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徐志明每日忙個不停, 終于在過年前,将事兒都安排好,提着發下來的福利回了牛家村, 剛進門就看到了自家表姐正在教他娘織毛衣。他打了聲招呼,沒打擾她們, 提着東西去安置,順帶抓了把奶糖遞給正在門口玩耍的兩個外甥。
團團和圓圓不是第一次吃到奶糖了, 沒有了以往的興奮和渴望,反倒是湊到一起,商量着到時候要帶回去分給誰。
徐志明看着兩個小腦袋湊在一起叽叽咕咕的, 有些好笑。以往他甚少在家, 部隊裏頭都是大老爺們兒,對于這兩個有血緣關系的外甥就格外的寵愛些。他還留了一整包準備到時候帶去柳家村哄哄陳梓淳這個幹女兒。
牛蘭芳難得回趟娘家,自然是要多住些日子, 她姑姑, 也就是徐志明的娘牛福娘就抓着她讓她教自己織毛衣。
牛家村的人種桑養蠶, 養羊不過是業餘,從前積攢下來的羊毛都是賣給鎮上的羊毛作坊,價賤,聊勝于無而已。如今就不一樣了, 婦人們學着自己洗幹淨處理好, 用紡線機器處理成毛線, 再織成毛衣,那可是防寒的好物。
至于成品拿去賣的也不在少數,多少算是有了新的收入,大家都像得了新玩具一般,樂在其中。
牛福娘從前就喜歡折騰這些東西, 往常的羊毛也嘗試過自己處理,學着別人做羊毛氈,手藝是人人稱贊的。如今織毛衣,她上手的速度也是極快。
兒子去了鎮上成了車隊的小隊長,她是又自豪又愧疚,這些年因為兒子當兵的津貼時常不能按時發放,她自己靠着兄嫂,過得拮據,想給他辦些個什麽像樣的東西也是無能為力。如今兒子退伍回鄉,好歹是混成了公務員,有了穩定的收入和讓人羨慕的福利待遇,她高興極了,就想着給他盡量添置。
而毛衣,大抵是她這個做娘的能想到的最好的好東西了。
原先她跟着村人學習,只會些皮毛,簡單的針法學之後,自己摸索了配色,如今牛蘭芳回來,當然是要着重請教。聽說柳家村的人會好幾種針法,變換着,單色毛衣也能織出不一樣的感覺來。
眼看着這日子是越過越好了,牛福娘原本常常皺着的眉頭也松散了許多,只是痕跡再也抹不去。她一邊忙活着,一邊跟牛蘭芳說道:“說起來你們村這個姑娘還真是厲害,從前也只是聽說過,還真沒人把這技術多傳播出來。”
不僅僅是敬佩柳明月的手藝,還有她的這個心性。要知道,她拿着這技術自己做生意,那能掙的可不是一星半點,若是能幹些的,發財也不成問題。
牛蘭芳倒是同意這話,“她不是個小氣的,平日裏問她,只要她知道的都會說。我那妯娌年前就照着她教的法子做了許多糕餅到鎮上老三那兒寄賣,掙了老不少呢。”連她這個只是時常搭把手的都分到了錢,可想而知那收入。
今年家裏頭的日子好過了許多,牛蘭芳回娘家住的時間也就長了些,不過過完年她就不回來了,嫁到隔壁鎮的小姑子肯定會拖家帶口回來,徐燕要回娘家,她得留在家裏頭幫忙。雖說柳大娘還幹得動,可她們做媳婦的也要有所表示。往年都是輪流,正好今年到她了。
“這日子是越過越好咯。”想到兒子今天提回來的東西,還有每個月發下來的工資,牛福娘心情也是很好的,“若是有遇到合适的人,可得給你表弟留意着,他都多大年紀了,還不成家,也不像話。”
這是她一直記挂着的事兒了,以往是家裏頭太窮不好提,如今眼看着穩定下來了,這事兒也該提上議程了。
牛蘭芳笑着打趣了幾句,等徐志明将東西放好,給水缸擔了水,砍好了柴火,眼看着也要到晚飯時間了。她不好再留,直接回了娘家,“還得回去陪我娘吃頓飯,明兒就得回家去了。”她婉拒牛福娘的邀請,帶着兩個孩子回娘家。
徐志明提着兩條肉加上兩包奶糖遞給她,“姐,這些你帶回去,一份給舅舅,一份帶回家去。”他搔了搔腦袋,“等初一的時候我再去給姐夫拜年。”
估摸着今年他還得多去柳家村,畢竟認了陳梓淳當幹女兒,又跟老陳頭投契得很,還是得上門拜訪一下。再則,他有些工作上面的事情要請教一下老陳頭。說到底,作為一個常年在軍隊待着的人,徐志明在為人處事上面,到底不如那些老油子,還是有些吃力的。
馬上就要過年了,籌備好的新年裏也在昨天之前陸陸續續送出去,接下來這兩日,柳明月的重點都放在家裏。
盡管回鄉的時間不長,可家裏的衛生還是要從裏到外都再清潔一遍。陳梓湘帶着陳梓瀾負責自己的房間,姐妹倆有商有量,倒是也忙得過來。陳梓旻的房間叫小祥接手了,其他人各自負責自己的房間,除此之外,廳堂和廚房也是重點。
