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禮尚往來

鴛鴦過來,一是替老太太看看黛玉過得怎麽樣。二是今早聽說二太太自己先過來了,老太太不放心。讓鴛鴦過來瞧瞧。

鴛鴦一進屋,便看見站起身準備要離開的王夫人和站在王夫人身邊的黛玉。鴛鴦上前一步,請安行禮。又把老太太的原話說了一遍。當然了,老太太還是希望黛玉能住到賈家去的。

黛玉見王夫人并沒有想要對鴛鴦說話的意思。便笑着對鴛鴦說道:“我身上帶着孝,不說大表姐的喜事,就是馬上要過年了,去了府裏也不好呢。勞累外祖母念着我,倒是我的不是了。多日不見,我也想念外祖母和舅舅舅母和姐妹們呢”。

“姑娘們和寶二爺也想念着縣君。昨個還說要跟着過來呢”鴛鴦聽黛玉說完,接着說道。

“來時,老太太還讓給縣君帶了一些吃食點心玩物。剛已交給了紫鵑,老太太還說縣君想什麽吃了,想什麽玩了。都讓人去說一聲。她老人家準給縣君找齊了送來。還有缺了什麽,少了什麽也給縣君送過來。”鴛鴦口齒利落地傳着賈母的話。

黛玉聽了,一一點頭。“多謝外祖母挂念,黛玉一切都好。今天二舅母過來看望黛玉,還說一會兒讓人給黛玉送些銀錢花銷呢。鴛鴦姐姐回去替我謝謝外祖母,就說玉兒都好。什麽也不缺,前兩天跟着嬷嬷們學針線,給外祖母做了兩副昭君套,昨天剛做好。本來還想着今天讓人送過去呢,正好一會兒鴛鴦姐姐走時一起帶回去吧。”憑借針線嬷嬷們多年的教導,黛玉現在終于能在縫東西的時候不會把自己的衣服縫進去了。唉!無語望天!

想到這些,黛玉就心酸的很。不是說現代人到了古代學什麽東西都很快的嗎?個個都是上得廳堂,入得廚房的。怎麽到了她這裏,卻是樣樣都打了折扣呢?至今黛玉的刺繡還是在初學者範圍內,別說做點東西送人了,根本就還在沒法見人的地步。就這昭君套,還是因為只用些皮毛制成,并不需要刺繡。嬷嬷們做好後,黛玉把額前的寶石扣花縫上就可以了。

.............................................................................

先不說黛玉在這裏和鴛鴦說着給老太太的禮,只一旁的王夫人聽到黛玉說自己是來給她送銀子花銷的時候,眼前便是一陣陣發黑。好懸沒當場暈過去。真是怕什麽來什麽。這死丫頭當真是把客氣話當真了,沒準備還她錢。

不說廳裏幾人的所思所想,你來我往,長話家常的。黛玉擡頭看了一下時間,已近午膳時間了。黛玉可沒想留王夫人吃飯。想了想一臉親慕地對王夫人說道:“舅母難得來一趟,午膳就在這裏用吧。記得舅母愛吃南邊的菜,我讓廚房做幾個舅母愛吃的可好?”

王夫人想起那些沒滋沒味油還不小的菜,就情不自盡地打了一個哆嗦。當初黛玉給她送菜品時,王夫人就懷疑黛玉故意使壞,有幾次還故意留黛玉一起用餐。黛玉倒也不推脫,讓人回去取了加鹽炸出的辣椒醬。一口菜一口辣椒醬地吃的津津有味。看的王夫人更是吃不下飯。幾次之後,送菜的事情才算徹底了結。但自那以後,王夫人只要一想到和黛玉一起吃飯,嘴裏就有種油膩的感覺。

一聽黛玉如此說,連忙要告辭離開。無論黛玉如何盛情挽留,王夫人都以家中事忙為由,堅持離開。

黛玉無法,只得送王夫人和鴛鴦出了二門。到了二門,黛玉又讓人把馬車趕過來,讓王夫人直接在此下車。一番告別的公式語言說完後,王夫人便要回身上馬車。

黛玉眼睛一轉,抿嘴偷笑了一下。看着王夫人一腳在車上,一腳在凳子上時,對王夫人喊道:“舅母,您再來呀!”一邊喊還一邊揮着手中的帕子。王夫人聽到黛玉的聲音本來地回頭。只一眼,差點沒被雷的從馬車上掉下去。這姑娘這是怎麽了。怎麽這麽吓人呢。

王夫人好不容易坐到了馬車上,恨不得讓車夫快馬加鞭立即離開林府。對了,回頭就讓周瑞家的把銀票送過來吧,她算是想明白了,這林丫頭已經長歪到一定份上了。再接觸,就會要人命了。這鬼地方,這輩子再也不來了。

..................................................................

