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擴張
邬藍成了鄭文彬的女朋友,這件事很快就傳開來了。邬藍沒辦法制止,她也沒有去澄清,其實這個誤會,對邬藍本人來說也不全是壞事,至少她的氣門芯沒有再丢過,她也沒再收到過什麽情書,難得有了一份清靜。
後來邬藍才知道,鄭文彬這家夥在一中還是有點影響力的,當然不是學習方面,這家夥的成績不算好,但是能打架,家裏又有點錢,他爸是個銀行行長,是以憑着威逼利誘的方式籠絡了一批調皮搗蛋的學生,變成了一個小團體的頭目。在一中這種以學習為主的學校,乖學生多,壞學生少,鄭文彬的小團體還是很有威懾力的,一般人不敢招惹,是以邬藍便得了清靜,終于不用應付那些讨人厭的蒼蠅了。
鄭文彬倒是很想履行他作為“男朋友”的職責,邬藍沒給他機會:“你該不會以為你現在是個小團體的頭目,就成功了吧?”
鄭文彬抓抓腦袋,也沒有勉強,反正邬藍現在是他名義上的女朋友,她不答應自己,她也沒有接受別人,這樣就行了。
整件事最郁悶的就是石鋒了,他覺得鄭文彬這家夥真卑鄙,居然就這樣讓邬藍成了他名義上的女朋友,真是不要臉到了積點,他很想去跟鄭文彬打一架,不管打不打得贏,男人之間有些架都還是要打的。但是邬藍不讓石鋒去打架:“随他們嘴上去說,又不是真的,沒什麽意義,就算是你打贏了鄭文彬,也改變不了什麽。”
石鋒氣紅了眼:“但是我看你這麽被欺負,我實在看不下去。”
邬藍說:“這件事其實也不全是壞事,至少現在沒有男生來煩我了,挺好的,我還想安靜地讀完中學呢。你也別想多了,趕緊去學習吧。”
石鋒只好安下心去學習,邬藍喜歡成功人士,他也一定要努力成為成功人士才行。
這件事在學生中間流傳得很廣泛,老師們當然可能會聽到一些風聲,學校是嚴禁早戀的,一切苗頭都要掐死在搖籃裏。邬藍的班主任汪老師找愛徒談了一次話,發現邬藍不慌不忙,應答自如,完全沒有心虛的表現,而且從來都是按時上下課,成績也沒有什麽波動,看來應該是學生說的那樣,只是個謠言,并非是事實,便也放了心,也沒有叫家長過來談話。
在流言的暴風雨下,邬藍如入定的老禪,兀自巋然不動,這樣到了年底,很快放了寒假。邬藍得了空閑,有大把閑餘的時間,店裏的生意不用她操心,她就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假期裏繼續拉着張凱一起去報興趣班學柔道,石鋒也跟着他們一起,三個人常在一起上課,倒也有不少樂趣。
家裏的生意非常順利,窦美林只花了三個月時間便還清了銀行貸款,到年底時已經攢下了一筆小積蓄了,窦美林信心滿滿,這樣下去,只要兩年時間,家裏的房子就差不多可以翻修了。
唯一稍嫌不足的是,實驗中學那邊的自選店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學生一放假,生意就清淡下來,那邊差不多就可以關門放假了。窦美林就将那邊店子關了門,有保質期的食品都搬到總店這邊來銷售,張英和小李也都撤回到了總店來幫忙,反正臨近過年這一個月,這邊的生意非常忙,需要更多的人。
冬去春來,日子意外的平靜和順遂,工作順利,生意興隆,學業有成,身體健康,真是事事順心。唯一不足之處,就是那些親戚們喜歡跑到家裏來借錢。
邬藍家開了兩個店,這事兒是瞞不下去的,大家都知道她家有錢了,便找各種理由來借錢,窦和平是第一個,每次都想着來讨便宜。窦美林不敢借錢給他,因為弟媳婦也不準她借,白吃白喝可以,錢就沒有。
第二個想來借錢的是邬藍的姑媽邬愛華,她打着邬藍姑媽的旗號,讨好窦美林,說她從來都沒承認過窦美麗是她弟媳婦,心裏始終只認窦美林。
窦美林聽着就好笑,說:“你就別埋汰我了,邬華元算什麽東西,我早就跟他撇清關系了,你認我是弟媳婦,把張軍傑置于何地?”
