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慫恿
“什麽,君兒被關祠堂了!”祝祥淵聽到小書童彙報,甩手沖出去。
路上正遇見眼睛紅腫的小張氏和祝妤桐。
祝妤桐攔住祝祥淵,“爹您別去,一會老太爺更生氣了。”
“君兒沒做錯什麽,被關祠堂餓三日,他們糊塗啊!”
祝祥淵令祝妤桐趕快讓開,他要去救愛女。
祝祥淵聲音太大,周圍下人被吸引過來,祝妤桐很頭疼,當着外人面,她沒法說出實情……
原來祝妤桐從懂事起就常與祝妤君吵架,她知道長輩偏疼祝妤君,責罰的定是自己。
尋常的責罵、訓斥算輕的,将來家法、關祠堂不會少。
所以祝妤桐去年悄悄帶信任的丫鬟在祠堂後牆上鑿洞,再用松散的泥灰和茅草遮擋。
祝妤桐與祝妤君想得一樣,關祠堂沒關系,別餓着就好。
先才祝妤君一出合壽堂,便朝她擠眉弄眼,還用口型念了後牆兩字。
乍聽吓一跳,挖洞一事她做得極隐秘,六姐是怎麽知道的?
不過知道了也好,她正有從後牆接濟六姐的打算……
祝妤桐是孩子,又不受寵,根本攔不住祝祥淵。
祝祥淵先到祠堂外高喊‘女兒別怕,為父很快救你出來’,再轉身往合壽堂跑。
正在祠堂端詳供桌上牌位的祝妤君聽見外頭父親喊聲,趕到門邊時,父親腳步已經遠去。
Advertisement
祝妤君嘴角抽了抽,忍不住捂住臉,八妹怎麽不勸父親呢。
父親去合壽堂鬧,非但救不出她,反而會給母親和八妹添麻煩,原本只要悄悄地從後牆小洞裏給她遞本書和吃食,現在除了要兩份吃食,還得遞筆墨紙硯和棋進來給父親解悶。
“老爺能将君兒救出來嗎?”
小張氏期期地問祝妤桐,見祝妤桐一臉絕望,心沉下來,“老爺不會也被老太爺責罰吧。”
“您自個都想到了,還來問我。”見母親又開始哭,祝妤桐生無可戀地往琉璃院走。
果然不出半個時辰,在合壽堂鬧了一通的祝祥淵也被丢進祠堂,同時增派兩名丫鬟進來伺候。
祝祥淵看見愛女百感交集,讓祝妤君不要害怕,他不能保護愛女,但能陪愛女受罰。
跟在他身後的丫鬟差點被感動到。
祝妤君卻和祝妤桐一樣,一臉絕望。
先才祠堂除了她,僅有一位成日打瞌睡的婆子,現在爹來了,還帶兩個精神奕奕的丫鬟。
“君兒,你是不是吓壞了,爹會在你身邊的。”祝祥淵見愛女雙眸不似往日那般流光溢彩,反而有些發直,擔心地說道。
“有爹在,女兒不怕。”
祝妤君眼眶濕潤,心拔涼,爹一直很疼她,兩世皆如此,前世她被關在都護府,爹明知都護府危險,卻每日往都護府跑,直到那惡魔朝爹射出一箭……
祝妤君深吸口氣,為了不讓爹挨餓,她要打起精神,看看祠堂四周雜草是否有可用的,将兩丫鬟迷暈就好辦了。
怎麽偏偏今兒将裝迷心粉的小瓷瓶取出來呢,看來以後必須時刻帶着。
祝妤君一邊想一邊往牆根仔細看。
世上哪可能事事如意,雜草就是雜草,沒有一根可用。
時間一點點過去,很快到了酉時,兩位丫鬟敬業地守在父女二人身邊,祝妤君抱着膝頭坐在石階上,她前世吃過許多苦,餓幾頓飯能忍受,問題是她爹……
祝妤君偏頭看靠在柱廊上的父親,父親自小沒了親生爹娘,但東府人養着他也沒缺吃穿,未受過生計的苦,這會已餓癱了。
半個時辰前祝祥淵還不停地喝水,這會耷拉腦袋,眉眼蒙上一層愁緒。
也不知爹在愁什麽,祝妤君略琢磨,決定将牆角有洞她餓不死,爹帶丫鬟進來反而會餓死的真相悄悄告訴爹。
爹餓懵了事小,母親在外擔驚受怕、夜夜啼哭,将身子哭垮事大。
祝妤君站起身,彈彈裙上沾的灰,施施然向父親走去。
祝祥淵憂傷地看着女兒,“君兒,你是不是餓壞了,爹沒用,要不你吃爹的肉。”
祝妤君:“……”
祝妤君挨着祝祥淵坐下,趁兩丫鬟還沒過來,壓低聲音細細說道……
……
合壽堂裏一衆人吃飽喝足,也正聊起關在祠堂裏的父女兩,還有商量如何向崔公子道歉。
郭氏言祝祥淵寵女無度,才導致祝妤君現在肆意妄為的性子,而關祠堂、餓肚子的懲罰太輕,并不能讓祝妤君認識到自己錯處,更無法讓崔家人原諒,若崔家徹底與祝家斷絕往來,反而接受旁的家族,比如曹家的示好,祝家的損失就大了。
曹家亦從事藥材生意,算北地剛冒尖的富戶,同祝家還是不能比的。
現在北地的新貴們地位都較穩定,能發大財的礦山、藥山、鹽場、商隊,皆被幾家新貴包攬,将将分一杯羹的富戶們出頭頗難。
但這‘難’字,是局限在榮親王和世家不出手幫忙的前提下。
正因如此,郭氏故意提起同樣從事藥材生意的曹家,還言曹家也在向崔家示好。
崔家惱了祝家,轉而幫助曹家壓祝家一頭,不是不可能。
祝老太太不滿地說道:“你不要危言聳聽,崔二公子才十四歲,真要細究,不過是孩童間的打鬧,崔家難道會為這般小事打壓我們?”
“娘不是不知道,崔二公子在崔家是最受寵的,是崔老夫人的心尖尖兒,從小到大誰不是護着他、向着他、順着他,恐怕今日是第一次被罵,還是在我們府上被罵,六丫頭罵得您不知道多難聽,崔二公子能輕易咽下這口氣?”
郭氏一張巧嘴說得自己都信了,頹喪地坐到椅子上,似乎明天祝家便要遭難。
祝老太太沒說話,董氏開口替祝妤君說兩句不輕不重的好話,祝老太爺的表情則凝重起來。
“依你看,該怎麽罰,崔二公子才能解氣。”祝老太爺沉聲問道。
郭氏眼睛锃亮,“依媳婦看,家法不能免,家法後再送去莊子,沒有五弟他們的溺愛,可以讓六丫頭修身養性,媳婦請姑母當個中間人,與崔家道歉,崔家是大族,我們有誠意了,他們亦是有氣度的。”
郭氏姑母是謝家老太太,與崔家同在安陽城,逢節到崔家拜訪過幾次。
“會不會罰得太重。”董氏小心問道,家法是二十杖責,祝妤君一個不滿十三歲的女孩,哪能受得住。
祝老太爺略思索,“好,照老三媳婦說得做,将六丫頭帶過來,上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