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無論是一等将軍府還是賈政的賈府都在抄家的清單上。雖然因為賈母的突然離世,得到了緩沖。但也不過是允許李纨母子等人護送賈母靈棺到家廟操辦喪事而已。
随後幾日,無罪的女眷也被放了回來。本來,按律法鳳姐是不會被放回來的,只是鳳姐做那些事情的時候,都是用賈琏的名義。也因此,雖然賈琏的罪名大了,但是鳳姐倒是可以算到無辜女眷一列,跟着寶釵等人一起被放出來。只可惜,天理昭昭,鳳姐因病中抄家,失于調養,竟沒熬到出來的那一天。
也許冥冥之中,自有定數。平時總說蒼天不公,其實也許是報應這種事情,不一定都會來的太及時。
薛寶釵跟着邢夫人一起離開關押的獄神廟時,心裏竟然是前所未有的平靜。其實,在賈元春離世後,薛寶釵心裏就有些不好的預感。但也知道,這種事情不能對任何人說起。不過薛寶釵是個有成算的,她也深知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裏的道理。所以在探春遠嫁後,就悄悄地把嫁妝中的貴重物品和銀票分別藏了起來。
以前,薛寶釵一直對自己出身皇商家而自卑過,現在她倒是慶幸自己出身在那裏,多少知道一些市面上的事情。她用貼身帶着的一塊玉佩為信物,把一些貴重小巧的財物分別寄存在幾個信譽良好的錢莊中。也因此,賈家判決無辜女眷還家時,她才可以在李纨母子不待見的時候,抱着兒子,拿着為數不多的行李離開。
李纨母子在賈家多年,受到了太多的委屈。這次賈家壞事,因李纨是青年就守節的節婦,賈蘭也是年幼。因此屬于母子二人的財産竟是不曾查抄了去。
只是這樣一來,就顯得邢氏沒有什麽準備了。再加上大房二房已經分家了。無論是寶釵還是李纨都不想贍養這位沒有太多的感情的大伯母邢氏。
可誰又知道,真正有準備的正是這位平日裏看着既沒有成算眼力,更是吝啬的人呢。
邢氏在賈家一直是個尴尬人,既不得婆母歡心,又不得丈夫疼愛。多年來也沒有生個一兒半女的。原配的兒子兒媳又看不上她。邢氏很早以前就在想着養老問題了。
邢氏的危機意識一直很強,她總覺得有一天,她會被賈家趕出去。所以,她的嫁妝私産只有平日裏用的到的留在了府裏,其他東西都悄悄地移到了匿名買下的一所小院裏。而房契卻藏在一支不起眼的銀簪子裏,而院子的鑰匙就是簪子。平日裏梳頭時,這枚簪子就隐在頭發裏用來固定發型。
抄家那天,邢氏趁人不查。更是偷偷地把簪子藏了起來。不過邢氏吝啬慣了,離去前自是讓李纨給了一筆錢才抱着她那便宜孫子離開。
只是可憐了巧姐,父母皆不在了。名份上的祖母卻不願意帶她走。最後只能依附堂嬸生活。平日裏小心翼翼,不敢多說一句話,不敢多行一步路的。比原著中的林妹妹初到京城時更拘謹。
可就是這樣,那個記憶中溫柔可親,敦厚善良的堂嬸,看自己的目光卻是越來越刺人,不但堂嬸變了,連蘭堂兄看自己的眼光也是變得很奇怪。巧姐每每看到,都要花好長的時間控制自己不打冷顫。巧姐心裏越來越害怕,可又不知道應該如何是好。
舅舅和表兄的到來,一度讓巧姐看到了希望。在巧姐的記憶裏,舅舅是除了爹娘最疼自己的人,每次去舅舅家,舅母都會很熱情的抱着自己,還會給自己準備很多的小禮物。只是當巧姐知道舅舅來此并不是來接自己而是借錢的時候,心中的失望已經無法用語言來形容了。
