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省城開店

買了摩托車, 上完車牌,兩人就忍不住要去兜上一圈。

江楷在口袋裏塞一份地圖,帶上蘇簡, 騎上車就出發了。

只聽轟隆隆一聲響,摩托車向前飚出去好幾米遠。

這時候機動車保有量極少, 省城這種地方随處可見的也基本都是自行車,還有偶爾開過的公交車。

街上車特別少,放眼望去行車道空空蕩蕩的,江楷以适中的速度徑直往前騎。

“咱們去哪裏?”蘇簡坐在身後摟着他問。

“沒有目的地, 到哪算哪,騎累了為止。”

“會累嗎?”蘇簡覺得摩托車騎着可舒服了,坐墊軟彈軟彈的, 現在天也不太冷, 戴着頭盔微風吹着很舒爽,最關鍵還有沿途不斷變化的街景相伴,“只怕油燒完了都不累吧。”

“那就騎到油燒完了為止。”

“哈哈你瘋了,到時候推着車走回來嗎?”

“咱們把省城逛個遍吧,熟悉下環境, 以後還要開很多店。”江楷道。

“好,那你開慢點, 我好觀察每個地方的情況。”聽了江楷的話,蘇簡不再單純看風景,而是有的放矢,認真看起每個條街道的情況。

江楷本來只是随口一說, 她卻真的認真看起來,他看了眼後視鏡裏的她,勾起嘴角笑, “傻。”

省城不大,加上道路暢通,很快就逛完核心城區了,也不可能真的一直兜風兜到天黑,畢竟還有重要的事情要做,他們便往回騎。

百貨大樓外的新店鋪裝修已經完畢,他們買了貨櫃裝好,也不再選什麽黃道吉日,打算明天就把産品帶來擺上,接着就開業。

新店在省城,開業後就得有人看店,短時間內找一個合适的人沒那麽好找,他們決定先自己來賣,慢慢再招人。

現在有了摩托車,不但機動靈活,速度也比坐客車快,客車兩個多小時的車程,摩托車一個多小時就能到,每天往返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裝好貨櫃,做好廣告牌,打印了一些開業的活動傳單,買了花籃和鞭炮放在店裏,江楷帶着蘇簡,騎車回大井城。

回到大井城的時候,太陽剛要落山,正值下班時間,街上有很多行人。

突然一輛又帥又酷的摩托車行駛到街上,把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住。

大家看不清頭盔裏的人是誰,不知道哪裏來的車,在大井城還沒見過這麽好看的摩托車。

所有人都駐足圍觀,仔細看身形才認出來,這不就是剛買了罐頭廠的江楷和蘇簡嗎?簡直太帥氣太威風了。

“騎快點。”蘇簡在身後對江楷道。

回到家,把摩托車停在院子裏,蘇簡下車脫下頭盔,捋了捋頭發,又對江楷說:“咱們是不是太招搖了點?引起那麽多人圍觀。”

在買了罐頭廠之前都還好,他們日子過得滋潤,走到哪裏也不會太受矚目。自從買了罐頭廠,走到哪裏好像都是大明星似的,要被人盯着看。

甚至有時候有人看到他們,還要忙不疊去喊附近的人來一起看,好像以前沒見過似的。

這種感覺蘇簡還不是很适應,今天騎着摩托車回來,更是把這種圍觀推向了巅峰。

江楷道:“別管他們,咱們只是正常過路,是他們自己要看熱鬧的,不是咱們招搖。”

“現在一出門就被人盯着看真是不舒服。”蘇簡道。

“沒事,很快他們就會習慣,到時候就不會這樣了。”

