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魏桐在總督府留到了消息确認的那一天之後,才請辭離開。
在拜見了範承谟之後,魏桐先是詢問了耿精忠的情況。範承谟臉色嚴肅,話語稍硬:“皇上派來的使者已經到了福州,現在正在耿王府同靖南王洽談,基本上已經可以肯定靖南王的投誠了。”魏桐抿抿嘴,心下稍安,輕聲說道:“王爺的心思變幻莫測,但是現在撤藩在際,皇上也容不得靖南王的反複無常,想必是有相應的對策,草民在此處也沒什麽益處,今日前來,是打算請辭的。”看着範承谟公事公辦的模樣,魏桐不禁把心裏的猜疑壓了下去,畢竟不是每一個人都是……不能因為他遇到這樣的事情,便用有色眼光看人。
範承谟雖然贊賞魏桐的才華膽識,但也不會強留,見魏桐去意已決,便幹脆地說道:“既然這樣,我也不會強留你,只是這封賞……”
“大人見諒。”魏桐知道他想說什麽,利落地打斷他的話,“草民的所作所為,請大人不必記挂在心,這微不足道,也請大人不需要提及草民的姓名。”魏桐也是在同杭州知府等熟識之後,才知道他們當初在請罪折子中也提及到了他,
魏桐當時的心情就是……難以言表的糾結。
“魏桐,有人求財,有人求名,也有人求權。可是在你身上,我卻看不出你到底寓意為何?你從小半年前就已經注意到這個苗頭,并通知了我。這證明你身邊至少有一個絕頂高手,而你的的政治敏銳實在驚人,為何不進入官場?”範承谟在魏桐身上看到了一種冉冉上升的精神,真正的赤誠之心。
“大人,草民對官場并不感興趣,如果大人不嫌棄,日後草民可能還會叨擾,但是這為官之事,實在是沒想過。”魏桐輕聲說道。
且不說魏桐的心思不在這個上面,如果他的名字真的進入了上層的眼球,是不是也說明了孝莊可能會發現這件事情呢?魏桐并不想為康熙增添什麽阻礙,而且現在這樣的日子也挺好,如果真的想要有什麽改變……那就等到他想改變的時候再說吧。
第二日,魏桐便離開了總督府,陳肅駕着馬車,慢悠悠地往北方而去,完全沒有最開始打算回去杭州的心裏。陳肅隔着簾子說道:“你真的不打算回去杭州嗎?現在看着局勢有些混亂,如果繼續在外頭走的話,可能會有危險。”
魏桐十分淡定,在馬車內看着書,漫不經心地說道:“如果我們繼續待在杭州,還不知道幾年後才能夠出來,還是到處走走,盡人事罷了。”
陳肅看着前面的路況,默默地說了一句:“所以最開始你跟我說還想回杭州的話,完全是在騙我的。”魏桐尴尬了三秒鐘,讪笑着說道:“其實也不算欺騙,生意越做越大,但是模式卻沒什麽差別,全部交給阿辰也沒什麽。與陳家的分成雖然看起來讓既得利益少了很多,但是也減少了很多麻煩。”只要陳家一直守着當初合作前的約定,魏桐不會太過關注。
至于魏桐現在想做什麽……其實魏桐也不大清楚。通常而言,穿越到古代的才子佳人總會闖出一番大事業,但是魏桐看着那污濁的官場就不想踏進去。好不容易從皇宮這個大染缸裏出來,他暫時沒有這樣的心力。