沒有借到錢的王仁父子,在看到巧姐時,愣了愣。而故意打發巧姐來送客的李纨母子都低下了頭,掩蓋住了眼底的情緒。其實彼此心中都在想着一個詞——“禍水東引”。王仁父子品性低下,借不到錢,必不會善罷甘休。而若是把借錢的事情引到巧姐身上,那麽李纨母子既不用白養着巧姐,而王仁父子也不會再登門。此為一舉兩得。
又過了幾日,王仁找到賈蘭,對其說明日一早來接巧姐同去鄉下住幾天,散散心。年歲不大,但心智不少的賈蘭看着言詞閃爍的王仁,知道散心不過是個幌子,真正的目的不過是要帶巧姐離開。而帶巧姐離開做什麽,派人盯着王仁幾天的賈蘭心裏是知道的。
第二日清晨,一個婆子敲響了李纨陪嫁院子的大門。不一會兒,那婆子就抱着尚在睡夢中的巧姐登上了一輛馬車,中途又轉到了另一駕更大的馬車上。
看着被抱走的巧姐,李蘭的眼中流露出了一絲不舍,但一瞬間又被冰冷的恨意所取代。母債女還,誰讓你母親當年欺壓我母親,又是那樣的張揚跋扈,做事不留一絲餘地。今天,你被自己親舅舅賣入娼院,也不過是你母親沒修好造成的。所以,不要怪他賈蘭袖手旁觀了。
因着第二天就要和舅舅離開這裏了,巧姐開心地收拾好自己的東西便睡下了。只是巧姐不如何故,待醒來時,發現自已與一幫小姑娘呆在行駛的馬車裏。聽着身邊的人你一言我一語的,巧姐知道自己是被人賣掉了。
此時的巧姐卻不知道是不是應該同車裏的姑娘一樣哭一哭。賣自己的不是堂嬸蘭堂哥就是自己的舅舅。巧姐知道堂嬸母子一直不喜歡自己,但為了名聲計,也不可能會在舅舅接自己離開的時候賣掉自己。那麽賣掉自己的人就是自己的舅舅了。想到這裏,巧姐很想大哭,可是又不敢哭出聲來。父母皆不在了,只能靠自己了。前途未蔔,不知将來會被賣到何處去,但也比時刻不受人待見,還要擔驚受怕來的強吧。巧姐只能這麽自我安慰地想着。
林家的管家自從接到黛玉的命令後,自是派人白天黑夜地守着。所以,當發現巧姐被人抱出院子,上了馬車後。便兵分二路,一路尾随其後。一路回府去報信。雖然不是賈蘭賣掉的巧姐,但幸運的是黛玉誤以為是賈蘭,所以便派我守着賈蘭的居住地。也因此陰差陽錯的救了巧姐一回。
所以,當載有巧姐的馬上剛走到京郊的時候,便被一群黑衣健仆攔了下來。經過協商,花了近三倍的價錢将巧姐贖了回來。就在巧姐有些驚慌的時候,這群人又把巧姐送到了劉姥姥的家中。
這些年,劉姥姥又去過幾回那府上,巧姐自是見過的。所以,見到開門的是劉姥姥時,巧姐終于還是忍不住地撲了上去,大聲痛哭起來。
等巧姐終于不哭了,衆人也都在劉姥姥家的大院子裏落坐了。林管家坐在劉姥姥對面。對着劉姥姥說道:“我家主人與巧姑娘有些親戚關系,本想撫養巧姑娘成人。只是巧姑娘先逝的母親琏奶.奶生前曾留有遺言,希望由姥姥撫養巧姑娘成人并将來的一切事宜。家主人只好讓我等護送巧姑娘來此。”
“唉,琏奶.奶是個好人呀。可惜卻...”賈家出事的時候,劉姥姥就去走動過。可惜她去的時候,鳳姐已經病逝了。而賈家那些女眷卻都各自東西,不知去向。如今聽到鳳姐将巧姐交給她撫養,劉姥姥古道心腸,自是沒有推脫的道理。
“巧姐,就安心在姥姥這裏住下。姥姥這裏別的沒有,飯是管夠的。只是委屈了你。”劉姥姥一想到好好的大家小姐,卻要過村婦的生活,心中特別疼惜巧姐。
“姥姥能收留我,已經是對巧姐最大的恩惠了,姥姥放心,巧姐會努力幹活,不怕吃苦的。”巧姐聽到母親把自己交給姥姥,心中更是一酸,想到母親在時,自己的日子。再想想自從賈家敗了,母親逝世後自己寄人離下的生活。
“那麽我代我家主人替琏二爺及其夫人謝謝姥姥施以援手了。”說罷,便起身向劉姥姥行了一禮。
