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中二改變世界
“呸!我用得着她看!她算哪根蔥!”
齊北辰咬牙切齒,她誰啊她,不過是孔思蓮的父親和他媽是同事,回城後到他家裏去做客,大人聊天時說了兩句場面話。
“我跟孔思蓮根本不熟!”
“哦,好的。不熟。”
季小冬點點頭,一副你說啥是啥的敷衍态度。
原書男女主诶,你說不熟,你看我像傻的嗎?不過她也沒打算在這上面多做糾纏,反正跟她沒關系,系統升級之後也不用齊北辰幫忙拿報紙了,維持個點頭之交就很好。
然而齊北辰顯然并不打算把關系只維持在“點頭之交”。
當晚的小葵花課堂,季小冬進門發現一棵水嫩嫩的大蔥坐在教室正中央,自帶氣場屏蔽八百米,周圍空出來一個圈。
“你在這幹嘛呢?”
那根蔥理所當然:“上課啊。”
“我講初一的課,你都初二了好嗎。”
“我初一的也一點兒不會啊。”齊北辰一點兒磕巴都不打沒有絲毫不好意思:“我天天混日子沒咋聽過課。”
“你還挺驕傲呢。”
季小冬對這人無語了,不過她也有點疑惑,我不記得他在原書裏這麽愛學習啊?
“沒有沒有,慚愧,非常慚愧,所以我現在改邪歸正要好好學習了。”
我可沒看出你一點兒慚愧的樣子來,季小冬心道,不過既然人家愛學習,身為老師的職業病發作,那就不能擋了學生上進!雖然他這個上進心有待考察。
Advertisement
“你在這兒聽,就要好好聽,不能影響其他同學知道嗎?!”
“知道知道。”齊北辰馬上舉手保證。和常松年正往這邊看的眼神觸到一起,誰也不服誰誰也看不慣誰的兩人,半空中濺起噼裏啪啦的小火苗。
這堂課常松年表現的異常積極,每回答完一個問題,都會得意洋洋挑釁的看着齊北辰。
這是種什麽樣的中二,季小冬在臨下課時,惡趣味的給大家講了個“鲶魚效應”的課外拓展。
大家:……
季老師你的中二絲毫不必我們差。
中二的季老師帶着一群中二的學生,竟然真的撕開了壓抑已久的陰沉沉的天空。
《全國婦女兒童聯合日報》給季小冬回信了,她們寄送的十篇文章将全部刊登!回信還提出,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他們想做一個專題,調查研究寧澤市“春雨計劃”執行不到位的原因以及全國範圍內類似寧澤市的情況還有多少,提出想對季小冬等人進行專訪,不知可否同意。
季小冬把回信拿到小葵花課堂一讀,課堂裏登時炸翻了天!
中央來人采訪我們!在這個紙媒橫行,記者是無冕之王的年代,中學生們哪裏見過這樣的陣勢。
季小冬一把信交給人傳閱,一群人圍住拿信的人,直接把信給搶了。
“給我看看!給我看看!”
一封信被分的七零八碎,幾個腦袋圍成一圈,在教室裏圍了好幾圈,擠在一起看信上面的字。
“讓我摸一下,讓我摸一下。”
實在擠不進去的,退而求其次,要求能摸一下信紙就好。
有人激動的滿臉通紅,還有人砰砰砰的用力大拍桌子。
常松年搶到一張紙,被人圍在中間,同樣的心情激動。他從來信的字裏行間,隐約意識到,他們在做一個壯舉,一個可以改變很多很多影響很多人的壯舉。他想起季小冬前些日子跟他說的,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自己的名字和文章被鉛字印在報紙上,是不是登上了天子堂,一舉聞名天下知?
教室裏亂哄哄一片,除了季小冬,只有兩個人坐着沒動。
一個是顏頌,一個是齊北辰。
顏頌性格內向不好意思擠到人群裏去争搶,而齊北辰……
季小冬把齊北辰叫出來,問他:“你覺得我們應該同意采訪嗎?”