在離開總督府前,魏桐只請求了範承谟一件事情,那便是百姓的事情。戰争中流離失所乃是常态,但是如何安頓,保護這些人,總是最艱難的。況且魏桐隐隐約約記得,撤三藩的時候,可是死傷了不少無辜的百姓,而這個不僅僅只是三藩的鍋。
把手裏的書翻了一遍,魏桐無奈地躺倒在馬車內,開口說了一句:“陳肅,要不然你讓我駕馬車試試吧?”陳肅毫不猶豫地拒絕了。
“你不用把自己當下人,這些事情我自己也能做。”魏桐摸摸鼻子,陳肅的年紀同他差不多,每次看着他做這些事情,總覺得他自己也變成了壓迫者。陳肅淡淡地說道:“如果你能夠打敗我,你現在說什麽我都同意。”
科科,魏桐默默把書拍到了臉上。如果魏桐有陳肅這份功力,陳肅就不會出現了。
Advertisement
随着吳三桂逐漸逼近的步伐,貴州,湖南接連被他攻擊,朝廷也立刻派遣兵力前去支援,并責令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迎擊吳三桂。耿精忠作為迎戰的主力,很快牽制住平西王的大部分兵力。尚可喜年紀已高,大部分事務都是兒子尚之信在處理,處理事務有些拖拉,看起來熱情并不高漲,但是還是有出力的。
八月,靖南王軍隊的糧倉被敵人燒毀,一時之間軍隊士氣低迷,後續的糧食補給還在路上無法趕到。正在此時,一隊人馬主動供應糧食,在接受了檢查之後,這件事情很快就報到了耿精忠那裏,耿精忠摸了摸下巴問道:“他們主家是誰?”
“江南最大的米鋪,魏氏米鋪。”
“有趣,實在是有趣。”耿精忠微微眯起了眼睛,大手一揮:“既然沒有問題,送上門來的糧食為什麽不要?糧食留下,把人仔細盤問幾天,沒有問題的話再放走。”
“是。”
而這個時候,魏桐已經跑到了北疆去了,然後默默在瑷珲城定居。最開始還曾經試圖參軍,最後被陳肅慘無人道的壓制,最後老老實實地做了衙門的一個小文書。
陳肅承認,他完全看不懂魏桐到底要做什麽。最開始的時候,他跑去杭州做生意,在知道了他之後在做什麽之後,他只感到敬佩,魏桐不僅想,而且也做到了。因為他這份心思,不知有多少士兵能夠獲救。
送信的時候,他并不知道信封中的內容是什麽,直到後來他知道的時候,魏桐已經卷好衣服到了福州。陳肅知道了魏桐的計劃,并且理應拒絕他,把他帶離開那個危險的地方,如果魏桐的想法都是正确的話。
然而他并沒有。
陳肅沒辦法拒絕魏桐,他的眼裏帶着太多太多陳肅看不懂的東西,但是這些東西卻讓魏桐整個人鮮活起來。當初出宮的時候,他還是一副淡漠冷靜的模樣,那是被皇宮打造出來的面孔,而這些在宮外的日子裏,被一點一點磨去,直到玉石終于發出璀璨的光芒,露出圓潤可愛的外表。
他想起了離宮之時,背後那道一直默默注視的視線,是那樣的熾熱而隐忍。那位,定然也是知道,有些人,是永遠都沒辦法被困住的。即使身上的光芒盡皆被隐去,默默無聞,卻也沒辦法阻止被點點洩露出來的碎光吸引而來的人。
不過這一次,魏桐跑到國之邊界的北疆,并打算從軍的時候,陳肅無論如何都不可能答應的。北疆原本便靠近異國,參軍更是何時何地都可能喪命疆場。不管出于什麽原因,陳肅都不可能放任魏桐。魏桐退了一步,但是依舊留在了瑷珲城,順便混了個不起眼的小吏當當。邊境的事情很少,基本上除了軍隊的日常訓練,民風彪悍,很多事情也出奇的簡單。