Advertisement

看着漸漸遠去的馬車,黛玉心情超好地回到了室內。坐在坑上,黛玉還在想着,有了今天這一出,也不知道王夫人以後還能不能來了。不過就算她不來,賈家的熱鬧卻還是可以看看的。想到這裏,黛玉壞壞一笑,笑得像只剛偷了雞的狐貍。

“紫鵑,紫鵑”。黛玉朝門外叫道。因黛玉不喜歡有人在身邊随時随地的看着自己,所以身邊服侍的丫鬟嬷嬷們一般都是呆在裏外間的外屋或是隔壁的房子裏。

“姑娘,什麽事?”紫鵑從外屋進來問着黛玉。

“你過來,有事吩咐你。”黛玉對着紫鵑招手說道。

紫鵑向前走到坑邊,看着黛玉,等黛玉說話。

黛玉小聲地對着紫鵑耳朵說道:“明天,你去那府裏替我給老太太請安,之後去找林之孝家的,讓她......”黛玉這樣那樣的吩咐了一番。

紫鵑越聽眼睛睜的就越大。最後只能木木地看着黛玉。姑娘這是咋想的呀。這主意可真是太那啥了吧。不過,紫鵑雖然吃驚黛玉的想法,但還是點頭,表示明白。準備明天去向老太太請安及實施黛玉的計劃。

......................................................

第二天,紫鵑離開了榮國府,當天晚飯後林之孝家的就去了賈琏和鳳姐兒住的小院。因冬天無法大面積動工建園子,所以現在倒是并沒有多少事兒。賈琏難得和鳳姐一起吃了晚飯,這會兒正在坑上說話呢。

鳳姐兒白日裏有些不舒服,請了太醫過來診脈,太醫只說看着像是喜脈,但時日尚淺,等過些日子才能确定。小夫妻兩個成親幾年,好不容易有了點動勁,這會兒正是高興的時候。兩人依在一起說着悄悄話,平兒就掀起簾子進來說林之孝家的來了。夫妻兩個對視一眼,都有些拿不準林之孝家的這時過來所謂何事。但鳳姐還是把人叫了進來,複讓平兒去門邊守着。

林之孝家的來時并不知道鳳姐可能有喜之事,但進來看見賈琏與鳳姐皆是一臉喜色。先是對二人請了安。便又給兩人道了回喜。鳳姐與賈琏相互一視,又對林之孝家的笑道:“林之孝家的,你來說說,這道的是什麽喜?”因太醫還不确認,所以鳳姐兒并沒讓人傳出去。這會見林之孝家的一進來便道喜,心裏有些好奇林之孝家的是不是知道了什麽。

“奴婢一進屋,就見二爺和二-奶-奶一臉喜色。奴婢想着定是有什麽了好事,所以奴婢便先向二爺和奶奶到個喜”林之孝家的讨喜的說道。

“就你機靈,平兒,拿個荷包賞她。”鳳姐兒一臉笑的對門邊的平兒喊道。

林之孝家的,接過荷包謝了賞。又看了一眼平兒。平兒見機複又去了門邊。

“你來是有什麽事吧,是林妹妹叫你過來的嗎?”鳳姐兒開口問道?

“回二-奶-奶的話,是縣君讓奴婢過來的。”說到這裏便停住了,微微擡頭看到賈琏和鳳姐兒都在看她。複又接着說道:“縣君聽說府裏大房二房分了産,也換了住處。便讓奴婢過來,一是給二爺和奶奶道喜,終于名正言順了。二一個卻是讓奴婢給二爺和奶奶提個醒的”

“回頭替我謝謝林妹妹了,只是不知道提的是什麽醒?”賈琏在一旁問道。

“回二爺的話,縣君說的是府裏的爵位和大門外的匾額。”林之孝家的輕聲回道。

“這,林妹妹的意思是”鳳姐兒看着林之孝家的,不太明白這話的意思。倒是賈琏聽懂了。只是賈琏雖然是聽懂了,但确并不認為這有什麽大不了的。但想着林妹妹特意打發人過來說這事。應該還有別的用意在裏邊。

“縣君說,‘外祖父是榮國公,雖然外祖父去了,但外祖母尚在,襲爵之人并不住在正房,又另起門戶,榮國府不換匾額也不算違制。但現在大舅舅搬到了正房去住,不換正門上的匾額就是違制了。若有心人尋了禦史在朝堂上說上那麽一說。”林之孝家的說到這裏,伸出手比了比二字。“那就是可大可小的事情。再一個,二房住在榮國府裏,那住的就是父親的家裏。雖父親沒有了,但母親卻還在,無論走到哪都是榮國府的主人之一。但要是換了匾額,二房住的地方可就是......,”後面的話,林之孝家的并沒有說出來。但賈琏和鳳姐卻明白其未盡之意。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