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季小冬差點沒被噎死。

大爺, 你再這麽打破砂鍋問到底,咱可就沒法好好聊天了啊。

怎麽心誠。

季小冬說:“不管男女,什麽樣的孩子都歡歡喜喜好好教養就是心誠。”

說話的大爺一頭霧水外加一臉的猶疑。

季小冬最近忽悠人愈發順手,甚至還總結出針對不同人群的不同經驗。忽悠這樣一個年過五十, 沒讀過幾天書, 出村子最遠距離是到過金山縣城的人, 講什麽科學道理都是沒有用的。

得用封建迷信以毒攻毒。

季小冬給他解釋道:"陰陽五行輪轉, 如果你們對女孩子不好, 更甚至于打了胎, 就破了生生不息流轉的那股氣!再說了。"

季小冬講完道理開始“擺事實”:“泰山老奶奶好心好意給你們家個娃, 結果你們嫌三嫌四說不要, 擱你你開心啊?”

大爺果然被鎮住了, 連連點頭, 是的是的,這麽簡單的道理, 自己往常咋就沒想到呢。

“這麽說。”他壓低聲音偷偷摸摸問季海明:“這藥你們從山上求來的?”

所以

這個……

要穿幫!

季小冬阻止季海明不及,認命的捂住臉。

哪成想季海明同樣壓低聲音道:“可不, 我特意托人去求的。”

人走了之後, 季小冬給季海明豎了個大拇指。

調侃道:“季海明同志,恭喜你開竅了。”

“什麽?”季海明不知所以。

季小冬看季海明傻愣愣的表現,不确定的問:“你不會……跟那大爺說的……是實話吧。”

嗨。

季海明低頭撓撓腦袋,尴尬的說:“要不我跟你說,這藥貴呢。”

……

季小冬徹徹底底的無語了。

一山更比一山高,在這條道路上,她只是剛剛出道的小萌新。

她在外面終日打雁,哪成想自家後院裏的人已經被雁啄瞎了。

季小冬捂胸口,她已經不敢去問季海明究竟花了多少錢了。反正, 以她對“同行”們的了解,這不是個小數目。

“你過來幫忙搗藥!”

季小冬扔下搗藥錘,指使季海明過來幫忙。

誰的鍋誰接好!自己花的窟窿自己掙回來!

季海明吭吭哧哧搗了兩下,嫌棄蒜臼太小,效率太低,自己一個大老爺們拿着個小錘不順手。

跟季小冬建議:“幹脆用磨(四聲)磨算了。”

“好啊。”季小冬甩甩酸脹的胳膊,露出MMP的微笑:“你去吧。”

季海明把剩下的藥材放到竹子編成的簸箕裏,抱着簸箕去了村子裏的嗮糧場。

家裏吱吱扭扭一分鐘轉八圈,八圈磨不出兩個豆子的小磨他懶得用,直接光了膀子到村頭去推大磨。

季家如今的一舉一動時時刻刻引村裏人矚目。

村裏曬糧場上既有大人在幹活,又有小孩在玩,場邊的大樹底下,還有不少乘涼的人。

季海明擔着簸箕過去,起初沒有引人在意。

他在那裏磨啊磨,被磨成粉的中藥材的氣味漸漸飄散在空氣中。

什麽味道這是?

衆人找找源頭,發現源頭在推磨的季海明那裏。

等季海明全部磨完,曬糧場上已經形成了一個以季海明為圓心,周圍一圈圍觀好奇的鄉親們的大圓圈。

“他二叔,你這磨的啥?”張大娘問季海明:“我咋聞着有藥味?”

季海明說:“就是中藥。”

“中藥不都是熬的嗎?你磨它幹啥?”

季海明如今也學精了。自從季小冬給村部裏捐了十本書之後,他算是看出來自己這閨女“不守財”。他可不想把自己家辛辛苦苦求來方子再分給大家。

結果季海明越是如此作态,越是激起了大家的好奇心。

季海明分開人群,抱寶貝一樣抱着自己磨好的藥粉匆匆離開。人群裏有反應快的,立馬跟季家在村部裏“捐”的那些書聯系起來。

再結合季家這一兩年來“飛黃騰達”的發家事跡,有心人開始琢磨,季家真的撞了什麽大運,攀附上什麽大人物不成。

“你們發現沒,咱村部那些書,編書的人也姓季。”

“真的嗎?”

“那這些藥,說不定……”

牌坊村裏傳開季家有“包生兒子”的神藥,連季德茂都聽了信,親自到季海明家一問真實。

季德茂來的時候,季海明和王榮花不在,季小冬正把磨好的藥粉裝到王榮花縫制好的香包裏。

聽了季德茂的問話,季小冬道:“村裏傳的太玄乎了,怎麽可能。”

“如果包生兒子,我咋還沒弟弟?”

