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大食堂解散之後,村裏挖野菜的小孩子就多了起來,去上工的未成年也多了起來,畢竟現在多一個人上工秋收分得的糧食就更多。

不過這并沒有影響梁曉雪那邊的挖草藥小分隊情況,因為解散大食堂之後這些人也算上了工分,不多,就是按半個大人的工分計算,但是這活比下地要來得輕松,因此之前那些不想要白做工的人再次找上門來,想要分配挖草藥的工作,這樣家裏的小孩子也能夠輕松賺的工分。

可惜周大平沒有那麽好說話,當初不肯過來,這次見着有好處就湊上來?沒門!

這個時候的村長還是很有威嚴的,因此那些人見他态度堅硬,就不好繼續說什麽,但是又不想放棄那些個工分,于是便把注意打到了梁曉雪身上,想要讓梁曉雪說服村長,擴大挖草藥小隊的人數,這樣他們就能夠往裏面塞自家的孩子進去。

梁曉雪的挖草藥小分隊需要擴大人數嗎?說實話并不需要。雖然這邊的山峰很多,草藥品種數量也不少,但是珍貴的藥材并不多,而十三個孩子平時很是勤快,哪怕之前并沒有工分可得,也十分盡心地幹活,幾乎對梁曉雪的安排沒有任何異議,每天挖草藥的數量很客觀,衛生站前後面的空地都被收拾出來曬了一大片藥材。

那些藥材足夠村裏的消耗了,多餘的她也收了起來,準備過段時間拿到鎮上收購站去。

如果再往衛生站添人手,且不說他們能采來多少藥材,就是這管理不方便。就如之前說的,現在這十三個挖草藥的孩子當初在沒有工分的情況下都肯來幫忙,品性是絕對不錯的,相處這些時日也證明了這一點。

而那些之前不想幹白工的,不能說品性不好,也許有些個是因為家庭原因才不來,但是到底在梁曉雪心中還是比不過之前那十三個的。

想了想,梁曉雪到底是拒絕了,村衛生站其實并不需要那麽多人,太多人了轉圜不過來,她也不想給自己添麻煩,現在跟這十三個孩子相處就挺好的,有幾個在中藥學上确實有些悟性,好好教導一番,做個鄉下的赤腳醫生沒有問題。

“這事不是我能作主的,衛生站收多少村幹部那邊是有數的,不好意思啊嬸子,哪天村幹部那邊說要收人,你再把人送過來好了。”梁曉雪溫溫婉婉,拒絕人臉上都是帶着溫和笑容,着實讓人沒法對着她發脾氣。

而且梁曉雪還是衛生站唯一一個能看病的醫生,也不敢太得罪她,來找她只是以為她好說話,沒成想好說話是挺好說話的,可該拒絕人的時候也不含糊。

“那成,那小梁大夫我就先走了啊,有空嬸子再找你唠叨。”也不撕破臉,笑着就走了。

一出門就跟相熟的婦女傳播這個消息,那些想要從梁曉雪這邊下手的聽到後也惋惜,有些後悔當初沒把自家的孩子叫過去,不然現在就能白得這工分了。

在他們看來這上山挖個草藥曬幹草藥絕不是什麽難活,別說十歲的小孩,七八歲的小孩都會幹了。這年頭鄉下小孩子都早熟,早早就會幹些挖野菜撿柴火這些活計,但是下地卻是不允許的。

村裏肯十五歲的孩子下地,偶爾通融十三四歲的也成(但一般人沒這麽做,畢竟十三四歲還算小孩子,下地上工那真是有些看不過去了。村裏敢這麽幹的也就兩戶兩家,一戶人家是家裏沒了男人,小娃子又多,沒辦法只能多掙點,而另一戶則是重男輕女偏心的因素了,前者村裏人還會諒解同情,後者那是偷偷罵甚至當面諷刺的,可人家不在乎,你也沒辦法。)

大多數人家裏都有九到十四歲沒下地掙工分的娃,要是能去挖草藥,才可不是白得工分?偏偏沒法子,不收人了,只好叫他們去挖挖野菜撿撿柴火了。

Advertisement

現在大食堂解散了,自家開夥,那柴火也得撿起來,不然沒柴火煮飯了。

說起煮飯,就不得不提柴米油鹽醬醋茶這些調味品,村裏自打去年吃大鍋飯,那各家各戶基本沒怎麽再開夥,廚房裏的調味料就沒怎麽補充,突然間要自己做飯了,那缺的東西還是不少的。

好比如大鐵鍋。從前大家還有些鐵廚具,可自去年大煉鋼,那鐵具連同鐵鍋都收上去了,若不是家裏還有瓦罐,大食堂解散第一天就沒法子做飯。

沒有鐵鍋做飯也是極為不方便的,但是現在買一口鍋不容易,得有工業券,農村哪有工業券這東西,就算托人換來幾張,那一口大鐵鍋的價格也不是一般家庭能承受的,因而想要再去買一口大鐵鍋的家庭并不多。