大掃除繼續進行着,廚房的火也沒有停過,從早到晚都在忙着,為新年的到來做準備。倒是不僅僅是她們,整個村都被肉香彌漫了,而除夕這日停下了大雪,也把年節的氛圍推到了頂點。
除夕這日,秦嫂将已經準備好的東西都端出來,打發孩子們早早洗漱好換上新衣裳。正廳被改造好了以後,壁爐燃着便暖烘烘的,桌上的菜越來越多,直到老陳頭将火鍋的小爐子放在中間,并将盛着已經熬好的湯底的鍋放上去之後,孩子們都自覺地圍了過來。
這些日子他們漸漸習慣了這種吃法,每每都能找到不一樣的感覺,不僅僅菜品不斷豐盛,連蘸料都整出來好幾種不同的花樣。柳明月給陳梓淳帶上圍兜,往她的小碗裏頭裝進去兩顆魚丸,“還燙着呢,晾一會兒再吃。”
然後也不管她用手還是用勺子,自顧自地将其他東西準備好。
老陳頭拉着小祥往門窗上貼彩,倒着的福字和提前剪好的窗花,為這個家添了許多年味兒。門口的對聯是老陳頭去鎮上請人寫的,字跡端正工整,算是過得去。祭拜陳家祖先的事兒因為這一場雪一推再推,估摸着年前是去不成了。
柳明月幫着秦嫂在蒸好的饅頭上印了紅點,白胖胖的饅頭被添上了幾分喜氣,柳明月感嘆道:“很久以前我也常常給我娘幫忙,進了陳家之後就再沒試過自己動手,如今倒是有種重溫舊日情懷的感覺。”
她笑着說,可秦嫂總覺得她的笑容裏有些許緬懷的意思,“新年新氣象,都會越來越好的,也別太在意這些過往了。”
前些日子村裏頭的人分了錢,她也拿到了柳明月承諾給的那一份,盡管份額有變化,可這數額卻讓秦嫂的心徹底安定了下來。按照這個樣子慢慢積攢,等孩子長大了,她肯定能給豆子出一份不菲的嫁妝,給杆子攢下來成家立業的錢。
而在柳家村越住越久,她也慢慢地将自己融入這個村裏,偶爾跟村裏頭的婦人們湊一起時,說的除了家長裏短就是展望未來。她已經習慣了如今的生活,也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也是,這日子肯定是越過越好的,你也別太累了。”她盤算着等開年了以後,要叫陳梓湘和陳梓瀾向豆子學習,多給家裏頭做貢獻,承擔一些家務活。或者可以借口作坊的活兒太多,請一個村裏頭的婦人幫忙搭把手,順帶也能給秦嫂分擔一下。
當然,想是這麽想着,真要做還是有難度的。畢竟如今是敏感時期,若是叫人給貼上一個老財主家才請幫工的标簽,那才是真的麻煩。
被體恤就是件很讓人高興的事兒,秦嫂不是第一次聽到這話,可每每還是會覺得心中一暖。“這些活都是做慣了的,小祥特意砍了許多柴火,壁爐邊總會暖着水,也不怕動着手,倒是也無妨。”
冬日漫漫,唯一害怕的不過就是用冷水會長凍瘡罷了,若是這個後顧之憂沒有了,那家裏頭的這些活其實也不是很難。
相對比村裏頭那些又要下田又要忙家務,還得照顧孩子的女人,她已經算很好了。尤其是自己手上還會定期收到錢,孩子們也能跟着讀書習字,有良好的成長環境,秦嫂知足。
“這個家也真的是多虧了有你們。”柳明月感嘆道,上輩子也是如此,即使陳家沒了,即使日子不好過,他們都一同攜手走了過來。“我先把這些端出去,你也別忙活了,估摸着能吃了。”
炭火一直不停,鍋子早就開了,陳梓湘他們早就吃出了經驗來,這會兒将耐煮的蘿蔔玉米往下放,等着水開了放肉呢。
切成薄片的嫩牛肉是最受歡迎的,羊肉也不錯,柳明月用蝦肉剁成了蝦滑,做了蛋餃和肉卷,還有各式各樣的丸子和菜蔬。素菜品種也多,光是豆腐都有好些花樣,有嫩的老的,凍的炸的,吃出了不一樣的感覺來。
年前存下的菌菇泡開了也是能煮,還有用菌絲培養出來的鮮菌,加上淮山片,蓮藕片及莴筍片等等,顏色各異,琳琅滿目。
等人都齊聚在餐桌前時,柳明月特意端起了酒杯,“來,我們大家碰一碰,除夕這頓團圓飯吃完了,新年就來了,新年新氣象,希望明年大家都順順利利,健健康康的。”
孩子們喝的時柳明月特意用雪梨和草莓榨的果汁,裏頭加了些冰塊,配着鍋子吃是正合适的。柳明月她們杯子裏頭的時枇杷酒,而老陳頭和小祥就是酒坊出的桃花酒了。
上回酒坊出酒後,柳明月就自己泡了些果酒,那會兒正好是枇杷的季節,只可惜,銀柳鎮并沒有産枇杷,還是老陳頭跑了趟省城才帶回了一些。這會兒枇杷酒是能喝了,辛辣中帶有枇杷的香甜,倒是叫原本不好酒的柳明月都歡欣雀躍。
只不過這純糧食釀出來的酒度數可不淺,一杯下去,柳明月整個臉都紅了,她趕忙夾了塊肉壓壓味兒。
“新的一年,希望大家都心想事成吧。”老陳頭也舉了杯,自己飲盡,“大家都來說一說新年的寄語,然後吃完飯就給你們發紅包!”
