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胤祯是清閑慣了,不管是在永和宮,還是在四哥這裏,區別并不大。

四爺卻是個時間觀念極強的人,也習慣給自己加砝碼了,從入學開始一直到現在,都很少有這般閑适的時光,仿佛偶入荷花深處一般,不由自主的放松精神。

這哥倆是挺舒服自在的,四福晉可就不成了,盡管倆孩子有下人照顧着,可她自個兒也不敢放松,神經都是繃着的。

不光要顧着兩個孩子,爺和十四弟也得要顧着,難得見這倆人這般融洽,跟往日比起來,如今倒真有幾分親兄弟的意思在了。

胤祯上輩子沒有同親兄弟相處的經驗,至于原主的記憶,好吧,他不覺得有多少值得借鑒的地方。

原身對這位四哥感情還是挺複雜的,一方面,是知道一母同胞的哥哥比旁人要親近,另一方面,心裏頭确實有些委屈和不忿,大部分情緒也并非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德妃。

從小小的宮女,到能夠掌握宮權的四妃之一,德妃這一路的逆襲不知道惹多少人紅了眼,一些風言風語自然也是有的。

德妃能到達如今這個位置,自然不會被一些風言風語影響,但原身不過是小孩子而已。

說什麽話的都有。

#德妃當年把長子交給孝懿仁皇後撫養,所以才被皇上單獨封嫔,這是賣了兒子才得來的位置#

#德妃同孝懿仁皇後有仇,所以連帶着也不待見四阿哥#

#四阿哥重養母更甚于生母,早些年孝懿仁皇後還活着的時候,都不稀罕稱德妃為額娘#

#四阿哥嫌棄德妃出身卑賤#

……

流言猛于虎,再加上,兄弟倆見面的機會少,原身慢慢也就更親近年歲相近的幾位哥哥了。

但在胤祯看來,那些流言蜚語入耳即可,不必入心,額娘出生确實不好,這是無可争議的事實,可那又如何,能把一手爛牌打好,那才是有真本事的人,沒什麽好自卑的,應當驕傲才是。

Advertisement

至于四哥,剛出生就被抱養,親近養母,會有人覺得這是對生母不敬,親近生母,又會讓人覺得這是對養母不孝,倘若兩邊都不親近,那大抵變成了無情無義之人。

這麽一個永遠都難以兩全的局面,讓一個小孩子來承受,本身就已經夠可憐、夠無辜的了。

所以過往原身對親哥哥的态度,還真沒有多少值得借鑒的地方。

在他對親兄弟的認知裏,那可是打斷了骨頭還連着筋的存在。

正是因為有這份認知,胤祯瞧四哥打心眼裏就覺得親近,也有些同情和可憐在。

四爺可不知道,十四弟已經在心裏頭暗戳戳的同情起了自己。

兩個小孩子正是呆不住的時候,尤其是弘晖,小家夥雖說走路還不穩當,但架不住人家愛走,老實了沒一會兒,就鬧着要下地走路了。

說是走路,實際上是被奶嬷嬷用雙手架着走,免得摔跤。

弘昐還不會走路,瞧着哥哥不讓人抱,自個兒也鬧着要下去。

四爺幹脆讓人鋪了一地的毯子,弘晖也不用人架着走了,自己踉踉跄跄的在地毯上學走路,即便摔倒了,摔在毯子上也不會怎麽痛。

弘昐則是在毯子上爬,就跟在哥哥後頭,性子倒是穩當的很,不緊不慢的在後邊跟着,累了就直接趴毯子上休息。

也是怪可愛的。

一直到天色漸暗,胤祯這才回自己院兒,也沒有走幾步路,兩邊距離确實不遠。

“李卓,讓人去禦膳房拿膳,早點兒用完晚膳,早點兒休息,明兒別忘了喊我。”

