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皮具廠
對于皮革廠, 江楷看重的是已經建好的廠房和庫房,還有初加工的那部分設備。
除此之外,就是那些掌握初加工技術的人才, 包括能夠把控貨源品質的潘陽在內。
以江楷上輩子了解過的情況,這種小廠倒閉, 只要沒人接手,過不了多久就會變成廢墟,廠房和設備都會直接報廢,所以他更傾向于現在就買下來。
至于深加工需要的設計人才和技術, 他相信也不難找到。因為他知道隔壁的A省有一個地方,就是國內皮具加工最好的城市。
那裏有很多做皮具加工和批發的廠家,後來還會成為地方标志性産業, 全國甚至世界有名, 所以被人稱為皮具城。
現在雖然還不太為人們所熟知,但也應該已經初具規模了。
皮具城每天都會有全國各地高水平的皮具人才到那裏謀求工作,江楷只要去那裏,肯定能找到合适的人選。
可他又不想經常否定蘇簡的提議,怕打擊到她的信心。再說他如果不是提前知道這麽多信息, 也會做出與她相同的選擇。
“好,那就先找找人, 确定能做再來買。”他附和蘇簡道。
為了保險起見,他給皮革廠的領導留了聯系方式,如果皮革廠要被拆掉就提前給他打電話,如果有別人來買, 也提前通知他,他答應可以給出比別人高的價格。
同時也請潘陽幫忙留意,有什麽動靜就通知他們。
第二天江楷就出發前往皮具城, 新建美食城的事情由蘇簡留下來盯着。
他先來到省城,回家收拾了點東西,便出門直奔火車站。買了一張卧鋪,一個下午加一晚上就到達隔壁省的皮具城。
皮具加工和批發的地方在城邊的一塊地方,地方很大,人也很多。
畢竟現在還是九十年代,這地方建得還不是很規範,江楷走到地方一看,一眼望去有些雜亂無章的感覺。
仔細一看,倒也能很容易看出是分了區的,生産區、交易區、批發區,連設計創新交流區都有。
江楷往裏走,大部分生産區都是很多小規模的小廠家及小作坊,真正有點實力的廠家,都在旁邊蓋起兩三層的廠房。
小廠房可以随便進去看,大廠房一般是不讓進的,它們都有自己的産品展示區域,提供給批發商及合作商參觀洽談。
一早下火車後就過來這裏,時間還早,江楷不着急,決定先看看有實力的廠家,調研一下它們的設計和生産水平。
他逛了一圈,發現即使看起來很有實力的生産商,他們的産品也普遍中規中矩,沒有太多出彩的東西。看得出來他們的定位,就是給有需求的普通人群消費的。
真正産品能讓人眼前一亮的,是一家給國外時尚品牌代工的工廠。
這個倒并不讓江楷感到意外,畢竟這些東西國外發展得早,要成熟很多。再說這家代工的是時尚品牌,設計的樣式自然也要與衆不同,時尚元素要多很多,審美也更加前衛。
大概逛了一遍,對目前市場上的産品和設計水平有了一個總體認識,江楷才走向最終的目的地——設計創新交流區。
那是一間長條形的建築,隔成了很多小房間,是一間間的小工作室,每個工作室之間也沒有牆,裏面的人可以相互交流,看起來很開放,也很自由。
每間工作室頭上都挂着一塊小木板,上面寫着工作室名稱,看上去有些文藝。
每間工作室裏,挂着一件件他們自己設計的樣品,有的是衣服,有的是包包和皮夾子,還有皮鞋之類的。
這些工作室主要給一下廠家,尤其是小廠和小作坊提供款式設計,除了工作室的主人,裏面也會有很多來學習的年輕人。
他們之間平時除了接活幹活,有空的時候就互相學習交流,設計一些有趣的東西出來。
樣品就是水平的體現,為了尋找高水平的人才,江楷看得專注,別說是每間工作室,就是每件樣品,他都看得極其認真。
尤其是那些包包,遠處看一看近處看一看,再拿起來仔細端詳,就差挎在身上試一試了。
有些工作室的人比較熱情,見他感興趣,還會來介紹講解一下自己的設計理念和設計元素。
江楷看完一遍,哪家水平如何,心裏已經大概都有了數。
他看到設計交流區對面有一個公告欄,走過去看,看到上面有一則通知,說今天晚一點這要開一個交流會。
他很感興趣,決定留下來聽聽他們的交流,然後再決定找幾個不錯的設計師聊一聊,看他們有沒有興趣跟他做皮具産品。
