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番外一 皇帝
皇帝陛下有個秘密, 一個全天下除了皇後殿下誰也不知道的天大的秘密。
皇帝是有前世記憶的,不是零零散散的片段, 而是完整坎坷的一生。
所謂前世記憶,倒不是說皇帝陛下過忘川的時候忘了喝孟婆湯, 而是他以同一個人的身份活了截然不同的兩世。
上輩子的皇帝是個小可憐,從來沒有當過皇帝或是皇子也就算了,他甚至連姓衛的資格也沒有。
當然, 那個時候還不叫衛崇榮的衛崇榮對自己能不能姓衛也不是很在意,反正他就沒把自己當過衛家的人。
小可憐皇帝生下來就爹不疼爹爹不愛, 活得像個被人遺忘的存在。好容易熬到十來歲,終于有人來救他們父子了, 他爹自殺了,臨終前把他托付給了友人,帶回了渝京。
雖然身上流着一半的漢人血統,可包括親祖父在內的所有人都不接受衛崇榮, 他們覺得他是扶餘人。就像他在扶餘的時候, 所有人都覺得他是漢人一樣。
唯一對衛崇榮好過的人是當時的小皇帝,所以他為了他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可惜他最後等來的, 卻是小皇叔親手為他斟的一杯鸩酒。
那杯鸩酒沒能要了衛崇榮的命,反倒使得他重新回到了三歲那年的冬天。
重頭再來的皇帝陛下換了個活法,他努力保住了他爹衛昭的命,從而徹底改變了自己和整個大衍皇朝未來的命運。
衛昭因功封了親王, 皇帝祖父咬牙封了他為親王世子。衛昭登基當了皇帝, 衛崇榮身為皇帝獨子, 成為帝國的儲君也是名正言順理所當然。
冊封皇儲的聖旨下達時,衛崇榮正在南疆奮勇殺敵,力圖收回淪陷多年的失土。
曾經的衛崇榮對大衍皇朝是沒有一絲一毫的歸屬感的,可當萬裏江山成了衛昭壓在他肩上的責任,他卻是義不容辭毫不推卸。
原因很簡單,衛家是否承認他并不重要,可是衛昭希望他做到的事,他就沒有做不到的理由。
衛謙衛誠生在衛昭登基那年,因是皇太子的嫡長子和嫡次子,生來就備受矚目。
在皇家,雙生子的存在從來說不上吉祥,反而有可能是麻煩的起點。
為避免日後生出事端,衛昭在衛謙落地當天就封了他為皇太孫,把他和衛誠的身份明明白白區分開來。
由于皇位的第二順序繼承人已經有了着落,衛崇榮在培養兒子的時候難免也就有了偏頗,他不說故意要把衛誠養廢,但也不會像對衛謙那樣高标準嚴要求對待他就是了。
簡而言之一句話,衛崇榮對衛誠抱有的期望值遠不如衛謙。衛誠能成才固然很好,兄弟倆明君賢臣也是美談一樁。成不了也不礙事,他們長得太像了,衛誠當個閑散王爺也沒什麽不好的。
但是衛誠的進取心明顯有點超出衛崇榮的預計,他學什麽都特別認真,從來沒有一絲懈怠。
好在衛謙的聰慧和刻苦從來不輸衛誠,從小到大兄弟倆無論學什麽,他都能穩穩壓過衛誠一點。
雖然差距微乎其微,可衛謙贏了就是贏了,讓對他寄予厚望的衛崇榮感到十分欣慰,真是衛謙不如衛誠,他才是最頭痛的。
衛昭身體不好,早早就把皇位傳給了衛崇榮。因為還是太子的時候就已經總領朝局了,衛崇榮登基後政權過渡十分平穩。
命運的變軌變得太厲害,已經是九五之尊的衛崇榮經常會忍不住懷疑,前世的事都是真的嗎,會不會是他的遐想或者是夢一場,不然怎麽會一點曾經的痕跡都不見了。
萬昌四年,衛崇榮的堂嫂兼表姐陳王太妃謝香找到他,希望他能給女兒衛語和外甥阮檬賜婚。
皇帝幾乎就要将這樁婚事答應下來,畢竟衛語和阮檬是表姐弟,兩人的婚事若能成對兩國關系也是有利無弊。
是衛誠在最後時刻阻止了衛崇榮,他的理由很簡單,衛謙喜歡阮檬,喜歡到刻骨銘心還舍不得為難人那種。
衛崇榮不是三兩句話就能被人說服的性格,衛誠為了讓他改變主意,差點沒把嘴皮磨破。
都說說多錯多,在皇帝豐富的經驗面前,衛誠難免也露出了點小小的馬腳。
證實了衛誠所言非虛之後,衛崇榮放棄了給衛語和阮檬賜婚的打算,轉而給衛謙和阮檬賜了婚。
可他随後又告訴君華:“皇後,我覺得我們家圓圓有問題。”
“什麽問題?”君華聞言十分納悶,他一向覺得他的兒子們可乖了,比他小時候乖多了。
“有關團團和檬兒的事,他知道的太多了,也太詳細了。”衛崇榮簡直懷疑,衛誠每天閑着沒事做,就盯着他哥過活了。
可他調查的結果并非如此,衛誠對衛謙的生活并沒有太過關注,那他都是從哪裏知道那些旁支末葉的?
