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小将軍
大慶王朝的忠義候一門,在将軍界混得很是憋屈。
忠義候一門五父子皆為猛将,小兒子關飛月更是十五歲便随父兄征戰沙場,抵禦漠北蠻族一次又一次地進犯,守得身後家國安寧。
關飛月十七歲那年,被敵軍圍困,卻憑一把銀月彎刀,只身一人沖出重重敵軍,血浸戰袍,斬千人于馬下,取得敵方将領首級,大勝而歸。
是役,少年一戰成名,得封義勇将軍。
其後沙場三年,少年及冠,戰事平息,忠義候一門得以歸京團聚。
只是并非凱旋。
戰事持續多年,一直沒有結果,漠北蠻族應付得吃力,大慶這邊的軍需糧草也不是大風刮來的。
于是蠻子們先派了使臣來議和。
這邊忠義候還率領着衆将士拼死拼活,那邊皇帝急急地就同意了議和,還嫁了個頂漂亮的公主過去。
抛頭顱灑熱血這麽多年,不抵一個公主和親來得快。
戰事連年,賦稅徭役加重,一朝百姓自然怨聲載道;加上皇帝重文輕武,對武将很是輕看。
因此鎮北軍的返京充滿了尴尬。
沒有百姓夾道相賀,沒有皇帝屈駕親迎。
鎮北軍仿佛吃了敗仗一般,灰頭土臉地進京了。
但最憋屈的還是要屬忠義候父子。
關飛月少年封将那一陣子,忠義候府一時風光無兩,凡是朝中親貴都想要與之相交。但這風光也漸漸随着戰事的持續而變得暗淡,到後來,甚至淪為笑柄。
忠義候父子剛回京那會,手上還握着兵權,到底還是說得上兩句話,想着既然不打仗了,就安安分分過日子,緊着給還未婚的小兒子找個合心意的女子成婚,結果這親還沒結成,皇帝就找了個由頭宴請忠義候。
第二天,忠義候主動交出兵權,皇帝感念其多年征戰沙場,忠于家國,因此封了個天下兵馬大元帥。
可是沒了兵權,封號再響亮,也是個閑職,沒有實權,在朝中自然也說不上話,忠義候父子,徹底成了閑散将軍。
雖說沒了兵權,但好歹還可以入朝為官,棄武從文也無不可,只可惜這武将世家沒一個讀書的料,尤其小兒子關飛月自小舞刀弄槍,跟着父兄出入練兵場,讀書一事從未上過心,竟是個連字也認不全的。逼不得已重拾書本,和一衆十來歲的小公子一起念書,弄得很是難堪。
漸漸地,有些不好聽的話就傳了出來。到關飛月耳朵裏的時候,已是成了“一門五父子,全是大草包”這樣難聽了。
關飛月是個脾氣火爆的,當場就把說這話的人揍得一個月都下不了床。
小将軍是個慣使大刀的,一對拳頭結結實實砸在肉上,拳拳帶響,虎虎生風。
他眉眼生的正氣,輪廓刀刻一般,揍人時雙唇抿成平直的一線,看着嚴肅沉穩;一身藍色錦袍也穿出些肅殺之氣,如同戰甲在身,随時能攜刀而起。倘若不是在揍人,都要贊一聲英武兒郎!
關飛月拳頭帶血地回家,受了好一頓家法,屁股都打腫了,在床上趴了好幾天,沒等被父兄壓着去給人上門賠罪,一道聖旨下來,直接把小将軍給外派了。
原來皇帝不知聽哪個神棍說東海有一座仙島,島上有無盡寶藏,若得之,可填補因連年戰事而吃緊的國庫。
皇帝聽聞後歡喜不已,把這話稍加潤色一番,顯得冠冕堂皇,就準備将任務指派下去。
仙島尋寶說得簡單,但海上兇險豈有不知。這傳說虛無缥缈,找到了還算是功勞一件,找不到,只能是個費力不讨好還可能丢命的事,根本沒人願意去。
關飛月偏偏這時候惹了事,揍了人丞相的侄兒,少不得被在皇帝面前晾上一晾,這後果便緊跟着砸下來了。
一家人如同過遭逢大難,忠義候夫人哭暈了好幾回,一向穩重的大哥差點提着刀沖進宮裏,好歹勸下來了,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商量辦法。
偏偏關飛月是個硬氣的,說着什麽寧願帶着軍中弟兄們殺到海上去,也不願在這京中受氣,拎着那把随他出生入死的銀月彎刀,背着個巨大的碎花包袱,帶着一幫子愁眉苦臉的兄弟,朝着東海進發了。
碧海晴空,一身銀铠的小将軍閃閃發光,劍眉星目,一雙黑眸帶着堅毅一一掃過此番即将随他出入風浪的将士們,聲音低沉而直擊人心:
“兄弟們跟随我多年,都是黃沙裏打滾,馬上取敵首級無數的好漢!此番征戰海上,一如當年沙場!本将軍聽聞海上兇險,風浪變化莫測,但諸位都是踏着血肉屍骨過來的,哪個沒挨過刀?沒流過血?豈會怕他個小浪……嘔……”
碧海波濤,将軍此行,任重道遠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