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周德璋, 你給我站住!”

聽見這一嗓子的時候,賈放和四皇子還未出宮,他倆的位置處于東宮與用于議政的崇文殿之間, 依舊在宮禁森嚴的大內禁中。

賈放吓了一大跳,他早先從賈赦那兒聽說過, 周德璋, 正是四皇子的名諱。

敢在這宮中直呼皇子名諱的, 是一名身着官袍的華發老人, 他身後還跟着十幾名中年官員。老人一路走得甚急, 他身後的其他官員一路小跑緊跟着, 另有兩人一邊伸手相扶, 一邊開口相勸。

四皇子轉過身望着來人,臉上并無愠色,但很明顯他脖頸上青筋突出, 很有些緊張。

“這位……是太子太傅夏省身, 其餘官員都都都是禮部中人, 掌管禮儀制度及……學校貢舉之法。”賈放聽見四皇子小聲小聲地為自己介紹,他低聲稱謝,并且稍稍後退,站在四皇子的斜後方。

“四殿下……您,您不要見怪,老大人聽說昨夜東門寶塔的事之後, 急壞了……”

一行人跑到四皇子跟前,趁着夏省身還在喘粗氣, 一名禮部官員趕緊向四皇子解釋。

夏省身卻還沒緩過氣,撫着胸口還沒開口說話,但是卻一眼看見了站在四皇子身後的賈放, 登時圓睜了眼,将兩人看了又看,一臉的驚疑,沒能說出話來。

于是四皇子先行了禮:“老師……”

賈放跟在他身後行禮,心想看起來這太子太傅的頭銜名副其實,這位夏大人看起來應該是皇子們的老師。

夏省身終于醒過神來,将眼光從賈放身上挪開,轉向四皇子,氣喘籲籲地問:“四殿下昨日去東門寶塔,為何不讓部裏的人先知道?”

四皇子露出大惑不解的表情,反問:“這……這等小事……為何要請示老師?”

夏省身登時從袖子裏抽出一本冊子,拿在手裏直打顫,道:“殿下若只是去東門市戲耍,怎麽去都使得;可是殿下在大庭廣衆之下向百姓四散分發這個……臣忝為太子太傅并禮部尚書,怎能不事先知會?”

老大人拿出的這一本小冊子上,赫然寫着四個大字——“萬物之理”,正是四皇子昨天散發出去的那些。

賈放在四皇子身後聽着,這時多少明白了一點,感情太子太傅帶着禮部的一群官員跑來這兒向四皇子興師問罪,是因為四皇子昨兒在東門塔下散發了未經許可刊發的“非|法”出版物呀!

Advertisement

四皇子似乎終于覺得理虧,慢慢又向夏省身醒了一禮,道:“是學生……錯了,學生昨日在發書之前,應該先知會老師一聲,然後再去……去的。”

夏省身這時一口氣終于喘過來了,但瞬間又被四皇子的話噎住,憋了回去,跺了一角,道:“唉——”

“昨天那事,夏大人聽說了之後,連說胡鬧。一枚十斤重的鐵球,與一枚一斤重的藤球,同時從東門寶塔上扔下,怎麽可能同時落地?重物下落快,輕物下落慢,這是固有之理……”

這時,夏省身身邊一個精瘦精瘦的中年人開了口,滔滔不絕地說了下去,那口齒的流利程度,是四皇子拍馬也追不上的。

“四殿下年輕氣盛,玩心又重,想借此事耍一耍,賺一把彩頭,也是人之常情,但是借此機會,散發禁書,則大可不必……”

賈放心想:這家夥好厲害的辯論術。一上來先直接忽視了昨夜四皇子的“實驗”結果,并且直指四皇子為了“賺彩頭”,在實驗中動了手腳,玩了貓膩。在這之後,又提到這本《萬物之理》乃是禁書。

且不管這本《萬物之理》究竟是不是禁書,眼前這人三言兩語之間,便挑動了四皇子的怒氣,四皇子素來有口吃的毛病,心中一氣,口齒就更加不利落,聞言開口怒道:“你……你你你你,我……”竟是沒法兒把話完整地說下去。

“四殿下!”賈放在一旁突然開了口。他面前的夏省身和其他禮部官員登時都轉過臉望着他。

“小民有一事不明,乞四殿下為小民指點迷津。”賈放大聲說,聲音直接将對面那中年人蓋過。

四皇子猛吸一口氣,已經緩了過來,登時說:“講!”