但還是要買點鹽買點油什麽的,日子已經很艱難了,總不能連鹽都沒得吃。

于是找了個天氣好的日子,村子裏那頭大黃牛套上了牛車,載下坎山的村民們上鎮子去了。

鄒茜玲梁曉雪和顧一輝也去了,雖然鄒茜玲很抗拒坐牛車,可踏馬空間在她身上,不出去就沒有正當理由把大鐵鍋油鹽這些東西從空間裏拿出來,所以她只好出門了。

而顧一輝和梁曉雪純粹是周村長帶上的。除了要賣那幾大包草藥之外,還得談公社支援下頭衛生站的事。

簡單粗暴點說就是要從上頭要一批便宜的西藥針水。

周村長經歷過去年兩次‘落後村’的事情心裏有些抗拒跟上頭打交道,他又不能表現出來,便想着拉顧一輝頂上。經過這些日子的相處,周村長挺信服顧一輝這個只有十六歲的城裏娃,将他當作同輩那樣交往了。讓他去跟那些人打交道,他覺得是穩妥的。

至于帶上梁曉雪那是以防萬一,要是上頭要看看梁曉雪的真實水平,也好當場給證明一下,省的下次還跑來。

要知道從下坎山來一趟鎮裏不容易啊。

颠簸了四五個小時,牛車總算是到了公社那邊了。鄒茜玲這次有梁曉雪提前配好的暈車藥吃下去,倒是沒有再吐了,但是臉色依舊沒那麽好看罷了。

下了牛車鄒茜玲就跟顧一輝他們分道揚镳,各自處理各自的事情去。

鄒茜玲婉拒掉跟周紅嬸子他們同行的邀請,她根本不需要去供銷社買什麽東西,空間裏基本都齊全了,就沒必要再去浪費錢。而且她一個人行動比較方便。

首先先到郵局那邊寄了信件,唐朗要求寫信這回事她可沒忘記,既然來到了鎮上也就順手把信寄了。那信件是顧一輝寫的,寫完後就裝進了信封她也沒看,反正唐朗要的只是他們不離開村子,那誰寫信都一樣。顧一輝感覺生活那麽無趣,就給他添個筆友好了,多體貼。(顧一輝:呵,自己偷懶就直說。)

寄完信件後有些無所事事,也不是很想吃東西,便四處走走逛逛,等時間差不多了再跟他們彙合去吧。

而一邊顧一輝他們的進展卻不大順利,那公社的領導今個兒根本沒在,辦事員小哥讓他們把申請報告放下之後就請他們離開了。

周大平心裏有些失望,他以為最起碼能夠像顧一輝之前說的那樣,讓上級表揚一下他們為上頭分憂的态度,為人民辦實事的态度,沒成想這面都沒見着。

顧一輝和梁曉雪倒是沒什麽失望的,就從上次那領導鼓勵他們水稻‘放衛星’這件事就可以看出這領導是好大喜功之人,肯腳踏實幹實事,替老百姓着想?這有點懸。而且鄒茜玲也說過這個時候還不到上頭領導要推廣醫療衛生到農村去,公社這邊應該不會答應這件事。

不過草藥倒是賣出去了,收購站那邊将他們的草藥都收了,幾大包草藥處理得很好,雖然不是什麽珍貴的,但統籠也換了十四塊九毛錢三分。

真是十分便宜了。這是來自顧一輝和梁曉雪的想法。

而周村長卻覺得這買賣不錯,那草藥都是山上挖的,除了供給村裏人,還能賣出錢,真是無本買賣,心裏頭挺高興的,隊上賬目一直沒啥錢,能填充些是不錯的。

不過梁曉雪建議他把這錢拿去買些西藥,周大平卻搖頭了,因為這醫院的藥要是沒有醫生開的單子根本不能随意買賣。

梁曉雪倒是不知道這個,在現代基本的西藥都能在藥店裏買到。這裏的藥店只有一家中藥材的,西藥要去醫院,她以為有了村裏開的證明就能買了。

現在村子裏的衛生站主要靠那些中藥材,但是在梁曉雪看來西藥還是很重要的,西藥有時候比中藥要見效快,尤其是緊急情況,西藥的作用就能凸顯出來了。她身為一個醫學生,現在的村大夫,還是挺擔憂有天發生緊急情況因為沒有藥而耽擱了救治最佳時間和失去治療的機會。

而且她也是很想看看這個時候國家的醫療水平發展到什麽程度了,西藥,醫療器材,跟後世她接觸的有什麽大不同。

不過既然沒辦法,那只好先放棄,只是臉上不免有些失望而已。

“沒事,回去讓陛下想想辦法。”顧一輝趁周大平不注意悄聲安慰她。

梁曉雪聞言點點頭,鄒茜玲的主意向來比較多,沒準她有辦法。

鄒茜玲确實有辦法,身為資本家的孩子,在她看來百分之九十的事情都能用錢解決,弄一批醫療器材可能有些難,但是弄一批西藥和一批醫書,那難度确實是不大的。

不過不能在這鎮上解決,哪怕從村裏趕一趟牛車得四五個小時,可畢竟在一個公社,要是出了點纰漏容易惹上麻煩。

她得去外省,弄完就跑,行事小心些,跑路痕跡幹淨些,基本沒大問題,就算是後來出事,那她早不在那個省了,想找也找不到。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