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黛玉帶着人離開後,楠笙又吩咐了向蘭去府外提份餐食回來,這才朝着鴛鴦所在的方向走去。

榮國府的夥食多以渾腥為主,肥雞大鴨子,濃油醬赤的。對消化系統不錯的人,絕對是享受。但日複日的這麽吃着,像楠笙這樣從十五歲起就沒資格挑食的人都有絮煩的時候,更別提黛玉這樣脾胃薄弱的人了。那也就怪不得黛玉十頓飯裏有五頓不吃,剩下的五頓還吃不飽,最後生生将身子骨熬壞了。

很多小說裏都說在榮國府裏給黛玉弄個小廚房不叫黛玉受委屈,來京城前,楠笙也是這麽想的。來了之後才知道這事操作起來難度相當的大。

黛玉是表姑娘,她是表姑娘的表姐,兩人皆是客人,又都是晚輩,這樣的要求張不開嘴。

異地而處,你母親病逝了,姥姥擔心你父親照顧不好你,心疼你,片舔犢情深的将你接舅舅家生活,你來就要這要那的打你姥姥的臉,這合适嗎?

就算是開張嘴了,以榮國府主仆的嘴臉指不定又要傳出她們表姐妹什麽難聽的話了。在現代她都要在去上學前買家電堵親戚的嘴,到了更注重名聲的古代,哪能真的不管不顧呢。

時占了上風,是氣順了。可以後的日子不過了嗎?

但過日子也不能前怕兒狼後怕虎,将就這種事情時半會兒的還能忍,時間長了,誰受得了呢。

于是思來想去,楠笙便讓人在後街租了間院子。安排了林家下人在那裏做些淮陽風味的餐食,然後打點了看門的婆子,日常由丫頭提進來。

當然,為了不打賈家的臉,她們更多的是拿銀子給榮國府竈上的廚娘,讓她們給做些清淡的送來。所以府外林家的家仆送進來的大多是羹湯粥品或是黛玉家常愛吃的炝拌小菜和點心。

她們這次進京,楠笙帶了莳珊和向蘭以及石玖夫婦。黛玉除了那位王嬷嬷,還帶了雪雁和四個大丫頭以及兩戶家仆。

不過石玖夫婦和林家的家仆都沒進府,石玖夫婦按着楠笙的吩咐在京城比較旁的街頭買了套帶後院的鋪面,後院自住,前面的鋪子開了間租書鋪子。

鋪子裏擺了些四書五經,經史子集,民間話本傳記什麽的。都是收了押金,然後租給京城那些識字的人。就像以前大學門口的租書店樣,收上十幾二塊錢做押金,然後兩天收個五毛塊的租金的那種。考慮到些客觀因素,鋪子裏所有書的押金雖然是這本書采買回來的價錢,但租金卻是天只收錢的。

石玖倆口子日常看店或是到榮國府來看望楠笙,再按着楠笙的吩咐采買些東西。這樣的鋪子掙不了多少錢,但卻極省心,還找到了個打發時間的營生。

林家跟着進京的那兩戶家仆則住到了剛剛說過的賈家後街處,以便就近照顧黛玉。

帶着王嬷嬷進府,是因為在林家的這兩年,楠笙發現這位是真的很老實。二來則是因為她們表姐妹身邊确實需要位上了年紀,能說得上話的老人。

Advertisement

畢竟有些話不是年輕未出閣的姑娘能說的。

雪雁很聰明,年紀也不大,原是賈敏挑出來給黛玉當玩伴的。當初林如海就是太信任賈母了,這才沒讓丫頭跟來,這次進京,楠笙自然不會再讓舊事重演。

賈敏就黛玉個親生女兒,林家也就只有這麽位姑娘。賈敏當初未出閣時都是腳邁腳出,到了黛玉這裏更是不會少。不過到底不能全都帶出來。所以這次黛玉進京便只帶了四個丫頭。分別是雲起,聞蘭,若行和向竹。

林家在京城原也是有宅子的,不過那宅子就跟薛家的宅子樣,經年不住人了。這次黛玉進京時,楠笙也提過嘴修葺的話。至于是否修葺了,楠笙和黛玉如今還沒得到消息。

不過京城位處北方,冬日長,夏日短,大戶人家又講究動土吉時,所以就算是要修宅子也得等到春暖花開之時吧。

當時說服林如海讓黛玉多帶幾個丫頭時并沒費多少功夫,但說服林如海派個管事跟着,林如海想也不想的拒絕了。最後楠笙只問林如海,黛玉在家時還時常讓府媳婦出府給她買上陽街的千層桂花糕和四水街的粉果子,到了京城,若是也想吃外面的東西是派貼身丫頭出府還是支使外祖家的下人?