Advertisement
邬愛華拍馬屁拍到馬腿上,臊得滿臉通紅,悻悻的回去了,隔了幾天,又跑來哭窮借錢,說兒子住院做手術了,要錢救命。窦美林打聽了一下,她兒子患了闌尾炎,動了個小手術,根本花不了幾百塊錢。窦美林也沒借錢,只拿了點營養品去慰問了一下。
邬愛華惱羞成怒,到處說窦美林是個蛇蠍心腸的鐵公雞,自己發達了,就喜歡高高在上看着親戚們受窮。窦美林聽到這話,只是笑笑,沒把這事放在心上,什麽狗屁親戚,還不如一個鄰居,一群貪得無厭的家夥,永遠都填不滿他們的欲壑。
窦母就更甚了,隔三差五跑來哭窮,說自己帶個孩子多不容易,窦美麗兩口子說給錢,其實根本就沒給過,她真不想幫着帶孩子了:“但是我有什麽辦法呢?甜甜跟我說,要是把她送回去,她就吊死在我家門口,我總不能眼睜睜看着孩子去尋短見吧。但是我帶着她,連肉都買不起,她正在長身體,跟着我頓頓吃青菜吃鹹菜,餓得面黃肌瘦的,看着真是可憐。”
窦美林說:“媽,你就不該替他們看孩子,自己一把年紀了,身體毛病也多,自己都照顧不過來。”
窦母就嘆氣說:“我一個人在家也寂寞啊,有個人陪我說說話,日子也好過一些,萬一有個頭痛腦熱的,還有人給我端水送藥的。”
窦美林就無話可說了:“那你就帶着吧,去問窦美麗要生活費。他們家的房子不是正在拆遷,政府有一大筆補貼呢。”
“他們說錢還沒有到手,沒錢給我,”窦母說,“現在就你最好了,每個月還給我買吃的用的。和平那個死東西也指望不上,說了每個月給我生活費,至今沒見到一分。”
窦美林冷笑:“我就知道!”
窦母充耳不聞窦美林的态度:“美林啊,媽跟你商量一下,你現在家裏條件好了,能不能每個月多給我點生活費呢?哪怕一二十塊都好,現在什麽東西都貴了,我的退休工資又沒漲,要供兩個人的生活,實在是太困難了。”
窦美林才沒那麽傻:“憑什麽讓我幫窦美麗養女兒?你跟她自己去要錢,我是沒有。你又不是我一個人的媽,你也說了,這麽些年,只有我一個人每月按時給你送吃的用的,逢年過節給你錢花,憑什麽還要我多出錢?”
窦母看着窦美林,也不敢發脾氣,只是軟着語氣說:“你有出息,我當然就指望你了。”
窦美林冷笑着說:“你就看我脾氣好好欺負是吧?媽,我早就對你寒了心,你就從沒把我當過女兒,只把我當你的債主,有好處的時候從來沒想着我,要好處的時候就想着我了。我知道人心是偏着長的,有點偏心很正常,但是像你這樣偏心的,我還真沒見過幾個。你以後別跟我說要錢的事,我是不可能多出的。別以為我還跟以前一樣好欺負,我現在也是有人幫我撐腰的。”
窦母看着窦美林,嘴巴動了動,沒有再說話。她自己怎麽對窦美林的,她再清楚不過,以前這個女兒軟和可欺,現在她已經脫胎換骨,不再是那個可以掌控的女兒了。怪只怪她押錯了寶,她總覺得窦美林太軟弱無能,一輩子也不可能有什麽出息了,要指望,當然是指望聰明會來事的窦美麗。沒想到啊,榆木疙瘩也有開竅的一天,現在去修補關系,已經來不及了。
邬藍初一放暑假的時候,窦美林得到消息,家和超市對面的百貨商店要關門了,這邊陳舊的經銷模式果然要被淘汰掉了,盡管中心街是最繁華的街市,也還是沒能阻止客流量向家和商場流走的趨勢,生意一天不如一天,許多商家都在苦苦支撐,經過兩年多的競争,那邊的商家終于不堪重負,紛紛打算轉手商鋪。杜忠華再次來了一個大手筆,将對面的百貨大樓買了下來,重新整修,準備招商。
這一年,中心街還沒有設為步行街,窦美林倒是聽政府工作的弟媳提起過,過兩年,中心街要設為專門的商業街,并禁止車流通行,設為步行街了。她打算利用這個好機會再次擴張,租一個店面下來,在中心街開一個分店。那樣好的地段,就算是賣水都能發。
租店之前,窦美林跟家裏人商量了一下,張軍傑倒是沒什麽異議:“你要是覺得合适,你就租,我是無條件支持的。”家裏有個做生意的老婆,經濟條件比普通的上班族自然要好多了,至少他們家從來沒有為錢犯過愁,孩子們也是想要什麽都能買得起吃得起。
邬藍問母親:“媽媽你打算開什麽店?”