季德茂一想,也是,哪能有“神藥”自己不用的。

季小冬跟季德茂說:“你看村裏都傳承啥了,爺爺你可得出去正本清源。”

“放心,包在我身上。”

自認為比別人更加掌握了“核心機密”的季德茂,終于感覺到自己在村裏又有了用武之地。

季德茂走後,季小冬嘆了口氣。

她并不想“造神”,也不熱衷“造神”。所謂的造神,不過是把人放在火上烤罷了。但有時候,造神運動,并不是被強行架上神壇的人說了能算的。大家總是相信他所相信的,無數人的意志彙成洪流。

現在季家在村裏已經被籠罩上某種神秘光環。

季小冬盡力把自家的“人設”,從神棍的道路上,往“企業家”方向拉。

所以原本打算在村裏分發的香包,被她留在家中。

原本打算讓王榮花這個婦女主任號召全村婦女一起縫制香包的事情,也暫緩行動,被她往後擱置。

不能做成“包生兒子”、“泰山神藥”之類的神秘物件,還是要打造文化産業,打造獨一無二的文化産業。

香包在寧澤市不是什麽稀奇物件,五月端午之前,很多家裏的老人都會給小孩子縫一個裝着艾草的香包,牡丹園周圍,也有人把牡丹花瓣裝進去,做牡丹香包。

就連王榮花日常,她插縫衣針的“針棒”,都是裏面填了東西的一種“香包”形态。

縫制香包,并沒有什麽特別的手法。農村針線好的婦人,不用一晌午就能學會。

季小冬一直想在牌坊村打造一個香包的品牌。但跟冬天草莓的特殊性不一樣,這些香包太普通太常見了,人人都會人人見過,反而大家不覺得稀奇,很難擰成一股繩形成合力,讓人一提到香包就想到牌坊村。

如今“自下而上”這條路,由于看起來太容易跑偏被季小冬掐死了。

那麽……

季小冬現在心裏有兩個可以執行的方案。

她拿了一本《福壽綿長》,拿了一個香包,讓王榮花做了個精致的盒子。

找了塊黃綢布鋪到盒子裏,把《福壽綿長》和香包裝進去,又找了塊紅綢布,在外面系上一個結。

拾掇完之後,季小冬滿意的點點頭。

看起來像個高端大氣上檔次的禮品了。

帶着這件“禮物”,季小冬讓季海明開着三輪車把她送到鄉鎮府。

她這次去鄉政府,不但是為了看看香包能不能打開銷路,還想問問顏長民自己家申請的項目撥款的情況。

馬上開學在即,高中學業比初中要繁忙,能在暑假搞定的,争取在暑假敲定,免得到時候還要請假回來。

再說,剛剛上高中,她還想裝,不對,當個好學生呢。

季海明的三輪車停在鄉鎮府大門外,季小冬一看,呵,好家夥,比自己上次來,大變樣了!

原來兩扇笨重的大鐵門,竟然換成了電動伸縮門,在八十年代充滿了高科技感。

“啧啧,有錢,真有錢。”

季小冬跟季海明說:“我覺得,咱的錢估計正在銀行抱小崽。”

“說什麽呢!”

季海明去停三輪車,季小冬先下來,對着門衛室裏的人說:"我牌坊村的,來找顏鄉長。"

“顏鄉長。”看門的人一看是個小丫頭,面無表情的說:“我們這兒沒有姓顏的鄉長。”

“開玩笑吧。顏……”

季小冬還沒把顏長民名字說完,就看見顏長民騎着自行車過來了。

顏長民離得還遠,門衛就開了門。

滿臉堆笑起身來到屋外。

這狗眼看人低的。季小冬氣的心裏大罵,指了指顏長民,對門衛說:“不是說沒姓顏的嗎,他是誰?”

顏長民已經騎自行車過來了。

門衛理都不理季小冬,直接跟顏長民打招呼:“顏書記,您回來了?”

顏長民敷衍的點頭,只是對着季小冬說話:“你是來找我的嗎?”

季小冬點點頭,季海明停好三輪車也過來了。

顏長民跟門衛說道:“這是牌坊村的,過來找我。以後看見他們,可以直接讓進。”

“好的好的。”門衛忙不疊點頭:“我正跟着丫頭聊天呢……”

季小冬也懶得拆穿他,笑了笑跟着顏長民進了鄉政府大院。

到了顏長民辦公室,季小冬把包裝盒往顏長民跟前一推:“顏叔,恭喜提拔。給您備了點薄禮。”

“啥玩意?!”

顏長民被包裝盒子吓了一跳,趕緊往回推。

“季小冬你讓我犯錯誤呢。”

季小冬打開盒子蓋,顏長民看裏面不過是放了一本書,一個香包。

香包看起來挺精致,隐隐有點中藥的香氣。

顏長民翻來覆去看了好幾遍,也沒發現什麽關竅。就是常見的香包而已。

再拿起那本書抖了抖,呃……沒有錢掉出來。

顏長民放心了,這“薄禮”,真挺薄的。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