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同學,這個年代應當說是同窗了,同窗跟同窗還是不一樣的。

十二哥和十三哥沒回來的時候,陪胤祯一塊兒讀書的是伴讀和哈哈珠子,課堂上所有的重點都是圍繞着他來的。

十二哥和十三哥一回來,好歹也分去了三分之二的壓力,任務的難度和數量雖未減,但是多了一種有人跟自己共苦的感覺。

心态上反倒是比之前還要好了,精神狀态也倍兒好。

他之前的目标是讓哈哈珠子不挨罰,争取早日在上書房結業,但是現在的目标又多了一項,好好表現,争取明年帶着額娘跟皇阿瑪一塊下江南。

胤祯最大的優勢是他的理解力和自律,如果把原身的記憶也加上,那他這麽多年看過的、聽過的、知道的東西也太多了,也就是俗稱的‘見多識廣’。

所以用功起來,成效要比原身好得多。

十三爺呢,在心裏邊兒是跟十四弟較上勁兒了,一樣都是皇阿瑪的兒子,他還大了兩歲呢,沒道理在功課上被十四弟比過去,夜裏加班加點,也得趕上去。

兩個人跟上了發條的玩具一樣,一整天都亢奮的不得了,文化課也好,武學課也好,認真和努力那都是肉眼可見的,師傅們的滿意,也是肉眼可見的。

這可就苦了一塊兒上學的十二爺,要知道他還比老十三大了一歲呢,跟十四弟比起來,大了整整三歲。

結果呢,往日跟兩個弟弟相差仿佛也就罷了,結果這倆人現在是撒丫子狂奔,獨留他在原地慢吞吞地走。

真有些想搬到隔壁去了。

隔壁的九哥和十哥,就比這倆弟弟好多了。

一個雖然天資聰穎,可自打被西方來的傳教士救過之後,就喜歡上了西學,大半的時間和精力都耗費在西學上了,正經功課也就沒之前表現的那麽好了。

另一個,雖然是貴妃所出,身份貴重,但性子着實憨了些,不喜讀書,只喜練武。

簡單來說,一個喜歡研究課堂之外的東西,另一個則是偏科嚴重。

哪像他下頭的這兩個弟弟,文武兼修,既沒有把心思放到別處,也沒有偏科。

他雖未想着掐強冒尖兒,可也不想被兩個弟弟對比的這麽不堪。

說到底,都是皇子,誰還比誰差了。

十二爺沒法兒不努力,本來功課和任務就已經夠重的了,一年都沒有幾天歇着的時候,每日起得比雞都早,可就算這樣了,還要給自己加砝碼。

兄弟果然是這世上最讨人厭的東西了。

胤祯九月到臘月,一天的假期都沒有,就連臘八節,也只是去永和宮陪額娘用了碗八寶粥而已。

好在,臘月二十九,皇阿瑪就是不給他們放假,也該給師傅們放假了。

上輩子,高中的時候都尚且有寒暑假,這輩子卻壓根沒這玩意兒,一年過到頭,也就只盼來了幾天的假期。

說是假期,卻也并不輕松。

二十九去額娘宮裏待了小半天,又拿着字帖去尋了四哥。

三十就要同兄弟們一塊兒跟着皇阿瑪了。

中午是在保和殿裏宴請衆大臣,晚上則是要到慈寧宮去赴家宴。

像這種重大的場合,胤祯差不多就相當于是個背景板,壓根就沒他多少事,該吃吃,該喝喝,該磕頭的時候磕頭。

不光是他,就連已經被封為貝勒的四哥,存在感也不強。

人群中的焦點除了皇阿瑪,便是太子和直郡王了。

這二人一個文雅,一個俊美,在保和殿上,一左一右的待在皇阿瑪身邊,煞是引人注目。

等到開始四處敬酒的時候,那就更引人注目了,一個身邊跟着十三哥,一個身邊跟着八哥,能讓他們敬酒的,全都是朝廷的重臣。

也不知道從什麽時候起,十三哥同太子的關系竟已經這麽好了。

胤祯倒是也知道,就立場而言,三哥和四哥平日裏也是站太子,算是隐形的太子黨。

不過他們畢竟年長,不能像十三哥一樣,在敬酒的時候跟在太子身邊。

至于八哥,他跟直郡王的關系不一般,八哥的生母良貴人出身辛者庫,無論是出身,還是份位,都不能自己撫養皇子。

所以八哥自幼是在惠妃身邊長大,是惠妃娘娘的養子,而直郡王是惠妃娘娘的親子。

這樣的關系在皇室簡直就是天然的同盟,所以即便連敬酒這樣的事情,八貝勒都跟在直郡王身邊,也不會惹人說嘴。

胤祯才不想下去敬酒呢,反正他不過是十歲的稚兒,便是不喝酒,也沒人說什麽。

不過,敬酒算了,嘗嘗這酒水的滋味還是可以的。

胤祯小口小口的抿着,依着他的經驗,這酒度數不高,味道倒是還蠻好的。

“當心喝醉了,晚上還要守夜呢,這酒嘗嘗就行,你這年紀還是喝蜜水吧。”

