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章節

猛了,肅帝又是個精神分裂的抽風,兩年三天子的後宮根本沒怎麽動…他全接收了呀。太子生母魏妃不但寵冠六宮,還服侍過三朝天子。

簡單說,曾經是肅帝的二嫂和四嫂,最後還成了他的寵妃。

這樣的宮裏,還指望有規矩這回事嗎?有幾個年紀還輕的妃嫔,國喪期間還跑去勾引豐帝,把豐帝差點氣死,沒直接杖斃是她攔下--剛上位就杖斃先帝妃嫔,名聲太難聽了。

一個混亂到爆炸的後宮,已夠她一忙。宗室府形同虛設,國喪都亂七八糟,慕容鹓心裏瘋狂吐槽,還是得裝出哀戚的容顏出來主事了。

百官這時候還沒覺得奇怪,畢竟新皇哀毀,先帝一脈又死得只剩下豐帝這支孤杆兒,皇後娘娘不出來主持喪事,指望越來越沒出息的宗室府?別鬧了。能主持的出色穩健真讓人意外呢,果然是第一世家的慕容女。

但怎不會說有國喪就沒政事吧?有些緊急的,譬如黃河潰堤,不會因為先皇駕崩就按下暫停鍵吧?肅帝那個精神分裂,別的事情抽風,皇權握得死緊。這等國之大事敢自己主張的,墳頭的墓木已拱。告知了悲痛的盧宰相,還是得請新皇拿個主意。

新皇悲傷過度暈厥中。

幸好皇後娘娘開口了,還安排得挺井井有條的,滿像一回事兒。已經養得跟鹌鹑一樣的百官可找到中心骨了,連政事都來問娘娘。

這時候,慕容鹓也沒覺得奇怪…她的角色還沒轉換過來呢。連大典都還沒有,剛厮殺完就被拖來宮裏喊娘娘,誰能立刻從「王妃」轉職成「皇後」?你以為打電動二轉啊?

事實上,現在她的心态還是「豐王妃」,大家都知道,豐王府是王妃主事,來問事當然要拿主意啦。知道的當場解決了,不知道的問舊例,能解決的解決,不能的招相關部門來開會吧,總是會有個章程的。

意識到「後宮幹政」的只有哭得很慘的盧宰相。但他心裏一緊…接着就想撒花放鞭炮啦。

豐帝如何還不知道,但這皇後娘娘可靠譜啦!蒼天啊,他二十年五朝終于等到一個靠譜的當家人啦。雖然有點稚嫩,但條理分明,邏輯不但正常甚至可以聞一知十。

唉呀,娘娘才十七歲,能夠慢慢教的嘛。他提着一顆心,仔細的觀察慕容後的一舉一動,喪事辦得周全整齊,連政事都辦得有板有眼,大有可為大有可為啊。

一個明理賢達的太後有多重要你知道嗎?他不只一次扼腕,若是太子諸王年紀小一點,是元後當太後主政…大燕今天不會這麽一副要亡國的樣子啊!

說不定現在還來得及?

他突然覺得有希望了。二十年來,終于開心想繼續拉犁了…六朝元老,認了。五朝跟六朝也沒差很遠,反正都會被史家罵。

所以,他壓根沒提醒「後宮幹政」的可能性,反而想辦法幫着皇後娘娘理政,比肅帝當朝時要熱心多了。

這時候他對豐帝還抱持着「活不了很久」的悲觀态度。這不開始培養未來的太後麽?

百官直到肅帝和兒子兒媳孫兒孫女(……)都入土為安,舉辦登基大典時,才感覺到不對勁。

第一眼看到的是,嚴妝翟服十二鳳釵的皇後娘娘。鳳眼芙蓉面,精神氣飽滿,內蘊春雷不怒自威,貴氣撲面而來,令人屏息,端得是好威儀,看着就想跪地喊萬歲。

第二眼看見的是,五爪龍袍朝天冠的皇帝。玉面蓮姿,沈郎腰細猶帶三分病,如孤月懸空,華光滿映,高貴中蘊含着孤清和悲傷…端得是好風儀,令人心生向往與憐惜,呼吸都輕了三分。

好一對璧人帝後。果然是龍姿鳳威。

…好像哪裏怪怪的。

朝臣百官不約而同的在心裏齊呼:哇靠!你們倆的性別是不是不對了?!真的不是跑錯棚嗎?!

喪期政事,好像,都是皇後娘娘在主持…

你們倆的性別真的不換一下嗎?換一下吧?換了就完美了啊!真的,不考慮一下嗎?