說罷,幾個孩子都很捧場地歡呼起來,連小祥和阿香也高興不已。他們是到了柳家村才知道,原來無論年紀,只要沒結婚,都能從長輩那裏領到紅包。明兒就是去外頭,遇到了親近的長輩肯定也會給分一個紅包,錢多錢少沒關系,沾沾喜氣。
柳明月也挺高興的,畢竟,今年經歷的實在有些多,能夠在柳家村如此順利地安頓下來,她也是很意外的。如今一家人都在一起,開開心心吃着鍋子準備迎接新的一年,日子肯定會越來越好。
除夕就這麽過去了,新的一年到來,新年新氣象,也代表着他們的新生活開始了。
三年兩年的就這麽眨眼過去了,在柳明月自己都沒察覺到的時候,新的政策就下來了,她才恍然,日子過得真快。
經過這麽長時間的經營,柳明月帶着陳家的四個孩子在柳家村紮根下來。陳梓湘和陳梓瀾已經适應了如今的生活,在學校裏頭表現也很不錯,豆子差一些,去年留了一級,跟陳梓旻成了同學。
陳梓淳和杆子懂事兒了很多,已經不需要大人時常看顧,盡管家裏頭嬌慣,畢竟長在農村裏,耳濡目染,多多少少有些影響。像小小年紀的杆子已經會幫忙喂雞,柳明月織毛衣的時候陳梓淳會幫着纏線等等。
兩個小的對于以前的生活并沒有太深的印象,柳家村的安逸生活讓他們忘卻了以前的事情,并且因着哥哥姐姐的緣故,在村裏得到了很好的照顧。偶爾出去玩了,也是衆星拱月的狀态,他們并不承認是因為兩人口袋裏總會有好吃的。
秦嫂倒也罷,她只想好好把兩個孩子養大,也沒有多少想要改變目前的生活。阿香不同,她十七了,這兩年一直養蠶,光是她自己一個人的收入就能養活一個家了,端是厲害。村裏頭對她展露了意思的人家可不少,柳明月也留心着呢。
可最讓柳明月高興的是陳梓旻的病情随着時間的流逝漸漸轉好,有痊愈的跡象。醫生都說了,只要按着這個進度,不用多久了他就會完全好起來,分析原因的時候并沒有給出确切的答案,可能得益于柳家村的這個環境,可能得益于上學後老師同學的幫助等等。
總之,就是好了起來就對了!
小祥的醋坊也穩穩在鎮上紮根下來,老陳頭有門路,并不是很愁收入的問題。他最近正在發愁的是小祥的婚事,他十八歲跟着他們到了柳家村,如今也二十一了,既然立了業,也該成家了。知識這人選,的确也不好挑。
他看上的,人家未必看得上小祥這種外來戶且家庭關系如此複雜的,那些上趕着來的,奔着物質條件的,老陳頭又看不上,真可謂是甜蜜的煩惱。
至于柳明月自己,倒是沒什麽多大的變化,日子平淡如水,遇上的極品很多,都被她一一化解了。
眼下她在這十裏八鄉都有些名氣,只是都好壞參半就對了。
新政策下來,國家要整合私人企業,進行改制。鎮上的私人店鋪都要整改,尤其是那些紅色資本家們,穩定了兩年的銀柳鎮似乎又開始要有了新的動蕩。
作者有話要說: 感謝在2020-01-11 11:57:01~2020-01-12 02:09:00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打醬油 1個;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