“昨夜小民也在東門寶塔實驗的現場,曾經目睹殿下親手實驗,實驗的過程嚴謹,結果也非常清楚,兩個球确實是同時落地的……”

四皇子馬上明白了賈放的用意,曉得對方是在為自己解圍——這邊賈放滔滔不絕地把實驗過程與結果說出來,四皇子只要點頭搖頭,說聲“是”“否”就好。

得了賈放這麽個好幫手,四皇子登時精神大振,一邊認真聽賈放的複述,一邊連連點頭。

“絕不可能。”賈放說話的時候,早先那個禮部中年男一面聽一面搖頭,臉上露出一副痛心疾首的表情,似乎在感慨人心不古世風日下,眼前這兩個年輕的貴介子弟為了一己之私,竟然不惜作僞。

可是賈放的話還沒有說完:“四殿下,這世上确實有人先入為主,見鴻毛翩翩而落,金鐵卻直墜地面,便以為同樣大小的兩個球,落地也能分出先後來。他們為什麽不設想一下,如果将這兩個球拴在一起,同時從塔頂扔下去,會怎麽樣呢?”

會怎麽樣?——在場的人都聽住了,四皇子不禁雙眼一亮,已經明白了賈放的意思。

“這本王沒有想到……子放以為如何?”聽這流利的言語,四皇子的情緒已經完全穩定了。

賈放便稍稍擡起頭,目光直視剛才那個斷言“絕無可能”“必有貓膩”的禮部中年男,朗聲道:“小民愚見,若是按剛才這位大人所說,重物下落得快,輕物落得慢。若是将兩個球拴在一起,輕的那個球勢必落在後面,拖累重物。兩球下落的速度,應當比重球下落得慢才對。”

賈放說得非常明白,四皇子聽着連連點頭——對面的禮部官員和夏省身,也說不出一個不字來。

“但問題是,将兩個球拴在一起,重量勢必比原來的重球更重,兩個一起下落,應該比重球下落的速度更快才對。”

“各位,為什麽這個假設能推理出兩個完全南轅北轍的結論?這不正是因為,這位大人剛才所假設的,重物落地快,輕物落地慢的這個假設,完全是謬誤嗎?”

賈放用歸謬法駁斥了禮部中年男的“先入為主”,讓對方一個字都反駁不得。四皇子在旁邊聽着,忍不住大聲贊了一句:“好!”

那些複雜的論證與分析,都由賈放代勞,四皇子只要負責點贊就好。他的心理壓力一去,整個人馬上自如起來。

再看對面的禮部中年男,被賈放辯得啞口無言之後,漲紅了臉,一時不知該說什麽好。反倒是夏省身,盯着賈放看了半晌,突然毫無禮貌地問賈放:“你是何人?”

賈放料到由此一問,當下做了個長揖,說:“榮國公府子弟,姓賈,名放,排行第三。”

夏省身大約在腦海裏搜索了一下,确認沒有聽說過賈放這麽個人,登時不再管。老大人帶着一臉痛心疾首,望着四皇子,伸手揚了揚手中的《萬物之理》,顫聲道:“可是,殿下,這……是昔日向氏罪人的異端邪說,被冠了個‘新學’的名號,便招搖過市,诓騙世人……殿下,您,您怎麽能做出這樣的事?怎麽能将這樣的晉書随意散發于市?您……您這是陷監國太子于不仁不義,陷陛下于不仁義呀!”

