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流言
楊峼回府時, 在角門處見到了毛氏。
毛氏正要上轎,看到楊峼氣不打一處來, 惡言惡語地說:“阿峼, 有後娘就有後爹,你爹跟你祖母都指望不上, 你要是還念着你親娘, 還是個有出息的就弄死那人肚子裏的賤種。”
當着門房還有四個轎夫的面兒,就說出這種狠毒的話。
楊峼聽得莫名其妙,仔細一琢磨猜出幾分緣由,連衣裳沒顧得上換, 緊趕着就到了松鶴院。
進屋就瞧見府醫蹲在地上念念有詞,魏氏與錢氏面色又幾分緊張,張氏卻極坦然,神情淡漠地看向窗外。
府醫将那些比較大的藥草扒拉到一旁, 跟珍珠要來一張紙, 仔細地将地上的藥粉撮起來,先湊近聞了聞, 又對着光看了看,再用手指撚一點送至舌上舔了下,趕緊吐掉, 沉聲道:“那些都是滋補的藥材,應是無礙,但這粉末裏頭有烏頭、附子和野葛,孕婦服用大為不利, 便是常人沾上,也有可能致命。”
烏頭與附子同屬一植株,烏頭是主根,附子為子根,均有大毒,而野葛又稱斷腸草。
這不但是想讓張氏堕胎,還想要了她的命。
張氏冷笑一聲,起身道:“多謝先生相告,我頭有點疼,先回去歇一歇。”也不看魏氏,徑自往外走。
素羅正在院子門口等着,見張氏出來,忙上前攙了她的胳膊。
剛走兩步,就聽身後腳步聲響,卻是錢氏跟着過來,扶住了張氏另外一邊胳膊。
素羅知趣地退後幾步。
錢氏嘆口氣,低聲道:“剛才的事兒別往心裏去,只管好生養着身子,順順當當把孩子生下來。有個兒子傍身,誰也不能把你如何。”
張氏淺淺一笑,“多謝嫂子,我知道,眼下我看重的也只有妡兒和肚子裏這個,別的都沒當回事。”
錢氏瞧她神情,果真平靜如水,連絲愠意都沒有,一時也不知是好是壞,默了默,拍拍她的臂,“能想開就好,我還得回去看看,母親這次氣得夠嗆。”說罷,對素羅道,“好生伺候着。”
魏氏果真氣得夠嗆,等府醫一出門,就控制不住了,“啪”一下将桌上茶盅拂到地上,指着滿地藥材道:“這就是你外祖母送來的宜男之藥,死活非得讓張氏煎了喝。你是不是也這樣想的,怕以後有個弟弟争奪家産,所以就容不下她肚子裏的孩子?”
楊峼“噗通”跪下,“祖母息怒,孫兒不敢。知道母親有孕,我只覺得凡事有個兄弟能夠分擔,肩上壓力輕了許多……也替父親與母親歡喜,不出意外的話,我年底就要外放,不能在父母跟前盡孝,他們能有個幼子陪伴,會解除許多寂寞。至于家産,除去公中的外,父親為官清廉,能用的就只每月十幾兩的俸祿,哪會有家産,再說我堂堂七尺男兒,能扛能挑,完全可以靠自己兩手掙出份家業來……今日我就當着祖母說個清楚,二房院的家産我一文不要,盡數留給幼弟。祖母若不信,我願在菩薩面前立誓。”
“行了,快起來吧,立什麽誓?”魏氏一把拉起他,既是欣慰也有幾分無奈,“你外祖母越活越活回去了,也不知腦子是怎麽想的,她那邊一堆亂麻理不清靜,還非得往你父親房裏伸手。雖說是有翁婿的情分,可你娘都過世這些年了……這樣折騰下去,你娘在下頭也不得安生。”
楊峼沉默着不說話,片刻才道:“我先去給母親賠個不是,回頭再勸勸外祖母。”
楊峼到二房院時,張氏剛跟楊妡與齊楚說完松鶴院的事兒。聽聞楊峼求見,張氏瞟一眼齊楚,無奈地搖搖頭,“阿峼待人還真不錯,只可惜有這麽個外家,不知道跟着受多少連累,”默一默,對楊妡道:“想必是來賠禮的,我懶怠見他,你去打發了吧,就說這事兒跟他不相幹。”
楊妡跟着素羅出去,見楊峼正站在影壁前瞧着上頭鑿出的巨大“福”字發呆。
聽見腳步聲,楊峼側頭,看到楊妡颌首以作招呼,緊跟着問道:“母親可安好?”