魏桐對陳肅偶爾的打量,其實自己也很清楚。如果換做是他,的确也會好奇,這個人到底在做什麽。打一槍換一炮,根本就沒有在一個地方長期定居的打算。杭州,福州,到現在的瑷珲,他換了好幾個。
其實魏桐只是覺得,如果自己知道些什麽卻不去做些什麽,他過不了自己那一關。所以即使在杭州,福州的時候因此而出什麽事情,也完全無所謂。能為這個進程推動做些什麽,改變些什麽,實在是太好了。
假使耿精忠真的是真心投誠的話,那麽三藩裏就只剩下平西王吳三桂跟平南王尚可喜了。尚可喜本身還是比較忠于朝廷,尚之信才是朝廷擔心的人物。對尚之信的注意,魏桐覺得完全不需要他去幹什麽了。盡自己所能做一些事情,但是他也沒有把自己看得太重。多做一點是一點,剩下的聽天命。
而現在出現在瑷珲,卻是因為魏桐自己的緣故了。
與沙俄的戰争從根本上來說是勝利的,但是魏桐現在已經搞出了這麽多動靜,他這只小翅膀會不會造成這麽危害,他也記挂在心。雖然可能是無稽之談,但是現在沒事,去北疆走一趟也無所謂。他在歷史中已經湊了那麽多熱鬧,再走走也沒什麽幹系。至于杭州的事情,也有專人每隔三個月彙報一次,魏桐跟阿辰的信件來往也不少。
不知不覺中,瑷珲竟成了魏桐待得最久的一個地方,直到了康熙十九年,耿精忠到了瑷珲,得知魏桐在這,硬生生把人挖到了軍中做參軍。
康熙十五年,尚可喜被其子尚之信軟禁,不久後去世。尚之信意料之中反了,耿精忠的軍隊在他揮君北上之際正好堵住了他的去勢。吳三桂的軍隊則是龜縮到了貴州,呈現頹勢。
康熙十七年,八月吳三桂病死,吳世璠成為反叛軍的首領。十一月,尚之信被耿精忠的軍隊打敗,尚之信被活捉送完京城等候發落。
康熙十八年,朝廷大破貴陽,殺死竭力抵抗的吳世璠,失去的地盤被盡數回收,至此藩王作亂之事被徹底鎮壓。 魏桐在總督府留到了消息确認的那一天之後,才請辭離開。
在拜見了範承谟之後,魏桐先是詢問了耿精忠的情況。範承谟臉色嚴肅,話語稍硬:“皇上派來的使者已經到了福州,現在正在耿王府同靖南王洽談,基本上已經可以肯定靖南王的投誠了。”魏桐抿抿嘴,心下稍安,輕聲說道:“王爺的心思變幻莫測,但是現在撤藩在際,皇上也容不得靖南王的反複無常,想必是有相應的對策,草民在此處也沒什麽益處,今日前來,是打算請辭的。”看着範承谟公事公辦的模樣,魏桐不禁把心裏的猜疑壓了下去,畢竟不是每一個人都是……不能因為他遇到這樣的事情,便用有色眼光看人。
範承谟雖然贊賞魏桐的才華膽識,但也不會強留,見魏桐去意已決,便幹脆地說道:“既然這樣,我也不會強留你,只是這封賞……”
“大人見諒。”魏桐知道他想說什麽,利落地打斷他的話,“草民的所作所為,請大人不必記挂在心,這微不足道,也請大人不需要提及草民的姓名。”魏桐也是在同杭州知府等熟識之後,才知道他們當初在請罪折子中也提及到了他,
魏桐當時的心情就是……難以言表的糾結。
