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劉大妮對柳明月并沒有過多的了解, 雖然兩人是同一支出來的,可她跟柳枝有過幾次龃龉,平日裏素來不親近。柳明月再次回村後, 上門拜訪時,她也不會多熱情, 冷眼看着的樣子也叫人挺有距離感的。
柳明月也不是那種會上趕着跟她打交道的人,索性就減少了往來。不過她跟常丹還是處得不錯的, 一來一去,好歹對劉大妮有了一定了解。
再加上常丹的兩個孩子都送去了上學,柳至坤跟陳梓旻處得來, 柳春燕跟豆子也有話聊, 陳梓湘她們倒是沒看出來排斥,算是默許了他們加入自己的小團體了吧。兄妹倆時常回到他們家來玩耍,跟柳明月也熟悉。
在村裏頭住了三年有多, 該了解的大多數都了解了, 柳明月覺得若是小祥能相中對方的話, 也算是天賜良緣吧。
拖拉機進村自然是引來了大家的圍觀,聽到聲響的人一波接着一波來,都圍着這個大家夥看,興奮極了。小祥這一路學習, 已經大致摸清楚怎麽開, 車上擠滿了人, 他也不露怯,慢慢開着車圍着村裏的曬谷場轉,讓大家過過瘾。
柳明月在後頭看着,沒有上前去湊熱鬧。阿香倒是挺想往前湊,奈何擠不過別人, “這車可真的是厲害,跟城裏的小汽車似的,都是吃油的?”她好奇地向柳明月發問,在她看來,柳明月簡直無所不知。
“這個叫拖拉機,要不是因為陳叔有關系,咱們村還輪不上呢。”旁邊有人就補充道,一副傲嬌的樣子,不知道的還以為他是老陳頭的什麽人,這麽為他說話,“銀柳鎮也是去年才買了兩輛充門面呢。”
說起這個,大家都挺驕傲的,要知道,這可是實力的最好證明了。
而且,柳家村雖然靠山,可田地還是比較平緩的,除了少部分坡地改成梯田不能用機械化之外,剩餘的都改造過,這拖拉機買回來了,就大大解放了人力。以往靠着牛馬,這下可好,有了拖拉機,人都能省好些力氣。
套上農用輔助工具,無論是播種還是收獲,拖拉機顯然都是個好東西。更何況,平日裏還能載人載物,比不上大貨車小汽車,可也比牛車馬車要好很多,更別提很多人其實還是步行呢。
若是趕上天氣不好了,這就有大用處了,無論是對于農事還是對人。
“也不僅僅是陳叔的功勞,其實這是國家政策支持的,要大力發展機械化,聽說是國家機械廠新研制的産品,在農村推廣呢。”被柳明月這麽一說,買了這臺拖拉機的他們這也算是支援國家建設了。
阿香倒是沒什麽感覺,純粹覺得新奇而已,在邊上一直盯着看,躍躍欲試的樣子,叫人忍俊不禁。
柳明月打趣道:“要不給你定了柳泉得了,聽陳叔說了,接下來這拖拉機是要叫他學着開。若是你定了他,以後就都能蹭着車坐,多好啊。”說罷,看着阿香等着她反應。
這是開玩笑,無疑也是試探,要知道,村裏頭跟阿香處得最好的就是柳豆,而柳豆的哥哥柳泉似乎就對阿香有不一樣的感覺。偶爾她看到兩人相處時的樣子,總覺得有那麽一絲絲不同。
只可惜,柳泉的爹媽似乎不大看得上阿香。柳明月不認識柳泉的爹,沒多少交集,隔得有些遠了,可柳泉的媽是後媽,他親娘在生下他和柳豆之後就去世了。後媽進門後還生了倆孩子,家庭負擔挺重的。
不過柳泉是個好孩子,自己上進不說,人也穩重可靠,是村裏頭比較拿得出手的小夥子了。再則,他還有有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立着呢,後媽也不敢太過分。
阿香可不管柳明月的打趣,這也不是第一次了,“那不能夠啊,這眼看着人家都開上拖拉機了,上趕着找他的肯定多,我哪裏能跟那些小姑娘比。”
要她說,自己不嫁也挺好的,像柳明月如今這樣的日子,才是她向往的。阿香就想好好掙錢,以後在村裏頭分塊地起個房子,然後自己過生活。若是怕年紀大了沒人養,學着柳明月這樣,養幾個孩子就成了。
她都細細了解過了,柳家村的人是聚族而居,再窮再難,有大家搭把手,幾乎沒有人會把自家的孩子送人。可外頭不一樣,就算是牛家村那種相對富裕的地方,偶爾還有一兩個棄嬰出現呢。要是怕麻煩,直接從孤兒院找一個也是可以的。
柳明月是不知道她盤算着這事兒,要不然肯定會給她洗腦的。