“同意!當然要同意啊!”齊北辰一臉搞事情,搞大事情的興奮。
季小冬扯扯嘴角:“我們如果同意接受采訪,那麽這件事情不但一時半會兒完不了,還有可能會越鬧越大。咱寧澤市領導到時候少不了頭疼,你說他們會不會對我們打擊報複。”
“他們敢?!”常松年的聲音突然從後面響起:“我去北京告他們。”
常松年從人堆裏出來之後,看到季小冬和齊北辰兩人在門外站着,嗯……怕季小冬被齊北辰那個二流子欺負,所以跟出來看看。
結果剛一出來,就聽到季小冬說擔心被打擊報複。他方才被高高抛起歡呼雀躍的心上登時澆了一盆冷水,更這麽大的事情季小冬不跟他說反而跟齊北辰商量。
季小冬投稿的時候,為了防止大家将來有什麽問題,讓參與投稿的同學們都起了個筆名。她打算的是扔個雷就跑,依舊玩一個“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
不知道是如今大新聞太少還是她的震驚體玩的太過,沒想到報社的編輯部對這件事情這麽重視,直接要成立小組在全國開展調查研究,第一站就想來采訪她。
雖說出頭鳥有風險,但這個世界機遇是和風險并存的。
所以接到采訪要求的季小冬,難免也有點動心。
她把齊北辰叫出來,就是想評估一下接受采訪繼續搞事情的風險。
“這個應該不用擔心。”齊北辰想了想,說:“老頭子人性不行,人品還是靠得住的。”
這件事情鬧大,最頭疼的是他爹齊建國。客觀來說,齊建國只是在抽兒子時沒人性,其他時候還是很有老一輩無産階級風範的。
“放心吧!”齊北辰想想就激動,他雖然不知道前因後果,但只要讓老頭子不開心他就開心:“你別擔心這個,準沒事兒!真的!我給你保證!”
“你能保證什麽?”常松年不服:“到時候小冬真被打擊報複怎麽辦?”
“常松年你這懷疑誰呢?!”
“行了!別吵了!”季小冬說:“問問大家的意見,咱得'民主',少數服從多數。”
給兩人個臺階下而已,季小冬看着快把屋頂掀起來的教室,對大家的選擇心中十分有數。
最後除了常松年持保留意見,所有的人一致同意接受采訪。
這件事要不要先給學校溝通一下?
季小冬給報社回了信,去找班主任李老師探了下口風。
李老師那裏想到這個文文靜靜漂漂亮亮的小姑娘背着她搞了這麽大的事兒,以為季小冬只是對學校把“春雨計劃”給了部分男生心裏不服氣。
嘆了口氣跟她說:“學校裏也難啊。你要知道,有些是給了女生之後,女生家裏的家長不同意,來學校裏鬧,要把名額換成她們兄弟。學校裏能有什麽辦法,與其補助金退回去,不如資助個貧困的男生。”
“有沒有想過直接補給女生?”季小冬問:“比如說買些只有女生能用的東西,或者在學校裏多補點飯票之類的?”
“這個學校裏是沒有權力這麽做的,得上面說話,咱只是做個發放的工作。”
“那,往上面反映反映不行嗎?”
“可不得了!”李老師臉都吓白了。
他們這代人,尚沒有從運動的餘韻中返過神來,還是一批驚弓之鳥:“你還小,不懂!”
李老師按住季小冬的肩膀:“好好學習,不能亂說話,知道嗎!”
季小冬:……
“老師,報紙上說理越辯越明,鼓勵大家講道理呢。”
“一會兒東一會兒西的,誰知道明天變成什麽樣。”
“老師。”
“嗯?”
“沒什麽……”季小冬忍了忍,沒有把學校裏将有一批學生接受國家級媒體采訪的消息說出來。
如果注定要收到驚吓,還是讓可憐的李老師晚幾天受驚,再過幾天安生日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