“魏桐,有人求財,有人求名,也有人求權。可是在你身上,我卻看不出你到底寓意為何?你從小半年前就已經注意到這個苗頭,并通知了我。這證明你身邊至少有一個絕頂高手,而你的的政治敏銳實在驚人,為何不進入官場?”範承谟在魏桐身上看到了一種冉冉上升的精神,真正的赤誠之心。
“大人,草民對官場并不感興趣,如果大人不嫌棄,日後草民可能還會叨擾,但是這為官之事,實在是沒想過。”魏桐輕聲說道。
且不說魏桐的心思不在這個上面,如果他的名字真的進入了上層的眼球,是不是也說明了孝莊可能會發現這件事情呢?魏桐并不想為康熙增添什麽阻礙,而且現在這樣的日子也挺好,如果真的想要有什麽改變……那就等到他想改變的時候再說吧。
第二日,魏桐便離開了總督府,陳肅駕着馬車,慢悠悠地往北方而去,完全沒有最開始打算回去杭州的心裏。陳肅隔着簾子說道:“你真的不打算回去杭州嗎?現在看着局勢有些混亂,如果繼續在外頭走的話,可能會有危險。”
魏桐十分淡定,在馬車內看着書,漫不經心地說道:“如果我們繼續待在杭州,還不知道幾年後才能夠出來,還是到處走走,盡人事罷了。”
陳肅看着前面的路況,默默地說了一句:“所以最開始你跟我說還想回杭州的話,完全是在騙我的。”魏桐尴尬了三秒鐘,讪笑着說道:“其實也不算欺騙,生意越做越大,但是模式卻沒什麽差別,全部交給阿辰也沒什麽。與陳家的分成雖然看起來讓既得利益少了很多,但是也減少了很多麻煩。”只要陳家一直守着當初合作前的約定,魏桐不會太過關注。
至于魏桐現在想做什麽……其實魏桐也不大清楚。通常而言,穿越到古代的才子佳人總會闖出一番大事業,但是魏桐看着那污濁的官場就不想踏進去。好不容易從皇宮這個大染缸裏出來,他暫時沒有這樣的心力。
在離開總督府前,魏桐只請求了範承谟一件事情,那便是百姓的事情。戰争中流離失所乃是常态,但是如何安頓,保護這些人,總是最艱難的。況且魏桐隐隐約約記得,撤三藩的時候,可是死傷了不少無辜的百姓,而這個不僅僅只是三藩的鍋。
把手裏的書翻了一遍,魏桐無奈地躺倒在馬車內,開口說了一句:“陳肅,要不然你讓我駕馬車試試吧?”陳肅毫不猶豫地拒絕了。
“你不用把自己當下人,這些事情我自己也能做。”魏桐摸摸鼻子,陳肅的年紀同他差不多,每次看着他做這些事情,總覺得他自己也變成了壓迫者。陳肅淡淡地說道:“如果你能夠打敗我,你現在說什麽我都同意。”
科科,魏桐默默把書拍到了臉上。如果魏桐有陳肅這份功力,陳肅就不會出現了。
随着吳三桂逐漸逼近的步伐,貴州,湖南接連被他攻擊,朝廷也立刻派遣兵力前去支援,并責令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迎擊吳三桂。耿精忠作為迎戰的主力,很快牽制住平西王的大部分兵力。尚可喜年紀已高,大部分事務都是兒子尚之信在處理,處理事務有些拖拉,看起來熱情并不高漲,但是還是有出力的。
八月,靖南王軍隊的糧倉被敵人燒毀,一時之間軍隊士氣低迷,後續的糧食補給還在路上無法趕到。正在此時,一隊人馬主動供應糧食,在接受了檢查之後,這件事情很快就報到了耿精忠那裏,耿精忠摸了摸下巴問道:“他們主家是誰?”