作為一個淩晨三點就要起來上學的人,胤祯今兒晚上只是想早早的上床歇息 ,還在長身體的年紀,一定得要保證充足的睡眠。

李卓在原身四歲的時候,就已經過來伺候着了,不過一直到前年,才成為原身身邊的大太監。

年歲上只長了原身五歲,性子很是穩重,平素裏連話都不多,最大的優點應該是聽話了。

原身之所以把李卓提拔為大太監,就是因為李卓聽話,聽他的話,把他當做唯一的主子,而不是看他年紀小,就更多地聽從德妃的吩咐。

胤祯用的是藥膳,晚膳很是清淡,一屜豆腐皮兒包子,一份山藥粥,一份清蒸魚。

戌時三刻(晚上十九點四十五分)便已經歇下了。

胤祯素來是個心大的,心裏不裝事兒,平日裏那是頭沾枕頭就能睡得着,今兒睡得早,花的功夫也比往常要久,約莫過了半炷香的功夫,躺在床上的人,呼吸就已經平穩起來了。

一覺好眠無夢,一直到淩晨被李卓喚醒。

“什麽時候了?”胤祯眼睛都沒睜開,迷迷糊糊的問道。

“回爺的話,還差兩刻鐘,便是寅時(淩晨三點鐘)了。”李卓恭恭敬敬的道,身後還跟了兩個端着衣服的宮女。

行吧,既是答應了要去上學,那最起碼要态度端正,遲到早退這種事情,還是避免了吧。

“衣服留下,你們都先出去。”胤祯這會兒已經坐起來了,他可不習慣讓旁人穿衣。

說起來也挺讓人納悶的,在原身的記憶裏,這些皇子阿哥們在演武場上,那也是真下苦功夫,春夏秋冬四季都不帶有歇着的時候,可像穿衣這種簡單的事情,卻要讓宮女太監伺候。

在永和宮養病的這段時日,胤祯已經基本get到了穿衣的技能點,速度也不算慢了。

待他洗漱好後,外間桌子上放的白粥和蒸餃,溫度剛剛好,這時間掐算的,讓人不得不佩服。

上書房就相當于是皇家的私立學校,專門為皇家子弟開辦的,待遇自然跟普通的私塾不一樣。

像胤祯,年歲與他相仿的皇子阿哥,就只有老十二和老十三兩個人,老十二大了他三歲,老十三比他年長了兩歲,十五卻是比他小了整整五歲,現在還沒到入學的年紀呢。

胤祯是整個上書房年紀最小的皇子阿哥,平時的文化課都是同十二哥和十三哥一塊上,往上數年歲相近的幾個哥哥,八哥從去年起就已經開始辦差,九哥跟十哥單獨一個班,也是在隔壁。

這次跟着皇阿瑪去盛京谒陵的皇子不少,九哥、十哥、十二哥和十三哥都去了。

本來上書房正兒八經的學生就只有他們五個,一下子走了四個,胤祯養病的這段時間,上書房直接就停擺了。

如今他要回來上課,授課的文武先生們,還有他的伴讀和哈哈珠子,也都回來了。

兩個伴讀,一個是皇室的宗親,一個是朝中大臣的兒子,八個哈哈珠子基本上是從包衣世家當中挑選的,大部分都同他的母族烏雅氏有些關系。

伴讀同哈哈珠子不同,前者是陪皇子讀書的,後者是替皇子挨罰的。

皇子若是在上書房犯了錯,答不出問題或功課未完成,那挨打挨罰的都是哈哈珠子。

簡單來說,在上書房,伴讀算得上是半個主子了,哈哈珠子基本就等同于是皇子阿哥的仆從。

胤祯的兩個伴讀,一個是工部右侍郎完顏·羅查的嫡長子明泰,年長了胤祯三歲

另一位則是簡親王雅布的第六子敬順,敬順乃是簡親王繼福晉所出的嫡子,奈何上頭還有個元福晉留下來的嫡長子雅爾江阿,這身份說貴重也貴重,說尴尬也尴尬。

每日的學習是從讀書開始的,老師指定段落,學生也要讀上整整120遍。

這簡直是摧殘。

原身已經将《論語》和《孟子 》背下來了,如今胤祯在讀的是《大學》。

他對背書并不反感,只是念上120遍,就有些讓人不理解,也不耐煩了。

可偏偏又不能懈怠,他上輩子如果讀書不用功,老師頂多也就是罰站而已,可這輩子若是不用功,師傅們的教鞭打在別人手上。

都是血肉之軀,而且都還是半大的孩子,打在這些人手上不比打自己手上舒服。

就算是摸着自個兒的良心,胤祯也不敢在課上偷懶。

一上午的課,師傅換了三位,兩位是漢文師傅,一位是滿文師傅。

到了下午的‘體育課’,偌大的演武場上,就只有他們這麽一小撮人。

五位教弓箭和騎射的谙達,兩位負責茶食的書童,這些書童可不是宮裏的太監,而是在八旗子弟當中挑選出來的。

再加上兩個伴讀和八個哈哈珠子,這就是演武場上全部的配置了。

胤祯可沒有占用公共資源,每位皇子都要配備這些人,演武場上的位置也都各有劃分,就連放置馬匹的地方,那也都是分開的,各有各的位置。

長達十四個小時的課上下來,胤祯用完晚膳,基本上倒頭就睡,別提什麽養生不養生的了,在疲憊和困意面前,這些全都算不了什麽。

半個夏天,胤祯都是在這種充實又忙亂的生活中度過的,以至于他無比的羨慕,那些跟着皇阿瑪去盛京的哥哥們,該是多麽的自在又輕松。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