見阿香不以為然的樣子,也是挺無奈的,“你都十八了,其實這件事的确是可以提上議程的了。也不着急一定要馬上結婚,可以先處着,有了感情基礎之後再結婚,這流程走下來,沒個三兩年估計也是不成的,到時候你都二十一二,不是正好合适。”
反正若是叫柳明月說,這個年紀是正合适的。以阿香如今的情況,有個人陪着她成長經歷,總比以後她成熟穩重了再找要容易很多,而且也更容易培養出真感情。
她是真的不希望阿香步自己的後塵,若是可以,有個正常的戀愛經歷,正常的婚姻,然後生兒育女,柳明月覺得就挺好的。
“那您怎麽不找一個?”阿香也不是第一次問,可是第一次這麽認真地問,倒是叫人無法拒絕。她看着柳明月,似乎很想聽到她的回答,又似乎不想……
柳明月看着那邊喧鬧的人潮,回過頭對阿香笑了笑:“因為已經沒有當初的那份心思了,我如今就是找,也很難找到各方面都合适的人了。可若是找了以後生活比如今的境遇還差了,我又為什麽要找呢。”
這就是兩難,或許有的人會說是高不成低不就,可柳明月更願意認為,是她自己不願意。
但她跟阿香是沒有可比性的,柳明月摸了摸阿香的腦門,“你要知道,結婚這件事,只有經歷過了,才有資格說好與不好。我就是不想你年紀大了再後悔從前沒有嘗試過這件事,沒有為人妻為人母。”
“那也不着急,小祥哥比我大三歲,現在才開始找,我也要等等。”阿香不以為然,很随意的揮了揮手,“行了行了,先不說這個,我去試試是什麽感覺。”說完,擠着往前去,排着隊往前,準備到拖拉機的車鬥試試。
柳明月有些好笑的搖搖頭,這就還是個孩子。
她剛想往回走,那邊正好就遇上了劉大妮帶着她侄女。柳明月細細打量那姑娘,直把人看到臉都紅了,才出聲招呼到:“大伯娘,這是你娘家侄女吧,長得可真的是标志。”看着就是個小美人兒。
當然了,以如今農村人的審美,是稍微瘦了一些,不過叫柳明月看來是正正好。在秦嫂說完之後,她還未來的及上門問問情況,這會兒見着人了,倒是心動了。
劉大妮笑着将侄女推了推,“是啊,今日正好來家裏認認門,等小學開學了還得在家寄住一段時間,等學校的宿舍建好了再搬進去。”說着,給侄女劉婷婷介紹柳明月,“這是你明月姐,都是自家親戚,往後常來常往的,走動也方便。”
“是啊,我家就在那一塊,有空來家裏玩兒。”柳明月就這麽随意招待了一聲,便跟劉大妮說話了,“今兒孩子回來,這午飯還要趕緊回去幫着準備呢,晚點我上您家去一趟。”
劉大妮點點頭,“成,那就晚上再說。”反正她就是這麽個意思,但是自家侄女也是個好的,不必要上趕着。
柳明月目送她們離開之後才轉頭回家,周六下午和周日都是休息日,等會兒孩子們就要回家了,做這麽一大家子的飯菜可不容易呢。
如今學校的制度一再完善,每周都有休息的時間,老師會将作業留得多些,但是也給大家喘息的機會。再加上寒暑假,寒假是避寒且能在家過年,時間短些,暑假自然是避暑,還有秋收等。
這些假期也給了他們更多的自由度,大家都一致認為,讀書就是去享福了。随着收入的增加,好些人都打算接下來将自己的孩子送到邱家村在建的學校裏,希望他們能好好學習,争取以後得個正式的崗位。
要知道,柳家村酒坊裏的兩個小會計員,就是因為書讀得多了些,比常人更聰明些,才能打敗那些人獨攬兩個正式工的崗位。而且,這會計每天就坐着寫寫算算,風吹不着,雨淋不到,讓這些常年在田地裏忙活的人就很向往。
等小祥終于應付完那些趕上來湊熱鬧的人回到家時,柳明月與秦嫂已經把飯菜都準備好了。
“小祥,你騎着單車去看看,怎麽這麽晚了還沒回來。”柳明月看了看邊上挂着的鐘,距離學校放學的時間已經有一會兒了,按理說應該到家了才對。
外頭走進來的老陳頭正好聽到她問,阻止了小祥,“不用去了,馬上就回來了。我剛剛在村頭遇上他們了,可能是覺着新鮮,正在拖拉機邊上玩兒呢。”他将自己帶回來的東西歸置好,掏出來幾只玻璃管,“這是你讓買的,好好收着。”
柳明月沉迷于制作各種護膚品,正在興頭上時,想到一出是一出,老陳頭今日去省城提車,正好給她帶了些緊缺的材料。
說起來柳明月喜歡的東西多了去,一開始來了柳家村就帶着徐燕和陳梓湘做點心。後來兩人學會了,她反倒是迷上了織毛衣,把家裏頭這些人的都準備了以後,興致漸漸散去,開始折騰別的。