還有就是衛誠說話的語氣,實在是太過篤定了些,仿佛他不給他們賜婚,就會釀成天大的悲劇似的。
君華誤解了衛崇榮的意思,還猜測道:“你是說圓圓也喜歡檬兒?可男孩子之間哪有玩喜歡你就欺負你的套路的。”從小到大,衛謙衛誠對待阮檬的态度截然相反,沒有一絲共同之處。
面對君華明顯跑偏了的腦洞,衛崇榮除了無語搖頭,再不能有其他反應。
于是君華又誤會了,還繼續猜道:“難道圓圓喜歡團團?可他們是親兄弟哎……”
衛崇榮這回連苦笑的力氣都沒了,只能放棄和君華進行探讨的念頭。
衛謙和阮檬婚後過得不甚愉快,衛崇榮看在眼裏,卻從來沒有插手,這是衛謙自己選的路,他必須走下去。
讓衛謙去江南生孩子不是衛崇榮放他出去的主要目的,他只是想多給他們一個磨合的機會。
誰知南巡路上竟然發生了行刺的意外,幕後指使人直指衛誠。
雖說由于衛謙武功高強,行刺事件本身沒有造成任何嚴重後果,可衛崇榮聞訊還是十分生氣。
衛崇榮見識過永嘉年間的雲詭波谲,也經歷過泰安年間的太子遇刺,最痛恨的就是骨肉相殘兄弟阋牆。可以這麽說,如果真是衛誠行刺了衛謙,這将是他絕不會容忍和原諒的。
事實上,就是知曉了整件事并非出自衛誠的授意,衛崇榮也還是挺生氣的,因為他覺得以衛誠的聰明才智,就不該犯這樣的低級錯誤。
再者說了,行刺這件事成不成都影響深遠,若是破壞了衛謙衛誠的兄弟感情,也在某種程度上稱得上成功了。
永嘉年間,曾有人對衛明衛昭用過這招,好在沒有起效。而這一次,結果和當年那次是相同的。
在衛誠善後的過程中,衛崇榮又發現了不少疑點,這使得他進一步證明了自己當年的猜測。
畢竟皇帝自己就是重生過的人,衛誠的某些做法讓他感到似曾相識,不過衛崇榮并沒有把話挑明的打算,就是他和君華,也是機緣巧合才把真相道明的。
誰知到了衛諾議婚的時候,衛誠主動坦白了,因為如果他不這麽做,衛諾和上官林芝的婚事絕對成不了。
早在衛謙重用上官林芝的時候,君華心裏就挺不舒服的,那可是試圖行刺和利用他兒子的人,只是看在上官林芝确實有才而衛謙又不介意的份上,他咬牙忍了。
到了寶貝女兒的婚事,君華忍無可忍,說什麽也不肯答應,就是衛謙求情都不管用。
見君華态度堅決,衛謙隐隐有了勸衛諾放棄的想法,他覺得他們這回可能拗不過爹爹了。
但是衛誠格外執着,一如當年他求衛崇榮給衛謙和阮檬賜婚。
衛崇榮被兒子纏得煩了,終于忍不住問他,是不是知道什麽旁人不知道的。
衛誠遲疑和沉默了許久,到底還是說了實話。
衛崇榮深深地被震住了,他沒想到衛誠對自己的信任能到這個程度,竟連這樣的秘密也說了出來。
後來衛崇榮把這件事告訴了君華,衛諾也就順利地嫁給了上官林芝。
略顯惆悵地把寶貝女兒嫁了出去,君華問衛崇榮,不是一向秉信未來是預知的命運是可以改變的,怎麽這一回就妥協了。
衛崇榮毫不猶豫地回答道:“有些事可以不信,可有些事不能不信。”
“比如說?”君華很好奇,衛崇榮的标準是什麽。
“相愛的人無論什麽時候都是相愛的,比如你和我,也比如懷熙和阿殷。”雖然很多年沒有聯系了,可衛崇榮深信,無論哪個世界的他和君華都是深深相愛并且永遠不會分開的。
君華沉默了,顯然是信服了皇帝的這個說法,可他過會兒又問道:“什麽時候不信呢?”
“圓圓說團團原來只有一個女兒,可他和檬兒現在已經有軟軟和糯糯了。”
君華無語失笑:“有區別嗎?”不是他們不喜歡孫女,可能繼承皇位的,還得是孫子才行。
“當然有了,這都翻倍了好不好。”衛崇榮想起衛誠說的,他原來也是很調皮的,只是重活一世,哥哥弟弟都是穩重的性子,他太跳脫了也不像話,于是變得比他們還穩重。
“說真的,榮哥哥,要是團團命中真的無子,圓圓死活不肯成親,謹兒又已經改姓了,你想過皇位該怎麽辦沒有?”君華斷不會想到,自己生了三個兒子還能遇到這樣的難題。
衛崇榮不假思索地回道:“要不我們再生一個?”他很想養個調皮的兒子玩一玩。
皇帝不過是說笑而已,其實沒有當真,倒是皇後把這事兒放在了心上,于是有了衛谡小朋友的誕生。