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季恒拜師

桃花村離稻鄉村其實很近, 步行過去也就半個多小時的時間,而村外的那座西山其實是兩個村落共有的, 真要摸到沈老的住處,裏面還有一條小道,因為不太好走所以平常沒有什麽人煙,繞到沈老住處也就四十多分鐘時間。

這些都是吳曉梅告訴季恒的。作為土生土長的稻鄉村人, 吳曉梅從小也是和附近村落的小孩一起玩大的, 小孩子們最是熱衷探索各種不為人知的路線,這也是吳曉梅了解的這麽清楚的原因。

農村裏的人都睡得早,吳家也是如此。吃過晚飯之後, 8點還沒到, 吳大海他們房間裏就已經傳來了吳大海的鼾聲,而此刻的稻鄉村也已經陷入了一片寂靜之中, 偶爾還有幾聲狗叫聲在夜幕中起伏過,不一會兒又回複了寧靜。

白天的時候吳曉梅已經帶季恒踩過一次點了, 只是晚上到底和白天不同,穿過稻鄉村的時候季恒還不敢開自己在供銷社新買的手電,差點被絆倒摔了個狗吃屎, 一直到摸到了西山那條小道上, 季恒才敢打開了手電照清了路面。

季恒這段時間每天來回四個小時上下班,這個腳力已經鍛煉出來了一些,只是現在走在人跡罕至的西山小道上,尤其又有一些靈異的事情發生過在自己身上,早春帶着寒意的晚風一吹, 季恒還是忍不住緊了緊自己身上的衣服,心裏有些抖抖索索的。

“嗚~~”一聲長鳴,吓得季恒立刻停下了腳步,将手電筒往四下照了幾下,可是只見周圍樹影婆娑,風吹過樹葉留下沙沙聲,樹背後是什麽卻怎麽也看不清楚,又想到白天吳曉梅半開玩笑和他說這西山之前有人看見過狼,讓他千萬小心的話,連忙腳下的步伐更是加快了許多。

突然季恒一個悶哼,只覺得腳脖子上一痛,好像是絆倒了什麽草一樣的東西,季恒也不敢去看去停留,繼續埋着頭往前走,一直走到臨近桃花村西山坡的半山腰那裏,隐隐綽綽看到沈老住的那個棚子屋裏還透出了一絲微弱的燈光,心裏頭才長長的舒了一口氣。

沈慶雲剛剛結束了一天的勞作,正準備将那半截蠟燭給吹滅了,突然聽到門外有敲門聲,頓時心裏警覺了起來——每次這個時間點聽到敲門聲,都沒有什麽好事!好幾次他都被桃花村村裏的人喊下山,然後就被帶走反複拷問一些事情,等發現問不出什麽後,就會将他關在一片漆黑的屋子裏,沒有飯也沒有水更沒有人和他講話,每次都差點折磨的他神經錯亂,才會将他放走。

沈慶雲心中萬般不願,但還是開了門,端着蠟燭看了一眼,發現門外站着的是一個臉生的年輕人。自己在桃花村八年了,雖然和村裏人不太來往,但是基本上人都是認全的,這個年輕人好像在哪裏看到過,但絕對不是桃花村的人。

“沈教授您好,我是稻鄉村的季恒,上次來桃花村寫過大字标語還做過文化下鄉活動,我們都有見過。不知道沈教授是否有印象?”季恒來了就直報家門,否則他不知道眼前一看臉色不好心情不佳的沈老會不會直接就把門拍上。

沈慶雲這才想起來眼前的人是誰,确實他還是有印象的,畢竟能把大字寫成這樣的人少有。沈慶雲他出身書香門第,母親曾經是官家小姐,書畫雙絕,他從小耳濡目染,縱然沒有練成他母親一樣的書法,但是品位還是有的——能将大字寫成季恒那樣的人,不簡單。

只是他也只是稍稍的驚訝一番而已,對于他這樣經歷的人來講,還是不要和眼前這個年輕人有什麽牽扯的好。

于是沈慶雲只是冷淡的點了點頭,手把在門框上,人也立在原地,根本沒有讓季恒進去的意思。

季恒看出了自己的不受歡迎,但依舊鼓足了勇氣懇求道:“沈教授,我最近在自學初中和高中數學,但是有很多地方都不理解,不知可否來請教沈教授您?”

沈慶雲聽到季恒一口一個的“沈教授”,突然感覺到有些恍惚,多少年了,沒有再聽到過這樣的稱呼?仿佛季恒的這樣一個稱呼一瞬間就将他拉到了那所美麗的大學校園裏一樣,每每下課的時候總有這麽一群青年學生圍繞着他。

“沈教授,這道題怎麽解?”

“沈教授,我這個思路是否可以?”

“沈教授,請問我最新的論文您是否看了?有任何意見嗎?”

………

好多張年輕的臉從他眼前一一閃過,有清晰的,也有模糊的,最後定格在一個長相不俗的青年男子的臉上,沈慶雲呼吸沉重了一下,臉上的表情也變得更加的不好看:“我已經不是什麽沈教授,也不會什麽數學,你找錯人了!”

“砰!”地一聲,沈慶雲關上了屋子,也不管季恒再在門口說些什麽,只管吹滅了蠟燭,躺在他那張硬板拼湊成的床上,早春的夜晚寒涼,但是沈慶雲只有一床破的都露出裏面黑棉絮的薄被子裹在身上。

季恒有想到過可能過程會比較曲折,但是也沒想過沈慶雲拒絕的态度如此決絕,一點都不留餘地!