“江南最大的米鋪,魏氏米鋪。”
“有趣,實在是有趣。”耿精忠微微眯起了眼睛,大手一揮:“既然沒有問題,送上門來的糧食為什麽不要?糧食留下,把人仔細盤問幾天,沒有問題的話再放走。”
“是。”
而這個時候,魏桐已經跑到了北疆去了,然後默默在瑷珲城定居。最開始還曾經試圖參軍,最後被陳肅慘無人道的壓制,最後老老實實地做了衙門的一個小文書。
陳肅承認,他完全看不懂魏桐到底要做什麽。最開始的時候,他跑去杭州做生意,在知道了他之後在做什麽之後,他只感到敬佩,魏桐不僅想,而且也做到了。因為他這份心思,不知有多少士兵能夠獲救。
送信的時候,他并不知道信封中的內容是什麽,直到後來他知道的時候,魏桐已經卷好衣服到了福州。陳肅知道了魏桐的計劃,并且理應拒絕他,把他帶離開那個危險的地方,如果魏桐的想法都是正确的話。
然而他并沒有。
陳肅沒辦法拒絕魏桐,他的眼裏帶着太多太多陳肅看不懂的東西,但是這些東西卻讓魏桐整個人鮮活起來。當初出宮的時候,他還是一副淡漠冷靜的模樣,那是被皇宮打造出來的面孔,而這些在宮外的日子裏,被一點一點磨去,直到玉石終于發出璀璨的光芒,露出圓潤可愛的外表。
他想起了離宮之時,背後那道一直默默注視的視線,是那樣的熾熱而隐忍。那位,定然也是知道,有些人,是永遠都沒辦法被困住的。即使身上的光芒盡皆被隐去,默默無聞,卻也沒辦法阻止被點點洩露出來的碎光吸引而來的人。
不過這一次,魏桐跑到國之邊界的北疆,并打算從軍的時候,陳肅無論如何都不可能答應的。北疆原本便靠近異國,參軍更是何時何地都可能喪命疆場。不管出于什麽原因,陳肅都不可能放任魏桐。魏桐退了一步,但是依舊留在了瑷珲城,順便混了個不起眼的小吏當當。邊境的事情很少,基本上除了軍隊的日常訓練,民風彪悍,很多事情也出奇的簡單。
魏桐對陳肅偶爾的打量,其實自己也很清楚。如果換做是他,的确也會好奇,這個人到底在做什麽。打一槍換一炮,根本就沒有在一個地方長期定居的打算。杭州,福州,到現在的瑷珲,他換了好幾個。
其實魏桐只是覺得,如果自己知道些什麽卻不去做些什麽,他過不了自己那一關。所以即使在杭州,福州的時候因此而出什麽事情,也完全無所謂。能為這個進程推動做些什麽,改變些什麽,實在是太好了。
假使耿精忠真的是真心投誠的話,那麽三藩裏就只剩下平西王吳三桂跟平南王尚可喜了。尚可喜本身還是比較忠于朝廷,尚之信才是朝廷擔心的人物。對尚之信的注意,魏桐覺得完全不需要他去幹什麽了。盡自己所能做一些事情,但是他也沒有把自己看得太重。多做一點是一點,剩下的聽天命。
而現在出現在瑷珲,卻是因為魏桐自己的緣故了。
與沙俄的戰争從根本上來說是勝利的,但是魏桐現在已經搞出了這麽多動靜,他這只小翅膀會不會造成這麽危害,他也記挂在心。雖然可能是無稽之談,但是現在沒事,去北疆走一趟也無所謂。他在歷史中已經湊了那麽多熱鬧,再走走也沒什麽幹系。至于杭州的事情,也有專人每隔三個月彙報一次,魏桐跟阿辰的信件來往也不少。
不知不覺中,瑷珲竟成了魏桐待得最久的一個地方,直到了康熙十九年,耿精忠到了瑷珲,得知魏桐在這,硬生生把人挖到了軍中做參軍。
康熙十五年,尚可喜被其子尚之信軟禁,不久後去世。尚之信意料之中反了,耿精忠的軍隊在他揮君北上之際正好堵住了他的去勢。吳三桂的軍隊則是龜縮到了貴州,呈現頹勢。
康熙十七年,八月吳三桂病死,吳世璠成為反叛軍的首領。十一月,尚之信被耿精忠的軍隊打敗,尚之信被活捉送完京城等候發落。
康熙十八年,朝廷大破貴陽,殺死竭力抵抗的吳世璠,失去的地盤被盡數回收,至此藩王作亂之事被徹底鎮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