡直是太好了,我都迫不及待詞軒開業了。”
陳放見兩人喜形于色的樣子,提醒道:“咳,吳兄,趙兄,樂安郡王也是京城人。”不是說不找外援的嗎?
兩人面色一僵,還是吳曉率先反駁:“陳兄此話差矣,樂安郡王是皇室中人,日後還會有自己的封地,也不能完全算是京城人啊。”意思是,樂安郡王對于京城來說,就是半個外援,所以他們的做法,完全沒毛病。
趙臻也附和道:“對啊,怎能以京城一地限制樂安郡王呢?要是哪天郡王在我們蘇州住上十來年,也不能說樂安郡王是我們蘇州人啊。”
林奕忍不住看了趙臻一眼,心想,住上十來年不敢保證,不過住上一陣子還是可以的。
陳放:我就靜靜的看着你們胡扯,人樂安郡王的戶籍都在京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