看了看時間,離交流會還有一個多小時。江楷打算先找其中一個看着水平很高的設計師談談。
那是一個女設計師,年齡看着三十來歲。但是自打江楷來到這裏後,就沒見她有空過。其他好幾個工作室還有空給他介紹介紹作品,只有她一直低頭在忙。
江楷不好打擾人家,重新走到她的工作室,繼續仔細看那些作品。
之所以能夠吸引江楷,是因為她的作品非常地與衆不同,一眼看去就比別的有設計感,不但顯檔次,還有許多有趣的元素,每一款作品好像都表現着一個主題。
別的工作室即使做得不錯的,大多也都是借鑒國外品牌的樣式,甚至有的已經有些借鑒過度,沒有一點自己的個性可言。
唯獨這家工作室的作品,很有自己的個性,一點也不跟風,大有一種特立獨行的意味。
但是又不像有些工作室,由于過于追求個性而把作品設計得不倫不類,乃至有些滑稽可笑。
總之,在江楷看來,這家的作品,時尚感和想體現的元素拿捏得特別好,讓人一看就眼前一亮,再看也覺得很舒服,越看越好看。
江楷仔仔細細看這家的作品,也不打擾到人家,工作室的主人大概發現他已經第二次來,看得還如此認真,忙碌之中扭頭沖他點頭笑了笑,然後繼續低頭忙活。
江楷也點頭笑了笑,繼續看作品。
因為看得投入,時間過得也很快,一個多小時很快就過去了。工作室裏的人陸陸續續出來,走到公告欄側方的一間房間,交流會就在那裏開。
江楷轉身準備跟着人群走,結果發現這簡工作室的主人還在忙,一點也沒有要去參會的意思。
“您好,你不參加交流會嗎?”江楷走過去,禮貌問道。
“不參加了,今天有點忙。”那人擡頭看一眼江楷,手上的活也不停下來,過了兩秒,又問,“難道你要參加?”
“我本來想參加的。”江楷道。
“本來?”他在這裏看了這麽半天,她可能也覺得奇怪,現在他的話又引起了她的好奇,“所以又決定不參加了?”
“對,”江楷頓了頓,“我叫江楷,請問您貴姓?”
“我叫劉瑾,”她指了指一邊的凳子,“你随便坐。”
“謝謝。”江楷也不客氣,拿過凳子坐下,“會不會打擾到您?”
“不會,我現在就是做的體力活,一般晚上才會做設計。”劉瑾道。
“哦那就好,我在這裏看了一圈,發現您的作品最與衆不同,所以很想跟您請教請教,但一看你實在太忙了。還以為你會參加交流會,等着一起去。”
“平時是會參加的,今天實在走不開了。”劉瑾被逗笑,“不好意思,我看你在這裏看了很久了,你也不說話,我還以為就是随便看看,讓你等了這麽久。請教不敢當,交流交流是可以的。”
江楷道:“今天你太忙,改天再請教您吧。”
“沒事,随便聊聊不耽誤的。就是今天不趕巧,我店裏幹活的兩個小朋友都沒來,不然也不會這麽忙的。”
“那行,你這裏主要接訂單幫人設計還是給自己設計?”既然可以聊,江楷便直接問,“方便說嗎?”
“方便,”劉瑾笑了笑,“訂單有一些,不多,大部分都是自己的。”
江楷一聽心裏涼了幾分,她是給自己設計,那就說明她自己有生産,要讓她加入自己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
“這麽說您自己還有生産的廠子是吧?産品主要賣到哪裏呢?”
她這些樣品,雖然很能入他的眼,可是并不是消費的主流,對于現在有需求的大部分人來說,還是稍微前衛了點,可能大部分人會覺得難以駕馭。
沒想到劉瑾一聽又笑了,“沒有廠子,我就這麽一個工作室,我訂單很少,你看到的這些都是自己做着玩的,偶爾有人看上了就做一做成品,這些東西大部分人都不喜歡的。”
“大部分人都不喜歡,但是自己喜歡,所以也不想做其他迎合大衆的産品,對吧?”江楷想了想問道。
看劉瑾的穿着打扮也能看出她是個什麽樣的人,聽她這麽一說,他就能猜到,對于作品設計,她會有什麽樣的心理。
“也不是,”劉瑾接着笑,“主要是迎合大衆的我也做不出來,我就只會做這種有點奇怪的東西。”
這話明顯是自嘲和謙虛,得知對方并沒有自己的生産和銷售渠道,江楷又看到了合作的可能,直接跟她說自己今天來這裏的目的。
“你太謙虛了,我在這裏看了大半天了,就喜歡你的作品。我今天來就是想找個合作的設計師,不知道您有沒有想過跟人合夥開皮具廠的可能?”