楊妡應道:“嗯,好着呢,就是沒精神,正歪在炕上打盹兒。”
“那就好,”楊峼松口氣,又嘆道:“這事兒是我外祖母的錯,她年紀老邁腦子有些糊塗……原本是來替外祖母給母親賠個不是,可剛才想想竟是沒法開口,幸得弟弟無恙,倘或有事,說什麽都沒用。”
楊妡淡淡道:“說是賠情不過是自己求個心安罷了,好比你殺了人,就是磕一千個響頭,那人還能活過來不成……娘心裏明白,這事跟三哥不相幹,只是魏家老夫人那邊,一筆一筆的賬我都記着,總得連本帶利地讨回來。”
楊峼怔怔地盯着楊妡片刻,開口道:“五妹妹是個不吃虧的人。”
“不是我不吃虧不肯忍讓,”楊妡唇角微彎,露出個淺淡的笑容,“是有些人最愛得寸進尺,這次讓她一寸,下次她便欺你一丈,半點餘地不留,非得把你逼到絕路上不可。實話跟三哥說,如果弟弟真沒了,我是定然要魏家老夫人以命償命的,三哥若是到魏府去,還請将此話告訴給老夫人,讓她好好記着。”
楊妡相貌真是好,柳葉眉杏仁眼,笑起來眉眼彎彎極為讨巧可愛,打眼看上去就是個不谙世事的孩子。
可楊峼硬是自她天生帶着三分媚意的眸中窺見到狠絕的冷意,不由心驚,又隐隐有絲慶幸:還好外祖母沒有得逞,否則誰又說得準楊妡會不會真去拼命?
***
半下午的時候,楊遠橋自衙門回來,還沒進二門就聽說了松鶴院的事情,頓時怒不可遏,“蹬蹬蹬”直往松鶴院去,不等丫鬟通報,面沉如水地一直走進廳堂。
魏氏正歪在大炕上歇晌,因為心裏有事本也沒睡着,可看楊遠橋這樣子又成心想抻抻他,便稍停了片刻才慢慢起身,又對着鏡子理了理發髻。
楊遠橋靜靜地坐在太師椅上,并沒有急躁,反而先恭敬地問了安,然後疑惑不解地問:“兒一直有個疑問想求證,兒到底是不是母親親生的?”
魏氏當即板起臉怒道:“你不是我親生的,還是石頭縫兒蹦出來的不成?”
“那我就不明白了,十多年前張氏有孕,母親撺掇着阿峼給她端了一碗湯,孩子沒了;後來有了妡兒,母親親手交給兒一包藥,說是固元養氣的,可是張氏卻宮體受寒,十年不曾有孕;這次承蒙菩薩保佑,張氏再度得子,聽說在母親屋裏差點被人推倒……兒子苦思冥想不知道這到底是因為什麽,母親既然巴望着兒子絕後,何苦要給兒娶妻,何苦要續弦,就讓兒子終老一生算了,免得連累別人。”
魏氏被噎得半天沒上來話,支支吾吾道:“還不都是因為你舅母?”
“那母親就一次一次看着舅母陷害張氏?母親乃外祖母親自教導,深得徐大儒門風,而舅母就是長在田間沒讀過書的鄉野女子,兒子不明白得是母親怎麽就如此聽舅母的話?下次舅母想殺了我,是不是母親還會在旁邊遞刀子?”
“孽畜!”魏氏怒道,“你就是那麽想你娘,把你娘看成殺人幫兇?”