林如海再不懂內宅庶務也知道姑娘的貼身丫頭是不能随便出府的規矩,再說經常支使賈家下人也确實是不太好,于是林如海想了想便同意派兩家下人跟着黛玉進京侍候。

至于說叫黛玉不要買府外的東西林如海還沒那麽狠心。

大家小姐的氣派雖然有些瘸腿,但到底比原著只帶了兩個人進府強多了。再加上黛玉帶出來的四個丫頭因常年侍候府唯的小姐,氣度又比旁的丫頭強些,行事作派又自成派規矩,進了榮國府倒沒讓人小瞧了黛玉去

進府當天,賈母倒是沒賞丫頭給黛玉,紫鵑是轉天才被賞下來的。丫頭圈也是需要職場拼殺的,所以黛玉身邊的那四個丫頭能讓個空降兵得勢?

不可能噠。

再加上楠笙早前在船上的旁敲側擊,紫鵑到了黛玉身邊,就跟雪雁樣成了黛玉的書童玩伴,接觸不到丁點貼身的事。

雖然黛玉走哪都會帶着紫鵑,但紫鵑想要成為黛玉的心腹,估計還需要段不短的時間。

再多了,日久見人心。有些事呀,還得邊走邊瞧。

(→_→)

趁鴛鴦得空,楠笙将鴛鴦叫到旁小聲将她和黛玉離席的事說了。鴛鴦笑着點頭,只說會兒老太太若問起,便說與老太太知曉。

言外之意便是老太太若是不問,便不會主動提。

理應如此。

楠笙笑着謝過,然後又走到寶釵跟前,不動聲色的扯了扯她的衣服,将人叫到柱子後,笑眯眯的将她和黛玉離席的事又跟她說了回,道了聲惱這才離開。

來榮國府之前,或者說來到這個時空之前,楠笙對鴛鴦的印象極好。不畏強權,忠肝義膽。可來了這裏之後,通篇想了回,卻發現鴛鴦也并不是真有那麽好。再個,本着護短的心思,楠笙發現鴛鴦其實并不喜歡黛玉。

不提鴛鴦,楠笙到是更喜歡寶釵。

這麽說吧,不看旁的,只說寶釵的性子,那是真的很好相處。交朋友要交黛玉這樣的,她性子真,不會在你背後捅你刀子。但她那張嘴有時太過刻薄得也讓人頭疼。住過宿舍的人,還是更喜歡自己身邊有寶釵這樣個說話做事都圓潤溫和又體貼會照顧人的室友吧。

賈敏過世已經小年了,哪怕楠笙自動去掉那個‘表’字,此時也不用跟着黛玉食素了。不過春日裏能吃些素,也算是清胃火了。

今日前後院要給薛家人接風洗塵,竈上的人跟本顧不上黛玉這邊。怕是拿了銀子去,也是給人添亂。于是今日楠笙便叫林家那邊送了全套的膳食進府。

膳食送到了楠笙房裏,表姐妹美美的用了頓,然後黛玉便歪在炕上怔怔的瞧着窗子不說話了。

天還沒塌下來呢,您就不能少點多愁善感嗎?

楠笙嘆了口氣的走到黛玉對面,把玩着手裏精巧至極的魯班鎖,沒丁點安慰黛玉的心思。

她接收了原主的記憶,自然也接收了原主不少的情感。她前世今生兩對父母呢不比黛玉慘?

看到人家寶釵有哥哥有親娘就感懷自身,真心沒必要。有些事情,就是得自己想得開。你若非要鑽那牛角尖,神仙也沒辦法幫你。

再說了你要是有個耳根子軟腦子還進水的娘,殺人犯的傻狍子哥也有你愁的咦?

好像哪裏不對诶。

想到這裏,楠笙猛的坐直了身子,開始回憶薛家入府前後的事。以府裏下人的尿性,薛大傻子殺人的事怎麽沒傳得沸沸揚揚呢?

“莳珊,你來。”

“姑娘叫我做什麽使?”莳珊聽到楠笙喚她,連忙放下手針錢,起身走了過來。邊問楠笙,還邊順手給這姐倆将茶斟上。

“你悄悄的,去梨香院那邊看看。打聽下薛家的事。”微微頓了下,“重點打聽下薛家這次上京都帶了什麽人?路上可有什麽新鮮事沒有。”

“姐姐打聽這些做甚,怪沒意思的。”黛玉聞言沒好氣的白了楠笙眼。話落想起身回房,卻又不樂意個人呆着,便又将視線轉到炕裏的窗戶處,不看楠笙主仆。

“快去快回”,楠笙才沒管黛玉說什麽呢,就這傲嬌的小脾氣估計也就寶玉那樣的脾氣受得了。就這,倆小屁孩還時常鬧別扭呢。

“是。”莳珊看了眼半背着身去的黛玉,笑着退了出去。

等莳珊走了,黛玉轉身看楠笙,微微嘟着小嘴,奶兇奶兇的指控道:“你喜歡寶姐姐吧?”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