這頂帽子扣得挺大的,但是四皇子冷靜下來之後,絲毫不懼,沖對方拱了拱手,道:“……查過禮部的晉書名錄,這本《萬物之理》并不在,并不在其中。”

夏省身卻并沒完,他繼續大聲說:“不,這本書,正是在向氏當政之時刊印,流行于世。雖然向氏托辭,說是他人所作,但這其實就是向氏借此書傳播邪說,其心可誅呀!”

四皇子陡然提高聲音道:“夏大人,請你自重!”

他動了真怒,言辭登時噴薄而出,哪裏還有半點口吃之相?

“本王之所以推崇本書,不是因為它在将道理傳授與人,正相反,它在教世人不要被假象所蒙蔽,而是教人自己去動手,去一項一項地證明!”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毛大人,你若昨夜在場,便會知你那些‘想當然耳’,在實證面前,最是不堪一擊!”四皇子緊緊地盯着那口舌伶俐的禮部中年男毛大人,對方被他的氣勢所懾,當真有點兒“不堪一擊”的樣子。

“話……話雖如此——”

那夏省身似乎也被四皇子這番順暢至極,又極富沖擊力的言辭給震住了,半晌才期期艾艾地道:“……可是,四殿下也實在不必,不必在這大庭廣衆之下,做此‘實證’,更加不必将這《萬物之理》刊印,散發給平頭百姓……”

賈放心想:這恐怕才是禮部這些官員最真實的想法。他們認為四皇子的所作所為,犯忌諱的并不是他在東門寶塔做了什麽“實驗”,而是他将這些理論學說與庶民分享,甚至引導庶民們去理解,去接受這些知識。

說白了這就是個話語權的問題。

士大夫階層生怕這先例一開,他們以後漸漸地失了話語權,泯然衆人矣,那寒窗苦讀金榜題名又有個什麽意思?

誰知四皇子緩緩地抛出一句:“本王樂意!”

天家風範,盡顯無疑。他的态度既冷峻又清晰:皇家與士大夫共有天下雲雲——那是前朝,本朝不吃這套。

如今夏省身倚老賣老,擺起皇子老師的譜,在抓不着錯的前提下,還對皇子做事說三道四,便不再占理。

“這……”

夏省身嘴唇一顫,其餘想說的便也說不出了。

賈放也沒想到,自己竟然會陪着四皇子,與一大群禮部的官員在宮內對峙。而且從雙方的态度看,這事兒還真不知道該怎麽了局。

“夏大人,叫咱家好找——”

這時,突然響起一個尖細的聲音。

階上,立着一個看上去挺年邁的太監,兩道長眉低低地垂着,已經成了花白色的。

夏省身雙眉一抖,多少流露出一些鄙夷與不快,但還是不得不轉身,朝聲音來處打招呼。

“戴公公。”

他是大臣,對方是內宦,夏省身連擡一擡胳膊都不必,但此刻這位太子太傅還是轉身拱手。賈放估摸着,這位戴公公在宮中地位不低。

“四殿下也在啊!”戴公公根本不理會夏省身,而是轉頭向四皇子打招呼,順着也看向了賈放。

賈放感覺對方好像着重看了自己一眼,但眼光很快便轉開了,賈放也不曉得是不是錯覺。

“傳聖上口谕!”戴公公并沒有多花時間與旁人打招呼,直接開了口。

但凡站在這名太監跟前的人全都跪下,只有賈放一個鶴立雞群似的站着,與戴公公兩人面面相觑。

好在賈放反應過來,直接縮在四皇子身後。只聽戴公公咳了咳他的公鴨嗓,開口學着旁人的口吻,道:“夏省身,朕有些時日沒見你了……”

賈放:敢情口谕都是這麽宣的,這位太監鹦鹉學舌的本事挺不錯啊!