“難道不是?”楊遠橋反問,忽而跪在地上,懇求道:“兒求母親放我一條生路,兒不想妻離子散家破人亡。母親,分家吧,兒子帶着張氏找個僻靜地方過安生日子。”
“別指望,我跟你爹都在,絕不可能讓你分家。”
楊遠橋冷聲道:“那好,母親把舅母帶來的東西給我,我到魏家門口當着大家夥的面燒了去,從此斷掉這門親。”
“你……你這是忤逆不孝!就算不是你的岳母,那也是你的親舅母!”魏氏氣得幾乎說不出話,如果真跟魏府交惡,那她就沒了娘家,沒了靠山,說不定楊歸舟也會指責她。
“親舅母?”楊遠橋冷笑,“不知道的還以為是仇人呢……反正有兒子沒舅母,有舅母就沒兒子,母親非覺得舅母更重要,那麽等父親生辰過完,我立刻帶着張氏出去住,母親也好清靜點,免得看着張氏不順眼。”
不等魏氏吩咐,楊遠橋自己起了身,拍拍衣襟幾不可見的塵土,慢悠悠地離開松鶴院。
魏氏頹然坐下,臉色青一陣白一陣,久久地沉默着。
楊遠橋回了二房院,張氏剛歇晌醒來,因懷着孩子不敢太用冰,便坐着窗口搖着團扇扇風。楊遠橋擰一條溫水帕子替她拭了汗,又接過團扇輕輕搖着,“如今父母都在,假如分家的話,先拿出六成歸長房,其餘四成再重新分,我估摸着最多能分到二成,恐怕還不到,你是怎麽想的?”
張氏瞥他一眼,問道:“伯爺跟老夫人都同意?”
楊遠橋搖搖頭:“眼下是不同意,可我跟母親說了,要麽分家要麽跟隔壁魏府斷了往來,母親定然不願意……分家之後肯定清靜不少,你就不用跟着受氣,只是吃穿用度不比現在寬裕,我怕委屈了你。”
張氏垂首,低聲道:“沒什麽委屈的,沒出閣時,每季添置一身新衣就歡喜到不行,現在每季縫六身八身也不覺得高興。”
“好,等父親壽誕後我跟他談一次,如果行的話,我再去尋合适的宅子……保定趙府這幾日就托人來提親,你辛苦些,先把阿嬌的親事定下來。她的嫁妝不用你費心,我交給薛姨娘去辦。”
張氏輕輕“嗯”了聲。
隔了兩天,趙府果然找了媒人來,是六科給事中張正茂的太太。六科不過是個正七品的官階,但職權頗大,掌封駁、規谏﹑補闕﹑拾遺等,可以直達聖聽。
對于二房的一個庶女來說,算是給足了面子。
魏氏說是不再摻和二房嫁娶之事,但架不住她控制欲強,二話不說就請了魏府秦夫人做女方這邊的媒人。
秦夫人行事還算妥當,加之張氏不願多費心神,樂得放手由魏氏張羅。
當下兩家交換了庚帖,各去找人合八字。
但凡高僧、道士以及相師在測算姻緣時,只要不是大兇大惡之兆,都樂得成人之美,批作天作之合或者琴瑟相和。
此次測算也是如此,上上吉的簽語。
楊嬌的親事就此算定下來了。
魏氏又了卻一樁心事覺得頗為得意,再一琢磨,姑娘家只剩下楊娥跟楊婧還沒着落,楊婧剛九歲,不用着急,而楊娥眼瞅着就要十七,實在不能再耽擱下去了,得抓點緊才成。
誰知就在這時,京都卻悄悄流傳開一件事。
流言往往是當事人最後知道,楊歸舟被蒙在鼓裏好幾天,還是一位嘴快的同僚不小心漏出話風被他聽到了。
追問之餘,楊歸舟氣得胡子抖個不停,鐵青着臉回到家,劈手将魏氏剛沏好的一壺熱茶掃到地上,手指虛點着魏氏鼻梁,“你……你那些好親戚,不把楊家的門風敗壞了不算完?”
魏氏老臉漲得通紅,問道:“伯爺有話好好說,進屋就摔摔打打算什麽?”
楊歸舟怒道:“我能好好說嗎?朝中上下都傳遍了,你那個嫂子挑唆着阿峼把嫡母肚子裏的孩子給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