他們不習慣,有人卻特別喜歡這種感覺。

尤其那個廖老板,自從他的吸引力被江楷他們分走了很多之後,他開着桑塔納出來街上溜的次數越來越頻繁了。

現在江楷又買了摩托車,摩托車還那麽吸引人的目光,只怕廖老板出來的頻率又要加倍。

……

第二天省城的新店開業,雖然只是個簡單儀式,但也需要一點點人氣,所以江楷買了幾張車票,讓林有信和許其友帶着廠裏的幾名員工一起去參加。

他們将産品打包,做了個開業促銷活動的海報,幾個人每人一只紙箱子,跟随客車運到省城。

江楷和蘇簡依然是騎摩托車去,他們先到一步,把該準備的事情都準備好。

等大家都到達之後,協力把貨品擺上貨櫃,店門口擺好廣告牌、促銷牌及花籃,放幾串鞭炮,就算正式開業了。

林有信最能表達産品的優勢,包括味道、營養、做法等等,便由他在門口做産品宣講,江楷站他旁邊做補充。

蘇簡在店裏的櫃臺,接待需要購買的顧客,其他人則分別到附近路口發傳單。

今天是星期天休息日,來逛街的人格外的多。

省城賣的東西已經很豐富,除了本地的産品外,還有很多外來的稀奇産品。

像江楷他們這樣的從小地方拿到省城來賣的,還是頭一家。

尤其除了幾款罐頭外,還有很多是最生态純粹的臘味制品,只不過是精選出來的精品,包裝也上檔次。

這種做法更讓省城人民覺得稀奇,不少人路過都要來看個究竟。

很多鄉下的東西很好吃,大家都是知道的,很多時候也只有鄉下有親戚的人家,逢年過節的時候能吃上,偶爾也有鄉下人挑着擔子來城裏賣。

但是那樣的一年到頭也吃不上一兩次,而且也不好存放,時間稍微長一點就容易壞。

現在這個店賣的,解決了存放的問題,以及平時想吃也吃不到的問題,大家就很感興趣,都要看看味道怎麽樣,是否跟他們逢年過節時吃到的一樣。

尤其很多省城人家近三代也是鄉下人,最是懷念鄉下的味道,更是期待能經常吃到家鄉的味道。

此時江楷他們的新店正好填補了這個空缺,讓他們看到了能随時吃到鄉下原汁原味的美食的希望。

很多人家家裏都是老年人做飯,而老年人又是那些鄉愁味最重的群體,雖然新店開業吸引了很多人圍觀,但是江楷他們發現真正花錢購買的主力,還是那些中老年人。

其次是一些很追求生活品質的年輕人,這些人平時也會自己下廚,看穿着和氣質看得出來,這些人群會把簡單的食材做出各種花樣的精細菜式。

活動價幾乎是成本價,中午開業,持續兩個多小時,他們帶來的産品就快賣完了。

這個效果超出了他們的預期,而下午還會有一次人流量高峰,銷量只會比中午多。

江楷只好把店交給蘇簡帶着大家看守,自己騎車回去繼續運貨。

摩托車運力有限,把貨品裝箱,用繩索捆在車上,一次最多也只能運三箱。兩個多小時一趟,江楷一刻不停,連續跑了三趟,才勉強能夠滿足全天所需。

開業效果非常好,不過通過開業,也觀察到一些與他們前期調研不一樣的現象,讓他們不得不将開店計劃做出調整。

因為消費群體主要是家裏做飯的人,江楷決定步行街開店的計劃暫時緩一緩,下一步的開店重心是各個居住人口多的社區。

也因為開店的效果超出預期,他們決定盡快多開幾家新店。

開業當天晚上,他們就将省城劃了片區,每個片區标出各個社區的位置。

第二天由蘇簡看着新店,江楷則騎車去考察各片區的社區,詳細繪制出社區之間的路線,客流線路,人口數量等等,最後選定每個片區分別在哪裏開店,開幾家店合适。

每個片區和街道還要列出開店的優先級,畢竟他們現在資金和人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同時開很多店,得一個一個來。

最後拟定在整個省城需要開的店有十幾家,按照片區和街道優先級,還得去找店面。

現在門面還沒有貴得離譜,江楷的策略是能買則買,不能買就租。

因為要在省城鋪開這麽大的市場,其他事情也得跟着重新計劃。

省城得招新店員,同時也不可能每天再往返于大井城和省城兩地,得長期駐紮在這裏。

為此,江楷和蘇簡都要留在省城,蘇簡負責看新店,江楷則負責開新店。

兩人都在省城,大井城的旗艦店便沒人了,而且那邊也需要一個負責統籌所有事情的負責人。

思來想去沒有合适的人選,他們的朋友裏面,只有宋麗麗是有空閑的,但是她沒有能力負責統籌大井城的所有事宜,最多只能當個店員。

江楷決定在省城開第二家店之前,再回去一趟,即便現招一個人,也要把大井城的事情安頓好,解決了後顧之憂他才能繼續開拓市場。

他騎上摩托趕回去,剛一到家,沒想到楊蘭正在家門口等着。

見到他回來,楊蘭欣喜道:“小楷你可算回來了,還以為今天不回來了呢,你一個人回來?蘇簡呢?”

江楷把車停下,問道:“楊姐,你找我們有事?蘇簡得留在省城看店。”

“有點事,”楊蘭道,“想征求一下你們的意見。”

“好,進家裏說吧。”

剛進到家裏還沒坐下,楊蘭便問道:“省城裏新開的店,生意還好吧?”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