季恒又在門口站了一會兒,耳邊只聽到旁邊豬圈裏的豬仔們不時傳來的“哼哼”聲,便再也聽不到任何回應了。

他只能悄悄地放下手裏一直拎着的一個布袋子,放在了沈慶雲的門口,然後轉身失望而去。

第二天一大早,沈慶雲摸着黑起了床,他每天的工作量不少,光要打豬草就要好幾個籮筐,再加上他這幾年年紀越發上去了,力氣也大不如前,所以每天必須早出晚歸,才将将能喂飽那十幾頭豬。

為了節省蠟燭,沈慶雲就沒點,想着再過一會兒天就要亮了,反正周圍的路線他已經熟悉了,所以就背上籮筐拿好鐮刀,帶了一壺水,兩個硬的跟石頭塊似的雜糧饅頭,準備一邊走一邊吃。

可是腳步剛剛邁出門,就感覺碰到了什麽東西,沈慶雲就着朦朦胧胧的光亮看了一下,發現是個裝的鼓鼓囊囊的布袋子。

沈慶雲很快就記起來昨晚的那個小插曲,猶豫了一下,還是将布袋子拿進了屋裏,點燃蠟燭去看裏面究竟是什麽東西。

裏面的東西很雜,有一把芹菜,一小布袋子蓮子,一小布袋子紅豆、紅棗、桂圓,外加一條鹹肉條,總共六樣東西。

如果別人收到這六樣東西,只會覺得這是送一些吃的。确實這些東西在這時候的農村也是很不錯的好東西了,季恒給的每個小布袋子總歸裝了一兩斤,關鍵還送了肉!

只是沈慶雲到底是有出身、有文化的人,他很快就反應了過來——這是古人拜師時候,弟子送給老師的拜師六禮。

沈慶雲默默地看着這些東西發了會兒呆,好像他這輩子收的學生裏,從來沒有哪個這麽鄭重地按照古法來拜師送禮的。

只是這又如何?

禮物的多寡能看出人心嗎?當年他對他的學生們也不是都掏心掏肺?最終又如何了呢?

沈慶雲的一顆心又迅速沉了下去,将布袋子收進了斷了一個腳的碗櫥下面,鎖上門繼續往自己平時打豬草的地方走去。

==

季恒悄聲回去後,吳曉梅已經困的不行了,給季恒偷偷開了門讓他進屋後,都來不及問他情況如何,腦袋沉的很,直接倒頭就睡,一直到第二天早上兩個人在整理床鋪的時候,才問起了昨晚的事情。

季恒有些消沉地搖了搖頭:“沈教授并不待見我,無論我在屋外面怎麽懇求,後來也沒有再理過我,我放下了拜師禮就回來了。”

所以就是一無所獲,還賠了些東西咯?

吳曉梅心裏有些為季恒不值,但是她也早就聽人說過這個沈老為人孤僻,從不與村裏人來往,所以其實她是有點心理準備的。

見季恒神情恹恹,只好安慰季恒:“你也別太着急,之前你不是和我講了三顧茅廬的故事嗎?劉備要請諸葛亮出山,還要三請三邀呢,你多去幾次,用誠心打動沈教授呀!你不是也聽小張說,沈教授好像是被他學生陷害才被下放到桃花村的嗎?可能他對收徒弟這種事怕了呢?”

一語驚醒夢中人!季恒昨晚只以為這位沈教授不近人情,卻沒有設身處地的去為他想過,自己太過想當然了!

于是,季恒開始旁敲側擊地去了解更多關于沈教授的事情,包括他日常的生活習慣,每天需要做哪些工作,經常要幹活的地點等等。慢慢地,關于沈慶雲這個人,不僅僅只是他想要學習數學知識的一個老師,更加是一個具象化的人。而通過這些了解,季恒也更加理解了這位老人的不容易,讓人唏噓讓人感嘆,卻也為他堅韌不拔的心智感到無比的欽佩!

季恒試問,這些事情要是落到自己身上,他真的未必能像這位沈教授一樣能熬下來!

不過季恒也是堅持之人,他了解清楚情況之後,隔三差五就會趁着夜色去一次西山,沈慶雲第二天打開門,要麽會發現堆在門口的三四籮筐的新鮮豬草,要麽是一包饅頭,有時候也會是一些報刊書籍,還有些時候甚至是一副手套、一雙襪子,零零散散,基本上每天都會看到些莫名其妙冒出來的東西在門口——不是什麽大價錢的東西,但都是他目前最需要的。

而在這些東西的旁邊,往往都會壓一張小紙條,上面寫着一道數學題,然後後面寫了解答的思路和在哪裏卡住了。最後的在末尾,會用極漂亮的鋼筆字寫上一句:學生懇請老師指點,感謝萬分。

連日來,這張紙條每天都重新寫了一遍,一直沒有變過。

等到季恒又有一天摸着黑走到沈慶雲木棚屋門口的時候,借着手電筒的光,突然驚喜的發現在自己那頁紙的問題下面終于有了回複!

回複者的字跡幹淨利落,只用了三個步驟,就将季恒之前百思不得其解的那道題給解答了出來,而且用的知識點都是季恒之前已經在書本上看到過,自學過的!

“原來還能這樣應用這個定理!原來這數學能如此靈活!妙,大妙!”在季恒心中激動感慨的同時,視線往下一掃,人又有點僵住了,只見那頁紙的最下面還有一句話:

只此一次,下不為例!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