“自從四年前你編了那《經學新義》之後,就再也沒有任何新作問世了。昔日慶王沒有你年紀大,而他早已是著作等身。你跟人比比看,羞也不羞——”

老太監的話,在所有人心裏都掀起了巨大波瀾:皇上在口谕裏竟然直接點了慶王的封號,而剛才夏省身卻管慶王叫做“向氏罪人”。兩種态度一比較就能看出差距。

夏省身登時連連磕頭,連聲道:“臣慚愧,慚愧——”

“朕知道你年紀大了,又要花功夫管朕的幾個兒子,也确實是辛苦。但是你和你帶的禮部該做什麽,心裏總該有點兒數。不要等朕沒辦法了,要一個個地動你們了,才曉得驚慌。”

禮部官員們這會兒也一起跟着夏省身将頭磕得山響。

“要再這麽下去,朕就幹脆讓京裏的各家書局來一起幫你們協理事務好了。”

戴公公說完這一句,便拉着公鴨嗓說了一句:“欽此——”

底下的人一起磕頭謝恩。老太傅夏省身一個人則木愣愣地趴在地上,他眼前放着一本《萬物之理》,恰好有風将書頁翻開,登時露出扉頁上的一行小字,“天一書局刊印”。

這還有什麽不明白的,還能有什麽不明白的?

夏省身身邊的禮部官員趕緊上來将老大人扶起來,毛大人便一直聽見這位口中始終在喃喃地道:“風向變了,變了……”

戴公公傳完口谕之後,趕緊從階上下來,扶着四皇子的手,轉向賈放,明知故問地開口:“這位是……”

四皇子介紹了賈放,戴公公連忙上來施禮,臉上堆滿了笑,和剛才帶着一臉冷漠宣着“口谕”的,似乎根本就不是同一個人。

“咱家一直聽聞賈三公子在修繕會芳園。皇上對那園子一直惦記得緊,讓咱家問問三公子,這修園子有啥難處沒有?”

賈放心想:難處?……上頭既沒有撥人,也沒有撥錢,直接一道旨意下來,就讓他修園子了,這時候來問他有沒有難處?

但回答起來還真不能這麽答,賈放三言兩語,便将他已經修繕完畢了稻香村與潇湘館兩處景觀的事告知戴公公。戴公公馬上表示他會牢牢記住,并将之彙報給在城外離宮休養的皇帝知道。

“皇上盼着三公子将會芳園早日修完,屆時他勢必親自幸園,小住幾日,緬懷故人。”

這意思也說得太明顯了。賈放與四皇子對視一眼,彼此心裏都有數:既然上面的風險都已經漸漸開始轉變,那麽與昔日慶王新學非常類似的“格致”之理,将會面臨較少的阻礙,可以漸漸在這世上開始推行了。

——這就好!

一時四皇子将賈放送出了門,兩人在宮門外道別。李青松和趙成兩個人見到賈放出來,早已站得筆挺筆挺,畢恭畢敬地等候着賈放。

李青松當是早就将四皇子的身份悄悄告訴了趙成,這小夥兒現在已經完全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哎呀我的媽,咱們主子竟然進宮了,還是個皇子送出來的——”

他胸膛挺得老高老高,估計心裏已經自封是榮國府第一小厮了。賈放搖搖頭笑道:“還不是看在父親的面子上?”

趙成的胸膛一下子又縮回去。

賈放心情不錯,吩咐李青松先回家去遞個信兒,他自己帶上趙成:“跟我去一趟百工坊,有要緊事。”

兩人一起經過打銅巷附近的集市,正好路過賣水菱角的。賈放見那新鮮的紅菱紅豔豔,十分好看,剝出來菱肉則白嫩嫩、脆生生的。再加上他終于不差錢了,于是打算買上一些,帶回去送給妹妹賈敏。

這種來自南方的水産,賈敏應當是喜歡。

于是他要了一些,攤主便随意撕過一張紙,卷成一個卷,把賈放要那些熟菱角盛在那紙卷裏。

賈放接過來的時候,看見手裏的紙張有些熟悉,仔細辨認,頓時發覺,那不是別的,正是昨日四皇子在坊間大放送的《萬物之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