“開廠?真的假的?不怕虧本嗎?”劉瑾說話總是帶着笑。
她只覺得不太可信,她自從有這個皮具城的時候起,就在這裏開工作室了,至今也沒見有人說要跟她合作,只有極少數人覺得她的作品有個性,偶爾會訂做幾個。
今天看着忙,其實也是江楷趕得巧,手下幹活的人沒在,平時一點也不忙。
“真的,我既然看上了,就知道不會虧本。”進入談事情的模式,江楷就變得很認真,“找個時間好好聊聊吧,怎麽樣?”
劉瑾遲疑了一下,然後放下手上的活,“行,讓你等了這麽久,那就現在聊吧。”
“不着急,等你忙完的。”江楷不想耽誤別人的活,萬一沒聊到一塊兒,還讓人損失了收入就不好了。
“沒關系,我也忙得差不多了。”
兩人便開始圍繞着作品聊起來,江楷問了劉瑾很多問題,才得知原來她在國外學過設計,還有一些資質證書。
果然這裏還是個藏龍卧虎的地方,也難怪她的作品看着非常好。
劉瑾原本想着回來大展拳腳,在相對空白的市場做出一番事業,沒想到現實并沒她想的容易。
她的設計理念太不迎合市場,導致沒什麽人賞識,只能偶爾接點單子度日。
不過她一直沒放棄理想,一直堅持設計自己喜歡的作品。
已經堅持了幾年時間,她從一開始覺得總會有出頭之日,到現在已經不抱太大希望,只是不願意向現實低頭。
劉瑾其實在江楷圍着她那些作品看了又看的時候就覺得這個人有些與衆不同。
看他的氣質和穿着,她原本以為是來圍觀的設計師同行,沒想到等來了一個能夠賞識她作品的老板。
繼續聊了一些設計理念方面的東西,江楷便給劉瑾介紹自己的情況和計劃。
他跟劉瑾說他希望打造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皮具品牌,現在已經有現成的初加工皮革廠,還有品質拔尖的皮革原材料,就差一個好的設計師。
而且很誠懇地說,她就是他要找的設計師。
劉瑾聽後有些激動,因為這個想法與她自己不謀而合,她說她的理想就是要打造中國的、東方的美學時尚,現在這一塊是個空白。
兩人聊得很投機,理念和想法聊完,便決定合夥。
當即就把合夥方案談好了,劉瑾作為設計師合夥人,占一部分股份,江楷負責建廠和經營,共同打造品牌。
原本江楷想把人帶去皮革廠,現在他改變了主意,他發現這裏是市場的最前沿,應該把廠開在這裏。
投産之前,建廠的所有事情都由江楷來做,劉瑾則做一些設計方面的規劃。
現在這個階段,劉瑾設計的作品在市場上肯定表現不會太好,為了新廠能夠生存,江楷最後通過她的介紹,又找到了另一個設計師萬超。
萬超水平也很紮實,設計的東西都是跟着市場走的,專門給小廠家設計産品,每款産品賣得都很不錯。
他的情況其實完全可以去大廠裏任職,只不過那些大廠都比較傲慢,開的工資雖然不低,但也比不上他在外面接單子,而且外面還完全自己說了算,所以他一直自己開工作室接單。
江楷跟他講了自己的想法,給他許諾設計上的完全自由,還是以合夥人的身份加入,占有很大一部分股份,他一聽就很有興趣。
畢竟跟小廠家接單子終歸不是長久之計,說不定哪天小廠家都做不下去了,他跟着也會接不到單子。
所以江楷提供的顯然是個非常好的出路,萬超說白了也一直在等這樣的機會。
三人一拍即合,以後他們的皮具廠會分出兩個獨立的子品牌,萬超專門做流行款式設計,劉瑾則定位為高端品牌設計。
至于技術和先進設備,既然來到了這個全國最前沿的皮具城,很容易就能解決,包括技術人員都非常好找。
如願找到兩個設計師,江楷一刻不耽誤回到大井城,砍價花了三十萬把皮革廠買了下來。
接着把潘陽找回廠裏,讓他幫忙找到原來的骨幹人員,全部回廠裏繼續工作,潘陽自己則負責皮革品質的把關工作。
人事行政和後勤等職能部門全部取消,只各找一個人回來幹活,并歸到王倩和許其友手下,縮減了很多不必要的人力開支。
