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說要帶人看病不是虛的,沒有過多停留,第二天就開好介紹信搭車往京市走了。

考慮到治病身邊得有人,鄒茜玲讓周紅嬸子也跟上去了,不差這一筆路費了,不然到時候他們忙沒人照顧不好,也不方便。

鄒茜玲上火車前給梁曉雪他們去了電報,讓梁曉雪做好準備,到時候去了醫院能直接看病。

梁曉雪是醫學院優秀的醫學生,鄒茜玲相信她的實力,在醫院表現肯定也不錯,有這點兒關系在,找個适合的主治醫生應該不成問題。

好醫生跟最适合的醫生,這兩點概念不一樣,鄒茜玲在很多事情上都是通透又現實的人,能利用起來的關系絕對不會矯情清高說不要,更何況這事關到性命呢?

梁曉雪看着是個高冷的人,但是她其實不是哪種的大家以為的清高,鄒茜玲說的話她明白了,當天收到電報就去給施醫生說,她在醫院地位高,對她也不錯。

所以就去找她,說自己有長輩生病了,大概是個什麽情況,問她哪個醫生擅長這個病。

在醫院實習哪有不清楚醫院教授擅長哪一科的?還特意去找她問,隐晦地意思是能不能給個照顧,對待普通病人和打過招呼的病人總是有點兒不一樣,梁曉雪也不是要什麽後門,就是想更加盡心點。

當然,其實她是想來主這個刀,不過得先看看周大平這個情況,還沒見到人,不能夠立即判斷她能不能治。

施醫生也明白她的意思,問了大概什麽時候到,到時候會請擅長腫瘤科的趙醫生幫忙做個檢查,梁曉雪也可以到現場。

梁曉雪向她道了謝,這事算是初步解決了。

等到鄒茜玲他們到的那天,張思樂他們都過來接人,看到周大平那瘦削樣,沒有耽擱先給送到醫院去,早診斷早安心,接風洗塵飯随時可以吃。

梁曉雪收到了消息也在等着,見人到了立馬迎上去,辦手續這些活顧一輝都包了,周大平和周紅什麽也不用做,去見主治醫生就好。

趙醫生得了施醫生的囑托,病人到了便抽出空先過來看一趟,問了基本的情況,又讓梁曉雪看,再讓她做出基本病情判斷。

梁曉雪又問了另外幾個比較細的問題,得出了基本結論,對趙醫生點了點頭,趙醫生便讓護士帶周大平去抽血化驗,自己帶梁曉雪進了辦公室,讓她把觀察的結果說出來。

梁曉雪仔細闡述了她的觀察判斷,從趙醫生的滿意點頭的目光中确認自己所判斷沒有出錯。

“那讓你來主刀,你有幾分把握能做成這個手術?”

“八成。“梁曉雪斂了斂眉,其實這個手術對她來說并不難,難的是術後的并發症,藥物不夠後世有效,省城那邊會說手術風險大大概也是藥物問題,而且那個省的醫療水平确實要落後些。

梁曉雪到那邊把結果提前取了出來,看了看,把自己的治療方案寫出來給趙醫生呈了上去,趙醫生沒有立即給她答複,讓病人先去輸個液,他拿着梁曉雪的方案給醫院另外幾個同樣對此病例的醫生看。

“是個有本事的。”這是那些醫生們看完後得出的結論。

這段時間梁曉雪在醫院的實習讓大家看在眼裏,幾乎所有醫生都認為她比那些畢業生還要厲害,甚至正式上了兩三年班的醫生都比不過她。而且她總是能通過中醫來判斷病人的病情,得出的結論跟他們依靠機器得來的差不離,甚至術後的恢複也會給出中藥的藥方,還是十分有效的那種。

說實話,他們決定完全可以讓她提前畢業到醫院來,或許比起學校的理論實習,醫院的真實操作更适合她,沒人會懷疑她是天生吃這碗飯的,在醫學上,她這個年紀說句少年天才也不為過,假以時日,所取得的成就必然會令人矚目。

最終梁曉雪破例獲得了周大平的主刀資格。

手術前一周她給準備了藥膳讓周大平調養。

梁曉雪有感覺到她的金手指正在升級,除了草藥知識的辨認,現在慢慢連望聞問切,藥方,藥膳都漸漸開發出來。她猜測這大概可能跟她看診病人的數量有關,在穿越山待的那一年與世隔絕,就只有基礎的辨認藥物知識,後來在下坎山村做了赤腳大夫後,慢慢地就有基本的看病知識,在大學時她也經常會出去看診,越是接觸更多的病人,就越是發現自己的知識越發淵博,就像升級打怪的過程。

這樣的天賦實在太過厲害,讓梁曉雪覺得自己目前做的還是不夠,不由得想要加快往前走的步伐,盡管很多人認為她已經走得很快了,然而如果他們知道她有這樣厲害的天賦,大概就不會這樣想。