“我家主人對于不能撫養巧姑娘,心中深感不安。又想着姥姥家裏也不富裕,特讓送來200兩銀子來,用做巧姑娘成親前的花銷費用。”賈家抄家前,姑娘們的月例銀子就是2兩銀子。所以這200兩銀子,做為巧姐成親前的生活費,那是綽綽有餘的。
劉姥姥本不想收,但林家管家又怎麽可能把錢收回來。最後劉姥姥只得收下了這筆錢。而巧姐看到劉姥姥收下這筆錢,心中也更好的安定了。
其實,劉姥姥不知道。巧姐在來的路上,以經被林家管家私下裏塞了100兩的銀票,用做私房錢。銀票被裝在一個玉質的小項鏈墜裏,現在正貼身帶在脖子上。
自此,巧姐便安心的留在了劉姥姥家裏。一邊努力學習小百姓的生活,一邊和板兒培養感情。如今的巧姐兒覺得自己的日子過得極好,雖沒往年的富貴榮華,卻更顯得安樂祥和。
這些事情,都被寫在信裏。随船一路南下,送到了黛玉手中。黛玉看着手中的信。有些哭笑不得。賈家的男人是一個比一個廢材,但賈家的這些女人,卻真是讓人刮目相看。竟然都留了後手。不說那薛寶釵如何,只說邢氏這樣公認的糊塗人,都能在抄家後全身而退。可見她在賈家有多屈才呀。
不過賈寶玉倒真是可以了,出獄後竟然不顧薛寶釵的撫留,抛下嬌妻幼子,執意出走了。林家的人只看見他出了城,之後就不知道去哪了。留下寶釵一個年輕小媳婦帶着個孩子孤單度日,我說賈寶玉,你臨走前,就不能留下‘合離書’,寶釵将來也好改嫁不是。唉,坑人不倦呀。
黛玉嘆了口氣,知道賈家的事情算是告一段落。現在黛玉愁的卻是林瑜的婚事。
林瑜已經十六歲,按這個時代的要求,現在就應該張落婚事了。只是黛玉也不知道,到底給林瑜娶個什麽樣的媳婦回來。那日休息,黛玉特特叫了林瑜過來詢問。十六歲的小少年被當面問及此事,難免羞澀。
幾個月前,林瑜便在黛玉的指導下,開始對三字經進行分析解編了。這時候的三字經還不是後世那種很厚的一本。薄薄的小冊子,不過月餘的時間,便全部解編了出來。
按照黛玉的要求,分成帶圖和不帶圖的兩種版本。詞句解析是那種半白話半文言的形式的。必竟古人還是喜歡及習慣使用文言文格式。而像是三字經,千字文這種兒童啓蒙用的書籍,用些白話倒是可以讓小孩子更好的理解。
雖然三字經弄出來了,但黛玉并沒有讓林瑜把書現在就拿出來。而是準備等過幾年,林瑜把一個古代學子從啓蒙到科舉成進士一路上所有要學的書都弄出解析後,再一起公布出去。這樣既能造成轟動效應,又能免得被別人搶了先機去。
林瑜聽黛玉如此說,心中也是非常贊同的。此事自按下不提,只待來日。
回歸正轉,那日黛玉問林瑜擇妻标準時,林瑜紅通的臉小聲地對黛玉說道:“姐姐做主便是”。
“媳婦娶回來是跟你過日子,又不是跟着我生活。哪是我做主就可以的。”黛玉看着自說完話就不吱聲的小少年,起了壞心。
“你真的沒有什麽要求?真的要姐姐做主?”黛玉一臉壞笑地說道。
“嗯”羞澀少年還是低着頭看着茶碗子。
“既然這樣,那姐姐就替你做回主吧。嗯,姐姐喜歡那種長相魁梧的,不喜歡那種瘦瘦弱弱的。要不,你也按這個标準來?”
“啊!”林瑜猛地擡起頭,有些不敢相信自己剛才聽到的話。
“對了,咱們家雖然是書香傳家,但娶進來的媳婦就算了吧。天天咬文嚼字,看的心煩。就娶個目不識丁的了。”黛玉似沒有看到林瑜越睜越大的眼睛,還在那裏自顧的說道。
七七八八的,好幾條,越往後越離譜。林瑜也終是發現黛玉在逗她玩呢。氣的叫道:“姐,”
黛玉看着氣急敗壞的林瑜,哈哈大笑起來。
話雖如此,但黛玉還是從這天開始,積極的到處打聽去了。争取給林瑜娶過舒心的媳婦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