潘陽激動得都哭了,他萬萬沒想到當初做家具時認識的江楷,如今能幫上自己這麽大的忙,讓他剛失業處于人生低谷時,又能回來上班。
回來上班還升了級,以後公司的發展也更有前景。
其他重新回到廠裏的人也不例外,無不對江楷感激涕零。
做完這些,江楷馬不停蹄去皮具城找地方,辦手續開廠。
期間,其他事情基本都由蘇簡盯着,直到大井城的美食城竣工時,他才回來。
“辛苦了,”江楷對蘇簡道,“我這段時間都跑來跑去的,事情全部靠你擔着。”
“你也辛苦,最近事情都比較順利,我這邊還好。”蘇簡道,“咱們去看看美食城吧,還得驗收呢。”
安全問題最重要,他們請了驗收團隊仔細檢查,确保質量過關,三方簽完字才結工程款。
三層的美食城,如果按照原來的擺攤密度,可以擺九十家。不過為了不太擁擠,除了一層,二三層每層都只規劃了二十幾個攤位。
原來的那三十個攤位重新搬回來,其餘攤位向外招租。
因為這次新建美食城還有一個初衷,就是幫助那些擺攤的下崗工人,所以下崗工人優先考慮,且給他們免一個月租金,同時,往後的租金也可以先營業後支付。
有了這個優惠,街上擺攤的很多下崗工人都搬來了美食城,尤其那些做的東西好吃,也打算長期做下去的,基本都搬來了。
江楷他們還鼓勵各家攤販,如果招小工就優先考慮下崗失業人員,每招一個他們都會給補貼。
他們這個做法也很快傳遍全城,令人稱道,那些再就業的,個個都把他們當做大恩人看。
為了表達謝意,很多人家争着要請他們去家裏吃飯,走在街上每個人也都親切跟他們打招呼,感謝他們為大家做出的貢獻。
兩人多少有些感觸,尤其蘇簡,想起他們分家的時候,左鄰右舍很多人來聲援他們,當時她就對大家很感激,但從來沒想過有朝一日自己還能幫到大家。
她覺得現在自己有條件,能夠幫助別人是非常值得的事情,何況他們所做的這些事情跟大家也是共贏的。
所以每當別人感謝他們的時候,他們也由衷對大家道謝。
***
花了一個月時間,新的皮具廠終于建起來,大井城的皮革廠負責初加工,皮具城的新廠負責設計和生産成品。
新廠引進了最先進的工藝設備,把品質很好的皮子加工成最好的材料。不論是萬超負責的流行品,還是劉瑾負責的高端品,都是手工制作,不需要大型機器。
他們分別組建了自己的團隊,萬超的産品覆蓋皮包、皮衣和皮鞋。劉瑾則專門只做皮包和皮夾子。
新廠建成後,半個月的準備工作完成,正式投産。
雖然是新廠,但是從原材料到設計和技術都有紮實的基礎,投産一個月後,第一批産品就順利上市了。
皮具自然不能再跟原來的包裝食品專賣店一起賣。
根據定位的不同,高端品和流行品銷售模式也會有區分,兩個子品牌分別入駐商場裏的不同區域。
鑒于消費群體規模不同,高端品牌只在省城一級的高檔商場裏入駐,專門設計了以品牌定位相符的專櫃。
前期在江楷他們省城開一家,隔壁省成開一家,總共兩家。
流行品牌除了在省城大點的商場入駐外,在下一級的小城市也會入駐,以門店的形式進行銷售。
目前皮具産品的收入主要依靠流行品牌,他們沒少在營銷上下功夫。
主要賣點除了款式比市面上的普通款式要新穎外,還有本土品牌的加持。因為這也是江楷他們省第一家自己做皮具成品的企業,除了先前倒閉的皮革廠曾嘗試過之外。
同時因為原材料也是自己生産,成本要低很多,他們還有價格上的優勢。
所以一經面市,銷售效果還不錯。
他們跟之前的食品一樣,穩紮穩打,評估市場規模,在本省的各個地級市開門店。
等到兩個月後,由于産品銷售一直在穩步上升,由潘陽負責的原材料突然變得有些吃緊。
潘陽也很着急,第一時間來找江楷,對他說:“老板,按現在的勢頭,恐怕過不了三四個月,咱們的原料就供應不上了,得趕緊想想辦法才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