因此,在這次實習結束後,她打算開始新的征程——制藥。

這是這段時間在醫院實習得出來的深刻結論,中國的藥物市場實在太過空白,依賴進口的藥物實在太多,藥物的缺乏也是很嚴重的,很多時候不是手術不行,而是後續藥物不行,讓術後并發症奪取了患者性命。而有些病情在後世壓根不用動手術,藥物到位就能夠控制甚至治療痊愈。

梁曉雪有預感,她的金手指能夠幫助她在制藥這一行取得成果。

當然在這之前得把周大平的手術給完成了,他雖然看着被病痛折磨得不行,但是之前開得西藥并不是全然沒有效果,病情沒有加重,良性又是初中期,不難解決。

給他吃了這個定心丸,周大平心裏的壓力驟然減輕,哪怕前期鄒茜玲安慰他,但是到底比不上專業人士,而且讓梁曉雪主刀也說明其實情況并不嚴重,真嚴重不會讓她來。

于是在沒有壓力又好吃好喝的藥膳調理之下,周大平的術前準備十分好,比預期提前兩天進了手術室。

這不是梁曉雪第一次拿手術刀,但是在這個世界這個級別的手術是第一次主刀,要不是她本人十分優秀以及在醫院挂了主任級別職位的施醫生撐腰,她也沒辦法來主這個刀。而且那天趙主任還在現場做救火手,準備當有突然情況時立即補上。真是很看重了。

好在梁曉雪沒有辜負這一次機會,她全程是十分冷靜地又強大的,一絲不茍沒有任何差錯,拿起手術刀那氣場就跟平時不一樣,莫名令人信服,就像手術臺上的王者,運籌帷幄股掌之間。

非常成功地一次手術,五個小時之後全身麻醉的周大平被推出來手術室,周紅嬸子立即迎上去,得到‘手術成功’的确認之後眼淚都留下來了,嘴裏不住地感激和慶幸。

不過梁曉雪沒有掉以輕心,術後還要觀察24小時,這段時間也尤為關鍵。

在辦公室将就休息兩小時恢複體力和精力後,又繼續密切注意周大平的情況,随時做好應對突發情況。

到底也是夠幸運,沒有突發情況,甚至連術後的并發症都沒多少,只要後續調理得當,基本不會再有複發的可能,餘生跟個正常人也沒差別了。

因為這一場手術,梁曉雪不僅在她的實習履歷劃上完美句點,更是獲得了京市最好醫院的正式工作機會,沒有人覺得她還需要繼續進入學校學習本科知識,尤其是在得知她已經完成五年理論知識學習并且期末跳級考試考了優異之後,都認為可以提前結束學業。

不過梁曉雪拒絕了這個機會,她把這個機會換成了讀博。華國是個講究實力的地方,履歷也很重要,醫科大學的博士生并不好考取,它每年會有公派出國機會,還能參與項目研究,如果足夠優秀,申請獨立的項目研究機會也不是不可能。她目前需要的是實驗室和資金,而不是一份工作。

施醫生特意請了梁曉雪進辦公室談,她很好奇她做出拒絕工作的理由是什麽。雖然說一開始她是受她兒子洛懷宇所托才對梁曉雪關注起來,但是現在她對她的喜愛不關洛懷宇的事,她是純粹欣賞她的天賦和工作态度與實力。

經過這段時間的相處梁曉雪也大概明白了施醫生的為人,而且看得出她對自己的欣賞,也沒有瞞着她,“在進入學校之前其實我是希望早點出來工作的,因為這樣才能夠把我所學的都運用起來,但是慢慢地在醫院實習之後,我才發現自己現在所學的完全不夠,如果我現在就出來工作,也只是個小醫生。學校跟醫院不一樣,我想走得更好更遠,還不能就這樣出來。”

她這番話聽在施醫生耳朵裏其實很直白,她明白梁曉雪的意思,正是因為明白,才更加欣賞她這份通透和野心。

這所醫院是京市最好的醫院,也可以說是全國最好的醫院了,裏面聚集了多少專家大拿,又有多少天才醫生也在這裏,梁曉雪在衆多實習生中是優秀的,但是在衆多專家教授面前,這點優秀就不夠看。她現在進來最多的可能就是替這些專家教授們分擔工作量,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去研究去做項目。她想要參與那些項目甚至獨立申請項目,沒那麽容易。

但是要是在學校就不一樣,她比百分之九十的學生優秀,毫無壓力碾壓同齡人,教授們對她又喜歡,就會更多關照,塞進自己的項目研究不是沒可能。甚至大學更要寬容,她只要表現得足夠優秀,獨立申請項目也比在醫院容易多了。

現在獲得醫院的工作機會,比起日後真正有了成績再進來,兩者是完全不一樣的。

說到底這個選擇是看她的見識和野心。事實證明她有遠見,也很有野心,至于匹配得上的實力,那要看她自己了。

“我認識一位挺适合你的教授,我會給你寫封推薦信。”最後,施醫生這樣說道。

梁曉雪嘴角帶了笑容,“多謝施醫生。”

--------------------

作者有話要說:

每當涉及專業知識,請當我胡說八道謝謝(尴尬又不失禮貌地微笑)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