朝臣百官的表情都有點僵硬,心底不斷奔騰的就是這種無理取鬧的遺憾和悲哀。

之十一

新皇即位親政,忐忑的朝臣百官往禦座一瞟…還好還好,只坐了豐帝一個。略略把心往肚子放穩點…沒辦法,帝後形影不離,又是那種「恨不得給你們換個性別」的狀态,若是慕容後也坐在禦座旁,還不知道該怎麽勸谏。

然後大朝幾天,朝臣百官的心情立刻從「他行嗎?」這一端,劇烈震蕩到「哇靠!你能不能活久點?」的另一個極端。

這個大家都不熟的新皇,是個邏輯健全完美,處事冷靜,智商極高的好老板。

光看他處理民亂問題,就可略窺一斑了。

好啦,民反已經都不成為突發狀況,而是常态了,大家都快習以為常。頂多戶部沒錢反剿,兵部想撈功勞反撫,吵都快吵出套數來了,反正都得看皇帝今天抽哪一國風,心情到位想撫或剿。

弱柳扶風的病美人豐帝說,新皇登基,當大赦天下。數地民反,從縣令到知府都應該反省自身,怎麽把好好的老百姓逼反了。應該派禦史去視察課實稅捐,對民開講。

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沒解決問題。事實上,命中要害。

一方面是對地方官說,鄉親啊,別再拼命刮地皮了,老子知道你們玩哪套。現在老子登基了,不想跟你們追究,你們好歹也松一松手,別把百姓往死裏掐,激起民亂老子不客氣了啊。趁老子登基要大赦,既往不咎了,再過分當心沒頭戴官帽啊。

一方面是對亂民說,鄉親啊,老子知道你們快被掐死了,不得不找活路。乖啊,不要鬧了,趁老子登基要大赦,快快洗白啊,回家種田和親人團聚,省得一家子陪你砍腦袋。

當然不是只在朝堂說兩句話,而是有一整串的對應措施。地方官從上到下安插自家人簡直是常态,方便上下其手,團結一心。但是世家間彼此能真和諧嗎?互掐的都能記入家史了,禦史們能例外嗎?就算是寒門出身的禦史,還有個仇視世家的心态在呢。

看到出使禦史的名單,傻眼。不是脾氣又臭又硬的寒門禦史,就是地方官和名門禦史家仇頂天的,派得那麽剛好。

後繼出爐的方案更狠。禦史若核實了地方官有失,大赦期間不論罪,可是得記檔。這個記檔要做啥呢,世家譜的評估,得扣分,扣分就掉排行。大燕的科舉,家世還是占四的。

鄉親啊,這招不狠?只要被皇帝記上一筆,簡直就是所有子弟的科舉都要吃虧,動蕩整個家族啊!這扣分還扣得挺狠,官越大扣越多,很可能一處民亂從上到下扣一輪就能讓你滾出世家譜了,哇靠!

那瞞吧,自己想辦法內部解決吧。不行,皇帝把這狗洞堵上了。若民亂不上報,斬。只要你上報上司有回執了,你沒事,你上司有事。想說衆手遮天?孩子,砍你一串兒沒商量,可三申五令過了哈。

原本朝臣百官還沒底,就派出幾個禦史能完事?不用撫?不用剿?結果豐帝接見了出使禦史們,懇談一番,發出了尚方寶劍若幹,到地真的砍了幾個狗官腦袋,幾處着火的民亂…居然沒怎麽鬧就平息了。

雖然能猜出這樣的結果,卻怎麽也想不出怎麽會這麽簡單的過程。

只有盧宰相眉頭一跳,知道案情絕對不單純。聽說,豐帝他岳父國丈爺入宮探望皇後娘娘…那是第一世家慕容府的老爺,前任游俠兒,至今威名鎮京城。有這種皇後女兒,這國丈爺單純不起來。

慕容府呢,人脈手段絕對不會少。

後續方案的批折,除了豐帝俊逸剛正的筆跡,後頭幾個淩厲的「斬」,寫得可柔媚啦,漂亮簪花小楷。敢情皇帝前面布大綱,皇後娘娘押後補漏,相當夫唱婦随。

放心了。皇後娘娘手夠黑,這未來太後心太軟是不成的,瞧瞧把自己賢慧死的元後就知道。

盧宰相還細心的把批折親手謄了一遍,省得又有哪個不識趣的啰唆皇後娘娘。

加油啊,未來的太後娘娘,老兒可是看好妳了。

他呼了口氣。盧宰相的臉都舒展了,連皺紋都少了,沒事總愛對人笑,笑得朝臣百官忐忑不已。

其實吧,豐帝這麽幹也是不得已的,更是不得已裏頭最好的方案。

政德帝和烨帝父子倆辛辛苦苦了五十年,結果這兄終弟及了四代不但還回去,倒扣到大燕要沈船的地步了。

歷朝苦壓着世家,只能讓他們不敢養私兵。近三百年來,盤根錯節,上下交征利,土地兼并嚴重,貪污得心安理得,偏偏他們還不用繳稅。大燕都快被這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