後來又做了羊脂皂,養了蜜蜂,各式各樣的腌制産品,甚至迷上了種菜種樹種花。從來只有你想不到的,絕對沒有她不能折騰的,更重要的是,還都稍微折騰出了一些名堂來,叫人沒辦法指責。
這種三分鐘熱度的性子其實是老陳頭非常不喜歡的,可他也看出來了,柳明月已經沒辦法改。後來他見孩子們也沒受什麽影響,漸漸也就不糾結了。
如今看着,她這麽折騰,也的确為家裏添了不少的樂趣。方便生活的同時,也是叫孩子們學多了許多技能,然後就是落魄了,靠着這些手藝也能生活好。又或者說,正式因為她的這種生活态度極大地影響了家人們,才讓大家這麽快地融入到柳家村的生活當中來。
尤其是孩子們。
陳梓湘帶着弟弟妹妹們一同回家,後頭還綴着好幾個小夥伴,柳明月也不見外,更沒有被蹭飯的不開心,讓已經墊了肚子的秦嫂幫忙再蒸了好些粽子,又從廚房端出來一些前兩日做好的糕點,招呼大家吃飯。
因着清明的時候做了許多粽子,所以今日就簡單地炒了個青菜,煎了蛋餃加了紫菜煮湯,搭配有甜有鹹的粽子,也算是豐盛的一餐了。
柳明月從來不會在吃方面虧待自己,上輩子她經歷過苦日子,很清楚若是不好好對待身子,以後老了各種毛病就找上門了。再加上孩子們如今都在長身體,她盡量做到營養均衡,每頓都有菜有肉,每天都有蛋。
如今家裏養着十幾只雞,大大小小都有,每天收到的雞蛋不少。鴨子也有幾只,鴨蛋一般就是腌起來,還有兩只大白鵝看家,鵝蛋沒人吃,便都是換給村裏人。沒有養豬,但是種了許多品種的菜,四季不缺且能換口味,不怕膩。
每年她都會買兩頭豬殺了做臘肉和臘排骨,臘腸,除此之外,還有臘雞和臘鴨等等,加上村裏頭的池塘出的魚做的臘魚,以及山上采摘搜集的各種幹貨,反正絕對不會虧了自己的胃。
隔段時間就能吃一只雞,偶爾會買鮮肉,這樣的生活水平在村裏頭絕對算是頂尖水平,偶爾陳梓湘她們帶人回家,都會事先打招呼,生怕自家過好的飯食會吓到別人。
像今日這粽子,除了放紅糖蜜棗的甜粽子,還有放了鮮肉板栗、香菇和綠豆的鹹粽子,用不同顏色的線紮着,很好辨認。柳明月招呼兩個臉生的孩子吃,給他們裝了碗湯,“可別客氣,敞開了吃就是,不夠還有呢。坤哥兒和燕子是常來,不用阿姨招呼,自己動手哈。”
“姨,這是我同學樂鳴和她弟弟樂理,剛剛調到我們班上的。他們爸媽出差去了,家裏沒人。正好他們也沒見過農村的生活,我就邀請他們一起回來,正好她跟我們睡,樂理跟旻哥兒一起睡。”陳梓瀾給樂鳴遞了個鹹粽子,“後天跟我們一起去上學,估計到時候他們爸媽就回來了。”
柳明月倒是不介意,“成,那你們可得好好招待,玩歸玩,作業也不能忘了。”說罷,也不管他們,開始給淳姐喂湯。
可能是因為曾經落水的緣故,陳梓淳要比家裏其他孩子更容易生病些。柳明月從徐燕那兒打聽了個偏方,說是用人參炖了瘦肉,隔日吃一次,只喝湯不吃肉,連續一個月,能改善體質。她找了大夫問過了之後,就開始給陳梓淳張羅起來。
這是最後一次了,眼看着陳梓淳的臉色越來越好,她心情也越來越好。不過這東西的确也不是特別好吃,而且連着吃了這麽多次,不喂的話,陳梓淳根本就不會吃。
“那我肯定記得的,上回忘了做被老師罰了,可丢死人。”陳梓瀾回想起自己那天被罰着站了一節課,下課後覺得所有人都在議論她。那種羞恥到恨不得找個地洞鑽下去的感覺,到現在都還記憶猶新。
有了那麽一次經歷,如今對作業可上心了,每每下學回家,都是先做了作業再忙其他事兒。
她話音剛落,大家就開始笑,也開始敞開了聊自己的事兒,叽叽喳喳說着什麽時候被罰,什麽時候被誇。大人們就在邊上聽着,也不插嘴,杆子和淳姐也聽得津津有味兒。
等翻過年他們也能去上學了呢,受哥哥姐姐們的影響,兩個孩子對校園生活還是格外向往的。柳明月自己不大愛學習,但是不妨礙她喜歡學習好的孩子,每次考試完,都會依着成績給發獎勵,良性循環,反正她家學習氛圍挺好的。
吃完飯,幫着收拾了碗筷,柳明月就打發他們去後頭房間玩,自己跟老陳頭開始商量小祥的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