四貝勒不去結交群臣,反倒是關心起了做‘背景板’的弟弟。

若是換做往年,他未必會過來管這事兒,也免得被人撅回去。

不過今年,許是年歲長了,十四弟也比往年懂事了,昨日拿過來的字,已經是練的有幾分樣子了,功課上也頗有進效。

胤祯确實也沒惱,只是這蜜水着實單調了些,可惜這裏并非是額娘的永和宮,不然倒是可以遣人送些甜湯來。

前世今生,他都比較嗜甜嗜辣,這一點倒是跟四哥有些像。

四哥每每到他的阿哥所,總是會嘗幾塊糕點的,而且還是比較甜的紅糖馬蹄糕、棗泥糕。

後來他特意吩咐了人,四哥來的時候就上甜湯,而非茶水,四哥可是從未提過要更換。

可見四哥也同他一樣喜歡吃甜,至于辣嘛,他去四哥那裏,每每用膳,出現頻率最高的一道菜,便是剁椒福壽魚了。

不愧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連口味都這般相似,也不知道是随了誰,皇阿瑪的口味,他太不清楚,但是額娘更喜清淡,而非甜辣。

“四哥的貝勒府建的如何了?明年能不能住上?”胤祯還是挺期盼四貝勒府落成的。

皇阿瑪說,明年要下江南,也不知是什麽時候,更不知是什麽時間回來。

四貝勒府落成以後,四哥就要搬到宮外去住了,他雖然功課多,那一年還是有幾天假日的嗎,總是能抽時間出去的,關鍵得有個落腳點,還得有個引路人。

胤祯那點小心思,壓根兒就瞞不過四貝勒,不過倒也能理解,他在十四弟這般年歲的時候,也挺想出宮看看的。

只可惜那會兒他找不到人尋。

“工部給了工期說是兩年,如今都已經過去大半年了,按理,明年差不多能落成。”

工部給的工期那是最長期限,在這個期限內完不成,那便是差事沒辦好,一般情況下,都會比上報的工期提早完成。

“到時候貝勒府落成,四哥搬家的時候,可不要忘了請弟弟去溫鍋。”

大哥的郡王府已經落成,一大家子也已經搬過去了,只可惜,這溫鍋宴跟他們這些在上書房讀書的阿哥沒什麽關系,壓根就沒給他們下請帖,自然也沒有理由出宮去。

親哥哥跟旁的哥哥還是不一樣的,就算不給旁人下請帖,那也得給他下帖子吧。

“好好等着吧,表現的好,就請你過去,等你從上書房結業,便是小住一段時間又有何妨。”

不是從上書房結業了,開始入朝參政了,就可以出宮建府,而是要等到大婚後,才會有自己的府邸。

當然了,有沒有受封還是很重要的。

親王府和郡王府的規格不同,郡王府的規格又比貝勒府高出一截來,貝勒府又比貝子府厲害,最慘的便是光頭阿哥了,無論是領的俸祿,還是府邸的規格,那都沒法跟人家比。

胤祯也不知道自己出宮的時候,是頂着個什麽頭銜出去,不過,那也總好過太子,太子可是要一直住在宮裏頭的,就那麽大點地方,毓慶宮還比不上一個光頭阿哥的府邸大。

但從面積上來說,就敗了。

當然了,毓慶宮象征的意義,那是親王府都沒法比的。

親哥哥和親阿瑪都說要看他的表現,胤祯已經習慣了,這就好像他的那些粉絲,要看他的表現,才決定要不要打賞,道理是相通的。

跟在保和殿的宮宴比起來,安排在慈寧宮的家宴,閨閣一點也沒小下去。

大臣們是回家吃團圓飯去了,但參加家宴的也不只是紫禁城的一大家子,還有皇親國戚。

像簡親王就帶着繼福晉、側福晉和兩個嫡子過來了,至于格格和庶出的孩子,全都扔到府裏頭了。

簡親王的嫡次子敬順,是胤祯的伴讀之一。

這孩子也是可憐,雖然同樣是嫡出,但他是繼福晉所出,比不上前頭留下來的嫡長子,這也就算了,簡親王待他,還不如府上側福晉所出的庶子呢。

不過他嫡子的身份擺在這兒呢,無論是進宮陪皇子讀書,還是到宮裏來赴宴,阿瑪的庶子是越不過他去的。

胤祯待人親和,同兩個伴讀相處的都不錯,至于他身邊的那八個哈哈珠子,身份上的差距太大了,只能說是主仆相合,很難以朋友相交。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