窦美林說:“我還是想開一個便利店,那邊客流量大,生意肯定差不了,還可以趁機打響咱們家的品牌。”窦美林的進步不是一點兩點,她居然都意識到了品牌的重要性。
邬藍搖頭說:“媽媽,我覺得便利店不合适,家和超市就在對面,你要是開便利店,賣一點小東西,商品種類并不比對面的超市豐富,在價格上也不比他們便宜,一般人都會去逛超市,順便去買東西。而打價格戰,我們是贏不過家和超市的。”
窦美林被邬藍這麽一說,便靜默下來,她之所以想在中心街開便利店,是因為始終記得他們想在中心街開便利店的初衷,現在有好機會,自然不能錯過。
張軍傑聽邬藍這麽一說,便點頭:“藍藍說的有道理,便利店不适合開在家和商場對面。”
窦美林說:“不能開便利店,那就賣服裝好了。”
邬藍又問:“賣服裝不錯,只是賣什麽服裝呢?”
窦美林說:“家和商場也有賣服裝的,但是他那邊服裝在三樓,相對而言就沒有臨街這麽便利,我們要是當街賣服裝,那絕對會賺錢。至于賣什麽,咱們不是在服裝批發市場嘛,什麽流行賣什麽。”
邬藍搖頭說:“這樣不好,媽媽。我覺得可以開一個服裝專賣店。”現在已經是1995年,國人的品牌意識開始覺醒,不少國外的服裝品牌開始進駐中國,在大城市的商場設立品牌店;而國內有不少服裝廠也不再只做代理加工,有很多開始創立自己的品牌,也在大城市設立品牌專賣店。這種模式還沒在全國推行開來,要是他們家在這裏開設第一家服裝品牌店,這樣一來,就可以引領潮流,生意絕對會火爆,而且不用擔心服裝款式問題,這些都由廠家去操心。
“專賣店?”窦美林皺眉看着女兒。
邬藍點頭:“專賣店就是專門賣一個品牌的衣服,我們不用操心款式問題,只管銷售。媽媽,什麽時候我們抽空去廣州玩玩吧,一邊旅游,一邊出差,順便調查一下市場。爸,你覺得呢?”
張軍傑說:“也行,美林你不是總說天天在家不能出門,趁着現在假期店裏有那麽多人幫忙,你出去走走呗。”放暑假了,實驗中學那邊的分店也關了門,店員又都撤到總店來了,人手确實足夠。
窦美林說:“那我得先去把店子給定下來,免得回來又生了變故。”
他們跟杜家熟悉,去租店面那是相當的便利,窦美林在一樓臨街的店面租了五十幾個平方,入場費是三萬,租金是每平方五十塊,一個月的租金就是兩千多塊,還不包括水電費。樓上的店鋪入場費和租金都便宜一些,但是窦美林并不心動,她認準了當街的店鋪,哪怕是要多花一萬的入場費,也要劃算得多,什麽店面都不如臨街的好。
去年還完了債,家裏現在已經有兩三萬的積蓄了,自然是不夠租店的費用,窦美林已經習慣了借雞生蛋,去銀行借錢已經是家常便飯,不夠就去借。她直接從銀行貸了五萬的款,叫了轉讓費和租金,留足加盟和裝修的費用。辦妥這一切,才帶着邬藍和張凱一起出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